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674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结果学生发现这小子比老子……比学生还会玩,那是各种花样层出不穷啊……”

庄士恒怕他说出什么太丢脸的事情来,忙装作咳嗽了几声。

庄文斌也发觉他说的有点过头了,便换了不那么轻浮的口气接着道,“总之,姓萧的小子很会玩,一看就不是好人。

不过为了我们庄家的生意嘛,学生也便忍了,昨天吃花酒的时候他说起杭州美食来,这才有了今日的事情。”

说到这里庄文斌尴尬了一下,杨怀仁却全然没在意,为了计划,他个人吃点口舌上的亏,并不觉的有什么,何况庄公子也被他爹海揍了一顿了。

“本王的意思,是让你说说细节,比如萧拉忽儿喜欢美食,他可说起过他的口味?”

庄文斌挠了挠头,“口味是怎么样,他还真没怎么说过,不过学生想起一件事来,还真是有趣。

昨日在醉花楼,我们吃的是花雕,咱们宋人吃黄酒,特别是当下春日的夜里还有些凉,便喜欢在黄酒里加了糖霜,然后上小火炉,一边煮一边吃。

这样吃酒香更浓郁,也能让身子暖和一些。

不料姓萧的小子忽然发现了什么天大的秘密似的,觉得黄酒加了糖霜果然更好吃了,而且暖身的功能让他很感兴趣。

也是便跟学生商量,这次他不光要买茶,还要多采购一些黄酒和糖霜回去……”

第1645章 无意间的提示(中)

杨怀仁听到这里忽然一个激灵坐直了身子,“你说的什么?黄酒?糖霜?”

庄公子被杨怀仁的口气吓了一跳,忙躬着身子小心答道,“是,是啊,萧拉忽儿大概是喜欢黄酒加糖霜的味道,所以打算采购一些回辽国吧。”

杨怀仁意识到一件事,或许庄公子无意之间,给了他一个提示,这个提示刺激了杨怀仁,让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应对之策。

杨怀仁也觉得他的想法和做法实在是不够精细,只想到了把糖卖给契丹人,却想的太简单,也太粗糙了。

并不是说卖糖给契丹人很难,在这个年代,因为糖产量少,所以不论是在大宋还是辽国,各种形式的糖类,都是抢手的商品,甚至可以说是奢侈品。

现在也不像后世,百姓家里会常年备着白糖红糖或者砂糖,平时可以泡水喝,做菜也是做为一样重要的调味料来使用的。

这年头并不是所有老百姓都吃得起糖,像普通的庄户人家,不是过年过节的,是绝不会舍得买糖的。

就算买了,也是给哄孩子用的,大人即便喜欢甜味,也不会迷恋。

城里物质相对丰富,百姓也会买糖,不过那也不是制作食物的时候用的,只有有点钱的人,才会经常用到糖,做些点心之类的食物吃。

在大辽,糖就更金贵了,也许是因为辽国不产糖的缘故,糖这东西在契丹人的口味中,得到了极大的偏爱。

杨怀仁当初去辽国的时候,便发现了这一点,但凡是有点名头的酒楼,都喜欢把菜做的甜一些,各种点心就更是抢手货了。

契丹人就是好这口,大概是原来也吃不到,能吃到了之后,便更加喜爱。

杨怀仁打算往辽国大规模贩售糖类,也只是想着把糖的简单成品卖到辽国去,市场需求这一点他太过自信了,所以没考虑其他的问题。

很明显的,如果他只是一开始往辽国卖糖,别人眼里他还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商人,卖糖就是单纯为了赚钱而已。

但当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做到让大宋的糖都不如辽国多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宋人会觉得他是个无利不图的奸商,甚至怀疑他卖国,辽国人也会对他起疑,就算这年头还没有完善的营养学知识体系,契丹人中的聪明人也会渐渐发现问题的。

所以杨怀仁渐渐意识到,这门生意,不能让他一个人做,应该拉来更多的人,和他一起去做,这样反而不容易把他的意图暴露出来了。

庄家这样的茶商,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潜在合作对象。

庄公子不经意间的话,着实提醒了杨怀仁,糖不一定非要简单直接的卖到辽国去,把糖加工成别的商品,同样能有和原本预想里一样的效果。

就说庄公子提到的黄酒,大家都知道,黄酒的味道大都有一些酸涩的余味,融合在酒香里或许是一种特别的风格。

可有很多人,不喜欢这种酸涩感,于是喜欢加入许多其他的味料,把黄酒的味道调整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味道上。

比如加糖,或者加一些香味料稍稍煮一下,简单的黄酒味道可以变化出无数种风味来。

萧拉忽儿喜欢加了糖的黄酒,这就说明了问题所在,他既然打算要采购一些黄酒和糖霜回辽国去,大概也是出于一种商业性的试探。

做商人的,对商机的把握,各自有各自的眼光和想法,如果加了糖的黄酒能在辽国得到更多的人的喜爱,那么这就是商机。

杨怀仁也觉得他往辽国贩卖糖的计划,也有了新的思路。

用糖来制作的食品,简直太多了,普通的点心饼干,甜果儿蜜饯儿,杨怀仁家特制的蛋糕,还有融入水果味道做成的糖块。

除了这些,还能用糖来制作各种各样的饮料,黄酒加糖就是一种,大宋各种各样的冰饮子,都可以制作成深层次的商品贩售到辽国去。

杨怀仁甚至想到了各种汽水,比如可乐,不过是加了气的焦糖水罢了。

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大多数人对焦糖水的味道还是很喜欢的,要不然后世可乐的生意也不会那么好。

但可乐这东西好喝是好喝,却并不是很健康的饮品,偶尔喝一些也没什么,但长期饮用,对人的身体伤害是非常大的。

后世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如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用可乐完全取代普通水来饮用,会发生什么?

杨怀仁记得他看过这么一篇文章,一个歪果仁真的这么做了,结果是相当惊人的。

一个健康到有六块腹肌的健壮男子,在把可乐当水喝的一个月后,六块腹肌不见了,整个人都变得十分沧桑。

去医院体检的出来的结果更是触目惊心,不仅仅是他的牙齿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整个身体机能都下降甚至水牢的特别快。

过量的糖分已经超出了他身体的代谢能力,便逐渐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他一个月重了十几公斤。

不仅如此,他的各种脏器,都莫名其妙的受到了损害,本来一个健康的男人,把可乐当水喝了一个月后,肾也不好了,心血管开始出现淤积的脂肪,肠胃也产生了很多不适。

从这个实验已经能说明,长期过量摄入糖分,对人的身体伤害是多么的巨大。

就算正常的情况没有试验里那么极端,但人摄入糖分过多,最明显的肥胖还是不能避免的。

杨怀仁觉得可乐这个点子就不错,可乐其实并不难制作,焦糖水在冬天是可以熬热了饮用的,所以不怕寒冷的北方契丹人不喜欢。

而夏天,只要能想办法制造二氧化碳并压入焦糖水之中,便是可乐了,再找到合适的密封办法,一定能在辽国成为最新的流行商品。

这份儿生意也不愁没有合作伙伴,面前的庄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庄家是卖茶的,既然黄酒加糖能搞出“糖酒”来,也可以专门搞出一种“糖茶”,如何把糖融入到茶叶当中,也不算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而且把糖分散并融入到各种不同的产品之中再卖到辽国,杨怀仁的嫌疑也消除了。

第1646章 无意间的提示(下)

杨怀仁开心道,“庄公子,本王得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提示!”

庄士恒和庄文斌都愣了,谁也没搞懂杨怀仁为什么忽然这么开心,还开口向庄文斌表示感谢。

不过庄文斌还是很欢喜的,尽管他自己也没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不过他觉得他能帮上杨怀仁,不但能让刚才他们之间的不快烟消云散,他也为他们庄家挣了不小的面子。

杨怀仁考虑了一下,对他们父子道,“庄大人,你们外销茶叶的生意,可愿意跟本王合作?”

庄士恒虽然做官,没有那么熟悉商场上的事情,但他知道如果和杨怀仁合作做生意,短期内他们庄家的经济效益上是会有一些损失的。

但从长远来看,不论是对他们庄家的生意上还是对他自己乃至其他庄家入仕为官的几位兄弟子侄来说,这都是天大的好事。

他们庄家能攀上杨怀仁这样的高枝,不论在江南还是整个大宋,他们的声誉只能更响亮,生意也只会越做越好。

他一刻都没有犹豫,便立刻答应了下来,“我们庄家能和王爷成为生意伙伴,是我们庄家的荣幸,下官代表庄家感谢王爷的抬举了。”

杨怀仁摆摆手,“哎,大家以后一起合作做生意,那就是生意伙伴,不存在谁抬举谁,庄大人真是太客气了。”

庄士恒和庄文斌心中喜不自胜,忙道“哪里哪里”。

杨怀仁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就不客气了,庄家一年的茶叶产量,大概应该有六七百万斤吧?”

庄士恒不太了解具体数字,忙给儿子使了个眼色。

庄文斌觉得自己今天可算是在老爹面前除了一回头,人也变得自信起来。

“回王爷的话,王爷所说的不错,我们庄家每年的茶叶产量,大约在六百万斤上下,其中上等的好茶约一百万斤,中档的茶叶三百万斤,另外还有普通的散茶二百万近左右。

外销茶叶的话,主要以上好和中等的茶叶为主,分别是三十万斤和七十余万斤,像刚才吐蕃番僧采购的一万斤茶叶,大致也是这么个比例。”

杨怀仁点点头,这跟他猜测的差不多,既然是外销,自然是以上等和中等的茶叶为主。

“这样,你们回去后和家中的主事商议一下,今年外销的茶叶出货量,还是按照一百万斤计算,就按照正常的价格卖给我。

但不要以我个人的名义,我会派一个专门的管事去跟你们商议具体的细节。”

庄士恒自然明白,当下的社会风气是瞧不起商人的,当官的别说经商了,就是家中亲戚有商人的,在官场上都要被人低看一眼的。

但好笑的是,其实当官的人里边,除了极少部分真正的清流之外,绝大多数是人还是喜欢钱的。

而要赚钱,指望存钱买地雇佣佃户种粮食那点收入,实在是少的可怜,所以很多官员私底下还是会选择去经商。

但当官的都爱惜自己的名声,所以经商的时候也不会明着去做,更不用自己的名头去做,而是打发家中的管事去运营和管理有关生意的一切事物。

杨怀仁这么说,庄士恒自然理解其中的用意,王府会派专门的管事来和庄家合作做生意,虽然不会明着提杨怀仁的名字,但实际上就是杨怀仁和庄家的合作,也相应的会得到该有的好处和便利。

庄士恒答道,“谨遵王爷吩咐。”

杨怀仁接着道,“如果再有番邦来的商人要采购茶叶,你们便说外销的茶叶已经卖光了,绝不能再从内销的茶叶里挤出来卖给这些人。”

庄士恒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杨怀仁要包揽茶叶外销的生意,不想别人和他竞争,于是也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杨怀仁笑道,“这样做呢,你们庄家一定是在效益上吃了亏的,不过你们可以放心,你们在这里损失的部分,本王会在其他地方给你们找回来的。

本王会告诉其他的生意伙伴,特别是经营酒楼和茶楼的一些合作伙伴,优先采购你们庄家的茶叶。

还有西边的边贸上,也会帮助你们庄家新开辟一条商路,让你们庄家每年的茶叶销量至少提高两成,你看怎么样?”

庄士恒欣喜若狂,如今的茶叶生意的整体格局,基本是固定的,江南的茶商之间也有约定成俗的规矩,各家每年产多少卖多少,基本的数字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庄家和杨怀仁合作,杨怀仁忽然插进来做了中间商赚差价,虽然在外销茶叶上他们庄家的利润有所减少,但如果能提高两成的产量和销量的话,整体利润上,他们庄家还是赚了的。

而且不仅仅是多赚了钱,产量和销量也就意味着市场占有率,他们庄家说不定会因此而跻身江南第一大茶商。

这种声望上的提升,可是那点利润所比不了的。

庄士恒谦虚道,“王爷见外了,能和王爷成为合作伙伴,我们庄家已经非常受宠若惊了,王爷还给了我们这么多的好处,下官代表庄家感谢王爷对庄家的照拂。”

“好了好了,”杨怀仁道,“庄大人不必客气了,既然是合作,本来就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将来海路上的事情本王处理完了,海上的贸易这一块,本王也会给留给你们庄家一份,还有,至于你本人嘛,你放心好了,本王一定会记得你是个人才的。”

庄士恒乐得差点跳起来,知道这是杨怀仁把准备提拔他的事情明着说出来了,赶忙要行个大礼,“多谢王爷对学生的栽培!”

杨怀仁扶了他一下示意礼仪,心中却觉得好笑,庄大人一直自称下官,他儿子庄文斌自称学生,这都是以他们的身份上来说,和杨怀仁交往时候的正常称谓。

如今四十多岁的庄士恒也学他儿子自称学生了,那意义就不同了。

庄文斌自称学生是按照功名和地位上的等级,普遍意义上都可以这么自称。

而庄士恒忽然也自称学生,就不是这个意义了,而是他向杨怀仁表明心迹,那意思是打算投入杨怀仁门下的意思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