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79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宋时的礼节规矩,因为文人具有法定的崇高地位,只对祖先和父母长辈行跪拜之礼,除了大型的仪式或者大朝会,即便是见了官家也不必行跪拜礼,只行叉手礼即可。

吕范二人虽贵为宰相,但杨怀仁同样算是个身负功名的读书之人,所以见了他们也只需要行叉手礼。

只不过杨怀仁年轻,尊吕范二人年长,所以他前后各行一礼,以学生的位置自居,叫做行全礼。

而吕大防和范纯仁面对一个后生,同样不以宰相自居,而把自己放在寻常师长的位置上,只需要回第一礼,这叫做行半礼。

三人见完了礼,范纯仁见杨怀仁斯斯文文又礼数周到,觉得之前听闻的杨怀仁年少气盛,行为放荡不羁的传言有些过分了,人家明明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书生。

“五味子客气了,我二人今日冒昧登门,还请见谅。”

平日里大大咧咧习惯了,乍一说话文绉绉的,杨怀仁还有些不适应。

“二位今日莅临鄙庄,鄙庄上下真是蓬荜生辉啊。不知吕相公和范相公今日到访,可有要事?”

“呵呵,吾二人仰慕五味子高绝厨艺,今日闲来无事,特来讨二三小菜解馋,还望五味子成全老朽。”

“范相公言重了,学生早对两位先生仰慕已久,只是两位相公贵为执宰,日理万机,为国操劳,学生才无缘上门拜见。

既然今日二位相公大驾光临,学生自当亲自下厨招待二位。

只不过庄子里食材有限,不比城里,只有几道乡野的家常菜可做,还望二位相公多多包涵。”

“行了行了,”吕大防笑着佯嗔道,“既然到了乡间,就按乡间的规矩来,咱们也别卖弄斯文说些酸话了,老夫耐不得饥饿,你快快去准备吧!”

这样也正好,杨怀仁肚子里本就没多少墨水,拽弄些酸话自己都胃痛了。

“二位稍待,学生去准备了。”

别院的厨房里,游师雄还在指使着杨家的仆子们帮他鼓捣压缩饼干,只不过这几日里老头手里多了一个酒葫芦,随时去蒸酒作坊里打了美酒,整天放在手里当水喝。

对于军粮的制作,这老头也不嫌烦,看来不做出杨怀仁那天做出的那种味道,他是不肯罢休了。

杨怀仁寻思着游师雄贵为将军,也是个当朝大员,不如让他先去陪范纯仁和吕大防聊聊天,喝喝茶,打发些时间。

可游师雄一听是两位宰相到访,摇了摇头,灌了一口酒才呲着牙笑骂道:“大爷我虽是行军总管,但品秩上比那俩老家伙低了不少,难道让我去伺候他们不成?

不去不去,要去你自己去,不过嘛,做了什么好吃的,随便给我留一份就行了,嘿嘿。

今天你小子胳膊不酸痛了吧?不如杀一条河豚来吃吃,如何?”

老头,算你狠!杨怀仁无奈,人老了没有一个是糊涂的,都是装糊涂的,见天的有好东西吃着,有好酒喝着,一分钱也不用掏,还打劫了一套乡村小别墅,游师雄看样子是赖着不肯走了。

鮓是没法做,没有腌制好的腌鱼,而且两位相公年纪都大了,也不一定能接受辣椒的刺激味道。

大鱼大肉嘛,有倒是有,作为洛派的领袖人物,给他们吃猪肉,怕是要被俩老头骂死。

庄子临着涡河,庄子里倒是有庄户每天都能钓些河虾送到府里来,裹上鸡蛋糊糊酥炸个河虾,就是带着杨家庄子特色的一道菜式了。

河豚现捞现杀,倒也不算麻烦,当日大殿上跟倭国厨子比试厨艺,包括游师雄在内,其实都没尝到河豚鱼脍的极致鲜美之味,这次算是补偿了他们。

庄子里的豆腐是新鲜的,切成块拿老鸡汤一炖,又是一道清淡的汤。一道现成的卤水茴香豆,可以下酒。

杨怀仁忙活了半天,心中预想的四菜一汤还差一个。庄子里的食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了,只剩下他怀里两个西红柿。

西红柿现在可是宝贝,杨怀仁原本想留着自己吃的,可是作为一个厨子,那种对食客真心诚意招待的本性,这会儿又泛滥了。

看在几个老头年纪都不小了,杨怀仁下了决心敬一敬老,让他们做一回大宋第一个吃上西红柿的人。

西红柿炒鸡蛋,一道最普通最常见的家常菜,其实各个地方有不同的做法,做出来的味道也大同小异。

杨怀仁也不知道他们的口味如何,为了不让他们看清楚西红柿这种食材原本的样子,便根据自己的习惯做一道番茄酱炒鸡蛋。

四五个鸡蛋打到一个碗中,加入少许食盐,打匀成蛋液。

两个大西红柿洗净去皮去梗,瓤切成三分之寸见方的小块,连同汁液一同放到瓷盘中。

炒锅加入底油,烧热至全熟,晃锅让热油均匀铺在锅底,快速绕锅倾倒蛋液,这样一来,蛋液从炒锅四周往中间汇聚,这个过程中蛋液遇热快速凝固成熟。

用炒菜用的长筷打散成大小均匀的小鸡蛋块,然后加入番茄块。

西红柿汁液丰富,加入到热锅中迅速变软,和鸡蛋块混合在一起,再快速翻炒几下,融化成嫩红色的番茄酱便均匀的包裹在鸡蛋块上。

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许麻油,或者少许上汤,再撒上些香葱碎,便可以出锅了。

第179章 最简单的才是最难的

游师雄不愧是个大将军,大英雄,熟知人的一生,要活的有意义,有担当,即便百年之后,也要留个英雄的名声流传人间。

只是老头子文化水平可能不咋地,把雁过留名这种美谈,生生搞成了鸡过拔毛。

杨怀仁做的四菜一汤,只要是从他眼前经过了,必然会被劫掠一番,若不是杨怀仁护着,那道河豚鱼脍恐怕要被他风卷残云吃了个干净。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里,讲究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即便是好东西,也不能多吃,特别是不能一次吃过量。

越是鲜美的东西,越是会伤害味觉,一次吃得过多过饱,容易吃伤。浅尝辄止,才是一种高雅。

相比起来,范纯仁和吕大防两位宰相,吃起东西来就显得有文化多了。

四菜一汤,五道美味上了桌,人家并没有着急起筷,先是感谢了大厨的辛勤劳动,然后挨个的对五道菜的外形赞美了一番。

客人们把杨怀仁这个主人兼大厨赞美得比花园里正在迎着秋风盛开的菊花还要美,才开始各自斟满了一个小酒盅,准备吟诗行酒令助兴。

规则很简单,第一个人吟一首和酒有关的诗词,若有人说出这首名句的出处,则第一个人和没有答出来的人要罚酒一杯,接下来回答上来的这一位继续出题,以此类推。

虽然只比吕大防大了月余,但范纯仁仍是三人中最年长的一位,所以由他先出题。

范纯仁望望门外,此时正是正午,想起三个人大白天的就饮酒,不禁莞尔一笑,接着吟唱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吕大防不假思索,即刻便答了上来,“唐朝诗圣杜工部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呵呵,尧夫兄,请。”

范纯仁痛痛快快饮了一杯,开口赞道:“随园春果然名不虚传,好酒!”

杨怀仁没答上来,自然也要罚酒一杯。

他心里觉得拼诗词喝酒这种事,对他来说不太公平,他小时候读《唐诗三百首》的时候,大都只求认字,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似的翻了一遍,真正能记住的倒没有多少。

小学中学语文课本上的诗词,都是要求背诵的,这些他倒还没有来得及还给老师,可是那些教育青少年的课本中的诗词,或许是怕教坏了小孩子,还真没有几首是关于饮酒和风月的,所以和两位大文人比起来,他便吃了大亏。

轮到吕大防出题了,只见他拿起手中酒杯,看着桌上几道美味,立即开口唱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说罢不等别人作答,直接饮干了此杯。

范纯仁笑道:“微仲兄这题出的太容易了,此句出自诗仙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行路难》。”

杨怀仁听着就耳熟,也想起来是李白的作品,但是一时间没有想起名字来而已,可是没答上来就是没答上来,只得再罚了一杯。

这次轮到他出题了,杨怀仁可犯了难,若是题目是赞美美女或者有关风月的,他肚子里还有那么三两句,可是关于饮酒的,一时半会儿反而想不起来了。

不过嘛,杨怀仁觉得吟唱别人的名作太LOW了,不如自己现作诗一首,不但显示了哥的文采,又让你们两个老头没处猜去,这才叫高大上。

两杯酒下肚,杨怀仁自然有了些诗兴,端起酒壶给两位相公斟满,缓缓吟了起来。

“一杯两杯三四杯,五杯六杯七八杯,九杯十杯如饮水,醉眼迷离不思归。”

杨怀仁吟完,吕范二人果然思忖了半天,不知道这首诗的出处。

“让两位相公见笑了,这首诗是学生临时起意,随便胡诌出来的,并无出处。”

题目越是简单,反而在高人眼里就越是困难。杨怀仁自知吟诗比不过两位文豪,自己又满饮了一杯。

范纯仁和吕大防还算大度,并没有因为杨怀仁违反了规则而表现出不满,反倒因为杨怀仁行事不循规蹈矩,反而更加对他敢兴趣。

几道小菜,二人品位之后,自然是大加赞赏。

河豚鱼脍自然不必多说,高汤炖豆腐清香滑腻,更是得到很高的评价,酥炸河虾火候掌握的极好,外酥里嫩,正是应时的小鲜。

等吃过了那道西红柿炒鸡蛋,两位宰相也不知道如何夸赞了。

“不知这道炒鸡蛋,用的是什么配菜?嫩红的颜色倒是讨人喜欢,吃在嘴里,酸酸甜甜,倒是与鸡蛋是一对绝配。”

杨怀仁笑着介绍道:“这红色的,是番茄酱,用西红柿做的。”

本以为他们会问何为西红柿,杨怀仁正要给他们说说这道家常西红柿炒鸡蛋是如何做的,没想到两位老头对这个不感兴趣,只是埋头把那盘西红柿炒鸡蛋吃了个干净。

杨怀仁见状,心里叹气,看来这当宰相的,遇见了美食,也不过如此。前边又吟诗又祝酒的斯文了半天,到后边把四菜一汤吃得干净,从斯文到败类,只有三杯酒的距离。

三巡过后,众人皆微醺。

范纯仁借机试探的问道:“老夫看来,五味子不仅厨艺上佳,才华更是不俗,若是有心出仕,为朝廷效力,乃是大宋之福啊。”

“当官?”

杨怀仁嗤鼻一笑,“对不起,没兴趣。”

“这又是为何?读书人以富民强国为己任,五味子为何甘愿做一个小小厨子呢?”

“其实不是学生不想,而是我真的不行。”

杨怀仁自斟自饮了一杯,“两位相公,您二老都是当朝宰相,您觉得出仕当官,治理一县一州,甚至整个国家,难吗?”

杨怀仁突然问出这么严肃的问题来,让吕范二位有些措不及防,不过这样也好,本来就是要试探他一番,既然他酒后愿意开口,那就让他继续说下去。

杨怀仁继续说道:“老子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你们当宰相其实和我当厨子一个道理。

治理国家就像做一道小菜,就说这道家常的西红柿炒鸡蛋,看起来简单无比,实际做得美味,却是最难的。”

第180章 我种菜也是为国效力

“此话怎讲?”

杨怀仁认真的说道:“西红柿炒鸡蛋,需要的材料不多,就算只有西红柿和鸡蛋,只需要一勺油一撮盐,也能做出来。

但是要做的大家都喜欢吃,都认可你的厨艺,就不简单了。

蛋液要打成什么样,又要用什么样的手法放热油锅里倒,要怎么把熟了的鸡蛋打碎成大小差不多一样的小块,最后加上西红柿碎块如何翻炒让两种味道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怎么掌握好火候出锅,以上这些,全都是学问。

既然庖厨尚且如此,那么做官就更不简单了。天下读书人多了去了,能考中功名有机会出仕做官的人,数数其实也挺多。

但是这么多人都做了官,他们就都是好官吗?不见得吧。

培养一个为国为民着想的好官,就更是难上加难,就算是一个状元,根据本朝的惯例,也要从一县之长做起,为的就是熟悉民生。

做得好了,才能步步升迁,从州到府,最后进入朝廷中枢。那种一步登天的事情,即便二位相公如此大才,也未曾见过吧?”

杨怀仁后世小说看得多,觉得那些穿越到古代的现代人,后世只不过一个不谙世事的小职员,甚至是个阅历尚浅的学生,到了古代就能一步登天当宰相当元帅,实在十分可笑。

才华这种东西,是需要阅历来磨砺的,就算是块精钢,也需要不断的锤炼和打磨,才能真正成为一柄利刃。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话不假,但既然是金子,早就会发光,不会等到穿越到另一个时代才发光。

吕大防和范纯仁觉得杨怀仁的话还算有见识,只是还是没有说明白他为什么不愿意出仕做官,两人都怀疑杨怀仁这种气性高傲的人,不可能一点野心都没有。

吕大防问道:“事情难,不代表不能去做,还看你有没有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