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389章

作者:上汤豆苗

钦差行辕只是一套很普通的三进宅子,大体上和裴越当初在绿柳庄的宅子差不多。

对于一个自立门户的庶子来说,这样的宅子肯定求之不得,但是显然配不上韩公端东府参政加上钦差大臣的身份。

两人同行步入府内,韩公端平静地说道:“钦州半年不下雨,陛下命我赈济百姓,若是真的住进那些世家大族准备的大宅里,百姓们又如何看待我这个东府参政?”

裴越语气复杂地说道:“这些人胆大包天,竟然连韩大人都不放在眼里。”

韩公端轻轻一笑道:“毕竟我不能在数千人面前拔刀杀人,自然吓不住这些人。所谓世家大族乃是前魏门阀的余孽,他们极擅虚饰和伪装,凡事都会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想要抓住他们的把柄难如登天。既然没有把柄,朝廷又怎能不教而诛?”

裴越怔住,随即失笑道:“韩大人此言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韩公端当然能明白他的言外之意,淡然地说道:“即便是在前魏时期,庐陵韩氏也算不上门阀,虽然我家祖辈无比向往成为其中一员。世事总有好坏两面,韩家当年排不上前,事后想要转变的阻力也不会太大,不过是得失有命而已。”

裴越知道他指的是韩家主动清退近半良田给附近百姓,并且这个举动一直没有停过。

若非如此,韩公端就算再养望二十年也不可能进入中枢。

两人来到颇为简陋的书房中,分主客落座之后,韩公端的亲随上茶,随即行礼退下且带上房门。

门外另有裴越的亲兵守着。

裴越缓缓说道:“韩大人,除了陈新甲之外,不知您还掌握了多少消息?”

书房中短暂的静谧。

韩公端来到钦州之后,除去刚开始砍了十几颗脑袋,后面便一直疲于奔命,守着四座常平仓赈济各地百姓,对于那些如缩头乌龟一般藏起来的粮商没有任何办法。虽说在他的坚持下,钦州一直艰难地苦苦支撑,可是身为陛下极为看重的下任执政,韩公端的表现自然会让人看轻。

他浅浅抿了一口茶水,正色道:“城中七大世家便是今日之乱的幕后主使,我这段时间故意示弱,为的就是抓住他们的狐狸尾巴然后一鼓作气。原本想要借助南军的力量,不成想你来得这么及时,倒也省去一番麻烦。”

裴越略微有些惭愧,其实他很早之前就已经想好要如何解决钦州的问题,韩公端完全被蒙在鼓里,所以当时开平帝才有那句笑骂。

在王琦等人看来,裴越这段时间仿佛无所事事,一心只想着南下迎亲,实则他还在永州的时候,便已经派出信使南下联络韩公端。

稍稍沉思之后,裴越开口说道:“火候应该够了。”

韩公端想起此前裴越在密信中讲明的策略,略显担忧地说道:“你打算请君入瓮,就不怕那些人迟疑不前?”

裴越摇头道:“韩大人,我只是想请成京这边的大人物吃顿饭而已。”

韩公端忍俊不禁道:“万一这些大人物不肯赏脸呢?”

裴越笑了笑,淡然道:“我带了一些人进城,相信这会他们已经收到风声,所以他们不得不来。”

“何时?”

“明日午间。”

“何处?”

“您这儿太过简陋,就在城中选一处酒肆吧。”

韩公端望着裴越气定神闲的模样,不由得想起当初在京都的朝会上,自己因为裴云被打的事情主动发难。那时候裴越在他心中只是一个飞扬跋扈的勋贵而已,如今自然不会坚持这样的看法,在商议一阵之后,他脑海中想起一件事,便压低声音问道:“粮食何时能到?”

裴越微微一笑,从容地说道:“在路上。”

第732章 江南江北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江南之美在于水乡的独特韵味,一如桨声灯影里婉转悠扬的采莲曲。这里气候宜人土地富饶,故而城镇密集人丁繁盛,浑不似大陆西方高阳平原上的苍凉与雄壮。

当徐子平再度望见故土那一幕幕熟悉且亲切的景色,他心中不禁涌起恍若隔世的感慨。

许是人至中年难免思绪繁杂,回想起在北梁京都的所见所闻,以及离开天沧江南岸的沐阳府时、他与镇国公方谢晓的那番深谈,徐子平不禁显得面色凝重。

其实他这次至少算得上不辱使命,即便北梁朝廷踩着他的底线订立盟约,可是相较于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这等屈辱完全能唾面自干。

可是联姻真的能避免战事的到来?

曾几何时,徐子平算是这种观点的拥趸,但他现在越来越怀疑这件事的可行性。

马车在平坦的官道上行驶着,外面偶尔传来行人的谈笑声,哪怕不掀开车帘,徐子平眼前依然浮现一幅承平岁月的和谐画卷。

“伯父,北梁如今自顾不暇,或许他们也只是想占些便宜,此番并非缓兵之计。”徐初容轻声说着,此番北上不仅让她长了见识,更让她明白徐子平的艰难。

徐子平缓缓道:“你是指北梁钦州等地的旱灾?”

一来一回,南周使团在钦州境内路过两次,纵然不方便仔细查探,仅从道旁的状况也能大致窥探。

徐初容颔首道:“我想这应该是北梁朝廷同意签订盟约最重要的原因。”

徐子平轻叹道:“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北梁皇帝让裴越担任迎亲使,又与我们前后脚离开京都,未尝不是一箭双雕之计。”

徐初容微微一怔,不解地问道:“伯父,那裴越还懂得赈灾?”

徐子平心情复杂地说道:“他不懂也没关系,北梁皇帝只需要借助他的杀性而已。罢了,终究是该他们操心的难题。初容,我以为你再听不得裴越这个名字,没想到你还能保持冷静,可见徽言这些年的言传身教颇具成效。”

在沁园发生的事情显然不是秘密,徐初容毕竟年纪还小,一直到离开北梁京都时,眼中仍有几分怒色。

她从小便是首辅徐徽言的掌上明珠,说是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长大亦不为过,何时受过那种屈辱?建安城里的大小纨绔们连背后议论她都不敢,就算有人不畏惧徐徽言的权势,也不想招惹清河徐氏这种诗书名门。

毕竟徐家最不缺的就是经义大儒和文坛俊彦,到时候在文章中骂你一顿,恐怕整个家族都会遗臭万年。

徐初容听着大伯的打趣,微微撇嘴道:“当时自然很气愤,因为我什么都没有做,明明是那些北梁纨绔主动挑衅。后来我便明白过来,裴越身为梁人,难道还指望他帮我出头不成?”

徐子平略显惊讶,在他的印象里这位小侄女可没有这么好说话。

徐初容继续说道:“他是梁人我是周人,各自的立场很清楚。我在北梁京都受辱,他倒打一耙我能理解,即便心里很气愤。等他来到建安城,总得付出一些代价。”

原来如此。

徐子平微笑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做?”

徐初容淡淡道:“来而不往非礼也。”

徐子平并未出言劝阻,因为在他看来这件事的确是裴越太过偏颇,而且丝毫没给清河徐氏的面子,徐初容想要报复回去理所当然。

另外还有一层更深的原因,他在返程路上反复思索,渐渐明白徐徽言让徐初容北上的真实用意。

这时他不禁想起离开沐阳府时,方谢晓极其郑重说出的那番话。

“徐兄,想要扭转两国之间的局势,这次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

大梁在天沧江北岸重兵集结,从东到西依次是尧州境内的固垒大营和尧山大营、定州境内的镇南大营和祁年大营、思州境内的昌平大营,再加上谷梁一手打造出来的定州水师,构成整个南军的主体力量。

这其中当以镇南大营和尧山大营军力最强,尤其是定州水师水寨后方的镇南大营,堪称南周很多将士心中的噩梦。

单论传承和历史,镇南大营可谓大梁百万军中的佼佼者。当年定国公裴元亲率大军南征,一年多的时间里扫平千里疆土。只可惜他准备南渡天沧江之时,京中忽然传来高祖皇帝病重的消息,这位定国公不得不将他麾下最精锐的三万大军留在定州,防止南周卷土重来,然后带着数百亲兵星夜疾驰赶回京都。

这三万人便是镇南大营的前身。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镇南大营自然无法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风光。尤其是在三十六年前,时任尧山大营主帅的冼春秋投奔南周,然后在他的建议下,南周先帝决定将镇南大营守护的蒲圻城作为主攻方向。

那段时间对于镇南大营的老人来说称得上不愿回忆的屈辱。

冼春秋对于大梁南军的了解程度不弱于谷梁,他对大梁所有武将的军事风格了如指掌,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打得梁军节节败退。

若非王平章和谷梁先后接手南军,重新夺回定州和尧州,如今天沧江早已成为南周的内河。

正因如此,知耻后勇的镇南大营将士的操练堪称残酷。

烈日炎炎,蒲圻城东南面一座军寨里,近千士卒正在操练战阵。

一名年轻哨官站在部属身前,豆大的汗珠不断从他脸上滑落,然而即便汗水流进眼里,他依旧一动不动。那双透着风流俊逸的桃花眼冷峻地望着面前的将士们,原本英俊不凡的面庞被晒成古铜色,反倒多了几分勇武之气。

半年前,这个英俊的年轻人成为他们的同袍。

因为他的长相过于英俊,以至于军中一些糙汉总喜欢口头上嘲笑讥讽,他却从来没有争辩。直到有一天,一名哨官仗着身份想要蛮横地以上欺下,却被这个年轻人一拳打飞出去几丈远。

从那以后,军寨里再也没人敢在他面前放肆。

众人原以为这家伙会被赶出军营,却没料到大营帅帐派来一个人,跟这座军寨的统领密谈片刻,然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两个月之后,这位武道修为深不可测的年轻人凭借自己在操练中的优异表现,顺理成章地当上哨官,手下管着一百兵卒。

日头西斜,一天的操练终于结束,年轻人按照惯例整顿队伍之后,便回到自己的住处。

“谷兄弟,明日我要进城采买食材,要不要我帮你带什么?”军需官颇为熟稔地走进这座简朴的营帐,笑眯眯地说着。

年轻人抬头望着他,平静地说道:“不用。”

军需官搓了搓手,低声道:“要不给你带两壶烧酒?”

年轻人摇头道:“多谢,不必了。”

军需官只好作罢,同时心中暗自嘀咕,这位小爷难道真是谷侯爷的儿子?看这气度有些像,但是谷侯爷的儿子又怎么可能当一个小小的哨官?罢了,这种人肯定来历不凡,小心一些便是。

正当他转身要走,年轻人忽然说道:“若是方便的话,麻烦你帮我打听一件事。”

军需官十分亲切地笑道:“咱哥俩哪有什么麻烦不麻烦,谷兄弟尽管吩咐。”

年轻人道:“上次你说南周派人去了京都,请你帮我打听一下这件事的后续。”

军需官恭敬地应了下来。

待他离去之后,年轻人并未休息,而是坐在那张普普通通的桌子跟前,从一本兵书里拿出一张纸,上面渐渐勾勒出地图的模样。

却非大梁境内疆土的地形图。

他叫谷范,广平侯谷梁之子,如今乃是镇南大营宁海卫右军下属的一名普通哨官。

昔日的光芒尽皆收敛,如同一柄藏于鞘中的名剑。

静待重见天日之时。

第733章 或生或死

钦州,成京城。

官府将于今日售粮的消息已经传开,百姓们自然满心欢喜,按照裴越定下的规矩都在各自坊内等着。虽说差役们明言告知,每户百姓只能按照户籍册上的人丁数量,每人购买十斤粮食,但是各处都没有出现拥挤争抢的现象。

这足以说明成京的百姓足够温良,昨日围攻钦差行辕的举动一方面是受人蛊惑,另一方面则代表他们完全是被逼无奈。

人饿极了的时候,自然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从清早开始,大量民夫便在背嵬营、禁军和成京府衙差役的监督下,从城外的常平仓里取粮运到城内,然后按照提前定好的数额分配给各坊。钦州刺史宋希孟主持大局,刺史府的属官和成京府尹卢奇一道在外忙碌。

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以往年这个时候的米价买到粮食,城内一扫大半个月以来的沉闷和焦灼,随处都能看见百姓们的笑脸。虽然十斤粮食吃不了太久,可他们至少有了盼头,而且坚信韩钦差和裴侯爷能够带来更多的粮食。

只要还有希望,没人愿意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东城那座富丽堂皇的府邸内,气氛显得格外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