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56章

作者:坐望敬亭

  茅盾文学奖的创立是沈雁冰笑声在去世前的心愿,老人家捐出了二十五万的稿费,设立了中国首个针对长篇小说的文学奖项。

  每三年评选一次,首届评选就定在了今年,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为民的《霸王别姬》可惜了!”祝昌盛惋惜道。

  《霸王别姬》全文十二万字多,无论是当初发表时,还是后来获奖都被算在了中篇小说里。

  要是再多上那么几千字、一万字,就符合评奖要求了。

  茅盾文学奖对于长篇小说的字数要求是13万以上的作品,《霸王别姬》完美错过。

  柳荫道:“《悬崖》和《风声》也不错吧?很有希望的。”

  荣世辉的脸上带着惋惜的神色,“不好说,《悬崖》和《风声》类型化写作的痕迹有点强。”

  “倒是为民正在创作的这一部,我蛮看好,下届有希望。”

  荣世辉指的自然是林为民正在创作的魔改版《追风筝的人》。

  林为民在写作时因为资料的问题请教了身边不少人,聊起天透露了很多关于小说情节的信息,荣世辉觉得这部小说潜力很大。

  大家几乎是默认一般,都忽略了《有话好好说》这部作品。

  由此可以看来,在这几年都市味道重的小说是不吃香的。

  林为民笑道:“获奖这种事,听天由命,谁敢保证自己一定得奖?”

  “为民这心态好。”大家夸奖道。

  其实并不是林为民心态好,而是因为他穿越者的身份让他对评奖这种事先天带着几分有色眼镜。

  当然了,刚刚成立的茅盾文学奖在评奖方面还是非常公平公正的。

  只是现在林为民已经通过写作名利双收,对于奖项这种荣誉性的东西并没有那么看重了。

  有当然更好,没有对他又没什么损失,他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就很好。

  魔改版《追风筝的人》的创作在进入中段以后就逐渐顺利起来,该查的资料都查的差不多了,故事情节都在林为民心中,剩下的就是融会贯通。

  剧情的发展不需要林为民再多费什么脑筋了,最关键的是他还要修复小说中的一个BUG。

  其实也不算是BUG,只是原著作者在美国待久了,内心早已被熏陶成了地地道道的老美,《追》这部小说的价值观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阿米尔一直接受着朋友的保护、照顾,却反过头来污蔑朋友,让他一家人失去工作。最后朋友在战争中死亡,他也并未悔改,而是因为知道了哈桑是他父亲的私生子才决定找到哈桑的儿子。

  这样的剧情和主人公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与中国人的一贯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林为民在小说中掺入了一些反讽的因素,本来他还想在结尾处来一段因果循环的处理。

  巴音收留阿来夫后不长时间,国内风起,巴音这个文化人被卷入其中,未能幸免。

  可林为民写到半路还是把这些内容删掉了。

  这个时候国内对于运动的主流是批判,对知识分子是同情,他这部分内容如果放出去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还是别给自己找不自在了。

  回到北京接近半个月后,林为民终于完成了魔改版《追风筝的人》的创作。

  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部小说,全文突破了三十万字,在林为民的作品序列当中属于当之无愧的大部头。

  为了中和价值观问题加入的反讽因素也融合的很好,并没有造成突兀的阅读感受。

  林为民将手中的稿子放下来,来到窗前伸了个懒腰,总算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

  今天恰好的周末,窗外阳光正好,中午的时候秋老虎还有点威力,早晚却完全凉了下来,甚至需要穿一件单衣。

  他在院里溜达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自己回来这么些天,好像一直没有联系过陶慧敏,得写一封信问候一下。

  “亲爱的慧敏同志:杭城一别已近半月,香江演出还顺利吗?适应那边的水土吗?我现已回到北京,工作顺利。这些天醉心创作,忽略了与你的通信……

  分别半月,思念之情如三月淅沥沥的细雨,声声敲打着窗棂,让我夜夜难以入睡。

  辗转反侧之时,将思念捋成诗句,特与你分享。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盼演出结束之后,与你再见之日。

  ……”

  香江是个港口城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出之旅进行了半个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收获了无数香江市民票友的追捧,更登上了香江当地多家报纸,连电视台都来采访了。

  因为这次赴香江演出,小百花越剧团算是一战成名了,还未回到之江,之江省内的报纸便连篇报道起了剧团在香江所受到的欢迎。

  在如今这个年代,任何人、事、物但凡能在国外溜达一圈,都是为国争光的存在。

  香江虽说属于中国,但现在仍在英国人的管辖下,自然在这种光环的辐射范围内。

  是以,小百花越剧团从香江回来刚下飞机,便受到了之江政府部门的大力礼遇,连续参加了好几天的活动才闲下来。

  林为民的信恰好就是在这个时候送到了陶慧敏手中。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读到这首情诗时,陶慧敏的脑海中不由得又回想起了和林为民相识的过程,恨不得立刻见到他。

  “慧敏,谁来的信啊?”蒋瑶一脸八卦的出现在陶慧敏身旁。

  陶慧敏立刻将信纸藏在身后,惹来蒋瑶的调侃,“哎呦,藏的这么紧,肯定是情哥哥来的了。”

  陶慧敏忍不住啐了她一口,两人打闹了一会儿才停下。

  蒋瑶最终还是看到了林为民写的那首情诗,与其说是她想看,不如说是陶慧敏按捺不住内心想与人分享的喜悦。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真是太美了!”蒋瑶眼神迷离的感叹着。

  “他这是把自己比喻成修行的僧人,把工作和事业比喻成信仰,因为事业与爱情的冲突,他处于两难之间……”

  林为民如果在这里,一定会给蒋瑶的阅读理解打个满分。

  陶慧敏并不是文青少女,但她同样无法拒绝林为民在诗中所表达的爱意,同时又充满了对于心上人一身才华的崇拜。

  “你们俩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之江,还真是苦命的鸳鸯。”蒋瑶感叹道。

  说到这里,陶慧敏心中也不禁有些愁苦。

  当初她毫无顾忌的朝西湖边狂奔时,可没想过这个问题。

  香江的演出结束了,心上人又远在千里之外的首都,她多想现在就飞到他的身边啊!

  理想归理想,但现实是残酷的。

  等蒋瑶走开之后,陶慧敏铺开信纸。

  “亲爱的……”

  不好不好,不能用这么露骨的字眼。

  “林为民同志:你好……”

  这么写好像太生硬了一点。

  “为民同志:你好……”

  这样好一点,既亲近又稳妥,陶慧敏回想着林为民信中的内容,心中汹涌的情感几乎不需要思量便倾注于纸上。

  远在北京的林为民,此时正跟谢明清探讨着小说的书名。

  “我觉得《套马的汉子》就很好嘛!”

  “不行,绝对不行。”林为民一口否定,斩钉截铁。

  “为什么?”

  “不为什么!”

  林为民的理由说不出口。

  “那你总得给个书名嘛?”谢明清都被他莫名其妙的执拗弄无语了,无奈的妥协道。

  林为民思来想去,《套马的汉子》确实很符合小说的主旨,可他真不能用,他心里有道过不去的坎儿。

  “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不行了,不能想,一想就想唱出来,我控几不住我寄几个儿。

  “就叫《套马人》吧。”

  谢明清反对,道:“这明显其实差了一截。再说了,人家电影叫《牧马人》,你叫《套马人》,说出去感觉像是投机取巧一样。”

  “八竿子打不着的事,老谢你不能这么联想。”林为民坚持己见。

  “行吧行吧!”谢明清无奈的摆了摆手,只能同意,还不忘吐槽:“真弄不明白你们这些搞创作的,总是搞一些莫名其妙的坚持,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这算啥,路遥还去庙里求签呢!”林为民大言不惭道。

  有路遥这码子事在,他就是做出再过分的事都不怕别人的议论。

  老子再过分还能有路遥过分?

第195章 社内的地位确立

  何云路主动上门送来的《新星》,作为改革文学类作品被《当代》编辑部极度看好,被确定放在了83年开年第一期杂志上。

  而林为民的《套马人》写就之后,被他拿到了《人民文学》。

  谢明清看完后盛赞林为民写出了一部杰作。

  传阅给编辑部的其他编辑,同样收获了好评一片,哪怕是一向对林为民要求甚严的卫君怡,也没有吝啬褒奖,好好的夸了他一回。

  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让林为民很是高兴了两天。

  不过稿子写完了,编辑也看完了,甚至都准备要排版面了,还有一个大事没解决。

  书名居然还没定下来。

  就很离谱。

  林为民对于编辑部一致认可的《套马的汉子》这个名字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带着一种强烈的反叛,任他们怎么说就是不用。

  好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书名还是确定了。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万历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