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524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童贯说到这里,杨怀仁起先没明白什么意思,后宫中的人物关系他也有些了解,只是事情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乍一听这些人的名字,让他有点迷糊。

童贯立即给杨怀仁解释,“神宗朝的德妃,也就是当今的钦成皇太后了。”

杨怀仁恍然大悟,这位岑孝年来头还真不小,钦成皇太后是去年刚封的,她就是赵煦的亲娘,以前一直被高太后压着,直到去年赵煦重掌皇权,才算有了个皇太后的真正名分。

虽然钦成皇太后性格很老实,也从来不掺和朝廷的事,但毕竟她是赵煦的亲娘,岑孝年既伺候过英宗,又伺候过当今皇上的亲娘,那他在赵煦心中的地位一定很特殊了。

可岑孝年得了江南市舶司首领太监的差事,却又是高太后给的,这就让杨怀仁有点搞不懂了。这个岑孝年,究竟是哪一头的?

这个问题暂且放下,赵献球和岑孝年为何又不对付了呢?

杨怀仁继续细想,把那些人物和时间一点点的比对,渐渐地忽然想明白了。

朱皇后,也就是当时的德妃,是熙宁十年生得赵煦,元丰五年,赵煦被立为储,高太后知道这些事无法改变,便变相的利用朱皇后,给她一些好处,也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正如高太后所预料的,赵煦幼年登基,他才有了后来的代孙执政,也许看起来当年她向德妃示好,也得到了相应的报答。

或许当时的细节已经无从得知了,但不得不说,后宫里的事情,确实复杂的很,也许现在发生的事情,会在将来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之后,才会渐渐发酵,变成非常有影响的事情。

照这么说来,岑孝年算是得了好处的,他这样的身份和履历,不论是高太后当政还是现在赵煦当政,还真的是没人敢动他。

那么赵献球想借着杨怀仁的手打压岑孝年,也就留说得通了。

赵献球在江南经营了二十多年,差事是办的不错的,他得的好处那也不用多说,十多年前又来了一个岑孝年掌管市舶司,虽然大家都是办皇差,但谁才是江南说了算的人,那还是有区别的。

转运司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提,赵献球也是眼下江南三司中地位和实力最高的首领太监。

尽管岑孝年的市舶司没法跟转运司相比,但贵在他背景厚啊,皇帝的亲娘当靠山,比杨怀仁仗着赵煦这个靠山也没啥区别了。

前几年也许还好说,这几年赵煦重新掌权,准备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市舶司这个摊子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受朝廷重视。

岑孝年在江南的势力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都是不争的事实,将来能不能力压赵献球一头,那都是未知之数。

所以赵献球心里自然莫名的发慌,生怕他在江南的一切,被一个后来的岑孝年抢了去。

第1309章 岑公公(中)

赵献球和岑孝年,前者在江南根基雄厚,后者则属于在朝中背景强大,两个人若是能和平相处那还好,若是心中有了嫌隙,便免不了暗地里较劲了。

童贯是个新来的,来的时候背景也不算多么强,所以赵献球和岑孝年并没有把他太放在眼里。

但童贯毕竟管着织造局,二人也是极力拉拢了他的,而童贯的性子嘛,也就自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两边讨好,谁也不敢得罪了。

童贯从苏州特意跑到扬州要迎接杨怀仁,目的也不言自明,当着赵献球的面给杨怀仁献殷勤,也是向表明他和杨怀仁之间的交情,摆明了是抱大腿了。

杨怀仁其实是不介意的,只要童贯不会变成将来的六贼,帮他这小忙是没有问题的。

市舶司管理着大宋的海上贸易,虽然货物吞吐量远远没法跟赵献球管着的漕运衙门相比,但市舶司做外贸属于出口创汇,给朝廷赚的钱可是非常可观的。

眼下做外贸的商人越来越多,海贸利润也非常大,朝廷收的商税也很高。

杨怀仁知道当今北宋有三大市舶司,除了江南市舶司之外,还有广州和泉州两大市舶司。

这三大市舶司出口的货物上有些不同,江阴这边的江南市舶司主要走的丝绸布匹等纺织品,另外两个,则主要走瓷器。

童贯这边的织造局,就免不了和岑孝年这边的市舶司来往甚密了。

杨怀仁也不用童贯给他解释过多,想明白了赵献球和岑孝年之间的关系,心中只是觉得好笑。

太监们之间争权夺利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去掺和的,就算他们想利用他做点什么事,他也不会真的上当。

心里想好了如果到了江阴,岑孝年要给赵献球告状,或者玩点别的把戏,杨怀仁就当不知道的,随意和他们打哈哈,就算蒙混过去。

将来他要在江南呆好长一段时间,自然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势力圈子,和这三位太监们相处好关系,才能在江南住的舒坦。

如果他们真闹大了,不是还有朝廷嘛,他顶多居中调停,做做和事佬而已。

官船从大运河扬州段进入长江,然后转头向东行驶,当天下午日落之前,便顺流到了江阴。

江阴原本只是常州治下的一个县,因为长江在此地忽然变宽,江阴便成了连接长江、大运河和东海的一个天然的大港。

眼下是九月,中国东南沿海的夏季热带风暴逐渐结束,海面重新平静下来,而海上贸易,也渐渐开始繁忙起来。

杨怀仁乘坐的官船进港之时,远远的便看见江阴港进进出出的海船一片繁忙的景象。早有港务的小船出港迎接,把官船引导着入港。

官船入港下锚,杨怀仁走下船来,迎接他的一众官员里,排头的一个便明显是岑孝年岑公公了。

杨怀仁第一眼看见他,还真是吃了一惊,这位岑公公听说已经年过花甲,但看上去,好似只有三十好几,最让人惊奇的,是他生得太像一个女人。

太监嘛,没了男人根,缺少了男性激素,多多少少都会因为没有胡须等体毛特征,给人的印象不像男人,还略微有些女人身上才有的特质。

但这位岑公公,皮肤白皙,不论是五官长相还是外表仪态,都真的和普通的女人没有什么两样。

杨怀仁心里忍不住去想,说不定这个岑公公内心里就想做个女人,当了太监,说不定正是帮他完成了这个心愿呢。

这一点,或许从他脸上、眉宇间和嘴唇上的淡淡妆饰可以证明,尽管他穿着官袍,但怎么看,他都刻意的把自己弄成一个女人的模样。

杨怀仁走下船来,岑公公率众官员行礼迎接上使,杨怀仁自然又是一番官话应付,最后才表明视察一下市舶司衙门的想法。

等岑孝年和童贯一左一右陪着杨怀仁往市舶司走的时候,岑孝年才说话,“王爷代天巡狩,卑职未能去扬州迎接,还望王爷赎罪。”

杨怀仁明白了赵献球和岑孝年的关系,便也想明白这件事了,童贯可以去扬州迎接,但岑孝年去不了。

那里是赵献球的地盘,他去了也只能是自找没脸,反倒容易在赵献球那里吃了亏。

杨怀仁也是有心说和,更是想省了岑孝年再学赵献球似的跟他玩那一套扯秧子的烂事,便笑着答道,“赵阁领早跟本王提过,如今九月正是市舶司忙的时候,岑阁领为皇上为朝廷忙于公务,何罪之有呢?”

岑孝年笑笑,脸色里也是有些奇怪,赵献球会主动给他说好话?不可能的,不过转念一想,便明白了杨怀仁的用意,有些本来他想说的话,也许只能憋了回去。

市舶司同样在江阴港口附近不远的地方,只是比起漕运衙门的规模来,就跟一般的官府衙门差不了多少了。

这一点也不奇怪,漕运衙门的仓库建在衙门里边,所以仓库的整个建筑群是占了很大的地方的。

而市舶司这边,是纯粹的办理公务的衙门,港口里就建设了各种各样的大仓。

所以说是视察,其实市舶司这么大点地方,也没什么好视察的,眼下正值海上贸易的旺季开始的时候,衙门里也并没有因为杨怀仁的到来而专门清场,依旧照常办公。

杨怀仁也顺便了解了一下市舶司的正常运作的情况,了解到大宋的海上贸易,虽然当时是开放的态度,但管理上还是相当严格的。

像对某些周边国家,就是限额限量的,对其他愿意向大宋称臣的国家,或者因为太远没什么联系的国家,反倒没有什么限制。

海商们只要在市舶司把商船备案,然后把每一次进出港口的货物数量,以及航行路线等情况报备到衙门里来,市舶司就可以发一张跑船的官府凭证。

将来海商们交税,使用港口,出港进港等事务,都凭着这张凭证来,而市舶司对他们的监管和审查,也按照凭证检查,所以想偷税漏税或者进行大规模的走私,还是很难的。

第1310章 岑公公(下)

视察完了市舶司,岑公公照例大摆筵席请杨怀仁吃饭,不过这次没有去外边的酒楼,而是去了岑公公府上。

正常在市舶司当差的官员,一般会住在市舶司里的后院里,那里分出了几个特色的小院,寻常的外地来当差的官员便住在这里。

还有一些当地的官员,或者是单独在外头买了更好的宅子的官员,自然会住在自家的府上。

岑孝年的府邸就在市舶司后巷不远的地方,院子其实也不算大,但设计的十分精致,一面是一条幽静的小巷,一面是城中的一条小河,另外两面,是两片葱葱郁郁的竹林,环境非常优雅。

江阴是县治,有头有脸的官员不像扬州那么多,连江阴县令都不够格陪着杨怀仁同桌吃饭,作陪的除了童贯之外,还有另外两名市舶司的官员,看样子都是岑孝年的心腹。

和赵献球一样,岑孝年也相当心细,同样命府上的厨子弄了一桌标准的官府菜,当然也有几道算得上是江阴当地特色的菜式。

从地域上说江阴的菜色也应该属于淮扬菜的大范畴,只是几道菜和传统意义上的淮扬菜又有些不同。

像蓑衣黄瓜这种凉菜,自然是淮扬菜精致刀法的代表,只是在江阴,蓑衣黄瓜是一道特别的凉菜,有时候是会往切好的黄瓜上边淋油的。

江阴烩鳝,就更显得个别了,江南黄鳝并不鲜见,以黄鳝为主料的菜式也不少,但大多都是红烧或者做汤,用烩的手法来做黄鳝,成菜油性较大,还真是江阴的地方特色。

江阴虽然是河港,但当时的长江从江阴这里开始大幅变宽,河道宽阔,和海港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区别。

不论从运河南下传过来的北方厨艺,还是通过海上传进来的外埠厨艺,加上江阴当地的传统厨艺一同混合,才渐渐形成了这样独具特色的江阴菜。

江阴的物产也相当丰富,特别是食材上,像江刀鱼,鮰鱼,鲥鱼等等河鲜,还有各色的虾类,长江岸边芦苇里的螃蜞螯,都是非常有江阴特色的食材。

本地的大厨们把这些食材用不同的手法做出来,一下就有了几十种不同的菜式和吃法。

杨怀仁发现,江阴的大厨们特别善于用油,好像不管什么食材,都要用油先过上一遍才算好吃,才能符合江阴人的口味。

江阴还有一道名声在外的美味,那就是河豚了,不过当时能宰杀河豚的厨子比较少,所时有因为吃了河豚身体不适甚至丧命的事情发生。

岑孝年这次是请杨怀仁吃饭,就算他知道杨怀仁是个美食家,也不敢轻易给他上河豚这道菜,万一有个什么闪失,他可是担待不起的。

当然,就算真上了河豚的菜式,恐怕杨怀仁也是不会吃的,像河豚这种有毒的美食,除非是他自己亲手宰杀处理的,旁人杀的,他一概不会碰的。

杨怀仁尝过了几道江阴特色菜式,忽然有种感觉,江阴菜或许在特点是清淡精致的淮扬菜里,是一个另类。

因为不像扬州的时候有厨子在,杨怀仁即便想聊一些有关美食的话题,好像对着他们也是对牛弹琴,便稍稍少了些兴致。

岑孝年对美食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也只是跟他聊了一些江阴地方上的乡土还有关于海贸的事情,杨怀仁便当做听汇报工作似的听着,不时的点点头。

一顿饭吃的也是宾主尽管,饭后岑孝年还要留杨怀仁在家里小住几日,杨怀仁只好又拿出安国公主生病的事情来当借口,拒绝了他的美意。

到临走的时候,岑孝年似乎一副欲言又止的焦急样子,杨怀仁看在眼里,也跟着有点不舒服。

虽然岑孝年不算是个真正的男人,但比起女人来,他也应该更接近男人才对,本来就抹的脸上花枝招展了,还一副便秘的样子,谁看见谁替他难受。

等到杨怀仁要往外走了,他才忽然说道,“王爷留步,咱家还有一事相告。”

杨怀仁又好奇又有点不耐烦,“岑阁领有事便直接说好了。”

岑孝年没有直接开口,而是一个劲儿地去瞪童贯和其他几个市舶司的官员,几名官员很识趣,纷纷向杨怀仁告退,先行退出了房间。

童贯心里自然有点不乐意,岑孝年的意思,是有什么悄悄话单独要跟杨怀仁说了,童贯也很好奇,当时是想听一听的。

但岑孝年在资历上压他一头,在江南的势力也比他强了不知多少倍,就算再不情愿,童贯还是陪着笑退了出去。

杨怀仁见状就更好奇了,从新回来坐下,指了指面前的一个座位,“岑阁领,你也坐下说吧。”

没想到岑孝年走到他正前方,忽然跪拜了下去,口中轻声说道,“属下紫菊堂内卫岑孝年,拜见大总管。”

杨怀仁惊得愣了一下,怎么也没想到岑孝年竟然还有个内卫的身份。

但他平复下心情再去细想岑孝年过往的经历,便渐渐猜到了个大概。

岑孝年当年伺候英宗的时候,还是个小太监,到神宗朝,高滔滔当了太后,他应该就被招募进了内卫了。

照这么说来,高太后让他去当年还是德妃的钦成皇后宫里当掌宫太监,实际上是命他去监视朱德妃了。

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是不是朱德妃发现了岑孝年的身份,或者只是单纯的后宫中的利益交换,高太后才让他出宫,来了江南的市舶司当差。

或者高太后当年就想明白了市舶司这一块,会是她的一个重要的财富来源,所以派了岑孝年过来。

转运司这一块,当时的高太后还是影响不到的,漕运衙门的转运使一直都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太监出任。

赵献球是仁宗时候的随侍太监,宫中和朝中影响力比较大,关系网比较复杂,赵献球在任上干的也非常出色,连高太后后来当政期间都没有动他,或许也有拉拢他的意思在。

不过后来高太后过世之后,事情就不同了,赵献球在京中的关系网渐渐缩小,但他仍然依靠在江南经营多年的势力,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