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742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他身旁侍奉的小太监见官家起的急了身子有些晃荡,便立即上前扶着赵煦又坐了下来。

苏公公弓着身子半请半推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走进偏殿,众人看见这个孩子的第一眼,反应却各不相同,有人面露喜色,有人则脸色阴沉。

大壮和赵煦生得最少有八分像,如果只看眉眼,那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向太后这时已经心中有数,虽然心中有些失望,可理智告诉她,这样也好,孩子还小,她或许会像当年高太后一样被请到朝堂垂帘听政,这对她的地位来说,同样是只增不减的。

向太后再看大壮的时候,便露出了慈祥的微笑。

赵煦对他自己是了解的,看见了孩子的第一眼感觉,就好像看见了年少时的自己一样。

在他心里,只是这一眼,便已经确定了这个孩子便是他和孟皇后当年生下的孩子了,这一点绝不会有假。

眼下已经是妙静仙师的孟皇后隔着轻纱,虽然实现有些朦胧,可看见孩子的那一刻,她还是确定了孩子的身份,然后不自觉地便双眼婆娑了。

这是她时隔近八年后再一次看到自己的儿子,或许没有太看清楚孩子的模样,但那种母亲的感觉是真切的,她的浑身都止不住的微微颤抖起来。

她曾经想过,或许她这辈子都不可能再看到自己的孩子了,所以无数个寂静的深夜里,她幻想着孩子的模样,也幻想再一次把孩子拥入怀中。

可她是矛盾的,孩子在杨怀仁的抚养之下才能健康成长,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远离权力争斗的漩涡,才是最安全的。

她不希望孩子能站出来做皇帝,这些对她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孩子能平平安安的长大,哪怕只是做个普通的百姓,能平和的渡过一生的时光,其实也挺好。

当杨怀仁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貌似平静,可心中早已经波涛汹涌,那时候她便知道她这本子还能有机会见到孩子,内心里是有一些欣慰的。

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必然也将从平静的生活里走出来,走进新的纷乱的人生,也为孩子感到担忧。

但她又能决定什么呢?她没有选择,只能接受。

众臣脸上也是表情不一,赵煦无意间瞥见他们的神情时,还有些看热闹的心态。

紧接着走进来的,便是章惇和杨怀仁了。

章惇的表情有些严肃,说不出是喜是悲,杨怀仁表情淡然,不过能看出来他比较轻松。

其实杨怀仁心里也是有些悲伤的,从他走进宫城的那一刻起,这种淡淡的忧伤就萦绕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可他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了,只能继续走下去,他尽量让自己轻松一些,也是为了孩子。

朱太后竟叫出声来,“孩子,过来让祖母仔细瞧一瞧。”

苏公公本来是想把孩子推到赵煦面前,先让赵煦看个仔细的,不过朱太后开口了,赵煦也不好驳了生母的脸面,便给苏公公使了个眼色,苏公公也转身带着孩子走到朱太后面前。

朱太后虽然比较蠢,可作为一个祖母和母亲,对一个孩子还是很有爱心的,而且从他看到孩子的第一眼,便仿佛看到了年少时的儿子一般。

大壮似乎有些紧张,这也是难为他了,第一次进宫,加上一路走来到进宫的场面又那么宏大,他难免有些无所适从。

偏殿里的人对他来说又都是陌生人,特别是有几个人脸色不太好看,这更让他感觉有点害怕。

若不是杨怀仁在他身后也走进了偏殿,怕是大壮紧张得要哭出来了。

杨怀仁在场,对他来说便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了,他为了不丢了父亲的颜面,也为了祖母和几位母亲的颜面,他强忍着不让眼眶里已经在打转的眼泪流出来。

他紧握着一双小拳头,让自己尽量镇定下来,只是一群陌生人给他的压迫感还是太大了,他紧张得有点说不出话来。

朱太后伸手去触摸他的小脸蛋儿,大壮竟不自觉地躲开并后退了一步。

朱太后有些尴尬,不过她倒是也理解,毕竟面前是一个还不到八岁的孩子。

即便她是孩子的亲祖母,可孩子从小到大都没在宫中生活,他们这还是第一次见面,又是这样的场面之下相见,孩子对她有些眼生,也不能去怪他。

朱太后笑了笑,“孩子,你不用紧张,我是你的亲祖母。”

大壮这才抬眼去看朱太后,不自觉地就会拿杨母这个从小带他长大的祖母和面前的这个祖母相比较。

他觉得眼前人或许打扮的更加华丽,样貌似乎也比杨母好看一些,可他就是很难对这个女人产生认同感。

他很想继续后退,然后转身冲进父亲杨怀仁的怀抱里,这一刻也只有父亲的怀抱才是最温暖和最安全的地方。

可他一想到父亲和他说过的事情,也知道这时候他如果那么做了,怕是只会对父亲不利,这才咬了咬牙,向前走了一步,对朱太后鞠了一躬,小声道,“孩儿见过祖母。”

朱太后听见孩子喊她祖母,立即笑得合不拢嘴,还刻意扭头瞅了一眼向太后,眼神里有些骄傲,好像在说,孩子终究是我的亲孙子,第一个开口喊我是祖母,便是我站在了你上头了。

向太后知道朱太后这种争强好胜的个性,倒也不太在意,报以微笑之余,也抬手对孩子挥了挥,“孩子,过来,我是你另一位祖母。”

大壮还会很懂事的,在家里只有一位祖母,却是有好几个母亲,他自然懂得这是怎么回事。

看见另一个老女人冲他挥手还喊他过去,便很礼貌的对朱太后点头示意了一下,才缓缓走近了向太后面前,同样规规矩矩地鞠躬行礼,然后道了一声,“孩儿见过祖母。”

第1796章 大壮进宫(下)

向太后可比朱太后精明多了,大壮喊了她祖母,她立刻一脸慈爱的笑容说着,“好孩子,好孩子,看看祖母给你准备了什么见面礼。”

说着她微微扭头,他身后的一个女使便立即抱了一个盒子出来,弓着身子轻轻送到了她的手上。

向太后把盒子放在大壮面前,示意让他接着,还有些哄孩子似的笑问道,“你猜猜看,祖母送给你一件什么样的见面礼呢?”

一旁的朱太后见状便有些生气了,虽然她没有说什么,可脸上不服气的表情却骗不了人。

其实他也为孩子准备了一件见面礼,只是刚才见到自己多年未曾谋面的孙子有点太兴奋,竟把礼物的事情给忘了。

现在让向太后抢在了她的前头送了孩子礼物,刚才孩子先开口喊她祖母的那点优越感,便忽然间荡然无存了。

她心里甚至愤愤地想着,都怪自己身边的女使内侍的太笨了,刚才怎么不提醒她一下,这才让向太后抢了头彩,等回宫之后,一定要好好惩罚那几个跟着来的宫人。

大壮看着眼前精致的木匣子,心中其实也好奇这么精美的木匣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出于童心和好奇感,他不自觉的便会猜想盒子里装的是一件什么好玩的玩具。

可他还是不敢接,心态上的慌乱,让他忍不住扭了一下头,正看向了病恹恹的赵煦。

这一眼让赵煦十分吃惊,也十分欣慰,本来他还在想,这个孩子毕竟是杨怀仁带大的,说起来杨怀仁就是他的养父。

眼下整个殿内也只有杨怀仁是他认识的人,如果他感觉紧张、害怕或者哪里不舒服了,第一反应也应该是找杨怀仁。

可孩子慌张之下第一眼竟然是看向了他,这让赵煦第一次有一种当了父亲,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去依靠的感觉。

就这一点来看,赵煦也觉得这个孩子就是他的亲生儿子,他的想法里,他们两个之间无论如何是有血缘关系的。

这种血缘在情感上也许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因为血缘而产生的天然的亲近和默契,便让他认定了孩子就是他的亲生儿子了。

赵煦微微笑道,“既然是祖母送给你的见面礼,你谢过了祖母收下便是了,不要驳了祖母对你的疼爱之心。”

大壮扭头去看赵煦,其实是他故意的,他知道什么才是对他好,也是对父亲有利的。

他虽然还是个孩子,可临行之前杨怀仁对他的一番教导,他还是深深记在了心里,特别是做男人要有担当的话,他最是记忆深刻。

是啊,他长大了,离开家之后要面对的是复杂的环境,复杂的人和事,他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任着性子无拘无束了。

所以他长了一个心眼,不论他要做什么,都要先冷静下来,考虑一下什么是对他自己还有父母亲最有利的,什么又是不利的,一定要想好了再做。

于是有了他故意扭头用询问似的眼光去看赵煦的一幕。

尽管他心里见到这个病恹恹的人感觉很不舒服,可出于一种可怜他的心态也好,或许也有他毕竟是亲生父亲的考虑吧,大壮也想着在赵煦离世之前,能多了解他一下的心态。

他转回头来,又一次躬身行礼之后,才接过了那个精美的木匣子,道了句,“孩儿感谢祖母的厚爱。”

大壮把向太后逗得很开心,向太后也感觉到这个孩子和他之间好像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似的,不自觉地便伸出手臂把大壮半揽到了身前。

“来,打开看看,看看祖母送给你什么礼物。”

大壮点点头再次用眼神表示了谢意,这才小心翼翼地去打开了那个木匣子。

木匣子一打开,便露出一面金镶玉的玉璧来,整个玉璧有一个成年人的巴掌那么巨大。

玉璧质地上乘,可以说是白璧无瑕,四周镶了一圈祥云金边,中间则是一个金葫芦的图案。

葫芦在这个年代的寓意是长寿的意思,这件礼物既珍贵又充满了美好的寓意,确实显示出了向太后对孩子的慈爱和用心。

大壮其实对金子啊玉器啊并没有多少兴趣,在他心里,这还不如父亲杨怀仁给他用小木头块雕刻的一只小狗或者小猫有价值。

可他还是露出了面含感激的神情,又一次向向太后施礼感谢。

向太后笑得比刚才朱太后还开心,眼睛早已笑成了一对弯月儿,她不停的说着,“真是一个懂事又懂礼的好孩子。

你也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感谢,我是祖母,自然会把最好的东西给你。”

在场的人,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的,看着这一对祖孙相处和睦,都露出了微笑。

唯独朱太后脸上有点皮笑肉不笑,心里也是气得够呛,现在想拿出她准备的礼物来,却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手了。

她给孩子准备的也是一件寓意孩子长命百岁的礼物——一个银质的长命锁。

可那件长命锁从大小上就输给了那一面巨大的玉璧了,如果再算上材质,银器便更是如何都比不了那面金镶玉的玉璧了。

朱太后这会儿有种颜面尽失的感觉,可内心里却在暗骂向太后这个女人太有心计,第一次和孙子见面,便处处心机,把她给算计进去了。

她觉得当着这么多人面前,他不光是落了下风了,更是整个人被向太后给踩了下去,几乎是颜面尽失。

眼下是没法扭转局面了,朱太后心里发着狠,将来某一天,一定要把今天丢掉的面子给找回来,而且是翻倍的找回来。

杨怀仁倒是看着朱太后腮帮子直抽抽差点笑出声来,心说这么个没城府的女人,若不是儿子是皇帝,怕是在宫中早死了八百回了。

不过两宫皇太后之间为了赢得大壮的好感而争风吃醋,倒是让杨怀仁很安心,他之前还担心她们中的某一位会对大壮的身份有所怀疑。

可眼下的事情说明,这都是他自己多虑了,这样一来,大壮便十分有利了。

赵煦的表情说明他已经认可了大壮,再加上两位皇太后都如此在意,接下来不论谁提出异议,怕是都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第1797章 章惇的质疑

说起来大壮也确实讨人喜欢,人虽不大,可样貌里隐隐透露出一种贵气,加上被铁香玉教育的从小就彬彬有礼,便更受殿内的人喜欢。

不仅仅是两位皇太后,包括赵煦,还有在场的几位朝中大臣,杨怀仁从他们的表情里开得到你个大致的结论,他们已经基本认可了大壮的身份。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提出了质疑,章惇首先道,“陛下,两位太后娘娘,老臣觉得,这个孩子的身份,目前还不能就这么下了定论。”

赵煦是明白章惇的意思的,皇族血裔这种事,事关重大,所以必须要小心谨慎一些的好。

不过两位皇太后就没有这么清醒了,宫中近年来也没有什么孩子,两位老太太好不容易看见了一个孩子,心里都是喜欢的不得了。

见到孩子之前,她们心里有期盼,但也是有一些怀疑的,孩子来自宫外,离奇的身世也确实让人感到怀疑。

可见到孩子之后,她们第一眼看见大壮和赵煦小时候几乎一模一样的外表,便立即把原本心中的怀疑打消了。

只是从遗传的角度来讲,如果孩子不是赵煦的亲生儿子,那为什么他们长得那么相像?

所以当章惇忽然站出来说这种话的时候,她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不喜之色。

赵煦似乎想开口说什么,杨怀仁抢先做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来道,“章相公,本帅明白你的意思。

只不过事实摆在眼前,你可以怀疑本帅,可绝不能怀疑陛下和两位太后娘娘,还有在场的其他人,因为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章惇有些错愕,按照他的思维逻辑,这时候他站出来质疑孩子的身份,是合情合理的。

而作为带孩子进宫的杨怀仁,这时候虽然也是应该和他针锋相对,可从常理来讲,他应该摆事实找证据,来证明孩子的身份才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