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海师弟
然而这并不能改变影视行业并购火爆的局面。
2016年传媒类上市公司并购278起,平均每32小时便有一次并购。
在跑马圈地的激烈竞争中,院线并购更引人注目。
2016年前6个月,阿狸向大帝影院和伯纳影业投资约21亿元,8月又花费1亿元收购杭州星际影城80%的股权。
9月完美世界以13.53亿元交易作价收购今典集团,将其旗下的217家影院收入囊中。
10月中影IPO后第一笔投资即收购大连华臣70%股权,收购价为5.53亿元。
2016年影视行业的收购案中,失败的案例有18起,包括乐事网、旺达院线等行业巨头,业内普遍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管政策收紧。
2016年5月11日,《财新》报道称,证监会将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领域包括: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以及VR。
虽然证监会澄清了传言,但接下来的市场行为证实了监管层的“一事一议”态度。
2016年7月14日,鹏交所提出重点监管创业板影视公司信息披露,严控明星证券化。
随后,在2016年下半年,影视行业的并购出现接二连三被监管层否决的现象。
8月1日,旺达院线发布公告,拟中止注入旺达影视的重大资产重组。
较高的估值和高业绩承诺或是旺达院线重组中止的原因。
而据了解,旺达影视曾在重组公告中承诺,未来三年的承诺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13亿元、16.6亿元、21.38亿元。
此外,唐德影视欲重组并购樊兵兵新公司遇阻。
暴风科技放弃10.8亿元并购稻草熊影业60%股权。
共达电声放弃41.2亿元100%收购春天融合和乐华文化。
帝都文化放弃5亿元并购聚合影联。
在这些流产的并购背后,都能看到监管层的影子。
如在共达电声公告中显示,公司在并购乐华娱乐时,证监会提出了44个问题,其中多数与公司跨界收购标的及交易方有关。
三七互娱并购中汇影视及重组预案发布后,证监会也曾发出问询函,针对其25亿元收购3家公司提出了15条疑问。
其中就包括要求三七互娱说明部分募资投于中汇影视IP资源库扩建及影视剧制作项目的合理性。
影视文化产业并购接连被否的背后,是资本热钱的退出。
投资影视行业需要特别熟悉该行业的运作,最火爆的2015年,不少私募在影视行业的投资过程中都吃过亏。
2016年随着监管层对影视行业监管从严,不少资金都不愿意去投资影视。
另外,行业泡沫过大,监管层也在加以控制。
而行业泡沫过大,从保底发行就能看出一二。
2016年,在11部公开保底发行的院线电影中,只有《美人鱼》和《火锅英雄》两部电影,票房大比例超过保底数额,其余项目都以失败告终。
其中《美人鱼》是2016年票房冠军,33亿元的票房成绩,让18亿保底发行方收益颇丰,成为有史以来获得压倒性胜利的保底发行案例。
具体到分账比例,尽管每一部电影都不太一样,但2016年发行方获得的分账比例有普遍下滑。
如《我不是潘金莲》的5亿保底协议中,5亿-8亿元部分的票房由耀莱独享,超出8亿元部分制片方与发行方各占50%。
而在10亿元保底的《绝地逃亡》等影片中,10亿-12亿元超出部分保底方只能拿到70%,超出12亿元的部分双方平分。
最终,《我不是潘金莲》在下线之前却也只是勉强达到了保底金额。
2016年最失败的保底发行莫过于《封神传奇》!
这部由伯纳影业10亿元保底的影片,最终票房仅2.8亿元,保底方伯纳影业几乎是血赔。
保底发行的根本是对赌票房业绩,在保底发行压力之下,也出现了票房造假事件。
去年《叶问3》从宣传到上映,经历了大规模众筹、10亿票房估价、影院幽灵场等丑闻,被光电总局点名批评。
作为保底发行的重要开拓者,帝都文化对该种模式再度进行创新。
影片《一代妖精》也是在没有成片时,就拿到了帝都文化的5亿元票房保底协议。
除此之外明星企业晶品娱乐也对尚在拍摄中的《战狼2》发出了8亿保底的发行协议。
影片还没拍完就敢8亿保底,不知是陈晶眼光的确独到,还是行业竞争太大,泡沫太大!
保底发行是国内电影市场从西方引进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泡沫。
这种方式不会立马消失,但有些激进的公司为了拿到看好影片的发行权,就会采取这样比较激进的策略。
2016年的电影市场丑闻不断、矛盾激化。
从年初的《叶问3》金融诈骗和偷票房丑闻,到《我不是潘金莲》引发的冯大炮公开“怼”王首富。
还有保底发行行为牵扯到了影视公司的深层利益纠纷,也引发了舆论的争议。
2016年11月,冯大炮就炮轰旺达因一己之私怨打压《我不是潘金莲》排片。
而年底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再度重蹈了旺达打压排片的覆辙。
旺达院线在打压华艺兄弟的过程中,业内也引发了对寡头垄断的担忧,呼吁“电影反垄断法”出台的声音不绝于耳。
而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渠道方和内容方的博弈。
相较好莱坞电影院、院线、制片公司分立而言,旺达横跨制作、发行、放映全产业链,把控着占全国票房超过17%的放映终端。
同时又在发行渠道上有很强的话语权,基本处于垄断地位。
除了在下游院线占据渠道的旺达,参与中游宣发的互联网平台阿狸影业等,也开始凭借自身的流量优势在行业内抢占优势渠道资源。
阿狸影业在年中甚至并购了杭州一家院线,并入股了和和影业,本身已经拥有淘票票的阿狸影业在互联网宣发上有着强大的实力。
与保底发行“专业户”和和影业联手后,势必将扩大在宣发领域的话语权。
互联网企业抢占宣发资源,除了宣发领域比较容易切入,渠道方对票房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在国内电影市场,渠道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全区域全国放映的影片,基本上是渠道挑内容,所以院线几乎决定着票房。
但内容也不可小觑,内容促进整个电影项目成功的比例越来越高,随着观众观影要求的提高,内容打造将成为最重要的事情。
2016年,在票补缩水,电影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宣发能力的强弱对影片票房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此背景下,拥有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在发行上获得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外,随着在线选座成为购票的主流,互联网交易平台在票补上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这让手握娱票和淘票票的微影时代和阿狸影业优势明显。
也就是以上的几点,监管收紧,票房增速停滞,电影市场丑闻不断,行业泡沫太大,明星资产证券化严重。
导致2016年的整个行业衰退,各大上市公司市值纷纷下滑。
而年末最后一天上市的晶品娱乐却是顶住了压力,直接成为了影视公司市值第一!
只是陈晶知道的是2016年仅是下滑的开端,随后的几年随着圈内丑闻曝光的越来越多,还有明星的各种骚操作,让大众对于圈内也是好感不断流逝。
泡沫纷纷挤破之后,只剩一地鸡毛!
所以无数的影视公司破产,明星也开始明哲保身,资本、热钱见此自然也不断退出,然后形成了恶性循环。
直接导致了娱乐寒冬!
晶品娱乐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还是个问题。
虽然晶品娱乐已经成为业内最顶级的公司之一,但是依然存在倾覆的可能。
陈晶要做的还是不断增加晶品娱乐的抗风险能力,为金手指失效之后的长远未来打算!
第430章 股东名单风波
晶品娱乐上市之后,市值暂时稳定在了718亿人民币左右,成为了2016年表现最为亮眼的影视公司之一。
尤其是在其他传媒影视公司市值纷纷大幅度缩水的情况下,更是难能可贵。
可是,整个行业的大环境都在下行,晶品娱乐能否守住这700多亿的市值就值得商榷了。
好在,晶品娱乐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跨界收购,业绩承诺等等行为,加上业绩突出,这才是晶品娱乐能够在行业如此艰难的形式下依然能够成功上市。
并且直接成为市值第一的影视上市公司的重要原因。
不过,说再多都是虚的,一切还是以成绩说话。
如果晶品娱乐还是能够一如既往的交出亮眼的成绩单,那么说不定不仅能保住现在的市值,甚至有可能更进一步。
同样的道理,如果晶品娱乐无法给出出色的业绩表现,那么和其他上市的影视公司一样市值不断缩水那也是板上钉钉。
而对于晶品娱乐的考验很快就到了,由晶品娱乐和韩涵旗下公司共同投资的文艺轻喜剧《乘风破浪》将在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正式全国上映。
这是晶品娱乐和韩涵合作的第二部影片,由邓潮、彭于晏和小颖联袂主演。
因为有《后会无期》的珠玉在前,加上邓潮、彭于晏和小颖的加盟,让这部文艺轻喜剧还是颇受媒体、影迷和影院的期待的。
业内对于这部电影的票房也是比较看好。
《乘风破浪》也成为了晶品娱乐上市之后的第一部面世的影视作品。
虽然和其他影视剧没什么不一样,但到底关乎到晶品娱乐的市值涨跌,因此公司也是十分看重。
所有人都劝说陈晶一定要亲自捧场站台,为电影宣传助威。
毕竟这已经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了公司的市值,以及公司所有人的身价问题了。
尤其是在整个行业都在衰退的大环境下,所有人都还是有些担忧的。
甚至可能有人觉得正好趁着晶品娱乐市值高赶紧脱手甩卖,那更会造成晶品娱乐市值的波动,所以上市后晶品娱乐的第一枪一定要打好。
因为小颖主演,本来陈晶还有些犹豫的,毕竟杨蜜一直对小颖意见颇深,但是大家都这么说,那也只能点头同意了。
……
不过,虽然行业大环境日趋恶劣,但晶品娱乐上市并成为市值第一的影视公司肯定是件大喜事,公司的所有人都很兴奋。
陈晶也承诺了在今年年底就会给所有股东分红。
倒不是陈晶对大家有多么好,而是影视寒冬就将来了,陈晶需要有一定的现金在手来做其他事情。
当然了,分红肯定是在不会影响晶品娱乐正常运营投资的情况下,毕竟陈晶也不傻,不会去干杀鸡取卵的事情。
整个晶品娱乐此时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毕竟大家的身价都暴涨,那激动的心情真是由内而发。
陈晶第二天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又在公司待了一天,处理紧急事务。
杨蜜则直接返回了《捉妖记2》剧组。
上一篇:重生之我要冲浪
下一篇:一心摆烂的我却直奔篮球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