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坐望敬亭
林为民理解了万先生的话,脸上的得意敛去,表情认真,道:“谢谢老师的教导,我都记住了,以后会改正的。”
“嗯。”万先生点了点头。
林为民告辞后离开了木樨地。
翌日,国文社后楼。
林为民出门去水房倒茶叶,回来就看到编辑部办公室里做了一个眼熟的面孔。
“林老师!”马嘟嘟起身问好。
“马嘟嘟?”
马嘟嘟笑起来小眼睛眯的都快没了,“林老师,您记性可真好!”
“呵呵,这是特意来找我的?”林为民问着话,拿起桌上的暖水瓶给马嘟嘟沏了杯茶。
马嘟嘟欠着身子接过茶杯,两人落座后他才说道:“是,特地来找您的,想跟您约个稿。”
林为民刚拿起来的茶杯停了一下,“约稿?那可不太容易,我手里没写完的稿子有点多。”
马嘟嘟似乎早有预料,说道:“林老师,我这次来不是跟您约小说稿。”
林为民意外的看向他,“那是……”
“我现在在《青年文学》编剧部工作,这个您知道。我们刊物吧,面向的主要读者都是年轻人。最近读者来信里面,很多都想了解了解‘先锋文学’,还有这类风格的文学作品还有哪些。
这个概念是您最开始提出来的,恰好我还跟您认识,就想来跟您约个稿,给广大对‘先锋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科普科普。”
林为民听完马嘟嘟的话沉吟起来,关于先锋文学的科普他当然希望做的越多越好,但经过昨天万先生的提醒,他也意识到有时候光有宣传也不行。
“先锋文学”的名头现在越来越大,可像样的作品却还没多少,要想真正的让广大读者接受这个类型的文学作品,还是应该多出作品才行。
林为民之前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不过万先生的提醒让他心中更紧迫了一些。
他思想片刻,觉得马嘟嘟的到来其实也是一件好事,莫不如就把那篇正在写的带有浓重“先锋”味道的小说发表到《青年文学》去。
《青年文学》的级别肯定不如《人民文学》,但总用自家的宣传阵地,不免给人一种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感觉。
再说《青年文学》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旗下的杂志,读者很大程度上都是青年人,和先锋文学的受众高度重合。
想到这里,林为民让马嘟嘟等他一会儿,他收拾好了公文包。
“走,晚上请你吃顿饭,我们好好说说约稿的事。”
马嘟嘟从林为民收拾公文包时就有所意识,但等他说出这句话时还是感觉受宠若惊。
“林老师,您……”
“别您您的了,有什么话吃饭的时候再聊。”
林为民领着马嘟嘟跑到了东来顺。
“趁着天气还没热,吃点涮羊肉最舒坦。”林为民笑着说道。
马嘟嘟眯着小眼睛恭维道:“还是林老师您懂生活。”
“别总这么客气,随意点。”林为民的表情放松,主动说起了稿子的事,“我手里正在写一篇小说……”
马嘟嘟眼前一亮,林老师在这个时候主动提起自己写的小说,难道……
“有点先锋文学的味道,你们《青年文学》你们愿意登吗?”
马嘟嘟大喜道:“当然愿意了!林老师您的作品,全国多少刊物抢着要呢!”
林为民笑着说道:“别这么快拍胸脯,回去问问你们主编也不迟。”
林为民的态度让马嘟嘟有些迷糊,林老师这到底是愿不愿意给稿子呢?
林为民见他的表情,只要提点道:“《当代》第一期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你见几个大的刊物发表过带有先锋文学风格的作品?”
马嘟嘟顺着林为民的话想起来,心中悚然,“林老师,这……”
“观望嘛,风气不是向来如此吗?”
林为民一句话就点醒了马嘟嘟。
《当代》今年的第一期从一月份上市开始一直广受读者好评,以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为首的先锋文学更是有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无数读者都在讨论这篇文章和它背后的先锋文学。
可这次先锋文学的兴起确实有几分诡异,《当代》卖的好,林老师还在《文艺报》上发了文章,私下里也去了北京的大学里宣传。
各地的刊物不是没有发表带着先锋文学作品的,但大的刊物好像还真没发现有。
马嘟嘟回想几年前“伤痕文学”刚兴起来的时候,好像也是跟现在差不多的状况。
大家都等着别人跑这个第一枪,跃跃欲试、蓄势待发,然后终于有某个勇士站出来,这股潮流才蔚然成风。
马嘟嘟又有点不解,问道:“可您《文艺报》上都发了您的文章……”
“发了文章又怎么样?人家刊物为了稳妥起见,等一等不过分吧?”
林为民的脸上带着笑容,他现在基本摸透了很多刊物的心理。
宁可错过,不犯过错。
先锋文学这种新鲜事物,等一等又不会没,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看看到底有多少读者是愿意接受这种风格的,又或者有没有来自别的方面的压力。
马嘟嘟在林为民的提点下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心中不禁叹了口气。
自己这种小人物还是根本不了解文坛的真实情况,多亏了林老师的提点。
尽管已经了解了内情,可马嘟嘟还是觉得能约到林老师的稿子,这个机会不容错过。
毕竟,这可是林为民啊!
“林老师,请您相信我们《青年文学》,我一定把您的稿子放在在我们杂志最好的位置上。”马嘟嘟一脸恳切的说道。
他心里已经想好了,如果回去主编真的对刊发林老师的作品有疑义,他就是给主编跪下也要让主编通过,要是主编连这样都不同意,那这个工作他就不干了,他绝不能辜负林老师的信任。
林为民吓唬了马嘟嘟几句,见他一脸的如临大敌,轻笑道:“别那么紧张,我只是提醒你一下,我的作品还不至于没有人愿意登。”
马嘟嘟觉得林为民的这句话很霸气,但却并不惹人讨厌。
因为他说的就是事实,马嘟嘟打心眼儿里认可这句话。
接着,林为民就和马嘟嘟详细谈起了他这篇作品的内容。
马嘟嘟听着听着,就感觉自己的脑容量有点不够了。
勉强把故事听完之后,马嘟嘟反应了半天,眉头紧锁的总结道:“所以,这就是个把自己伪装成公安的罪犯,因为失去了记忆的原因,把自己当成了真的警察,追踪自己,最后发现自己才是罪犯的故事?”
林为民微微颔首,“不错。我刚才给你讲的大致就是我的写作手法和故事梗概,基本是利用倒叙和回环叙事的手法来制造叙事陷阱。”
马嘟嘟拼命的回忆着林为民给他讲述的内容,慢慢的提炼出其中的精妙之处。
“一开始从拼命追凶的正义公安形象,到最后成了穷凶极恶的罪犯,他最后再一逃跑,那就变成了屁股决定脑袋的绝妙讽刺。”马嘟嘟为自己的分析沾沾自喜。
林为民却摇头道:“这个结尾我不打算告诉读者邹正道最后的选择。”
马嘟嘟的眉头蹙起来,随即明白了林为民这个开放式结尾的用意,他想到了之前看过的燕大《未名湖》上所转载的林为民对于“先锋文学”的定义。
林老师真不愧是率先提出了“先锋文学”这个概念并且将马原、余华等先锋文学作家的推向大众的第一人。
这个故事,这个的开放式结局,简直就是先锋文学的模板。
马嘟嘟回想着林老师刚才给他讲述小说时的举重若轻,和他理解时的绞尽脑汁,心中越发敬佩起来。
同样都是干编辑的,同样都是搞写作,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林老师的高度啊!
第236章 您是来包圆儿的?
聊完的稿子的事,马嘟嘟的内心对林为民充满了敬佩和崇拜。
如果按照年龄来算,他还比林老师大了好几岁,可看看人家脑子里想的那些事,无论是构思作品也好,还是洞察行业风气,感觉都比自己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马嘟嘟筷子不停的同时,脑子里还在回想着刚才的对话。
这个时候林为民仿佛不经意的问道:“小马你是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对吧?”
“是,林老师,我们家是空军大院儿的。”
马嘟嘟说到这里的时候,表情中夹杂着几分自豪。
北京的部队大院,从公主坟排起一直到西山脚下,空军大院是一号大院。
对于马嘟嘟他们这些从小在部队大院长起来的人来说,这是出身,也是信仰。
“那也算是北京的坐地户了。”
“谈不上,就是我父亲那辈儿过来的。”
有了林为民的话头,两人之间的话题开始从工作慢慢谈到了家庭和生活上。
马嘟嘟没想到林老师居然会谈到这些话题,心中受宠若惊的同时,便悉数将自家那点事都说了出来。
当马嘟嘟听说林老师的房子买在了什刹海,眼中不由得闪过几分羡慕的神色,“那地方以前住的可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
“现在不论那个,就是平头老百姓住的地方。”林为民摆摆手说道。
他接着道:“要说这老北京,好东西是真不少,就像这四合院,万八千块钱一套,都是能传家的东西。”
马嘟嘟苦笑道:“林老师,这也就是您,拿着万八千块钱的不当钱。对于我们这些挣工资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万八千块钱已经是遥不可及的事了。”
这年头,一个作家发表一部中篇以上的作品,稿费通常都在四位数以上,妥妥属于社会上的中高收入。
林为民就更不用说了,一年几部作品的发,又是出版、又是改编,比一般的作家要富裕的多,更别提他的作品还出版到了海外。
《霸王别姬》出版到美国和日本的消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传播,在国内的文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哪怕是很多文学爱好者都知道,林老师人家稿费赚的都是美元。
原来的那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言论早已自动消失了,小说能在美国出版是侥幸,可人家不光买的好到要加印,还出版到了日本,谁还敢再质疑纯粹是拿自己的脸往地上蹭。
作品出版到国外,也是林为民现在在国内名声很大的一个原因之一。
八十年代初,国内面对发达的西方国家自信是不够的,急需要为国争光的事来提振信心,林为民的小说出版到美国和日本,这恰好算是一件。
“赚那么多钱也没什么用,都是放在银行里生蛆的。”林为民叹了一声。
马嘟嘟下意识的想说一句您可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但这话他肯定不能说出口,脑子一转便说道:“那您可以搞点收藏嘛。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现在国内改革开放形势一片大好,以后说不定就像您说的,都是能传家的东西。”
林为民摆摆手,“这种东西我反正不懂,你懂吗?”
马嘟嘟被林为民问住了,他真懂,但又怕这么说会让林老师觉得是在说大话,那就不好了。
“不懂您可以学一学嘛。文物商店、信托商店您都可以去逛一逛,里面东西都是保真的,就是价格贵,但我觉得再过十几二十年应该能值些钱,肯定比钱放在银行里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