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坐望敬亭
“有才气的人嘛,总是有点脾气的。”荣世辉道。
嗯?
林为民扭头朝着门口已经消失的人影望去,路遥?
是他知道的那个路遥吗?
这个名字,貌似重名率应该很低,又是在《当代》编辑部遇到,应该错不了。
真没想到,这个平平无奇的小胖子居然就是路遥。
这个时候的路遥还没有发表他的成名作《人生》,只发表了一些影响力并不高的短篇小说,在《延河》杂志做编辑。
两人对话的时候,林为民起身告辞。
从红砖楼出来,林为民正巧看见路遥一个人在篮球场上闷着头走来走去。
“老兄!”林为民叫了一声。
路遥抬起头,他带了一副茶色的眼镜,看向林为民的眼神带着疑问。
“真是巧啊,咱们俩这是第二次见面了吧?”
路遥对林为民是有印象的,林为民主动跟他攀谈,他点头:“是啊,你好。”
“你好,我是林为民!”林为民朝路遥伸出手。
路遥握着他的手,带着几分不确定道:“《尤拉之死》的作者?”
“是。”林为民笑道。
“你那作品写的可真好。”
“过奖了,过奖了。你这闷闷不乐的是怎么了?”
“嗨,没什么,稿子改的不顺利。”
林为民哈哈笑道:“我当是什么事呢,别着急,慢慢改嘛!对了,你是在这住的?”
“对。”
朝内大街166号这院里最不缺的就是来借调写作或者来改稿的作者。
“今天认识了个新朋友高兴,正巧中午,走走走,一起吃个饭。”
“不用了。”
“没事,客气什么,大家都是朋友。”
完全不理会路遥的拒绝,林为民拉着他就走,这分外的热情让路遥一时竟不知所措。
吃饭的时候两人聊起来,林为民才知道,路遥这次来是为了改《惊心动魄的一幕》这篇作品。
“这篇小说我投了好几个刊物,《当代》是我最后一次尝试了,还好他们都觉得挺好,就是需要改稿子,让人头疼。”
“一个作品没经历过改稿,那是不完整的。”林为民戏谑的说道。
“那你改过稿子吗?”路遥问。
“这……”
林为民犹豫了,被人退稿是有的,改稿子的经历好像还真没有。
他的反应顿时让路遥感觉备受打击,敢情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林为民拍拍他的肩膀,“以你的水平,发表肯定没问题。”
林为民说话的语气像个神棍,路遥感觉他简直比自己这个当事人还要自信。
“借你吉言。”
“相信我,没问题的!”
吃完了饭,林为民道:“平时自己一个人在改稿子要是无聊了就来文研所找我玩,我们现在正好放假。”
两人刚才聊天的时候,路遥已经得知林为民现在在文研所学习,“好,有时间一定过去,我也好奇你们这个文研所。”
告别后,路遥望着林为民的背影,不由得感叹。
年轻且富有才华,这样的人生可真让人羡慕啊!
第47章 评文章
《当代》创刊于1979年,在创刊头两期,编辑部主任是创办人蒙伟宰。而后由于蒙伟宰工作繁忙,国文社便提了老作家覃朝阳负责编辑部的工作。
林为民走后,在蒙伟宰的办公室内,覃朝阳正在和他沟通刚才与林为民谈话的情况。
“总体来说,为民同志是个有想法的人才,而且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如果能够加入我们《当代》编辑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覃朝阳总结着说道。
蒙伟宰将手中的茶杯放下,“看来这个林为民确实是个人才。”
“是啊,人才难得,我们编辑部人员本来就缺乏。”
“可是……”蒙伟宰犹豫了一下,“没有这个先例啊!他要是我们人文社之前自己办的文学进修班的人还差不多。”
覃朝阳还想争取,孟伟哉一摆手,“我知道你爱才,回头我跟老颜和君怡汇报一下,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老颜是人文社现任社长颜文景,君怡是人文社主编卫君怡。
覃朝阳见状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等他离开以后,蒙伟宰叹了口气,“还真是让人头疼啊!”
七月的北京天气酷热,挑了一个周末的上午,林为民蹬着自行车来到了雍和宫大街26号,满身大汗。
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林为民喊道:“铁生!铁生!”
石铁生行动不便,直到林为民推开房门,他才摇着轮椅刚走到门边。
他一眼就看到了停在窗根儿下的自行车,眼神中充满了艳羡,“买自行车了?”
林为民刚想露出个笑容,突然意识到不太好,便轻点了点头,“放假了满北京跑,有个自行车方便一点。”
石铁生敏锐的察觉到他表情的微妙变化,心中涌出一股歉意,但面上还是露出笑容,“有了自行车是方便很多。你看,我家这不是想来就来了吗?”
林为民这才笑了起来,“可不是嘛!”
他扯着衣领子,“这一大早,还不到十点呢,热的人想昏过去!”
“先进屋凉快一会儿。”石铁生把他让进了屋。
林为民瞧见桌上纸笔铺开,一看就是刚才石铁生在搞创作。
“在写什么呢?”
“刚写完一个短篇。今天不上班,修改修改,正好你来了,帮我看看。”
石铁生行动不便,林为民自己过去拿起了稿子。
这是一篇小说,描写的是街道工厂午餐时间的各种情状,笔触随意的描写了工人们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
林为民初读便觉得很有意思,他对于这个年代工厂生活是极为陌生的。
在如今文坛还在以伤痕文学为潮流的情况下,《午餐半小时》的风格太特别了。
最难得的是这篇小说里的情绪,每一笔都仿佛是兴之所至,又有些飘忽不定。在这里也见不到大时代的风波和跌宕,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片段。
林为民立刻意识到,这可能也是一种缺点,太散了。
但他仔细一想,这恰好又可能是一种优点。
他尤其喜欢随着午餐时间到来,那些工作时苍老而呆板的面孔焕发出动人的神情,仿佛瞬间复活过来的那种描写。
这种描写哪怕是放到四十年后,也极为精准,充满了对生活和人性细致入微的观察。
“怎么样?”
随着林为民将稿子翻到最后一页,石铁生带着几分期许的眼神问道。
林为民放下稿子,赞许道:“写的很好。”
“真的吗?”
“当然。”
林为民思忖片刻,然后说道:“要说缺点,这篇小说当然有,太散了、太淡了,但我觉得,这恰恰是它的优点。对于这篇小说,我的理解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把生活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记录下来。从这里能看到的不仅有日常生活描写,也能窥见你内心与这个世界的某种疏离状态。嗯,这么说也不好,应该说是反映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
石铁生赶紧打断他,“谈小说就好了,别分析我。”
“嘿嘿!”林为民恶作剧得逞,得意的笑了两声。
“好,那就说小说。我个人认为这篇小说是一部极具个人特色的优秀之作,它的好就在于完全区别于现在的伤痕文学主潮。
今天我跟《当代》的覃朝阳还在说这个话题,伤痕文学当然是好的,但文坛不能只有伤痕文学,就像人不能只吃白米饭一样。
你这篇小说里没有了以往那种强烈的时代忧思和历史批判,转而是用日常化的叙事取代这些东西,却又不单薄,立得住,是一部好作品!”
如果林为民上来只是胡夸一顿,石铁生恐怕不会上心,关键是他说的有理有据,让石铁生忍不住有些飘飘然,不敢相信自己的作品真有他夸的那么好。
“太夸张了吧?就没什么缺点吗?”
“缺点?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太散了、太淡了。”
石铁生心中信服,“为民,看不出来啊,你还有当编辑的潜质。”
“巧了,我最近正在研究呢。”
“研究什么?当编辑?”
“对啊。怎么样?你这篇小说要不要交给我们杂志?”
石铁生一脸的不相信,“真的假的?之前怎么没听你提过?”
“嗨,开个玩笑,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呢。”
“那我先预祝你能够成功。”
“谢谢,谢谢!”
两人闲聊着没有注意时间,这时史父走了进来,“中午吃个过水面吧,天气热,凉快凉快!”
“好!”石铁生答应了一声。
“我让史岚去买芝麻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