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吃饭打怪兽
楊宓有些激动地说道,“安哥,股市可比拍电影、电视赚钱多了,第一天就涨停,接近44%的涨幅,一天就是上百亿啊。”
开个小公司,累死累活几年好不容易做到二三十亿的估值,人家上市一下暴涨几百亿,真是没法比。
唐安道,“这种野蛮的生长持续不了多久的,当市场越来越大,上面肯定会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行业发展。”
这么多年来,国家一直是这么做的。
一开始为了让某个行业尽可能地发展,不大加限制,等到行业初步成熟了,就开始规范了。
未来一年,影视公司资本证券化的道路就开始坎坷起来,唐德并购爱美神,暴风科技收购稻草熊影业都以失败告终,趙玮杠杆收购万家文化被叫停......
想要通过影视项目的资本操作来捞热钱的路被彻底堵死,资本就开始大逃离了。
虽然做好一个影视项目还能赚钱,但是对于很多资本来说,项目本身的收益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还有风险。
他们需要的是把一个项目,甚至一个明星来通过资本操作,获得更大的利益。
现在的互联网资本可以说比当初的煤老板胃口大多了。
虽然让行业里的人赚大钱了,但是长远来看对整个行业是不利的,国家也开始干预。
控制完资本,就要开始控制内容了,政策越发趋紧,严控偶像养成、亲子类综艺节目,对引进境外视听节目的总量、题材和产地等进行调控和规划。
还限制艺人薪酬,追究偷税漏税行为的责任,对网络视听节目的趋严管理,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统一标准,网上网下一把尺子。
种种因素,也就造成了后来的行业寒冬。
总的来说还是好的,也对汉唐没有多大影响。
唐安来到汉唐文学,和管理层碰了个头,主要还是明年的上市,公司本身的事物没有多啰嗦什么。
就在唐安在汉唐文学开会的时候,丽思卡尔顿酒店大会议室里,江德福、王忠军、于东、王长天、樊路元、任予硒、张兆、张平等人也在开会。
经过半个月的串联,中影、华宜、伯纳、光羡、萬达、啊狸、藤讯、乐事八大公司已经达成了一致,大致的合作也已经商议完毕了。
本身作为发起人,樊路元应该主导这次的合作,不过在影视行业啊狸影业还没那个资格。
中影又碍于身份,原本华宜适合主导。
不过萬达电影如今上市了,再过一两天市值超越华宜是板上钉钉的,再加上萬达电影背后是整个萬达,分量足够。
合作方案之前多次磋商已经确定了,这次就直接签合同了。
涉及八大公司,未来两年十多个重量级电影项目。
每一个大项目都有四五家公司交叉合作,最大化地共享彼此之间的资源。
八大公司,掌握着国内过半的的院线,近60%的网络购票份额,最强的宣传、营销资源,最好的制作团队,如果没有汉唐的话,这八大公司就能完全代表整个电影行业了。
一份份投资、转让、发行、营销合同逐一签字,所有人才长舒一口气,眼中不约而同地充斥着无法抑制的兴奋。
汉唐足够强大,强大到他们七大公司因此而联手,暂时抛开以往的恩怨。
连王长天和张兆都坐在一起谈笑风生,韩三坪的老部下江德福和康培都能联手,哪怕当初他离开中影营销公司的背后有康培在推动。
没有一个人不兴奋,唐安拒绝了张兆的合作,张兆现在迫切地想看到到时候面对他们的围剿,唐安落败、汉唐衰弱的一幕。。
王忠军也等了六年了,09年唐安带走了华宜一位顶级监制、一位大经纪人、一位当红一线电影明星。
整个华宜影视制作业务最重要的三个人走了两个,只剩下一个冯晓刚,从那之后除了冯晓刚和徐克的电影,都没有哪一部取得了什么像样的成绩,以至于他将重心放在实景娱乐上面。
可以说唐安是踩在华宜身上一步步成功的,偏偏自己拿他没办法,每次见面还得若无其事,相谈甚欢。
这次八大公司合作,王忠军有绝对的信心。能在汉唐身上咬下一大块肉来。
甚至他已经开始在酝酿,到时候作为成功者,该以什么姿态面对唐安。
樊路元和王忠军也差不多,而于东和王长天却没有那么多想法,他们和唐安没有恩怨,甚至还有交情。
只是交情归交情,生意是生意,他们也不想看到一家完全凌驾于几大公司之上的影视公司出现。
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从事影视行业了,都是这个行业的元老,可以说影视行业就是他们事业的全部,不甘心屈居认下。
签完合同,各自的利益绑在一块了,基本可以确保这次合作的牢固性。
要不然就空口白牙一说,那有个屁用,到时候说不定谁就掉链子了。
樊路元放下笔,非常满足地看了看自己的成果,对众人道,“各位,那就按照咱们的计划来,从现在开始,下半年和明年各个档期大家通力合作,还有一个月就到国庆档了,这是第一战,汉唐传媒参与投资并发行的《夏洛特烦恼》上映,咱们的重心就是《不可思异》,”
《不可思异》有刚刚拿下十亿票房的大朋主演,还有王保墙、肖沈洋连个人联合主演,借着《煎饼侠》的东风,成功是必然的。
《夏洛特烦恼》虽然是知名话剧,主演沈藤因为春晚大红,但是众人都非常有信心。
话剧是话剧,春晚是春晚,和电影能一样吗,要不然找赵本善、刘千、冯汞来拍电影算了。
更何况集合他们几家的资源,绝对只会比汉唐更强!
一家公司不是汉唐的对手,但是八大公司,有足够优质的项目,足够的资源!
就四个热门档期,但凡大片只有在热门档期才能使票房最大化。
而汉唐常年占据着两三个,甚至霸占全年的热门档期,压缩了其他公司的生存空间,他们只能硬碰硬。
要不然就在清明、五一上映,跟在后面喝汤。
归根结底还是市场不够分,要么像啊狸、藤讯一样形成垄断,要么就是像外卖、共享单车那那样一通混战,最后的赢家通吃,还是垄断。
第八百五十二章 唐安的王牌!
唐安在魔都呆了一天,除了汉唐文学之外,正好黎锐刚回魔都了,唐安也就顺道去见见。
现如今黎锐刚虽然还不能说已经控制住了邵氏和TVB,但是话语权和影响力在逐步加强。
作为邵氏电影董事局主席兼任TVB董事局副主席,再加上他之前文广董事长的身份,掌控TVB和邵氏是迟早的事。
香江电影本来就是在魔都电影的底子上起家的,当年因为抗战,大批魔都电影人南下,邵氏兄弟都是从魔都过去的。
半数以上的魔都导演、编剧、演员都去了香江,才让香江从一个专门生产面对粤东、新加坡、大马等地粤语片的地区,逐步成为海外华人投资电影的中心。
四十年代末的时候,抗战虽然完了,但是战争还在继续,时局动荡,又一批电影人和资本家南下,1948年香江全年就制作了157部电影,创下纪录。
当时国内的电影、音乐中心就是魔都,随着魔都电影、音乐人的南下,香江承载了魔都娱乐中心的地位。
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老一辈人还在世没有几个,但是有这么一层关系,再加上香江娱乐圈已经没落了,黎锐刚接手邵氏和TVB就相对容易了。
要不然怎么他一去,邵氏董事局主席就突然生病了。
邵氏虽然已经没落了,不过毕竟曾经在东南亚有着完整的发行网络。
从80年代开始邵氏就开始停产了,却依然在面向东南发发行香江电影。
底子在那,重新搭起东南亚的发行网络,有总比没有好。
不过光现在的邵氏也没多大用处,唐安打算拉溙国、新加坡、樾楠等东南亚国家入局,共同组建新的发行公司。
哪怕让出一部分利益,只要能构建起完整的发行网络,让大部分华语电影都有机会在东南亚上映,那就足够了。
就算东南亚的观众不适应内地电影,但是至少一些大制作大片的接受度更高一点。
也可以通过时间,让东南亚观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华语电影。
就像看日剧、泰剧,一开始总会不习惯,看的多了就习惯了。
这事可以和组建香江院线同时进行,关于在香江重新将电影院划分为文化娱乐设施的事,在宣玔部的推动下,香江政府那边已经在讨论了。
唐安也不求和70年代一样,用极低的价格能拿到店面,那不现实。
只要比现在便宜点,哪怕亏一点也无所谓。
香港时代广场一家电影院的月租金现在就达到了2500万港币,这还光是租金,谁负担的起,那开电影院就是往外撒钱了。
只要成本稍微降低一点,唐安就有足够的把握控制大半个香江院线市场。
其他院线做的是生意,他们要赚钱。
唐安可以接受亏本,从文化上影响香江,相比之下亏点钱算什么。
两三年不行就五年八年,甚至十年,大量内地电影的香江上映,让香江观众看个十来年,自然就会接受内地文化了。
没有什么是时间改变不了的,当年香江的流行歌曲还是国语为主,粤语歌只是小众,还不是慢慢地大众化了,国语歌曲不再流行。
早期香江电影也是一样,五六十年代,粤语片质量最烂,档次最低,只有小公司才去拍,大公司是不屑的。
而且那时候,香江电影市场大概有这么个鄙视链:有钱有文化的人看英语片,有钱没文化的看国语片,没钱没文化的看粤语片。
1972年,全香江出品了82部电影,居然没有一部是粤语片,可见当时粤语片有多惨淡。
香江一地市场太小了,撑不起香江电影产业,必须依靠东南亚华人社区和宝岛市场,而国语才是能畅通全球华人的语言。
就算香江早期也有大批讲国语的移民者,邵氏高层也都是内地过去的,讲的也是普通话。
老一辈香江电影人、演员,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李晓龙的电影早期也都要配好国语配音再上映。
直到1973年,邵氏破天荒的拍了第一部 粤语电影《七十二家房客》,并力压李晓龙,拿到了年度票房冠军,之后粤语电影才慢慢复兴,到1977年粤语片数量第一次超过国语片。
从国语到粤语,只花了四年时间。
让香江观众接受内地电影,双倍的时间总该够了。
作为一个电影人,总得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将华语电影推广到东南亚,成为东南亚的主流电影之一,就是唐安现阶段的目标。
......
在魔都呆了一天之后,唐安便飞回了京城。
每天在公司按时上下班,日子终于正常了一点。
至于《奇幻森林》,天宫异彩还在继续前期的特效准备工作。
这电影马虎不得,重点全在CG上了,唐安也不瞎指挥,只会定期查验他们的成果。
天宫异彩和数字领域的技术比维塔数码还是要有所不如的,好在如今已经开始运用金山云的云渲染农场,可以经过更多次的计算,力求做到最好。
拍起来简单,这个倒不急,小孩子的戏其实最好拍了。
成年人有各种各样的长相、身高、性格、气质,想要演员和角色契合并不容易。
但是小孩子?
小孩演小孩,没有其他的职业、性格限制,完全就是本色出演。
很多影视剧里,童星甚至压根没接触过表演的小孩,往往都表现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