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707章

作者:冥狄z

  “楚地?”秦落衡眉头一皱,随即道:“继续查,我倒想看看,究竟是那个商贾胆子这么大,敢接手这种烫手的粮种。”

  陈平道:“下吏已派人通知了楚地,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查到这名商贾下落。”

  秦落衡点点头。

  他抬起头,看了看天色。

  沉声道:

  “时间差不多了。”

  “明天就启程回咸阳吧。”

  “我这次出来的时间已够长了。”

  “若是再不回去,指不定又多出什么流言蜚语了。”

  “呵呵。”

  话音落下。

  他看向陈平,笑道:“陈平,你认为我这次回咸阳,会被始皇如何处置?是被直接依法斩首,还是酌情禁足,亦或者直接被贬为庶民,哈哈。”

  秦落衡显得很想得开。

  陈平眉头一皱,摇头道:“下吏不敢妄加揣测上意。”

  见状。

  秦落衡大笑一声。

  说道:

  “你这人有些无趣。”

  “罢了,也就不问你这些了。”

  “我其实并不觉得我会出事,甚至于,我认为陛下是乐于见到我这么做的,而且从始至终我都是把楚地当成一次考验,只不过我上交上去的成绩有些与众不同罢了。”

  “但那又何妨?”

  “大秦从来就不追求循规蹈矩。”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或许我做的一切才是正确的!”

  “百官又算得了什么?”

第550章 公子还国,正当其所,国之幸也!(求订阅)

  咸阳宫。

  嬴政如往常批阅着奏疏。

  数日前,陶舍跟蒙毅已率军回返。

  唯嬴斯年突然转道去向了朝歌,至今依旧没有回来的迹象。

  对此。

  嬴政并未有所表态。

  但百官却颇有微词,弹劾之文书不断。

  在又看了几分弹劾嬴斯年的奏疏后,嬴政眉头一皱,将这些文书放置在了一旁,朝殿外道:“来人,把天网令叫来。”

  没多久。

  陶舍便到了殿内。

  陶舍躬身道:“臣陶舍参见陛下。”

  嬴政没有抬头,漠然道:“楚地的事处置的如何了?”

  陶舍心中微紧,连忙道:“回陛下,楚地现已渐渐平静,楚地贵族大多已被判为刑徒,正押解至各地,修筑建筑工事。”

  嬴政微微额首。

  随即道:

  “说说扶苏吧。”

  “扶苏这大半年做了什么?”

  陶舍垂首道:

  “回陛下。”

  “长公子在北原所为不少。”

  “只是大多假以‘公子伯秦’之名。”

  “公子伯秦?”嬴政面露异色,随即点了点头,笑道:“可详细说说。”

  陶舍笑道:

  “诺。”

  “长公子去到北原之后,并没有如过往一般,以公子身份,坐镇北原郡,监督北原等郡县工程,而是选择了入伍,以布衣入军起于卒伍,更是曾率十骑士乔装商旅,千里深入狼居胥山,一举探清了匈奴单于庭的兵力隐秘。”

  “在两月前,更是被擢升为了千夫长。”

  “长公子以伯秦身份,屡次不避艰险,率部护持阴山牧民脱离匈奴飞骑的追杀。”

  “眼下公子伯秦之名响誉北方草原。”

  “那边的牧民有传言称:伯秦之奇不仅仅在作战勇猛多智,更在结人胆识非凡,长公子曾多次深入草原与胡人周旋,竟神奇的降服了十几名才士心甘情愿归秦。”

  “现在北原郡的民众都说,伯秦刚毅武勇,折服了匈奴才士。”

  “也说,伯秦酒风豪爽,喝倒了一大片匈奴人,让胡人甘愿臣服于大秦,不过更多的说法还是长公子风骨高远,笃行信义,一诺千金,折服了胡人之心,让他们甘于臣服。”

  “臣在楚地之时。”

  “长公子就曾与一胡人部族头领相约,以海盐丝绸交换胡马,约定之期已过,但胡人并未到,部下都建议长公子离去,而长公子却执意留下,声称不认为对方是失信之人,最终的确如长公子所言。”

  “对方因遭遇了内乱兵变,而延误了约定,在见到长公子如此笃信时,更是大为感奋,当即就想率领残余族人跟长公子投奔秦军,不过长公子却是拒绝了。”

  “长公子直言道:你族危难未平,你投秦国是为不信,此时秦接纳尔等,实则是乘人之危,是为不义,伯秦不才,愿无偿助你本次财货,并率我部之力助你平叛,并许诺,三年之后,对方若是族康宁兴旺,其时若愿归秦,则长公子愿以大宾之礼迎之,永世以同怀视之。”

  “这名胡人首领当时就称,日后若归于大秦,非是畏惧秦力,而是实服公子伯秦之信任大义也!”

  “这也成了北原的一段佳话。”

  “而且长公子之信义,也是给朝廷处理边疆事宜,提供了另外的一种力量,一种不同于强兵尚武的思路。”

  “......”

  闻言。

  嬴政眉头紧锁。

  最终只是淡淡的说了声:“他倒是会想办法。”

  陶舍又道:

  “除此之外,公子并未懈怠内政。”

  “长公子在北原的大半年,不时去到乡里查看情况,也结合北原的情况,让工匠改良了一些石磨、碾子等物,大幅节省了黔首的辛劳时间,为民减负了不少。”

  “此外。”

  “长公子还很关心商道。”

  “匈奴虽大部份已西逃,但依旧有不少部族依旧生活在草原,匈奴善牧,公子便一直提倡,用大秦之海盐,换取匈奴的牛羊马等,用以扩充大秦国力,眼下已有不小进展。”

  “......”

  陶舍将知道的有关长公子之事尽数说出。

  只是听到陶舍所言,嬴政眼中却闪过一抹不耐烦,但这抹不耐烦一闪而过,并没有为人察觉。

  嬴政道:

  “扶苏倒是有心了。”

  “在北原不到一年时间,又是策马奔赴草原,又是出谋经商,还下到乡里关心生产。”

  “还真是日理万机。”

  陶舍眼皮一跳,却也不敢说什么。

  嬴政随即道:“近日朝中有大臣上书,提议让扶苏回咸阳,你认为如何?”

  陶舍面色凝重。

  迟疑片刻,缓缓道:“臣不敢言。”

  “但说无妨。”嬴政道。

  “诺。”陶舍道:“臣认为长公子还国,正当其所,也是国家之幸,长公子在北原深入地方,体察民情,眼下已颇有建树,而今政事繁重,长公子回来,正好能为陛下分忧解难。”

  “臣认为不失为一个好建议。”

  “你真这么觉得?”嬴政目光陡然变得凌厉起来。

  陶舍心中一紧。

  沉声道:

  “这的确是臣最直观的感觉。”

  “请陛下明鉴。”

  嬴政收回目光,冷声道:“那你给朕说说嬴斯年。”

  闻言。

  陶舍瞳孔微缩。

  凝声道:“十公子......”

  “他在楚地做的那些事,你应该比谁都清楚,现在他又跑去了朝歌,朕过去的确很欣慰,只是现在嬴斯年的做法,越来越放肆了,目无法纪,目无法度,他的眼里还有秦律吗?”嬴政寒声道。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1980我的文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