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750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杨怀仁的儿子要是顺利当了皇帝,那不论是朝堂还是这天下,便都是姓杨的小子一个人说了算了。

到时候不要说是申王殿下,咱们在场任一个人,都会被杨怀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绝对没有好下场!”

第1813章 申王府密会(下)

高启勋说完这番话的时候,他也越来越理解杨怀仁说的钓鱼执法是什么意思了,刚才那一刻,他就感觉他就是那个鱼钩。

听了这番话的人一开始面露忧色,可很快便变得群情激奋,他们对于杨怀仁将来掌不掌权其实不怎么关心,关心的还是自己的仕途和前程。

既然注定要倒霉,那现在还有机会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拼一把呢?

窦桓借着话说道,“高侯爷说的非常好,我们现在如果还沉默,将来也只有思路一条,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大干一把!

我们这么做,也不仅仅是为了申王殿下,也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家族!”

众人纷纷应和,不断有人站出来义愤填膺地说道,“在下愿意跟随申王殿下,清君侧,正大统,殿下若起事,在下甘为先锋!”

赵佖心中乐开了花,可脸上却作出一副感激的样子来,“诸位太抬爱小王了,小王身负残疾,样貌丑陋,实不是带头的最佳人选。”

高士迁道,“请申王殿下不必谦让了,陛下怎么说都是正统皇族血统,比杨怀仁带进宫的孩子更适合继承大统。”

众人也跟着附议,赵佖这才谦虚道,“本王欲起事,也并不是贪恋权位,而是不想我大宋百年基业落入旁人之手。

事成之后,还请诸位另请高明,本王甘愿退位让贤。”

话说的是非常高大上,可不论谁都清楚的很,若真是成功了,赵佖能坐上皇位,他怎么可能退位让贤?

既然带头的老大还要客套,大家陪着他演戏便是,不少人感动的热泪盈眶,大声说道,“申王殿下高义!”

窦桓见时机成熟,说道,“既然大家意见统一,便暂请申王殿下带头,诸位各施己能,同时也要听从号令。”

众人答道,“那是自然。”

赵佖自知没有什么大本事,却自负懂得识人用人,窦桓心思缜密,高启勋老成持重,有他们两人在,他自觉事情八成会马到功成。

他看向了高启勋,高启勋自然会意,马上说道,“事情看起来好似很难,其实老夫想告诉大家,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只要咱们能赶在后天清晨大朝会上陛下下旨册立太子之前,能控制住陛下,然后道明真相,然后逼他立申王殿下为皇嗣,大事便成。

行动人员方便,老夫自然会安排,其余人等从中策应,见机行事即可。”

高启勋只是说了个大概的计划,却没把详细行动计划说出来,众人一听便明白事情肯定要做的隐秘,详细的计划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用到自己,也可能用不到自己,但不论如何,坐上了这条船,就没了回头的余地。

事情若是真的成了,他们自然会有从龙之功,将来的仕途和前程也自然一片大好,就算不可能所有人都平步青云,起码在新皇心中,他们也是可信任之臣。

若是事败,那后果就不用说了,在场的任何一个人,谁也逃不出悲惨的命运。

即便有人还是因为激动和担忧而浑身发抖,可事到如今,却也没有回头路了。

窦桓道,“天色已晚,不如今天大家先各自回去做好准备。”

众人同声道,“若有什么吩咐,还请申王殿下告知,吾等必当竭尽全力。”

赵佖恭敬的给众人施礼表示感谢,众人这才告退,只留下高启勋和窦桓等几个核心成员。

赵佖这才放下脸上的自信,有些担忧的问道,“高侯爷,咱们之前准备的计划,真的可行吗?

本王不知怎么了,心里也是又激动又担忧,总是感觉计划还不够详细,还有漏洞似的。”

高启勋笑道,“殿下请放心,窦参事心思缜密,这计划必然可行,至于军队这边,殿下大可以放心,吾儿高士迁已经联络军中相好的将领。

到时即便计谋不成,城外大军也可以冲进城来进攻皇宫,只要咱们比杨怀仁反应快,大事已成之下,杨怀仁也绝不敢在京城逗留。”

赵佖担心道,“可杨怀仁手上起码有五万人,就算他暂时退出京城,将来也必然会杀回来的。”

高启勋道,“杀回来就杀回来呗,这又什么可怕的?事成之后,赵煦必然要退位,殿下便可以取而代之。

朝中重臣或许有人不服,可他们的家眷都在城中,只要咱们控制了他们的家眷,害怕他们敢不从吗?

只要朝中文武百官拥护殿下,便大势已定,京畿几十万禁军便可以听从殿下调令。

就算武德军战力彪悍,也顶多以一当二罢了,可五万人和三十万禁军对垒,一比六的比例,双方实力悬殊,他又有何胜算?

到时候陛下再下旨通告各路各州,把杨怀仁的奸计昭告天下,杨怀仁孤立无援之下,别说五万人,就是五十万人,也是四面楚歌,人心尽失。

别看现在武德军是精锐之师,可到那时,军心涣散之下别说打仗了,怕是粮草供给,都是一个杨怀仁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老夫觉得到时根本不用和他交战,便会有识时务之人提了杨怀仁的人头来殿下面前邀功了。”

赵佖越听越高兴,脑海里已经出现了一幅光辉的画面,他高坐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对他顶礼膜拜,一个小将提着杨怀仁血淋淋的人头前来邀功……

窦桓也十分推崇高启勋的判断,恭维道,“高侯爷所预计的不错,在下也认为局面大致会如此发展下去。

两天之后的这个时间,我们就应该改口称殿下为陛下了。”

赵佖大喜,“事成之后,高侯爷自会受封王爵,高兄和张兄也会是国公,窦桓也会成位文官之首,朕绝不会慢待尔等如此股肱之臣。”

众人拜谢,这才告退离开。

高启勋父子和张叔夜走出申王府,回去的路上高士迁忍不住笑道,“这赵佖还真是大言不惭,这便已经自称是朕了,着实让人觉得可笑。”

张叔夜也鄙夷地笑了一下,高启勋神色严肃,“咱们也绝不能大意,照计划行事,万不可露了马脚。”

第1814章 理解

深夜,秋风更紧了,一片梧桐叶子乘着风在夜空里打了一个旋儿,才缓缓落在杨怀仁脚下。

杨怀仁俯身捡起那片叶子,其实还并没有枯黄,只是绿色已经开始不那么鲜艳,抚摸着光滑的叶面,杨怀仁陷入沉思。

不远处的小院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二丫头的宝贝女儿又不肯睡觉了。

杨怀仁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几个孩子来,他们还是婴孩的时候,应该也是经常夜啼的吧。

只是几个老婆都疼爱孩子们,也疼爱他这个丈夫,从来没有在带孩子的事情上让他受累。

杨怀仁想想也是,他所谓的带孩子,也不过是带着几个孩子在家里转悠着玩儿罢了,真正难熬和让人闹心的事,从来没让他操心过。

想起大壮刚刚来家里的时候,也是十分老实的,管秋漓抱着他飞来飞去,可杨怀仁第一次抱过来的时候,他却在襁褓里酣睡。

想到这里,杨怀仁不仅莞尔,再扭头去看隐藏在黑暗里已经模糊的高大宫墙,杨怀仁担心大壮第一次离开了母亲,他能不能睡好。

说起来孩子和他的实际距离,其实也不远,可杨怀仁就是感觉这一段距离,好像太远太远了,一面墙便好似分隔了两个世界似的。

杨怀仁很郁闷,这世上就是太多这样的墙了,高大而坚固的墙,把人们隔开,时间一长,隔开的便不仅仅是人了,还有人心里的那份情感。

杨怀仁就是想把这些墙拆开,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太难太难了。

“唉……”

不自觉地叹了一口气,一双手摸上了他的双肩,接着便是一片头蓬披在了他的背上。

手很温柔,杨怀仁不用扭头也知道是谁,“本来应该是我来安慰你的,却不料是你在安慰我。”

铁香玉只是轻轻道,“夜深了,天气凉,早些就寝吧。事情也不能怪你,我知道你心里也难受。”

杨怀仁转身,看着本是几个老婆中最年长的玉儿,年近三十的女人了,却还保持这少女般的面孔,让杨怀仁不由得心生怜爱。

回想起密道中的那一夜,记忆其实不怎么清晰了,但那种热烈的感觉却依然在。

他紧握着玉儿的双手,说了一句,“这次,我是真的很对不起。”

玉儿低着头摇了摇,声音变得有点哽咽,她内心里一定是最难过的那一个。

虽然大壮不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可把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养成一个少年,七八年的时间里,他们之间建立了亲如母子的情感。

忽然间就这么没了一个儿子,玉儿一定已经心如刀绞了,只是杨怀仁这么做,不管她理解不理解,也只能坚定的站在丈夫身后。

一整天玉儿都强忍着心中的悲伤,不让眼泪流下来,在家人面前一直保持着坚强,还不断的去安慰别人,可这一刻里,她真的承受不了了。

杨怀仁很心疼,原本的他,总以为这世上不论是哪一个女人,能跟了他,都会是幸福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

可事到如今,杨怀仁才发现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男人,他内心里的自大,并不能让他比别的男人好多少。

这时候说什么都不能表达他内心里对玉儿的愧疚之意,只能把她拥入怀中,让她尽情的释放心中的悲伤。

玉儿尽情的哭了一阵,却并没有发出很大的声音,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她仍然再替杨怀仁和家人考虑,如果让母亲知道她心如刀绞,也一定会忍不住难过的。

每一滴泪水里都闪过了大壮往日的种种,他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和杨怀仁另外几个孩子大喇喇的性情不一样,他喜欢读书,也早早便懂得孝敬父母。

杨怀仁的前襟已经湿了一大片,铁香玉哭够了,缓缓抬起头来,还掏出手巾来替杨怀仁擦拭。

也许她想到了很多,也渐渐理解丈夫为什么这么做了。

想起从前的龙门镖局和现在的龙门镖局,这几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她就能明白丈夫这是舍了小家为了大家了。

当初龙门镖局都要濒临破产了,镖局了一百多号人,还有他们的几百家眷和丫鬟仆役,总共近一千人差点就没了着落。

可她遇到了杨怀仁,是他给她织造了一个美好的梦境,而且没用多长时间,那个梦就实现了。

如今的龙门镖局已经重振雄风,依靠西北和中原的贸易成倍的增长,龙门镖局也重新成为大宋最顶级的镖局之一。

曾经被迫离开的镖师又回来了,可业务量太大,人手还是不够,只得又从江湖上招揽了更多的人成为镖师。

镖局的生意从来没这么好过,而得利的也不仅仅是镖局的声望独步江湖那么简单,江湖上游手好闲净惹事的所谓侠客少了许多,因为这条贸易通道而过上好日子的寻常百姓却越来越多。

铁香玉是看到了这一切,才渐渐理解了杨怀仁的梦想究竟是什么了的。

她看着上万的曾经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苦百姓因此而受惠,便从心底里佩服杨怀仁,更佩服杨怀仁的梦想。

现在再看看杨怀仁把孩子送回宫里这件事,铁香玉虽然难过,却也明白,不远的将来,杨怀仁这么做的好处必定会渐渐浮现出来。

她或许受了点委屈,可当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因此受惠的时候,她现在受到的所有委屈便显得不值一哂了。

玉儿抬起头来望着杨怀仁,“夫君的想法,其实我懂,只是眼下妾身心里忍不住难过罢了。

就算不去提国家和百姓,大壮的亲生父母,本也有养育孩子,享受孩子成长的乐趣的权利。

陛下妾身不敢妄加评断,就说孟皇后,她当初也是不得已才把孩子送到了咱家的。

这些年里,她受的苦,特别是心里的苦涩,还有每日每夜里对孩子的思念之苦,妾身也是做母亲的,怎么会不明白?

她牺牲了那么多,不也是为了大壮吗?现在她有机会和大壮母子相认,咱们也绝没有理由去阻拦,要是那样,那咱们也太自私了。”

第1815章 高侯爷的密信

杨怀仁报以温暖的微笑,铁香玉能用这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杨怀仁觉得很贴心。

赵煦和孟皇后,和他们都一样也是做父母的,自然有和自己的孩子共聚天伦的资格。

再说赵煦现在这个样子,也没有多久可以活了,孟皇后又为此受了那么多苦,现在让他们和孩子团聚,不管时日还有几多,那也算是给他们一些安慰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