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57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小犬纯太郎觉得他的想法被杨怀仁识破了,但是为了这场厨艺比试的胜利,再不要脸的话,他也得说出来。

“鄙人听闻杨大厨最擅长做鱼,一道鮓如今是全城人心目中最美味的食物,为了表示鄙人的诚意,也为了公平,我们就比试一道鱼脍如何?”

鱼脍,通俗的叫法就是生鱼片,或者鱼生。

提起生鱼片来,很多人认为这是现代日本的一种世界著名的特色食品,却不知这种吃法,其实是来自我们中国。

现代挖掘出土的周朝青铜器上,就有铭文记载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有食用生鱼片的记载。

或许一开始食用生鱼的原因,大概起源于上古的先民在没有取火方式的时候,直接生吃捕捞的鱼类的方法。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到后来有了随时随地的取火方式,无论肉类还是鱼类直接食用的习惯渐渐被改变了。

烹熟的动物蛋白,让人类能够更好更容易的吸收营养,促进了人类智力的发育和进化,同时也让人类拥有更加强壮的身体,去面对变换无常的大自然的考验。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后来人们也发现有些鱼类,烹熟之后,便没有了原来的鲜味,反而生吃,才是最美味的吃法。

所以鱼脍这道菜就诞生了,直到隋唐时期,鱼脍的吃法风靡贵族世家之间,到唐中期,鱼脍在中国的发展到达了顶峰。

也是在这个时期,大唐和东瀛之间宗教,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是最频繁的,所以鱼脍这种吃法传入了倭国。

当时鱼脍流行,也许还有个重要原因,当时对于鱼的烹制手段比较单一,到之后的宋朝,油烹法的流行和普及,使人们食用的鱼类越来越多,吃法也越来越多,所以鱼脍这种吃法反而在中国逐渐变少了。

而在倭国,鱼脍却受到了高阶级阶层的喜爱,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对于一个倭国厨子来说,做鱼脍相当于基本功,小犬纯太郎反倒说是因为杨怀仁善于做鱼才选了这道菜,实属睁着大眼说大瞎话,一点儿也不怕闪了舌头。

所谓的公平,也根本不存在。比试鱼脍,完全是小犬纯太郎占据了优势。

吃鱼脍,吃得就是新鲜鱼肉的鲜味,所以不用添加任何的调味料,直接切片食用便是最美味的吃法。

当然,这话说得也不是那么绝对,不同的鱼,有不同的肉质,不同的鲜味。

冷水鱼腥味少,更适合直接食用,而热水鱼类的鱼肉略带腥味,需要配合醋饭,或者沾着酱料吃,才能避免腥味影响了口感。

所以杨怀仁的独门调味料辣椒,在这里就用不上了。

如果是用水煮熟的鱼片,配合辣椒一起烹制,辣椒和鱼肉蛋白结合的味道同样是难得的美味,但是生鱼片和辣椒结合,反而会激发生鱼片的腥味,跟刺激的辣椒味道在一起,就是难以入口了。

杨怀仁心道,原来小犬是这么个算计。你真以为不用辣椒哥就赢不了你了是吧?简直开玩笑,不就是比鱼脍嘛,哥庄子里荷花池子里还有个宝贝没拿出来呢。

“比鱼脍是吧,没问题。”

小犬纯太郎以为杨怀仁会拒绝,或者是提出其他的要求,没想到他想也没有想就直接答应下来。

他无法想象眼前这个笨蛋就是嘉王爷口中的少年厨神,这行事方式,不能单单用年少气盛来形容来,应该说是极度狂妄。

只要是做鱼脍,杨怀仁的秘密调味料就没有用武之地,而大宋厨子掌握火候普遍比较优秀的长处也无法在生鱼片这样菜式中发挥。

而选材和刀工,小犬纯太郎自认为他的实力,绝对不是一个小小年纪的大宋厨子可以比的。

第127章 不要怂,刚正面

杨怀仁想的却是,加入比别的菜,输了你又会去找各种理由,就拿你们倭国人最擅长的生鱼片和你比试一场,让你知道牛逼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垒的,在老子杨怀仁眼里,你们这帮倭人都是属乌龟的。

两高一矬三个倭人,达成目的高高兴兴的走了,杨怀仁立即吩咐仆子准备晚饭的材料,他要做一道王八汤补补。

可实际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杨怀仁又没有胃口了。王八汤送给了正在长身体的徒弟们喝,他独自一个人躲到后院里喝闷酒。

回想从他买下了及第楼改名为随缘重新开张,到现在竟然将要在皇宫大殿之上跟一个倭国厨子比试厨艺,事情的发展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事情赶着事情就发生了。

虽然他个人在整个事情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如果没有他的存在,事情就不会以另一种形式发生吗?

南阳郡王卖官鬻爵的事情照样回会被揭发,朝堂上一样会争斗,高太后的计划或许会更顺利。

没有随园,还有别的小酒楼冒出头来,照样会有张怀仁李怀仁出现,为了钱也好为了名也好,总会有各种比试,各种赌约,让百姓们的生活变得不那么无聊。

一个人,只是一粒沙,一滴水,想改变历史的巨轮改变航道,太难了。不过,阿基米德也曾经说过,给我一根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

杨怀仁无法判断原本的历史是否偏离了航道,更无法确定曾经发生过一次的历史,如今也就是他的将来,会不会再发生一次。

或者,他这个蝴蝶轻轻拍了拍翅膀,引发了时空和历史的巨大风浪?

想太多没有用,只会徒增烦恼,不如喝酒。

李黑牛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后院,平时他是不怎么进后院的。

或许他感应到了他的兄弟的情绪不太好,虽然没有说出什么道理高深的话来劝慰杨怀仁的本事,但是李黑牛觉得,能在兄弟不开心的时候陪着他喝酒,才是好兄弟。

“仁哥儿,一个人喝酒多没趣,不如洒家陪你喝。”

说着放下夹在腋下的一个大酒坛,扯了泥封,咕咚咕咚倒出来两大碗。

“我说黑牛哥哥,”杨怀仁笑道,“不是兄弟我不舍得咱家的酒,只不过你拿的这一坛,可是最新蒸馏出来的五十度的佳酿,用碗喝,三碗就得倒。”

黑牛哥哥大大咧咧的嚷着,“哈哈,倒就倒,不是说一醉解千愁嘛!”

“话是那么说,可就怕‘借酒消愁愁更愁’啊,唉……”

杨怀仁越来越体会到身不由己是个什么滋味,如今想离开这个泥潭,已经不可能了。

两人干了一碗,酒精刺激着口腔,然后灼烧了食道和胃部,最后一股热气冲上头顶,一个大大酒嗝打出来,让杨怀仁混沌之间倍感爽快。

李黑牛再次斟满了两碗,问道:“仁哥儿可是担心跟倭人比试厨艺的事情?”

杨怀仁不知道是该点头还是摇头,如果事情是那么简单,就不用这么烦恼了。

黑牛哥哥见他愣愣的没有回答,心道是说到了杨怀仁烦恼之事,随即憨笑着劝慰道:“仁哥儿不必担心,倭人哥哥见过,男人长得都跟屁崩的似的难看,女人长得跟鬼似的吓人,他们会做菜?

用你当初说的话,那个叫啥来,呃……对了,不要怂,刚正面!”

杨怀仁听了这几个词从黑牛哥哥嘴里说出来,忍不住就笑了。

“哥哥说的是,就跟他们这帮龟孙子们刚正面!”

既然杨怀仁笑了,黑牛哥哥怕耽误他准备比试的正事,便不跟他继续喝下去,收了酒坛和酒碗笑呵呵走了。

看着他魁梧的背影,杨怀仁也满足的笑了。

他意识到,人生就是在不断的烦恼中前行,当然,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只有烦恼,同样有快乐,有悲伤,有友情,有爱情。

……

第二天一早杨怀仁就派杨福去了趟涡河边的杨家庄子,中午不到便早早赶回来了,同时他还带回来一缸鱼。

杨府里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河豚,只是觉得这种奇形怪状的鱼十分有意思,稍微一碰它,它便鼓起大肚子来,样子像个皮球一样有趣。

这引起了二丫的极大兴趣,下丫头不知从哪里招来一个树枝,不时的戳一戳漂浮在水面上一只河豚鼓起来的大肚子。

后来戳了几下觉得不过瘾,就撸起袖子准备下手抓抓看。

眼看她一双小手就要抓到那只可怜的河豚了,杨怀仁赶忙抱起那个顽皮的萌妹子,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说道:“二丫你又不听话了啊,这河豚有毒,不能随便碰的。”

一听到“河豚”二字,所有原本好奇的围着鱼缸看的仆役丫鬟们都脚底安了弹簧一般一下子蹦出去老远。

看来在古代这河豚的大名不小。只有二丫似乎若有所思的样子喏喏地问道:“哥哥,既然这泡泡鱼有毒,你又弄家里来干吗啊?”

“我要吃。”

杨怀仁摸着二丫的脑袋,笑着答道。

这下二丫急眼了,眼泪哗啦一下就流满了红嘟嘟的小脸,嘴里断断续续嘟哝着,“哥哥不要吃,二丫以后听话,再也不敢淘气了。”

杨怀仁本想逗自己的妹子一下,没想到二丫这一番哭诉,搞得他心里暖暖的,又感到十分的愧疚。

“二丫不哭了,哥哥逗你玩呢,不如哥哥跟你玩个游戏啊,咱们抓老鼠玩,好不好啊?”

一听杨怀仁不吃那有毒的泡泡鱼了,二丫立即破涕为笑,胡乱抹了把鼻涕眼泪,跟杨怀仁吹嘘道:“哥哥,不是我吹的,在咱老家的时候,在家里你啥时候见过老鼠?早都让我抓了。”

一家人就开始在二丫这位灭鼠先锋的带领下全院子里抓老鼠,虽然也没弄明白东家杨怀仁为什么再三强调要抓活的,死的不要。

不过东家一向奇怪,他们早就习惯了。另外东家安排的事情,只要做的好,从来都不曾少了奖赏,所以一场轰轰烈烈的捕鼠运动在杨府开展了起来。

第128章 河豚毒素

美食对人类的诱惑到底有多大?要知道答案很简单,那要看人们为了一种美食愿意付出什么。

如果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种美味,让许多人甘愿冒了生命危险,也要去尝试,那么你一定听说过不少关于河豚的故事。

提起河豚,很多人都以为后世的日本有很多人喜欢吃河豚,有数据表明,日本一年被吃掉的河豚高达三万吨。

实际上,接下来的数字显示中国人也从来没有抛弃自古以来对河豚美味的喜爱,自河豚解禁的几年里,中国每年消费河豚达到四万吨,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急速增长中。

杨怀仁发动全家上下抓老鼠,自然是为了用老鼠来试验河豚的毒性。

虽然后世他曾经在父亲的指导下处理过河豚,但是他宰杀处理过的河豚鱼肉,从来没有被食用过,即使父亲说过他的处理水平已经达到了专业河豚厨师的水准。

不同的种类的河豚,河豚毒素在河豚体内储藏的部位都是不同的,甚至不同年龄的河豚,不同季节的同一种河豚,其体内毒素的高低也不尽相同。

对于宰杀河豚的厨师来说,第一个要点便是准确的辨识不同种类的河豚,并辨别其大致的年龄,再根据季节的情况在宰杀,保证带毒的部分完全完整的被割离,又尽量保存无毒的鱼肉部分最大化的被保存下来。

杨家庄子里的河豚,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种类,杨怀仁根据体型和花纹来判断,是在长江下游分部较广的红鳍东方鲀。

杨怀仁对这种河豚熟悉不过,这也是一种食用最广泛的河豚,其肝脏和卵巢有剧毒,内脏和血液也有一定毒素含量,而肉质和鱼皮是无毒的可食用部分。

吩咐几位徒弟和仆子们准备好一切工具,杨怀仁开始宰杀河豚。

首先在流动的水流中洗净双手,将抓出来的一条河豚同样用流水洗净,然后用干燥洁净的布包裹,最大程度的吸干河豚表面的水分。

杨怀仁在工作台上铺开他的整套刀具,取出一柄最薄的短刃,按照胸鳍,背鳍,臀鳍的顺序先去除掉鱼鳍。

每一步处理完之后,都要从新用流水清洗刀具,而割下的部分都要分别放置,可食用部分和有毒部分要远离。

分别从腮根部挑开鱼皮,然后沿自然分开鱼背部和腹部的花纹轻轻的将鱼皮切开,之后分别去除背部和腹部的鱼皮。

这个过程必须小心翼翼,下刀要像外科医生一样,既保证鱼皮和鱼肉分开,又不切破任何血管,内脏和其他腺体。

然后分别分离眼睛,鳃,以及各个内脏以及腹腔和鱼身之间的黏膜。

杨怀仁整个过程都十分专注,每一步,每一次下刀,都要求精确到极致,每一刀割完,都要不厌其烦的从新清洗刀具和砧板。

用了很长时间,才把一条一尺长的河豚分割完毕,每一个器官都完整的清晰可辨,才算分割完成。

清洗可食用的鱼皮和鱼肉,要不断的揉搓,尽量揉搓出残留的血液和粘液。

最后才开始用片鱼刀把河豚鱼皮和鱼肉片成两毫米的薄片,码放在一个冰镇过的白瓷盘中。

一道河豚鱼脍完成了,看呆了的徒弟们心中无不对师父的精湛刀工所折服,同时,也对着道传说中天下第一鲜的美味垂涎欲滴。

虽然说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但是杨怀仁还是没有让大家品尝,他要做的,是先拿老鼠做试验,才能保证他没有任何遗漏。

二丫领着丫鬟们抓回来十几只老鼠,个头都算大的,被分别关在竹笼子里。

杨怀仁先分别给笼子里的老鼠编了号,然后分组交叉进行河豚毒素含量试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