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721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只见杨怀仁退后一步,改换了双膝跪地的姿势,恭敬的给赵煦行了三个正儿八经的大礼道,“请陛下赎臣无能,无法辅佐陛下、匡扶社稷,臣就此圣前请辞,从此不理朝中之事。”

杨怀仁说罢也不等赵煦答应便起身要走,毫不理会别人惊讶的眼光,也不管这是在宫里,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准备撒手而去。

这下把所有人都吓到了,他们关心的不是杨怀仁突如其来的辞官而去,而是担心京城外就是杨怀仁带回来的武德军人马。

虽然武德军编制只有三万人,可谁都知道,武德军中精兵不下五万,而且都是大宋装备最精良,也是最英勇善战之士。

杨怀仁辞官如果是假,对皇帝和朝廷心灰意冷,要是让他就这么大摇大摆走出宫去,难保他不会立即带兵造反。

虽然说京城二十四卫禁军有二十余万,可朝中这些大佬们最是心中有数,二十余万禁军不见得是五万武德军的对手。

就算依靠数量优势能战胜武德军,恐怕大宋的权力基础不死也得被扒层皮。

更严重的问题是如果全大宋的人知道杨怀仁为何造反,赵氏皇族统治大宋最基本的民心也够呛保得住。

将来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造反,真到那时候,指望朝中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文人可是控制不了局面的。

李清臣骇的老脸通红,忙去拉住杨怀仁,“大将军这是做什么?”

杨怀仁知道他要劝他,根本不打算搭理这老头,甩开他抓住自己的手,继续准备往殿外走。

章惇终于忍不住了,他在杨怀仁身后大喝一声,“杨怀仁!你究竟要做什么?难道要造反不成?”

杨怀仁早料到章惇会有此一言,就是想在赵煦面前坐实了他又不臣之心的事实,然后逼赵煦拿下杨怀仁。

杨怀仁停住脚步,也不回头,背对着章惇冷笑一声,“章相公好算计,给陛下下毒的你不说预谋造反,我一个辞官的百姓,你污我造反?

哈哈哈哈……可笑,可笑啊!”

章惇这会儿哪里会跟杨怀仁讲道理?他只是想着这时候绝对不能让杨怀仁轻易走出宫去……

第1750章 杨怀仁大闹皇宫(十六)

突然之间,章惇竟连身份都不顾了,追上杨怀仁便去拽他的肩膀,还扯着嗓子大叫着,“不能让他出宫,他会起兵谋反的!”

章惇虽然身材比杨怀仁高大了一些,看上去也比杨怀仁要壮实,不过他毕竟上了年纪了,而且这些年作为宰相,又忙着国务又忙着权力斗争,身体早已经不复当年文武双全的威猛。

可杨怀仁就不一样了,他正直壮年,这几年又一直在军中,虽然不如正常的军卒那般训练的有体系,但杨怀仁的身体状况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杨怀仁早听到身后章惇冲过来的脚步,也猜到了章惇要做什么,等章惇伸手猛力抓他肩膀的那一刻,杨怀仁忽然抖了一下身子。

这一下看着轻巧,却非常实用,貌似带着点军中实用的武艺技巧。

章惇这一抓不但没抓到杨怀仁的肩膀,反倒因为他之前冲的太猛,身子竟向前冲去。

本来他及时收住脚步和冲刺的力道,也不是不能站住,可惜杨怀仁抖开肩膀,却用身子格挡了章惇的身体下盘一下,让他失去了平衡,一下冲跌向前,摔了出去。

这一下也是太突然,附近的小内侍只是下意识地准备上去扶住章相公,可他们的反应速度哪里来得及?

章惇也没料到杨怀仁会有这么一招,收不住力量终于还是摔了一跤。

虽然摔得他浑身疼痛难耐,但章惇还是立即翻过身来,躺在地上指着杨怀仁大骂道,“杨怀仁要造反,请陛下下旨把他拿下!”

这下殿里乱了套,几位老臣也是有人劝章惇息怒,有人赶紧顺着章惇的说法向赵煦进言请求陛下下旨把杨怀仁拿下。

杨怀仁倒一副坦然面对的表情,回头对赵煦抱了抱拳,做出一副束手就擒的样子来大声道,“陛下若是信不过草民,不如听了章相公的话,下旨杀了草民便是。”

整句话说的字正腔圆,在众人听来还有些大气磅礴的压迫力似的,连赵煦都被杨怀仁的气势给震慑得不知如何是好。

曾布和许将等老臣忙上前劝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赵煦很快从曾布和许将的话里听出了他们的意思,放杨怀仁走出宫去,不见得杨怀仁会如章惇担心的那样就地造反。

但如果现在就头脑发热杀了杨怀仁或者把他拿下打入天牢,怕是城外的武德军收到消息,会立即借着报仇或者营救杨怀仁的名义造反。

到时候事情就无法挽回了,就算杨怀仁没打算造反,怕是在众将士怂恿之下,也回不了头,只能造反了。

赵煦想到这里竟出了一身虚汗,两只眼睛的瞳孔都无法聚焦了一般散漫无光,身体也僵直的无法动弹。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些金石碰撞的声音,更是把胆战心惊的赵煦吓得瑟瑟发抖。

原来是殿外等候的那二十名杨怀仁的亲卫,听到杨怀仁大声说的那句话,知道情势对杨怀仁不利,竟情急之下准备冲进紫宸殿来保护杨怀仁。

他们都是跟随杨怀仁多年的亲卫,说是死士一点儿不为过,就算他们只有二十人,还是被卸去了衣甲和武器,面对宫中侍卫,还是毫无畏惧。

殿外值守的宫中禁卫见他们忽然冲突皇宫大殿,自然要阻拦,可乍一交手,这些平时鲜衣亮甲的侍卫就被制服了。

这也难怪,杨怀仁的亲卫那都是从清平关开始就跟在他身边的一帮人,经历了残酷的战争考验,不论武艺还是胆色都是万里挑一的精干之士。

而皇宫中的金瓜侍卫,穿的衣甲可能华丽异常,长得也是高大威猛,可真要动手的话,他们还不如武德军中一个普通的小卒有能耐。

众人正惊愕之间,亲卫中的一人早已经冲入殿内,几个小太监哪里能拦得住,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冲到杨怀仁身边,立在杨怀仁身前以示守卫。

本来杨怀仁的随从亲卫忽然跟殿前禁卫动了手,正印证了章惇杨怀仁预谋造反之事,章惇也正打算以此为借口坐实了杨怀仁的谋反之实。

可就在赵煦惊恐之时,苏公公忽然惊道,“管……管公公!你,你不是死了吗?怎么……你何时成了大将军的亲兵护卫了?”

冲进殿内的人正是管秋漓。

当年管秋漓在宫中虽然为人低调,但毕竟是宫中老内侍了,又在孟皇后宫中当过职事太监,苏公公认识他倒也不出奇。

当年孟皇后生产之时事发,她宫中太监女使死了不少,而且死状非常惨,有的都已经面目全非。

这件事苏公公和赵煦自然是知道的,但当时为了隐瞒这件丑事,谁也没对宫外说半个字,也悄悄处理了那些尸首。

当时只是点算了人头,却没有一一验明正身,就忙着把那些尸首草草运出宫外秘密找了个地方给埋了。

眼下苏公公忽然看见了一个当时已经死了的人,忍不住惊恐大叫,倒是让一直跪在地上看杨怀仁热闹的刘清菁忽然想起来什么,一瞬间里她脸色苍白,差点晕厥过去。

赵煦忽然间有点懵,这件事他知道,却没有亲眼见过,只是当时有人向他禀报说孟皇后生了个妖邪之物,具体是什么都没说清楚。

赵煦本身对孟皇后就没有好感,加上刘清菁从旁恶意诋毁孟皇后,所以赵煦才没有亲自验证,轻信了刘清菁,下旨斩杀孟皇后宫中内侍和女使,防止这件丑事外扬。

现在回想起来,赵煦也觉得那时候他太鲁莽了,只是出于一时的愤怒,便没有把整件事弄清楚,便废了孟皇后,也杀了许多无辜的宫人。

可眼前忽然出现了一个当时孟皇后宫中的老太监,现在还摇身一变成了杨怀仁身边的亲兵侍卫,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离奇之事,连赵煦也想不明白了。

他低头去看刘清菁,见刘清菁惊恐的样子,忽然想到这些年来刘清菁利用各种手段争宠,并残害其他妃嫔之事。

一联想到这几年宫中每隔段一段时间就有某个妃嫔或者美人离奇死亡或者消失,他也对当年孟皇后之事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第1751章 杨怀仁大闹皇宫(十七)

章惇也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只是见赵煦都在发愣,心中更是焦急,依旧大喊着,“来人啊,拿下反贼杨怀仁!”

可紫宸殿外的侍卫暂时是被杨怀仁的亲兵给控制住了,殿内的小内侍没有皇帝的指示也没敢轻举妄动。

场面有点尴尬,章惇冒火的双眼瞪着杨怀仁,其他几位老臣依旧在各劝各的。

杨怀仁却忍不住笑了出来,“章相公,你演的累不累啊?你这么大年纪躺地上凉不凉啊?不如站起来说话。”

章惇气得吹胡子瞪眼,几个小太监上前去扶他,却别他一脸厌弃的把甩手把他们都打开,自己站了起来。

杨怀仁现在也不怕说实话了,直接说道,“章相公,你这么随口给我安一个反贼的帽子,别人是不会信服的。

就算有人信……”

杨怀仁顿了一下,刻意环视了一圈殿内的众人,“也不会现在把我怎么样,你也是朝中老臣了,原本也是聪明绝顶的人,有些事你不会想不明白。”

章惇立刻明白了杨怀仁话中的意思,脸色变得更加难看,看向杨怀仁的目光里也有了更多的怨恨。

杨怀仁拨开挡在他身前的管秋漓走近了章惇一步,口气也开始变得有些发狠,“我现在就站在你面前,你大可以亲自动手杀了我的。

但是我想问问,你敢吗?!”

章惇大怒道,“老夫怎么不敢?!”

可他嘴上是这么逞强,但身体却非常老实,并没有任何动作,明显是虚张声势罢了。

道理是浅显的,要不然杨怀仁也不会这么轻易的进宫来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了。

杨怀仁进宫出事,城外的武德军是一定会反的,这种反也不一定是针对皇帝,而是针对那个伤害了杨怀仁的人。

到时候黑牛哥哥他们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大可以带兵冲入皇宫,接下来就有很多种可能了。

但不论那一种,对赵煦来说都是不利的,就算不会要了他的命,也会让他成为一个傀儡一样的摆设。

而对章惇来说,他,也包括他的党羽以及家人,都必死无疑。

所以杨怀仁敢有现在的胆量,这也许会导致他被人诟病,但这种情况下,他别无选择。

人或者选择在沉默中沉沦,或者选择对抗所有人而呐喊,杨怀仁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或许他这么做,换别的一个强势或者精明的皇帝,或许换另一种情势,他都有可能白白枉送了性命。

但眼下的局面,赵煦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反而觉得杨怀仁这是一种绝对忠诚的表现了。

因为他忠于皇帝,所以不能容忍任何阴谋暗害皇帝的人留在皇帝身边,即便这个人是皇帝最爱的女人。

赵煦也明白杨怀仁是站在里理的一边,他之所以犹豫不决依旧不肯站过来,也是为情所困罢了。

爱情这东西就是这么奇怪,它可以让人觉得无比幸福,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刘清菁是个什么样的女人,赵煦难道心里不清楚吗?显然不是的。

只是当他作为一个男人被这个女人深深迷住,直到死都不肯迷途知返,这种情感或许在很多男人身上都有。

他也知道刘清菁伤害了他,也伤害了很多宫中无辜的人,但他就是不愿意惩罚刘清菁。

甚至可以说他已经接受了他的生命已经处于最后的弥留之际,他也宁愿用最后的权力为刘清菁留下一个安稳的未来。

所以就算杨怀仁和他翻脸,他也只能左右为难,迟迟下不了决心做出选择。

又是李清臣站出来说道,“大将军慎言啊。”

杨怀仁笑着向李相公表达了谢意,但却不肯接受他的建议,“学生多谢李相公提醒,只不过事到如今,大家何必还藏着掖着呢?

想当年诸位都是仗义执言之辈,也因此受到异党的打压,如今位高权重,怎么就不会直来直往地说真话了呢?”

李清臣惭愧的摇了摇头,皱巴巴的老脸上露出些自嘲的笑意,想想的确是这样,在场的几位相公,哪一位当年不是意气风发?

可现在呢?当人到了某种地位,就没有那股拼劲和冲劲了,说实话会得罪人,所以他们尽量不说,缩在自己的龟壳里最安全,所以他们也就选择了沉默了。

杨怀仁转向了章惇,“章相公,你也不用生气,气坏了身子,那可是你自己的。

你更不用看杀父仇人似的看着我,你说我有反意,我说我没有,反正你也不会信,所以我觉得吧,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有人信你的话呢,就尽管来杀我好了,当然,如果你们有这个本事的话。”

章惇气得脸都绿了,可面对这么一个貌似无赖却一身正气的杨怀仁,不论是为了自己的清誉还是真的没有胆量,他都没有任何的举动了。

空气有点凝固了的意思,殿内忽然间安静的有点可怕,杨怀仁皱了皱眉,叹了一口气,竟不理会赵煦的疑惑,准备继续往外走。

赵煦终于忍不住喝止了杨怀仁,“杨知义,你究竟要朕怎么样你才肯留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