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镇学霸到首席科学家 第82章

作者:我思故我菜

赢家肯定是周易,只是周易没有继续出来打脸了而已,算是给各方一个台阶下。

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而此刻,周易已经从寝室到了院长缪来的办公室。

因为缪来找周易有事。

周易有些纳闷,院长找自己干嘛。

“周易你来了,坐。”

周易坐在一张沙发椅上,只见唐平与缪来院长都在,

“之前你说想要往数论这个方向走,我们倒是给你联系了一些导师,有上京大学的,有华科院的,当然水木大学也有。”

周易没有说话,而是看着院长继续说道:

“华科院田嘢教授对于bsd猜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回答了是否存在同余数的问题,我们上次去桦冬,也是联系了一下那边的教授,

想要拜在他的门下,也不是不可能,得通过他的考验才行。”

bsd猜想,也就是贝赫和斯维纳通-戴尔猜想,也叫椭圆曲线的bsd猜想,是当今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

针对解开bsd猜想时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即所谓的“是否存在同余数”的长久质疑中,田嘢教授首次给出了答案的线索,也就是存在无数的同余数。

这个问题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阿拉伯,至今已决定出许多同余数和非同余数,但是整个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同余数问题与椭圆曲线之间的联系是:n为同余数当且仅当椭圆曲线e_n: y^2= x^3- n^2x的秩≥1,即此方程有无穷多有理数解。

1983年,tu

ell利用此曲线的l函数l(en,s)和模形式之间的关系,给出判别同余数的一个初等方法:

一个无平方因子的正整数n是同余数,当且仅当方程2x^2+y^2+32z^2=n的整数解(x,y,z)个数为方程2x^2+y^2+32z^2=n的整数解的2倍。

如果bsd猜想对于椭圆曲线e_n正确,则反过来也是对的。

比如说,人们猜想当n = 5,6,7(mod8)时一定是同余数。

在这些情况下,不难看出上述两个不定方程有整数解并且解数相同,所以这个猜想在bsd猜想成立的情况下是正确的。

作为数学系的学生,周易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他们所说那样,恐怕不久的将来,这项bsd猜想可能就要变成定理了。

要是彻底解决,恐怕华夏的第一块阿贝尔奖就要落入田教授的手中。

怪不得要考验。

以田教授的年龄早就错过了评菲尔兹奖的要求。

周易说道:

“那上京大学呢?”

唐平这时候说道:

“李教授,但是条件也不简单,都需要通过考验才行。”

周易内心诽谤,三冠,加上这么多sci论文,都要通过考验,要不要这么变态。

“其实,水木大学我们也联系了,你要去,我们都可以送你去,加上国外的一些名校,比如帝国理工大学、东经大学,都有,看你怎么选择了。”

“水木大学有比尔卡尔菲尔兹奖学者,基本算是全球代数几何领域的顶级专家,

但是选择去水木大学,你也知道国内的数学环境,未来的前途,这些,我不用说,这几天你经历了这么多,应该有所感悟。”

唐平与缪来教授把情况分析得很清楚。

选择权交给了周易。

水木大学丘先生与上京大学数学系那点破事,全球皆知,去了水木等于打上了yau学派的影子,未来想要评个院士啥的,难如登天。

普通人想要评院士,不仅仅是要有成果的。

大夏国的学术界,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其实缪来与唐平也很纠结,去上京大学,显然对未来的发展更好,但是想要更好的研究纯数方向,显然水木大学更好。

有私心也有对学生的公心。

水木大学数学系,在yau的帮助下,满世界的挖掘数学人才,不少的数学大师基本上算得上是全职加入,实力早就今非昔比了。

周易说道:

“要不先暂时不回应?等我再想想?”

周易内心其实更倾向于去水木大学,那里有最顶尖的数学学者。

对于数论的研究,周易也了解了不少bsd猜想与abc猜想的内容。

这些前人都有研究,abc猜想鈤国的数学家望月新一研究也十分深刻。

当初发表了五百多页的论文,只是后来被数学天才舒尔茨质疑里面有错误的证明,

望月新一又重新研究,后来又发表。

被鈤国京都大学的数学杂志《pub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mathematical sciences》接受。

然而故事还远没有结束,以彼得·舒尔茨和雅各布·斯蒂克斯为首的数学家们仍然对他的证明充满怀疑,这也意味着他的证明距离得到数学界的公认成为一个“定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在鈤国,abc猜想是定理,在其余地方,还是猜想。

周易想的就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来研究,这能够让周易走很少的弯路。

“也好,现在只是让你有个准备,以你现在的水平,还在本科混,确实是有些不合理,提前毕业也不是不可以。”

缪来淡淡的说道,

显然留在渝大,对于周易来说,只是蹉跎时光。

他们能够教周易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第94章 ‘格点型’牛顿问题在5、6、7维空间统一的证明

在继续谈了一会之后,周易便回到了寝室。

开普勒猜想的证明过程还没写完呢。

几百页的证明,前后的逻辑性,

每一个单词是否多余,数学定理定义叙述的精确与否,都要细细打磨。

这次院长找周易谈话主要的目的还是去哪里读研的问题。

有个好的导师,未来的学术生涯,可以减少很多的弯路。

其实周易倾向于去水木大学的原因,就是因为18年菲尔兹奖得主比尔卡尔在证明bab猜想之中用到的归纳法互推6个辅助定理,

周易在开普勒猜想证明之中也用到了用数学归纳法互推辅助定理。

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代数几何方向,共同语言与思维的碰撞必然是极高。

到时候在研究一些数论猜想的时候,说不定有关键性的启迪。

其次丘先生也在水木大学,杨先生也在水木大学,当世最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在这所大学,何必舍近求远呢。

不过确实时间还早,就算是今年跟着大四一起毕业,那也还有三个多月。

现在才三月中旬。

周易一边敲着键盘,一边思考,这篇论文涉及的东西太多了,不仅是开普勒猜想。

当初牛顿提及的一个问题,也可以被解决。

要是一股脑的全部放出去,有些不划算。

而且这篇论文的诞生,必将引起离散几何的革命,到时候,恐怕整个通信将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

应用到民生、军事、航空航天等多个地方。

奈何周易在信息学的分支太少,等级太低,根本无法应用。

周易此刻停下了键盘,开始思考,要不学学别人,先发一个‘格点型’牛顿问题在五维空间统一为40的证明。

何谓牛顿问题?

这得追溯到三百多年前。

1694年的一天,牛顿和数学家格雷戈里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讨论太阳系行星的有关问题时,话题就转到了一个球可以同时与多少个同样大小的球相切的问题。

他们共同认为,一个球同时与12个同样大小的球相切是没有争议的。

格雷戈里是一位牛顿学说的追随者,他崇敬牛顿,但是不盲从牛顿。

由于他的天赋能力,在几何直观能力表现得十分的强,

在瞬间就想到以正二十面体的十二个顶点为中心的球都可以与位于正二十面体中心的一个球同时相切,而且这些球之间还存在很多空隙,经过适当的移动,也许可能至少再放进一个球去与中心那个球相切。

不过,牛顿坚持认为,那个球是不可能放进去的。

到最后他们也都没有能够给出各自结论的数学证明。

这个看似比开普勒猜想简单得多的问题,实际上也成为一个长期未解决的数学难题,被称为牛顿问题。

所以开普勒猜想和牛顿问题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宏观上看,在球堆积密度最大的时候,而处于局部位置的每个球是否应该与尽可能多的球相切呢?

不过牛顿问题比起开普勒猜想要简单一些而已。

看似简单的初等初等立体几何问题,让不少民科带师们觉得我上我也行。

实际上,他们门槛都进不去。

后面经过几百年数学家们不断的开拓,才把牛顿问题转化为了‘格点型’牛顿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又开拓出了一门新的数学分支,几何数论,也叫数的几何。

所以周易准备分成三个部分发出论文,

第一部 分,先证明‘格点型’牛顿问题在五维空间统一为40的证明。

之前不少数学家证明了2、3、4、8、24维的情况,其结果分别是6、12、24、240、196560。

对于第五维,也只是局限于40-44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