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711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孟皇后很自然地挪了一下团桌上的一盏油灯,翻了一个粗瓷的茶杯摆在杨怀仁面前,亲自双手端起茶壶给杨怀仁斟了一杯水。

“居室简陋,也没有粗茶,请王爷喝一杯清水,望王爷不要见怪。”

她语气依旧淡淡的,但说的话却已经开始恢复了常人的样子,杨怀仁恭敬地双手接过茶杯,“臣下也是粗人,有口水喝我就心满意足了。”

但杨怀仁端起茶杯要喝水的时候,却发现孟皇后依旧保持这请的姿势,这让杨怀仁心中一凛,忽然间便明白她突然给自己斟茶倒水的含义了。

有些话不用说出来,有些谢意更不能用语言所表达,这一杯水里,已经包含了太多。

第1727章 一杯水(下)

水是冷的,也是最普通的清水而已,但喝在杨怀仁嘴里,却有了一种别样的甘甜。

这种感觉不能用简单的助人为乐来形容,孟皇后用恭敬的一杯水而不是其他语言,因为有些事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更不是简单说句谢谢就能代表了的。

杨怀仁先尝了一口,然后一口把那杯水喝干,甚至做了个喝酒的时候证明自己干掉了的把杯子反扣过来的动作。

虽然此景此情之下,这样的动作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却把孟皇后逗乐了。

她嘴角微微上扬,眼角也挤出了些月牙儿,虽然接下来她立即收了这一丝的笑意,但嘴上还是说道,“当时我真的没有看错人。”

“谢谢!”杨怀仁把这句话当做是对他的称赞了。

知道孟皇后挂念孩子,杨怀仁便把大壮大致成长的情况和眼下的状态说了一下,中间也夹杂着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来证明大壮这个孩子品行端正。

比如在杨家,每当杨怀仁做了什么新式的大家都没见过的点心,孩子们在分配的时候,年长一些的哥哥姐姐总是会谦让弟弟妹妹的。

大壮最是守规矩,甚至知道分了好吃的点心,先扭头拿给母亲铁香玉享用,等母亲说她吃过之后,孩子才会安心的享用。

类似的生活化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杨怀仁只是想到什么便说了什么,就像一个父亲在外人面前夸赞自己的孩子懂事孝顺一样那么自然而然。

而这些听在孟皇后耳朵里,可就五味杂陈了,说不出是一种羡慕还是一种欣慰,她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泪水里有遗憾,也有开心。

杨怀仁看着面前流泪的女人,知道在这一刻,她的感情之门才真正打开了,大壮是她亲生的儿子,可她们母子之间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了。

甚至可以说,如今大壮长了个什么样子,恐怕孟皇后都想象不出来,但是听着孩子的生活点滴,她还是能想象出一副画面来,画面里母慈子孝,只可惜那个母亲不是她。

她内心里迸发出来的情感,一定是复杂的,复杂到让人难以想象,以至于表情最完美的人,也表达不出这份感情的十中之一。

所以她为错过了孩子的童年感到遗憾,也为孩子在别人家能幸福快乐的长大感到开心。

孟皇后流泪,管秋漓就更绷不住了,一个老男人,忽然间哭的稀里哗啦的,杨怀仁善意地提醒了他一下,他才收住了声音,只是依旧忍耐不住的干嚎着,有点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的意思。

对于管秋漓的心境,杨怀仁是懂的,一个男人自幼便成了太监,本来他这一生可能都要在屈辱和平淡中度过了。

但管秋漓的人生却不同,前半生还曾经成为江湖中的侠客,后半生自残之后深居宫中,才真正成了一个太监。

即便是在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其实也是他被人利用的,后来幡然醒悟,可一切都已经迟了,他已经失去了选择自由的权力。

在宫里,从来没有人真心对待过他,或者说他这一生都没有感受过人生温暖,直到孟皇后出现在他的人生里。

所以对孟皇后,管秋漓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

即便出宫之后他在杨怀仁身边多年,包括杨怀仁也好,他身边的兄弟们或者家人也好,对管秋漓也从来没当是个太监或者下人看待,对他也是非常好的。

但在管秋漓心中,孟皇后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可以说管秋漓如今即便是杨怀仁的仆从,在他心目中,孟皇后仍旧是处于第一位的,杨怀仁也只能屈居第二。

现在让管秋漓为了孟皇后去死,他也会义无反顾。

或许这就是第一个还其他人的区别,杨怀仁倒不至于小气都因为这样而对管秋漓不满,反倒因为他重恩重义,而非常欣赏他。

管秋漓哭够了,才想起来一件事,忽然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来,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把油纸包推到了孟皇后面前。

“娘娘,您看这是什么?”

孟皇后愣了一下,不过立即便笑了,管秋漓兴奋的把油纸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些小点心来。

“娘娘,是您以前最爱吃的鲜花饼,是老奴进城的时候,从馥馨园买的,您快尝尝!”

鲜花饼是一种用鲜花和糯米粉、面粉和糖等原料制作的一种小点心,口感酥脆,味道清甜,还带着些鲜花的香气。

据说在远古时期,人类还没发现糖的制作方法的时候,从盛开的鲜花上第一次尝到了甜蜜的滋味。

之后便开始了食用鲜花的历史,到了宋朝,用鲜花的花瓣、花粉和花蜜制作的像鲜花饼这样的美食出现了很多。

鲜花饼的味道很奇特,也确实很吸引人,那种甜味和一般的甜味不同,带着鲜花的味道,而且食用之后齿颊留香,连说话都带着一股鲜花的香气,所以颇受女人的喜爱。

孟皇后显然很久没有尝过这个味道了,看着那些鲜花饼,忽然有些不知所措,还抬头瞅了杨怀仁一眼。

杨怀仁自然知道这样一个女人不会当着他面前吃东西,于是装作喝水,端着水杯挡住自己的脸,还故意扭到一边去。

管秋漓又推让了一下,孟皇后这才小心的捏起一块放到嘴边,用牙齿轻轻咬了一小口。

管秋漓似乎不太满意,脸上依旧堆着笑意,“娘娘,您大口吃,大口的吃。”

他如此热情,孟皇后便更不好推辞,只好想以前一样,把整个鲜花饼填在了嘴里大嚼特嚼,然后冲着管秋漓笑了笑。

管秋漓高兴的泪水又流了出来,也立即取了一个杯子给孟皇后倒水。

因为水是凉的,管秋漓倒了一杯之后并没有立即给她喝,而是把水杯捧在手心里,用手掌的温热去温暖水杯,试图把水杯中的凉水温热一下。

等到孟皇后看起来像是吃的嘴里太满有可能要噎到了,管秋漓才把那杯水送到她嘴边,让她接过去饮用。

手掌的温度其实也实在没法给水杯中的水加热,不过这样的举动,却着实温暖了孟皇后许久冰冷了的内心。

第1728章 逃不开的命运

孟皇后看来应该是很久没吃过鲜花饼了,那个熟悉的曾经给她带来过快乐的美食,如今依旧能给她似曾相识的感受。

也说不清是因为食物还是带来了食物的人,孟皇后又笑了一次,这次笑得比前两次更加真诚,也更加烂漫。

杨怀仁心中也有些窃喜,食物里融合了人的情感进去,总是会变得更加美味。

原本人类获取味道的感知器官,也绝不是舌头和鼻子那么简单的,感情的滋味有点说不清道不明,舌头和鼻子也不一定能感受的到。

反倒是内心,会更容易感受到情感的味道,而且这种味道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反而会留存在记忆深处,日久弥新。

孟皇后只吃了两块,便表示她够了,管秋漓很高兴孟皇后吃的很开心,见她不要了,便小心的把剩下的鲜花饼重新包了起来。

“娘娘,如今老奴来了京城,您也住在宫外了,老奴以后会时常带些您喜欢吃的食物来看望您的。”

孟皇后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份好意,又担心事情会对管秋漓不利,所以摇了摇头。

管秋漓再欲说些什么,杨怀仁抬手示意他不急,管秋漓才退了一步站在旁边。

杨怀仁知道孟皇后担心的是什么,也明白玉清庵外边的许多事情,她还不知道,可能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她也无从知道。

所以杨怀仁打算告诉她,然后把他的一些计划说给她听。

“皇后娘娘,有件事臣下必须告诉您知道,陛下他……可能不行了。”

孟皇后忽然被雷劈了一下似的,皱着眉头痴痴地望着杨怀仁的眼睛。

杨怀仁又说了一遍,“陛下他可能不行了,这是真的。”

孟皇后确认过之后,眼神变得有些黯然。

这就是杨怀仁不太能理解的古代女人的心境那种情况了。

按照他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像孟皇后这样的女人,是从来没想过会得到一份真挚的男女间的那种情感的。

自从她踏进宫城的那一天起,在她当时还幼小的心灵里就明白了一件事,她这辈子都只能有一个男人了,这个男人就是皇帝。

这年头女人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从来都不是握在自己手中,很多女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成婚和繁育后代。

幸运的话,父母给说的亲事还是个见过面,也有些好感的男人,但绝大多数女人,结婚前连自己的丈夫长啥样都不知道,就那么糊里糊涂成亲了。

大多数女人甚至可笑到洞房花烛之后的第二天早上,才第一次看见丈夫的模样,且不管丈夫生得是美是丑,她都没有别的选择了。

而这个年代的女人也大多没有主观意识,认命是她们的普遍选择,之后相夫教子,侍奉舅姑,也就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孟皇后虽然生在书香门第,自幼也是读过些书的,但是在古代的礼教大环境之下,她也没有任何反抗命运的想法。

入了宫,被高太后选为赵煦的皇后,即便后来遇上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直到现在她被废,迁居宫外这么一个简陋的环境里,她也没有什么怨言,就这么接受了命运对她一生的安排。

或许当时她的孩子差点被害死的那一天,她也早已经对赵煦这个男人绝望了,可现在让她做出对不起赵煦的事情,她还是会谨遵礼教的。

所以她从杨怀仁口中得知赵煦已经不行了的消息之后,表现的有点奇怪。

杨怀仁只能尽量去按照古代女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她现在的心情,或许她对赵煦失望至极,但对于赵煦这么年轻就快不行了,也会在内心深处感到一些惋惜。

可这种惋惜又不会那么深刻到让她悲痛欲绝,所以她脸上的呆和痴,更说明她心中的迷茫。

其实不管皇帝是谁,她的身份都已经注定了不可能再有幸福的生活,她能对着神佛祈祷的,除了大义上的国泰民安,也只有自己那个远在天边的孩子能平平安安健康长大了。

但杨怀仁接下来告诉她的一些事情,让她开始变得有点歇斯底里了。

“王爷,您真的会那么做?”

杨怀仁心中坦荡,语气很坚定,“或许这些事会让娘娘您感到反感,但在我的角度,为了大宋,为了天下苍生,我也只能这样做。”

孟皇后紧闭双眼,无奈道,“我知道我这样一个女人,也绝不会影响到王爷的决定,只是王爷若是有野心,您为何不自立呢?”

杨怀仁尴尬地摇了摇头,“娘娘,臣下刚才说的那些事,已经表明了臣下的心,臣下的确有野心,但这份野心也皇位没有半点关系。

臣下甚至可以大言不惭的说一句,对于皇位,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在我眼里一文不值,甚至代表着禁锢。

我这人没什么别的,但就是喜欢自由自在,所以无论如何,我是不会把我自己禁锢在那把黄金制作的椅子上的。”

孟皇后发难,“王爷既然自己不肯,那为何要让一个七岁的孩童去受到那样的禁锢呢?”

杨怀仁被问的有点惭愧,“娘娘,其实本来臣下也没想过要这样做,但是如果臣下不这样做,大宋很有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您以为臣下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您误会了,当年管秋漓把孩子带到我身边的时候,我曾经说过,为了孩子着想,从今往后,他就是我杨怀仁的孩子,和皇家没有半点关系。

我也希望大壮可以像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快乐的长大,皇家的事情从此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但现在的局面,我也是没有办法,而且大壮身上,也确实流着皇帝的血脉,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有让他站出来了,这也是他逃不开的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命运。

我今天来,除了告诉您这些,也希望您能支持我的决定,将来有您在大壮身边教导和扶持着,他也不会走上陛下如今正在走的道路。”

孟皇后听到这里,目光变得有点呆滞,但一想到她还有机会能和大壮母子相认,也担心将来大壮会像他亲生父亲一样走错了人生道路,忽然间开始变得踟蹰了……

第1729章 血书

孟皇后犹豫不决,她的担心倒也不是多余,下意识地,她看向了管秋漓。

管秋漓虽然知道杨怀仁的大体计划,但对于很多细节,他也并不是精明之人,一时之间并没有想的太透彻。

孟皇后用眼神来询问他的意见,他也在犹豫,不过在他内心里,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孟皇后和大壮能够重续母子之情,自然是希望大壮被推出来继承皇位的。

所以他的表情里有些迷惑之意,却也点了点头算是表达了他的意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