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578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大和尚只是笑,却不答话,算是默认了杨怀仁的说法。

杨怀仁闭嘴咬了咬牙,然后也笑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自古以来为帝王者,生性多疑是与生俱来的性格。

官家就算还年轻,可这种性格是跑不了的,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继位了,可那时候坐上龙椅,那么点小屁股显得和偌大的龙椅格格不入。

别说他皇祖母了,就是那些朝臣们,也没法把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当高高在上的皇帝一样看待。

直到他十五岁重掌皇权,可惜还是个半大孩子,七八年里受够了高太后的操纵,活得跟个傀儡一般,等手里有了权力了,自然处处小心,性情多疑。

短短两年时间,朝堂上的人几乎快要换了一遍,可那些他力主提拔上来的官员,你以为他就能完全信得过?

看看如今朝堂上的局面,新党把旧党斗垮了,按说获得了极大的胜利,当初被排挤的新党无论如何也都找回自己的面子来了。

这时候应该是大家团结在一起励精图治治理国家的时候,新法的确也颁布了,可比起前人的新法来,他们依旧不思变通,仍旧要走曾经失败的老路。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帮家伙们折腾了半天,玩的还是政治,而不是把心思放在国家和百姓上边。

未来会怎么样,其实他们之中不缺聪明人,也不缺眼光长远的人,很多人心里应该都有数的,可却从来没有人站出来说出这一点来。

因为他们知道,变法失败,大不了再用回来旧法,大宋还是那个大宋,依旧羸弱他们是不肯承认的,说不定还会粉饰太平。

皇帝看似高高在上,其实眼光也望不出宫城去,高高的宫墙阻挡了他的视野,抬头望自然是看见一片美好的蓝天,殊不知他已经成了一口大井里的蛤蟆。

不论手下的朝臣说什么,他都会毫不怀疑的相信,因为这种怀疑,怀疑的是他自己,他怎么会怀疑他自己?

于是皇帝眼里他的变法很成功,外头老百姓说不定都过着幸福美满的好日子,日日感激他的大恩大德呢。”

大和尚听了杨怀仁的话,难得收了笑脸,喃喃道,“人就是这样的,生来就知道找母亲的乳头吃奶,这是生存的本能。

皇帝吃的是皇家的奶,长大了自然是皇家的模样,皇家的心思。

朝臣们吃的虽然是百姓的奶,可他们读了书,吸取了圣人经典的奶水之后,也都变成了一副模样。

寒窗十年,一朝金榜题名之后,走入仕途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之后,又变成了另一副模样。

朝臣们太多,奶水有限,自然是要争的,今日你争得过我你占着乳头,明天我再抢回来便是。

人的没有终点,所以他们狠命的吃奶,不顾母亲死活。”

杨怀仁赞许道,“大师说的不错,只是不知道大宋百姓这个母亲还能奶他们到什么时候!

可怜母亲的奶水被吸干了之后,不知要面临什么样的灾难。

她的孩子们依旧不知好歹,新党斗垮了旧党,然后又开始内斗,一来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贪念,二来是因为官家从中作梗。

朝堂上没有了人和那些新党大佬们唱对台戏,皇帝就开始不安了,他是决不允许某一个人一家坐大的,整个大宋只有他能坐大!

于是新党内部也要斗,在帝王心术里边,这就叫保持平衡了,不管是谁,都要有所掣肘,皇帝才能安心。

一边看着朝堂上兄弟翻脸,父子对峙,他心里才越是舒坦,大家忙着斗鸡一样的斗来斗去,他才能安坐皇位。

那些大佬们也懂这一点,只是有些事不是他们能决定的,所以也只好被皇帝牵着鼻子走,要不然一个放松警惕,下一个被贬谪出朝堂的可能就是他们自己。

所以朝堂上的大佬们一个个的跟打了鸡血一样,比角抵场上那些大汉们还喜欢好勇斗狠。

而且比起人家真刀真枪的干架,他们那种争斗的方式跟让人觉得恶心和不齿。

我自知斗不过人家,所以从来不去掺和,而且尽量离的越远越好,才能躲个清静。

我找安国公主生病这样的理由,官家也好,朝堂上的大佬们也好,其实是心中有数的,我还不至于傻到把人家当傻子的地步。

只是官家因为我当初的从龙之功还算信得过我,朝堂上的大佬们也乐得我滚出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所以我才能脱身。

鬼姐有身孕的时候,事情其实叫挑明了,官家不说,那班大佬们也装看不见的。

只是我离开的久了,官家不能常常见到我,也担心我的心思有变,所以趁着这个机会,派些人来盯着我。

以前也有,咱家门前那个打雷下雨都坚持出摊子的水果贩子们,就是皇家的探子。

只是他们只能在门外伸着脖子往咱家院子里望,但也看不清什么,现在有了鬼姐怀孕的时机,当然要安排人进来。

辽国皇帝那边就更狠了,说不定这些宫女妈子里边,有几个武功很高的杀手之类的人物,等着我啥时候打盹了,一刀子把我废了呢。”

大和尚又乐了,“从你这些天来整天缠着小僧,管施主寸步不离的跟着,小是就看出来了,呵呵……”

杨怀仁也自嘲的一笑,“我平时虽然有点愣子性格,可并不是傻子,也不是不怕死的英雄,不怕大师笑话,我这个人胆小,怕死的紧呢。

其实要是死的轰轰烈烈也就算了,好歹不枉此生,但若是被人在阴影里就那么宰了,我就觉得不划算了,也太窝囊。

我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几个如花似玉的老婆还等着我去滋润,几个年幼的孩子还未长大成人,我不敢死啊!

所以我也只能缠着大师,让管秋漓寸步不离了,我只是有些好奇,要是契丹人真要杀我,不知道咱们官家宫里来的高手,会不会保护我呢?”

第1434章 试酒(下)

大和尚道,“那是自然的,你对皇帝来说还有用,他还不舍得你死。”

杨怀仁惨然一笑,“这说的倒是实话,狡兔还没死,我这只看家大狼狗还没到被烹乐驰狗肉的时候。

这话我说的实实在在,是心里话。以前不觉得,现在越来越觉得,我也好,那些只喜欢争斗的大佬们也好,其实都是皇帝家养的狗。

狗能看家的时候,自然要喂好了,但若是狗看不了家或者学会对着主人乱吠了,那就到了该死的时候了。

我就是那条还会看家,又不会乱吠的狗,主人看着这样的狗就觉得省心,所以只要一条狗链子拴着,狗链子的另一头还牢牢掌握在主人手里边就行。

我这条狗呢,也不能光养着不做事,不然早晚有一天主人就会觉得我没用了。

所以这条狗还想着从别人家叼东西回来,还会打猎,主人就会高兴,就会纵容着,主人有斗狗看着,还有狗去给她打猎,正是他春风得意的时候。”

大和尚问,“这就是你来了江南便开始谋划交趾的原因?”

杨怀仁点头,“走之前我就想过了,来了江南,我必然要做事的,嘴上说要躲清闲,可却不能真清闲。

皇家的饭食,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吃的,大宋的闲臣太多了,小的微不足道的管官家可以不在乎,可我这样的,他不能不在乎。

所以我要来江南,官家主动把两卫禁军让我带出来,一点儿都不觉的忌讳,就是想试探我,看看我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我原本的计划里,下江南肯定要带兵来保护家眷的,可最多也就想着带千八百人。

皇帝忽然大大方方给了我两万人,我就开始心慌了,从这件不合理的事情里,慢慢想明白了它的合理之处。

皇帝起码如今还不相信我会对他有二心,所以放心给我两万兵马,这么点人,也不怕我翻起什么大浪来沾湿了他的龙袍。

可两万人要做事,也不是很好找的,一开始我觉得咱们大宋的山贼路匪的挺多的,就让大军分开去剿匪。

本以为那些绿林好汉们不好剿灭,怎么也得一年半载的,可后来就用了个把月的时间,从淮南到江南的绿林好汉就不见了。

杀的杀,逃的逃,江南忽然就宁静下来。这对百姓是好事,可对我来说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两万大军没事干了,皇帝本来就对这两卫禁军心有芥蒂,所以要撤卫改藩,其实就是用收紧了粮食口袋的方式,来逐渐削弱这些军队。

我收到这样旨意的时候,都感到心寒了,就更别说那些将士们了。

禁军是什么待遇?藩军是什么待遇?不用我多说,每一个人都懂。只是我忧心的是好不容易练出来一支还算强一点的军队,若是就这么消沉了,对大宋来说就太亏了。

去年年头咱们大宋打了胜仗,而且是破天荒的大胜仗,实际的过程其实非常艰险,最终的结果虽然是好的,但在我看来,也是咱们大宋运气真的好,但也仅此而已。

可百姓看不懂这里边的道道,甚至不少人以为宋军很强,可以和北边的野蛮人一战了。

百姓怎么想其实还不重要,我担心的是皇帝和大臣们也这么想。”

大和尚若有所思地道,“其实大宋的军人没那么弱,起码没有王爷想象的那么弱。

小僧在军营里住了那么久,也知道一些军队里的情况,他们的弱,并不是若在身体上,而是若在思想上。

身体虽然也不如北边的游牧民族那么强壮,但差距绝对不算很大,禁军里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汉子。

只要能有一天练兵的好法子,不消两三年,他们的个人军事能力,还是能有巨大的提升的。

而弱呢,也是明显的,大宋的军汉们自卑,没有信心,总觉得打不过北方的野蛮人,然后便消极了。

消极之后就不勤奋训练,心理上的自卑让他们上了战场露怯,散漫的纪律让他们失去了原本的章法,真到了战场上各种压力一来,他们便容易不战自乱。

这一点呢,其实也不难解决,就像刚才小僧为大官小儿喂酒,男人吃过了一次酒,就会迷恋那个味道,迷恋那种恍恍惚惚又自由自在的感觉。

对军人来说,就是让他们见血,见了血的军人和没见过血的军人,从根本上就是不同的。

也许有的人见了血之后就吓坏了,留下心理阴影,变得越来越懦弱胆小,但更多的人则开始壮了胆子,越是不害怕了。”

杨怀仁点点头,这一点倒是真的,不喝酒的人喝不上酒的味道,但试过了几次之后,总会开始迷恋那个味道和那种感觉。

“我觉得大师说的对,其实就是一个经验问题,早先西北的边军,生活环境严酷,能经常和西夏人短兵相接。

尽管规模都很小,但打过仗了之后,胆子便大了,上了战场,也不觉得有什么恐惧之处。

而养在京畿之地的禁军,看着强壮高大,武器精良,反而因为养尊处优惯了,从来没上过战场,乍一见了死人,反而容易拉稀。

我个人的想法呢,就觉得兵不是练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练兵练兵,通过训练的确能让士兵身体强健,作战技能增强,但只有真正上了战场经历过了拼杀,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战士。

那种无畏无惧的意识和勇气,是绝不能通过训练练出来的。

所以我要建水军,要征伐交趾,就是用战争来练兵,让他们都试过酒的味道,然后迷恋它。

我们大宋虽然富裕,可国土比起汉唐来,还是太小了,我们华夏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

但我们拥有的地方,和整个世界比起来还是太小了!国土制约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所以我要为国家和民族开疆拓土。

交趾根本就不算什么,在我眼中不过是弹丸之地而已,燕云十六州也不算什么,那些本来就是我们的庭院。

我的梦想里,是真的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第1435章 不想做皇帝(上)

大和尚怔了怔,幽幽道,“只是不知这王土和王臣,是哪个王的?”

杨怀仁呆住了,大和尚最近说话老是几层含义多重解释啊,让他一时间里还真不好回答。

不过从大和尚的角度讲,他应该不是说的赵煦和耶律跋窝台的区分,而是心理琢磨着杨怀仁这么大的理想,是不是他想自己做皇上了。

杨怀仁想到这里,随即坦然笑笑,“大师,如果我说我从来就没觊觎过皇位,你信吗?”

大和尚笑而不语,只是痴痴的吃酒,灌的喉咙咕咚咕咚的响。

杨怀仁慢慢说道,“我觉得你应该是信我的。大师自从来到我身边,咱们实际相处的时间也不多。

直到去年我带着全家来了杭州,才天天缠着大师,听大师诵经礼佛,尽管我听不懂大师的经文。

但在寺院环绕的山下住的久了,晨钟暮鼓之下,我总是感到心里能平静下来,然后用平和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放到几年前,我是如何都不会有这样的宁静的。

每个人都有欲望,或者金钱,或是美色,或是权柄,亦或只是为了生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