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850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其中原因自然不必多说,除了地处偏远之外,就是契丹人对他们各种行为的限制了。

但想着想着,他们又开始觉得想法越来越清晰,也开始变得有些不同,仿佛上天重新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门,他们的思想层次也开始更加深刻了。

一开始他们的意识里,也只是觉得当宋人很好,心中有羡慕,但后来渐渐的他们发现,宋人拥有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还有精神生活。

这种精神追求里,最重要的便是自由。

对,就是自由!

他们其实也明白一个道理,宋人也是有皇帝有朝廷的,宋人里同样也有富人和穷人。

但这种贫富的差距,和他们牧民里存在的贫富的差距还有些不同。

宋人只要努力劳动,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不管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起码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是拥有的。

可他们不同,只要契丹人依旧压在他们头上,他们不管怎么辛苦,得到的和他们所付出的,是永远不成正比的。

而且自由对他们来说,就更是一种奢望了。

齐拉木似乎想到了一个重点,他问道,“你们宋人给你们的皇帝缴多少税赋?”

杨忠心说终于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重要的问题,他压抑着内心里的兴奋,想了想之后才答道,“这个税赋呢,对不同的行业来说是不同的。

比如经商的人,他们的财货流通非常快,赚的钱也相对较多,所以商税是最高的,大约在五税一的水平上。

其他行业呢,大多数是十税一,农耕的税务也有不同,在江南等产粮地,每亩地产粮的量相对较高,是十税一;而在其他一些粮食产量不足的地方,是二十税一。

总得来说,这样的税务对来百姓来说不算高,他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牧民们早已经听得长大了嘴巴,颜答怔怔地自言自语了一句,“你们的皇帝可真好。”

杨忠当然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却装出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来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齐拉木心情似乎有些沉重地给他解释道,“在辽国,朝廷收税不安行业,也不分地区,而是分人。

契丹人中的贵族不用交税,普通的契丹百姓按五税一交税,汉人和奚人以及渤海人,这些和契丹人杂居的人也按照五税一来交税,但他们交的税务的名目较多,比普通的契丹人要多交差不多一半的税务。

而我们这样的牧民,是按照五税二来交税,如果算上地方官府一些名目复杂的地方苛捐,我们差不多是按照二税一来交税的。”

齐拉木的声音越来越小,说到最后,竟低下了头去,杨忠在一旁,明明看见齐拉木的脸色非常难看,他再扭头看了一眼另一边的鲁鲁,那孩子就直接是咬牙切齿了。

“这太不公平了!”

鲁鲁终于把大家都不愿意说出来的话说了出来,这句话就像一把尖刀一般深深插上了每个人的心头,很疼,也很苦涩。

杨忠见气氛有点阴沉,便长出了一口气,“唉,真没想到你们……唉,算了,不说了。

你们也别想了,有些事就是注定的,谁又有更好的办法呢?”

这话说的可怜,可却提醒了大家,颜答似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开口道,“女真人不是已经……”

他话说一半,被齐拉木瞪了一眼,吓得颜答把剩下一半话又咽了回去。

有些话不能乱说,齐拉木知道颜答想表达什么,可他答应族长要照顾好颜答,所以不希望颜答说错了话,被别人到处乱传,万一传到契丹人那里,可就是害了颜答了。

其实大家都明白颜答的意思了,杨忠也不再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牧民们心中的那颗种子,已经无法逆转的开始萌芽了。

第2043章 牛羊不如

第二天,草原的东方刚露出一缕灰白的晨光,营地里边就已经热闹了起来。

牧民们早早起来收拾行装,把大车套上,掩灭了篝火,排好了队伍准备继续上路。

对于昨天的事情,大家早起之后也没有继续谈论,不过大家的样子,却是各怀心事的,想的东西也许不尽相同,但核心的内容,应该是相似的。

杨忠似乎对牧民们很热情,但凡有好奇的牧民来找他打听一些事情,他都知无不言,有些牧民想请他帮忙在顺化渡买一些东西的,他也有求必应。

所有人对这个汉人商人的印象都非常好,这让杨忠在牧民心里真正成了一个朋友和伙伴似的人物,也让宋人在牧民心中的形象有了极大的提升。

这种对宋人的好感,和他们对契丹人的厌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齐拉木也早就决定,将来他们把羊毛卖掉换回来的钱,也交给杨忠,让他帮忙来采购他们部族需要的那些商品。

在和一同来的二十多个族人商量过之后,齐拉木觉得把钱带回去其实没有什么用,宋人的铜钱在草原上也没地方花,所以不如把钱都换成粮食、布匹和其他一些生活用具等等来的方便实惠。

因为还在草原上,地势相对平坦,除了偶尔有些水泡子需要绕过去之外,基本上还算是非常好走的,一天下来,能走将近二百里路。

杨忠也不闲着,除了对找他的帮忙的牧民他从来不会拒绝之外,还主动去找了一些牧民。

他的意思也很简单,既然很多人已经找他帮忙办货了,不如也让剩下的一部分也这么做,他也可以省不少力气。

剩下的那部分牧民一开始也是有其他想法的,但后来一琢磨人家说的对,把钱带回去又不能花只能看,那有钱就没什么意义了,不如换成货物最实在。

而牧民问杨忠他为什么主动帮助大家的时候,杨忠的回答也很简单,“因为现在大家都是好朋友,将来还要把羊毛的生意继续做下去,所以帮助大家也就是帮助自己。”

牧民们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有的还请他吃自己的食物,喝马奶酒,尽管杨忠不太适应这些牧民的传统食物的那种特殊的味道,但也从来不曾拒绝。

鲁鲁很喜欢杨忠,他对父亲道,“阿布,这个老杨还真是热情,难道宋人都是这么友好的吗?”

齐拉木算是他们部族里见多识广的汉子了,他笑着答道,“也不见得。什么地方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

这个老杨就是个好人,起码作为生意人,他是个实诚人。咱们能遇上他这么个实诚人,是咱们运气好,所以人家对咱们善良,咱们也应该对人家报以善良。”

鲁鲁点点头,很认可父亲的说法,“那他联系了所有的牧民,要帮着牧民办货,他得多累啊,又没有什么好处……”

父亲笑了,“也不是没有好处啊,你忘了这个老杨也是个做生意的,咱们要买的很多东西,他的商行里就有。

他一来确实是帮了我们,让我们可以省下不少力气,也防止了被别的一些奸诈的商人坑害,同时也给自家带来了不少生意,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鲁鲁听的重点似乎和父亲表达的有些不同,他好奇道,“阿布,你说的奸诈的商人是什么样子的?”

齐拉木皱了皱眉头,心说儿子怎么会忽然问这种问题?

但稍稍一想,他便笑逐颜开,儿子确实长大了,这种好奇心其实是好事,让他早点懂得一些事情,总比等他吃了亏再明白要好一些。

齐拉木笑道,“奸诈的商人啊,咱们那里就有很多,那些契丹商人,还有一些咱们同族的蒙古商人,其实都有点奸诈。”

“啊?”鲁鲁倒是曾经跟随父亲去过集市,也见到过本地的商人,但印象里那些商人也是总带着一副笑呵呵的模样,不像是很奸诈的样子。

齐拉木继续解释,“好商人呢,就是一分钱一分货,赚该赚的钱,却不会故意坑你的钱或者货物。

但奸商就正好相反了,比如咱们部族以前买的一口铁锅,契丹商人开口就要十头牛,还不能讨价还价。”

见鲁鲁似乎对商品的价格没有什么概念,他缓缓道,“一口铁锅,在大宋的价钱,怎么说呢,虽然我也不知道详细价钱,但差不多咱们卖一头牛的钱应该可以买好几口铁锅了。

而到了契丹人聚居的地方,铁锅的价格就到了一头牛一口,而把同样的铁锅卖给像咱们一样的牧民百姓,那些奸商就敢卖十头牛。”

鲁鲁听懂了,“这也太黑心了吧?卖这么贵,咱们不买就是了啊。”

齐拉木摇摇头,“可是有些东西,咱们不可能不用,比如粮食,咱们也不可能顿顿吃牛羊肉,要那样的话,咱们的牛羊也不够咱们吃的。

还有盐巴,人要是不吃盐,就会浮肿,就会没有力气,就会得病,甚至会死。

所以像盐巴这些东西,不管那些奸商卖的多么贵,咱们该买还是得买的。”

鲁鲁现在明白了,他不懂得垄断这个词,但却想到了最基本的意思。

契丹人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不允许他们离开自己的草场,所以很多牧民和他们一样,如果想得到像盐巴这样对他们来说不可或缺的商品,就必须找那些商人买。

那些奸商也知道寻常的牧民根本就没有获取这些商品的渠道,所以把价格都订的很高,就是故意来黑牧民的财产。

鲁鲁很聪明,他很快想明白了另一件事,契丹人对他们这些小部族的统治和控制,也不仅仅是通过武力的方式。

而是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控制了他们的行动自由,还有生活以及经济上的自由。

他也不懂的剥削这个词,但他已经懂得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压迫了,就像他们这些牧民就是契丹人的奴隶,不断地为契丹人创造了财富。

他忽然觉得他连自家养的那些牛羊都不如,他家的那些牛羊,他心里还是非常在意的,起码会善待它们,好好照顾他们。

可契丹人对待他们,就真是连对待牛羊都不如了。

第2044章 牧民的担忧

新的思潮在牧民中产生,也许这只是小范围内荡起的些许涟漪,但随着时间,无数个这样的涟漪就会汇聚成翻天的巨浪。

队伍走了七天的时候,来到了白达旦部。

在辽国,契丹人并不会用蒙古部来称呼蒙古诸部,对其他一些部族也是一样,而是用一套他们的方式来称呼这些和他们不同的游牧民族。

比如蒙古部,被分成了达旦九部,他们统一被契丹人称作黑达旦,相对的,白达旦部也是这样的情况。

几个不同民族被契丹人划进了同一片地方生存繁衍,让他们杂居在一起,然后给他们起个契丹人自己叫的顺口的名字,这便有了白达旦。

杨家在庆州的商行也有派了管事去白达旦部收购羊毛,当杨忠和他带领的耶褚古部羊毛商队到来的时候,受到了白达旦部百姓的欢迎。

也许大家都是穷困的草原牧民,能有一件共同合作的好事情,很容易让大家产生亲近感。

在白达旦部修整了一天,等待了更多的同样是卖羊毛的商队集中到一起之后,大队人马才再次出发。

队伍里的人多了起来,杨忠他们几个管事也显得更加忙碌,明里是检查羊毛,暗里是和这些牧民交朋友,同时也散播着一些思想。

齐拉木他们不太关心这些,他开始有些担心,因为现在的商队已经不是他们刚刚出发时候的样子了。

光是跟随着押送羊毛的牧民人数就翻了好几倍,具体他们不清楚,但估计有一千多近两千人的样子,就更不用说这些人所护送的羊毛,已经数不过来了。

鲁鲁也意识到父亲在担心什么,这些羊毛实在是太多了,显得他们从自己的部族里带出来的羊毛,简直就不值一提。

这么多羊毛,要好多好多钱才能买下来,鲁鲁虽然知道杨忠背后的东家是个有钱人,但这可是数不尽的羊毛啊,他能收的过来?

万一他收足了之后,剩下的羊毛不要了,他们这些人又该怎么办?

白白跑了一趟不说,这么多羊毛要是卖不掉,他们没有钱去买部族里急需的物资,他们怎么有脸回去呢?

有着同样担忧的人还有不少,尽管耶褚古部的勇士告诉他们,不管有多少羊毛,杨忠和他家主人都会收购的,请大家不要担心。

话是这么说,可话从耶褚古部勇士的嘴里说出来,似乎对牧民们来说并没有多少说服力。

而且就算杨忠愿意收购,万一到了顺化渡,因为羊毛太多,竞争太激烈,人家不愿意按照原来的价格收购了,而是压价收购呢?

这些事让一向稳重的齐拉木也变得焦躁起来,作为儿子,鲁鲁一边替父亲担心,一边也替自己担心,他害怕他第一次出门给部族办事,就落得一个失败而且空手而归的结果。

而杨忠最近有特别忙,已经连续三天没见到他的身影了,这也让鲁鲁心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这天夜里大队扎营之后,鲁鲁便站在一辆大车上,不断的朝着一个方向张望着。

当杨忠带着几个人走过来的时候,鲁鲁从高高的大车上冲下边叫道,“阿布,老杨终于过来了,咱们问问就知道了。”

杨忠走近时,发现齐拉木他们的神色似乎有些不太一样,鲁鲁敏捷得从大车上跳下来,刚要开口说话,却被父亲拦住了。

齐拉木还是表现出了他沉稳的一面,虽然实际上他也已经心急如焚,可他觉得自从认识杨忠以来,人家从来都没有对不住他们,如果鲁鲁出言太直接,怕是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杨忠脸上带着笑意,早就知道这帮牧民在担心什么,他这几天就是因为这件事,游走于队伍中间,不断地给牧民们做出保证。

齐拉木想开口提一下先试试杨忠的态度,之前也组织了好长时间的语言,可人真到了他面前了,他却显得有些木讷,不知该如何说起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