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447章

作者:重庆老Q

而在暹罗的外来政治势力当中,有一个叫舒瓦齐的法国天主教神父,成为法国势力行将坐大的关键人物。他将法国描述成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英国,以及荷兰等国全都匍匐于法国的脚下。若是暹罗与法国交好,并给予法国商人和传教士各种特权,必然会得到法国的强力支持。

路易十四治理下的法国,急切的想要像当时的土豪荷兰一样寻求巨大的海外利益。不过法国人寻求海外利益的方法并非单纯是经商,而是以传教和政治干预为先锋,商人跟随其后,打造全方位的海外利益代理体系。

在得知暹罗那莱王批准法国传教士建立教堂和传教后,路易十四甚至还亲自写信给那莱王表示感谢。这也让那莱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和胆气,遂给予法国人更多的传教便利和商业特权。

在面对法国人的商业势力大肆扩张的情势下,不说此前耕耘暹罗数十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有些紧张,就是视整个中南半岛为自己势力范围内的齐国也是大为惊诧。

有没有搞错!这些法国人也太不讲究了,连大哥、二哥都不拜,就这么闷着头闯进暹罗,甚至还想着要谋取该国的特有(独霸)的地位。

那个叫舒瓦齐的法国天主教神父竟然还数度劝说暹罗那莱国王皈依天主教,并愿意为他做洗礼。虽然那莱国王并未应允,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内心深处已经倾向于法国人,希望借助这个欧洲大国的势力,以此来制衡暹罗境内的愈发坐大的荷兰人和齐国人的势力。

齐国一直将暹罗作为经略中南半岛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视同自家后花园般的存在,如何能容忍一个新到的外来势力轻易染指。

在齐国黑衣卫的策划下,以象队统帅拍佩拉差(帕碧罗阇)为首的亲王派开始攻讦以亚派耶脱王子为首的亲法势力,并指使一名刺客将舒瓦齐神父击伤。同时,齐国驻暹罗代表不断向那莱国王发出隐晦的警告和施压。在以佛教为主的国家,贸然引入天主教,必然会引起国内信仰纷争,国家动乱将一触即发,外国势力必然会对此予以强硬干涉。

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那莱国王被迫屈服,对法国的传教行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还取消了给予法国商人的若干优惠贸易政策。

此举,让法国人大为不满,但在实力强大并且影响力深厚的齐国势力面前,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等待另外一个合适的契机。

对东方世界充满好奇的路易十四,在获知遥远的暹罗竟然会对天主教和法国显现出比较友好的态度后,曾一度考虑过要派出一支庞大的东方使团,与其进行深度接触,并建立外交关系,将法国的声名传播到世界的另一头。

可是在齐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联合施压下,暹罗的对法关系虽然没有彻底反转,但也不可抑制的显出几分疏远,法国的传教士和商人也遭到各种限制,这让路易十四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进而对那个霸道的新大陆国家也生出几分厌恶。

但作为掌管法国钱袋子的国王宠臣柯尔贝尔却并没有因为路易十四的个人情绪,而对齐国表现出恶劣和无礼的态度。因为刚刚接手海军国务大臣,受命建立一支更为强大的法国海军,柯尔贝尔多少对齐国有所了解。

这个建立仅三十余年的新大陆国家,在二十多年前,就曾先后两次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并取得了东印度群岛地区绝对的海上霸权。除此之外,他们还将势力延伸至印度、波斯、阿拉伯,以及非洲地区。可以说,在整个印度洋地区,这个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个国家不仅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还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制造水平。比如,流行于欧洲宫廷里的怀表,堪为艺术品的景泰蓝,让人痴迷的精美瓷器,深受民众喜爱的各种罐头和印花棉布……,对了,还有被倚为国家战略物资的钢条。

另外,这个新大陆国家与尼德兰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仅在经济上联系紧密,而且在政治上、军事上,双方也有深度合作。据说,在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齐国海军派出了上百名官兵进入荷兰海军当中,以实地观摩和学习大规模海战。

在荷兰的穿针引线下,齐国还与英国、丹麦、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使得这个南方新大陆国家渐渐被欧洲所熟知。

这个国家似乎对各种宗教都比较宽容,每年从欧洲地区引进的各种工匠和学者,均不问宗教和出身,承诺给予的待遇也比欧洲地区高出一筹。在法国境内,就有不少备受歧视和压制的胡格诺教派的学者接受了齐国的招揽,乘船前往遥远的汉洲大陆。

若是齐国对法国产生敌意的话,那将危及法国的整个东方贸易,甚至位于印度洋上的波旁岛(今留尼旺岛)也会面临不可测的风险。我们法国的海上力量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其实力还远未达到可以投射到印度洋地区的地步。

况且,法国主要的扩张目标仍以欧洲大陆为主,至于征服无尽的海洋,暂时不在路易十四的考虑范围之内。而柯尔贝尔也并不热衷于好大喜功的政策,但国王希望拥有强大的力量以威慑欧洲和整个世界,因此,他才不得不竭尽全力地为法国建立和维持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法国已经动员了所有的力量,外交、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业已完成了针对尼德兰的战争准备,以彻底征服这个富庶的小邦。

那么在即将展开的征服尼德兰的战争中,这个位于新大陆汉洲的国家,将会持有何种态度呢?

遥远的距离,固然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影响到欧洲的任何局势变化,不过,对于刚刚稍有起色的法国东印度公司(初建于1602年,至1650年曾三次开办均告失败,1664年由柯尔贝尔第四次建立,主要经营与印度和东非的贸易),柯尔贝尔还是有一丝担心。齐国会不会因荷兰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一举截断并摧毁法国的东方贸易?

所以,柯尔贝尔特地将齐国驻欧总代表彭中辉邀请至法国,准备对其进行一番威逼利诱,迫使对方在法荷战争爆发时,认清形势,保持必要的中立,勿要针对和袭击法国的东方贸易船队和印度洋据点。

“我希望我们的法国商人在远东地区,可以得到合理公正的贸易机会。”柯尔贝尔听了彭中辉就暹罗境内法国商人和传教士被限制打压的一番苍白解释后,并未过多纠缠此事,而是话锋一转,“我们法国是欧洲最为强大和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国家,所以,我认为你们齐国的驻欧总代表处应该迁移至巴黎。”

“阁下的意思是……法国愿意和齐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商贸关系?”彭中辉闻言,虽然神色不动,但内心却惊喜异常。

“不错,我们法国愿意和你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柯尔贝尔微笑着说道:“但我们希望你们齐国在欧洲地区的事务关系处理中,务必要审时度势,不要卷入非必要的纷争当中。”

“我大齐王国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向来秉承如下原则,即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彼此之间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彭中辉从对方话语中,似乎听到了某种暗示。

“不错,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柯尔贝尔点点头说道:“我相信,我们两国的正式建交,必然会促进双方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届时,我会提请陛下,派出一支外交使团前往你们汉洲,对你们齐国进行访问,以促进我们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我们法国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欧洲大国,我们还拥有两千多万勤劳善良的臣民,在伟大、英明的国王陛下领导下,我们法国将以拥有的欧洲地区最为强大陆军和海军,致力于推进欧洲大陆的和平与稳定,努力消除一切施加于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上的贸易往来。”

“我们法国珍视国与国之间的真诚交往,也愿意就促进贵我两国之间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而做出应有的努力。未来,欧洲局势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我希望你们齐国能充分尊重并支持我们法国所作出的合理选择和必要行动。由此,你们齐国将会赢得我们法国最为真挚的友谊。”

彭中辉听着身边的翻译一字一句的转述柯尔贝尔的话语,脸上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法国人已经赤果果的向他表示,在未来欧洲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齐国应该选择站在他们这一边,这样才不至于得罪拥有强大实力的欧陆霸主,并获得他们的友谊。

呵,法国人这是准备要马上对荷兰动手了吗?

为此,还专门对我齐国预先提出一番警告,在法荷战争爆发后,需作出“明智而合理”的选择,并尊重和理解他们对荷兰的入侵行为,以实现法国天然边界的扩张计划。

那么,于此我们齐国又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百三十一章 荷兰的拉跨

1671年9月2日,阿姆斯特丹。

相较于法国、西班牙,以及神圣罗马帝国都拥有一个国王,并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而作为欧洲最为富裕,也是最为自由的联省共和国,却长期处于无执政时期。

1650年,荷兰联合行省的执政王威廉二世患天花去世,而他唯一的儿子(后来的威廉三世)八天之后才来到了人间。在这种情况下联合行省地方自治派兴高采烈,马上召开了议会大会,讨论要废除世袭执政王,恢复地方自治。

要知道,奥兰治家族的威廉二世执政期间向来是独断专行,凭借手中的军队强迫议会按照他的想法行事,还逮捕了数名反对他的贵族议员。威廉二世的强势令贵族和商人们忧虑不已,时时在为自己荷包里的钱和项上的人头而担心。

其实荷兰当时对于国内要不要走中央集权的道路,国内分为以奥兰治家族及其支持者为首的、主张维持一支强有力的军队的中央集权派和以各地方议会的商业寡头为代表的地方自治派。双方就各自秉执的理念,争论不休,内耗不断。

就在此时,威廉二世却意外去世,他的遗腹子威廉三世只是一个刚刚坠地的小婴儿,根本不足为惧。于是,地方自治派一跃而起,成为荷兰的主宰者。

1653年,自由派领导人约翰·德·维特当选三级会议议长,主持联省共和国内外重大事务,开始他长达二十年的议会执政。

在约翰·德·维特的领导下,自由派先是操纵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规定联合行省将不再由执政王进行统治,也不再设立统一的军队。然后又为了预防奥兰治家族夺回执政王之位,议会全面接管了威廉三世的教养之责,以监护为名将小威廉软禁起来。德·维特成为无执政时期荷兰政坛上最重要的人物。

荷兰人暂时消除了独裁,享受了自由,但接下来的事情并没有就此预想中的那么完美。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英国挑起了两次英荷战争。统治荷兰各个行省的摄政者,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导致国家政治非常混乱。更要命的是,军队中也是这种情况,荷兰共有7个地方军队和5个海军军部,都处于各自统帅的独立领导下。

各行省执政虽然也都尽力迎战,但因为协调不当而战斗失利也是家常便饭。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地位也开始动摇,已经不复之前的强势地位。而且,由于两次英荷战争,使得荷兰在海上面对英国这个巨大的威胁时,各省不得不大力扩展海军军备,对陆军的建设便有些忽视了。

荷兰当时的国名叫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其政权是联省自治的运作体制。威廉二世死了以后,各个联省更是彻底放飞自我,开始各自为政。

荷兰政府要签订一个条约,联省共和国的首脑说了不算,得把条约拿到每个省的省议会去讨论批准,而每个省里都有一些自治的城市,所以条约得先通过各自治城市的议会批准。然后,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再顺原路返回给省议会——联省共和国议会和首脑。其办事效率不仅超低,而且只要有一个省的议会不同意,那么这个方案就无法通过。从中就可以看出当时这个荷兰根本就没有加强中央集权,中央政府要办好一件事真的很难。

这个时期,整个尼德兰地区依然处于分裂之中,其中更亲近天主教信仰,更保守的南方那部分归属西班牙统治。他们宁可由遥远而国势渐衰的西班牙统治,也不愿由北方的新教徒统治,更不愿被随时威胁着他们、要吞并他们的法国邻居来统治。

根据《比利牛斯和约》、《亚琛条约》、《奈梅亨和约》,西班牙将部分西属尼德兰领土割让给了法国。而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西班牙不仅同意割让给尼德兰共和国以前在佛兰德斯、林堡、布拉班特等地占领的土地,也同意关闭斯海尔德河的对外贸易。这个令人窒息的操作,使安特卫普的商业面临瘫痪,严重影响了西属尼德兰的经济和贸易。

数年前,法国以继承西班牙遗产为借口,大举入侵西属尼德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攻占了弗朗什-孔泰,进军仿佛郊游一般,西班牙的八千士兵被法军轻松粉碎。

深感唇亡齿寒的联省共和国随即伙同英国、瑞典组成三角同盟,联合其他对法国心生警惕的国家向法国提出停战要求。

面对共和国的要求,路易十四的心情可想而知——在他眼中,尼德兰这样的蕞尔小国居然敢于阻挡在他面前,对他简直是莫大的羞辱。但路易十四的心智虽比不上凯撒,却也懂得审时度势。他自知法国尚未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便同意了和约的签订——以一种恼怒又隐忍的心态。

1668年6月2日,一位尼德兰的市长主持缔结了西班牙与法兰西的合约。这对共和国而言无疑是彰显自己地位的荣耀,并且和约还迫使法兰西放弃了已经占领的弗朗什-孔泰,这让法国人认为自己遭遇了奇耻大辱。尽管其他国家认为法国已经保持了足够的克制(对它拥有的强大力量而言),但尼德兰却对没能让法国占领的佛兰德斯地区归还西班牙而失望。

事实证明,他们对此的顾虑是对的。法国人正在预谋以法属尼德兰的领土为跳板,发起对共和国的复仇。法属弗兰德斯是通往尼德兰的门户,在路易十四对共和国妥协的时候,他便已经在思考如何消灭这个国家。

尽管在这个时期,荷兰的商船承载了世界贸易五分之四,也几乎垄断了法国的海上运输,但其中也酝酿着危险的导线。从1667年起,法荷之间就频繁发生关税争端。法荷之间日益增长的贸易冲突,也让法国王室国务秘书、海军国务大臣兼财政审计长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提出:就像我们在陆地上摧毁西班牙一样,我们必须在海上摧毁荷兰,荷兰没有权利霸占所有的贸易。

然而,共和国远远没有它预想的那么安全。尽管一度与英国,瑞典结为同盟,但前者本来就是共和国的海上对手,后者对限制法国的兴趣也并不强烈。同时,路易在国内大力扩军,大兴土木,法国并没有为失败的阴影笼罩,反而变得更加强大。

但此时的共和国却深陷共和派与亲王派的冲突造成的分裂中,对外界的危机表现出不应有的迟钝。尽管它的海军依然纪律严明,无比强大,但陆军却充斥着无能的权贵子弟或顶替军役的地痞流氓,掌权的共和主义者却缺乏足够的决心和掌控力去进行改革。

“种种情形都在预示着,法国对荷兰的入侵已视同离弦之箭,战争的爆发时间,或许就在年底,最晚也不会超过就在明年春夏之交。”齐国驻欧武官、海军昭信校尉(上校)丁敬平将手中的几份情报轻轻地放在桌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而可笑的是,荷兰人不思加紧备战,却依旧心存侥幸,派出各路使者奔赴欧洲各国,试图再组建一个反法同盟,以对法国的做出某种警告性的威慑。”

“据说,英国人态度暧昧不清,对荷兰人的请求以冷漠待之,估计着是想在法荷战争期间,来一个趁火打劫,以削弱荷兰人的海上力量。”黑衣卫宣节校尉(少校)董世立说道:“至于,瑞典、丹麦、德意志诸邦国,怕是也不愿意掺和到法荷战争当中,做袖手旁观之势。估计,唯一能帮得上荷兰的国家,恐怕只有西班牙了。法国要攻打荷兰,必定会搂草打兔子,顺势将西属尼德兰夺下。”

“西班牙经济衰落,财政始终处于破产边缘,他们恐怕凑不出多余的钱来打仗。”另一名海军宣节校尉(少校)军官说道:“再者,数年前西班牙就被法国揍得遍地找牙,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就丢掉了弗朗什-孔泰、佛兰德斯等西属尼德兰地区。再往前几十年,西班牙更是在法国面前惨败连连,怕是都被打出阴影了。我觉得,在法荷战争爆发后,西班牙未必敢出手。”

“相较于西班牙的穷困潦倒,这法国人还真有钱,尤其是他们那个国王路易十四,简直是挥金如土。”一名总参谋部的驻欧军官笑着说道:“五月份的时候,路易十四组织了一次盛大巡游,堪称为一场豪华的节庆场面,从圣日耳曼到里尔,其排场的豪华奢侈、威严盛大之景象,就算是咱们古代帝王出行,与这次巡游的辉煌壮观相比都望尘莫及。光是负责开路和修筑防御工事的先遣队、沿途的守备警卫队、侍从王室的随行人员,据说就有三十万之巨。”

“呵呵……”众人闻言,不由都笑了,这场盛大的巡游,大家都有所闻。路易十四是为了在新近占领的土地上,彰显法国王室的威势,并试图在新的臣民之中争取民心,同时也为了炫耀法国的强大和富庶,让周边的邻国眼花缭乱之际,生出羡慕向往的心思。

路易十四巡游过程中,还定制了大量豪华舒适的家具于沿途留宿的每个城市里。到了这些城市后,还会举行盛大奢华的蒙面舞会或者化装舞会,或者施放焰火,举办丰盛的宴席。凡是得到路易十四接见的臣民,都会被慷慨赠与金银珠宝,甚至会在一天之内花出去一千五百金路易(1金路易约等于12-16利弗尔,1利弗尔约等于8两白银),简直是壕无人性!

“对了,上个月,法国人邀请我们齐国的驻欧大使前往巴黎,又是恐吓,又是利诱,想让我们撇开荷兰,转而与法国交好。这种情势下,也不知道彭右卿是如何应对的。”

“还能如何应对?”丁敬平说道:“荷兰一直都是我们齐国最为密切的合作伙伴,只要本土没传来改弦更张的命令,我们自然要力挺荷兰。这半个月来,荷兰人数度拜访我齐国代表处,除了打探我们现在对他们所持的立场外,还想请求我们齐国予以必要的金钱和物资支持。”

“荷兰人应该不缺钱吧,怎么会又找我们寻求资金支持?”

“荷兰朝我们齐国借钱,多半是想确认我们的态度。至于提供物资,那恐怕有些不太现实了吧,我们齐国距离欧洲这么远,就是想给他运些东西过来,也不顶事呀!”

“……荷兰人想让我们转让水泥配方给他们。”董世立说道:“如此,荷兰人便可以加固一下法荷边境现有的城镇防御,力图打造一片坚固的堡垒群,以抵抗强大的法国军队。在数十年前欧洲大战的时候(三十年战争),荷兰人就是凭借境内众多坚固的堡垒,生生将西班牙陆军给耗死了。”

“早在十几二十年前,荷兰人就从我们齐国境内窃取了水泥制造的大概配方,虽然在强度和干硬度上与我们本土制造的水泥略有不如,但绝对比他们此前使用的砂浆要强出许多。”

在古代时期,欧洲人是用一种叫做石砌石的方法将石头连接在一起,建造城堡和其他建筑。灰石砌体包括将石头切割成特定的形状和尺寸,然后小心地将它们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耐用的结构。这些石头通常使用一种称为“干石头”的砌石技术组装在一起,这种技术依赖于石头的自然联锁形状来将它们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后来,随着建造技术的进步,欧洲国家开始将大量的石块用砂浆固定在一起,砂浆是沙子、石灰和水的混合物,用来填充石块之间的空隙。用抹子抹上砂浆,使其干燥硬化,从而在石头之间形成牢固的粘结。

为了进一步加固结构,有时会使用金属夹和系杆来连接石头,并帮助均匀地分配结构的重量。这些夹子和拉杆由铁或其他金属制成,并插入石头的钻孔中。这种坚固耐用的大型城堡和防御工事,对所有进攻者而言,都是一个极为挑战性的考验,只能通过围城的方式,来攻克这些坚固的城堡。但却会极大地消耗攻城方的财力、时间、人力,即便能够拿下堡垒,在一场长期的围攻战结束后,攻方仍然得不偿失。

“若是法荷大战爆发,那些刚来没多久的陆军同僚可能是最兴奋了。”那名海军宣节校尉(少校)笑着说道:“前些日子,他们一行二十余人便随着数名荷兰军官前往马斯特里赫特堡,观摩和考察荷兰边境防御设施。离开之时,一个个都兴奋异常,仿佛去了那里,就能立即参与到一场宏大的战争似的。”

“哎,话说要是法荷战争爆发了,我们齐国上场吗?”

“怎么上场?跨越数万里海路,途中耗费六七个月时间,别说打仗了,人员和物资消耗,也让咱们海军难以为继,到了欧洲后,根本形不成战斗力。贸然派兵来过来,纯粹是万里送人头!”

“我们自然不能派兵来欧洲,但是否可以联合荷兰人打击法国人的海外势力呢?”

“就法国人在印度洋地区那点实力,也值得我们齐国海军动手呀!随便一个南非商社,或者印度商社就能将法国人干翻。……不过,我认为,我们齐国恐怕还会像上次英荷战争期间那般做法,明面上保持中立,暗中给予荷兰人资金和物资支持。”

“可惜了,我们齐国距离欧洲还是太远了。要不然,可以把战舰开过来练练手,检验一番我们的海上战力。”

“确实如此。不像陆军,不仅可以派出大量军官前来欧洲观摩战争进程,还能将一些新式陆军装备运到奥斯曼帝国,实地验证一番武器的性能。”

“你们说,若是因为法荷战争的爆发,将更多的欧洲国家卷入进来,奥斯曼帝国会不会趁机向欧洲腹地杀过来?”

“很有可能!现在的奥斯曼帝国经过科普鲁卢父子两代大维齐的治理,国力已恢复了不少,说不定就要再起扩张之势。”

“如此,我们齐国又能向奥斯曼帝国出口大量军械和其他战争物资了。哎,我记得奥斯曼人应该是欠了我们不少钱了吧?”

“那可不!十几年下来,奥斯曼人差不多累计欠了我们齐国三四百万汉洲银元。”

“奥斯曼除了羊毛、矿产和女奴外,还真没啥我们齐国需要的东西。也不知道以后,他们拿啥来偿还这些欠款。”

“呵呵,奥斯曼人可以卖地呀!”

第一百三十二章 奥斯曼的复兴

1671年10月17日,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

自1656年大维齐穆罕默德·科普鲁卢主政奥斯曼以来,开始全力以赴进行恢复帝国元气的各项工作。穆罕默德·科普鲁卢复兴奥斯曼帝国计划的核心非常简单,即在帝国中首先制止腐败和贪污。

他在奥斯曼官场中,施展铁腕手段,无情地罢免和惩治了一大批腐败渎职的政府官员,包括真神教教长、海军统领和近卫军统领等,甚至连帝国宫廷内部的黑衣太监头子也在惩治之内。

穆罕默德·科普鲁卢认为,制止帝国的衰败势头,不能向前人那样进行所谓的社会改革,而只能依靠重典惩治。因为社会改革既为真神宗教法规所谴责,也为民众所痛恨,所以这些改革乃是蛊惑人心的骗局,也是造成帝国社会不稳定的祸根。

他的目的是要使帝国恢复到伟大的苏莱曼大帝时代的统治方法,因为在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上,苏莱曼大帝是众所周知的立法者和执法者。若要全面恢复那些在16世纪奥斯曼人引以为荣的制度,并且尊重和执行苏莱曼大帝亲自主持编撰的帝国法典,那么奥斯曼帝国就完全可以恢复昔日的辉煌,重振雄威。

穆罕默德·科普鲁卢整顿完了帝国的吏治,牢固地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之后,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对付帝国内外的敌人方面。

首先,他采取果断的措施武力镇压了国内的叛乱,以雷霆手段平定了安纳托利亚总督阿巴扎·哈桑帕夏领导的武装叛乱,将包括阿巴扎·哈桑帕夏在内的许多叛乱者斩首,并将他们的首级送往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示众,以警告那些试图搞政治阴谋、公开向帝国权威挑战的人。

其次,把对威尼斯的战争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他率领经过改造提升的奥斯曼帝国海军,于1657年8月、11月在海上两次击败了威尼斯人,先后收复特内多斯岛和利姆诺斯岛,解除了首都伊斯坦布尔所受到的外来巨大压力,重振了军威。

紧接着,穆罕默德·科普鲁卢又于1656年派兵攻入塞尔维亚,杀死其君主乔治二世拉科齐,另立新君,将塞尔维亚重新置于奥斯曼帝国控制之下。

1661穆罕默德·科普鲁卢病逝,其子艾哈迈德·科普鲁卢继任大维齐之职,在帝国的治理手段上继续萧归曹随,延续了父亲的政治理念。如今,奥斯曼帝国吏治清明、社会安定,隐有帝国复兴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