作者:坐望敬亭
“等明年再说吧。”
两人聊着天,李新和高贤骏看着他们心里犯嘀咕。
“老高,你看出什么来没?”李新问。
高贤骏说道:“你也看出来了?估计是要升了吧!要不然也不能让他带队。”
“总编辑啊?太年轻了吧?”
“年轻点有什么不好?证明社里愿意用年轻人。社里提拔我们俩的时候,还不是一堆人不看好?”
李新和高贤骏是同一批分到国文社的,工作不到十年成了编辑室主任,社里当时反对声不小。
李新点头道:“那倒是。为民当副总编也快三年了吧?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做事也公正,他要是当总编,我肯定是支持的。”
一旁的佟钟贵听着两人的谈话,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林老师要当总编辑了?
三十刚出头的总编辑?
佟钟贵望着林为民的方向,联想到这次考察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心中几乎可以断定,李新和高贤骏的预言是百分百正确的。
这个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说不定就是林老师上任总编辑后的第一把火。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林为民登上总编辑的位子,佟钟贵比自己当了总编辑还要高兴和激动。
回到北京后,《花城》的温能要和林为民等人分开。
临别前,他对林为民说:“为民,我这次来打算组织北京作家小聚一下,你有空也来参加一下吧!”
林为民点头答应,温能邀请他出席聚会,是出于他作家的身份,刚接受完人家的接待,自然要给这个面子。
在家里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林为民正常上班。
先跟程早春报了个到,然后便把精力都放到文件上。
这次花城出版社考察之行当然不是白考察的,考察报告肯定要有,另外就是根据这次的考察对他原有的思路进行一定的修正,把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好。
连续几天的时间,林为民一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忙着两份文件。
这天晚上,他回到家中已经是七点多了,发现家中有客人。
陶慧敏正坐在沙发上拉着何赛妃聊天,见到林为民回来,何赛妃忙从沙发上站起来。
互相打了个招呼,陶慧敏介绍道:“赛妃姐这次是来北京给电影配音的,就是艺谋那部《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使用的是这个年代少有的同期声录制,但现场录制难免有瑕疵的地方,所以后期还是要处理一下。
林为民点点头,“知道,演梅珊嘛!”
梅珊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三姨太,戏份不少,算是女二号,后世何赛妃演的就是这个角色。
当初张艺谋选演员时,林为民凭借着后世的印象随口提了一嘴,张艺谋便将她找了过来。
“章导在剧组的时候跟我说过,是你向他推荐的我。”何赛妃一脸感激的说道。
林为民摆摆手,说道:“你的形象跟小说里的人物很契合,又是慧敏的好朋友。”
陶慧敏对林为民说道:“我们先吃了,饭在厨房,都给你留好了,你自己吃吧。”
说完她又拉着何赛妃,“赛妃姐,我们不说这些……”
两人在小百花越剧团共事五年时间,是同事、也是同学。
尽管以前因为林为民追求她时闹过乌龙,彼此相处起来有些尴尬,可过了这么多年,尤其是陶慧敏现在跟着林为民定居北京,再见面,感觉分外亲切。
她拉着何赛妃一直聊到快九点,然后又开着车将何赛妃送回她住的宾馆。
路上,何赛妃对陶慧敏说道:“慧敏,我们这一茬人,属你嫁得最好。”
刚才在家里,她一眼便看出林为民对陶慧敏的宠溺之情。
她今天上门到陶慧敏家里做客,除了是见陶慧敏,更主要的是去对林为民表示感谢。
陶慧敏笑道:“那是你不想找,以你的条件,什么样的青年才俊找不到?”
“我哪有那么好的命啊!”
何赛妃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怅然,望向车窗外。
第563章 组稿是人情世故
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在林为民数日忙碌之下已经越发完善。
这天下午,林为民又重新审视了一遍文件,自觉看不出什么问题了,等到下班之后,驱车来到了东总布胡同。
“老太太!”
林为民走进一户民居,不客气的在门口叫了一句。
卫君怡正在沙发上看书,抬头看到林为民,脸上扯出几分笑容。
几年前她患过一次脑出血,去年又得了一次脑中风,现在行动不便,表情也没那么生动了,倒是很符合她一贯的性格。
“你怎么有空来了?”
卫君怡向来疏于人情世故,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来了客人从来不会主动打招呼,不叫座,也不问茶水,有事说事。
今天林为民来了,她难得问了一句。
林为民笑道:“过来看看你嘛!”
他坐在卫君怡身旁,关心了几句她的身体情况。
卫君怡现在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家里人想过了年带她到上海去治疗休养。
聊了一会儿之后,林为民将他编纂的那份文件拿出来,卫君怡佯装不乐道:“这就是你说的来看我?”
“不耽误嘛,我这回是来向你这位老编辑取经的。”
林为民说着将文件递给卫君怡,卫君怡接过文件看了一眼,没有详看,反而问道:“要当总编辑了?”
林为民身子一抖,扬眉吐气,“这不是继承您老的光荣传统嘛!”
卫君怡揶揄道:“早春也是瞎了眼。”
“你这老太太,就不盼着我点好。”
玩笑归玩笑,林为民年纪轻轻就即将上任国文社总编辑,卫君怡是打心眼里替他高兴的。
林为民从进了国文社就不是什么安分老实的好学生,但同时自身创作才华出众,在编辑岗位上的工作做的也有声有色,卫君怡对他是另眼相看的。
两人斗了几句嘴,卫君怡细细的拿起那份文件读起来。
过了半个多小时,卫君怡才放下文件。
“你扶我起来动一动。”卫君怡说道。
林为民扶着卫君怡艰难的起身,在房间里小步的挪动着。
“绩效考核这件事啊……”卫君怡的语气沉吟,林为民看向她。
“你这份文件写的倒是不错,就是有些老同志恐怕要有些意见。”
“有意见是肯定的,不过大部分人应该是支持这个制度的落实的。”
卫君怡瞥了他一眼,见他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提醒道:“你别忘了,一条鱼能腥了一锅汤。”
林为民嬉笑,“我都想过了,等这事要落实的时候,我把老颜、老蒙、老覃都找到社里,你现在腿脚不方便,我就不叫你了!”
卫君怡哼道:“我身子骨都埋土里一大半了,折腾我你就不怕天打五雷轰!”
“不是没叫你嘛,别说怪话。”
斗了两句嘴,卫君怡正色说道:“这件事你看着办吧,要是有需要我出面的地方就开车来接我。”
林为民笑道:“还是老太太你够意思!”
又聊了好一会儿,林为民告辞而去。
第二天,林为民将起草好的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交给程早春。
林为民尚未走马上任,这份文件交给程早春,是先让他熟悉熟悉,顺便提提意见。
下午,温能来国文社做客,找到林为民。
他来北京一周时间,组稿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聚会定在了明天下午,林为民答应了出席。
翌日,林为民上了一上午班,下午开溜。
温能组织的聚会借的是北京文协的地方,林为民一进屋,瞧见的全是熟面孔。
“早知道你也来,我就去接你了。”
林为民先跟石铁生打了个招呼,然后是王蒙这个小老头儿。
唐抗美和黄安仪坐在一起,拉着手闲聊,见到林为民,唐抗美立马拉下了脸,扭头假装没看到他。
“安仪,你怎么也在这?”
温能来北京组稿,组织的也是北京作家的聚会,黄安仪是上海人,出现在这里,林为民自然好奇。
“我受邀去陕北采风,想着来看看铁生,他说《花城》组织作家聚会,邀请我过来。”
“这样啊,要不是温能邀请我,我都不知道,你们的小团伙不能把我隔绝在外啊!”
唐抗美冷哼一声,黄安仪拉了唐抗美一下,林为民笑了笑没说话。
唐抗美和黄安仪、林为民是文研所同学,按理说见面亲热一番是免不了的,不过88年作家团访法,唐抗美就是其中一员。
林为民当时跟文协闹的很不愉快,为此还退出了文协,跟这群访法作家算是结下了梁子。
唐抗美跟林为民是同学,事后通过同学传话解释了几句,言明当时在法国作家们并非是刻意诋毁,只是聊到了那里,忍不住发了几句牢骚。
如今事情过去,也算是一桩旧日公案。
林为民并未介怀,不过看上去唐抗美反而有些耿耿于怀。
黄安仪给两人开解了一番,唐抗美不情不愿的跟林为民说了两句话,气氛才融洽了起来。
今天的聚会除了这几人,还有李国文、谌容和张洁。
李国文是《冬天里的春天》的作家,这部小说跟林为民的《风声》同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