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515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就说饮食,原本没有大运河的时候,南北的食物流通是十分困难的,这里不仅仅是说粮食的运送,而是在百姓的饮食文化上,南北是截然不同的。

后世的南北菜系,川菜走出盆地真正普及到中国每一个角落,也还不到百年,粤菜成体系的发扬光大,也是清朝晚期的事情了。

而体系规模最大,影响力也最深远的两大菜系,鲁菜和淮扬菜,正是因为宋代大运河的使用最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全方位的沟通和融合。

比起鲁菜的历史悠久和传承有序,淮扬菜原本显得有点零碎,它更像是原本几个小型菜系的融合。

徽菜、赣菜、苏菜和浙菜,以及其他极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在大运河把越来越多的北方人送到江南之后,在鲁菜的影响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菜式也正是因为融入了鲁菜的刀工之后,变得更加精致,甚至在精妙程度上有了更巨大的飞跃。

仔细翻看鲁菜和淮扬菜的很多代表性的菜式,以及它们的发展形成历史,不难发现一点,有些鲁菜的菜式和淮扬菜的菜式其实很像。

这便是融合的结果了,这种融合是积极和正面的,一道菜,也许原本的做法还不足以把它最美味的潜能全部激发出来。

但用了两种菜系的处理手法料理之后,不论是菜的味道还是花样,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南北大厨,也积极地去学习对方的优点,并逐渐融入到自己的技艺之中。

最幸福的自然是老百姓们了,这种融合和沟通让南北的百姓都享受到了更多的美食,正体现了中国人家和万事兴的传统观念。

杨怀仁看着鬼姐,两个本是不同种族的人结合在一起,尽管生活习惯、文字语言、文化信仰上都有巨大的差异,但这些从来没有成为两个人之间的隔阂。

他们在一起相处的很融洽,日子过的很幸福。

或许我们的祖先从一开始叫告诉了我们繁衍生息下去最关键的一点,和。

而隔阂,不是因为种族的不同而产生的,滋生了隔阂的,终究是我们的内心。

第1286章 老妇告状

船进入淮南,驶入宿州码头停靠补给,随行的龙武卫和虎贲卫也赶了上来。

因为他们乘坐的除了将船是千人的龙船之外,其他将士乘坐的是两百人的普通漕粮船,一时间江面上百舸争流,好不壮观。

只是这样吓坏了不少人,宿州地面上所有的带品官员都赶紧来迎接杨怀仁这位钦差,也引来了成群的百姓赶来围观。

船要停靠一天补给,所以尽管杨怀仁不大乐意去应酬这些官员,但还是露了一面,跟他们说些可套话,并没打算赴宴。

宿州知州刘大人自然不敢怠慢,还是按照常例,把宿州近年来的军政事务一一向杨怀仁汇报。

杨怀仁很无奈,不过这都是当钦差必须经历的一套程序,他也躲不过去,只得耐着性子听完。

没料想刘大人把自己的功绩吹了半天,从围观的百姓里忽然冲出一群人来,说要告状。

刘大人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绿的甚是好看,杨怀仁倒是很欣赏这帮百姓的勇气,也乐得听一听他们要告谁的状,若是民告官,而且那位官又在当场,那么杨怀仁一定要给他好看。

不过这帮百姓告的不是官,而是匪,这才让刘大人的脸色稍稍平静下来。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娘,被两个中年妇人搀扶着走上前来,瞅准了杨怀仁是个大官,那头便拜,一边磕头一边喊冤,“钦差大人,你一定要给我们做主啊……”

杨怀仁起身过去把老妇人扶了起来,问道,“你有何冤屈,可一一道来,本王一定给你做主!”

老百姓们一听杨怀仁自称本王,哗啦啦又跪下去一大片,他们这辈子别说王爷了,国公侯爷也没机会见到,乍一听眼前这位年轻的钦差还是个王爷,心里着实吓坏了。

杨怀仁没想到老百姓会有如此反应,搞得他也有点懵,旋即便想明白了,他这个北方王爷的名头在民间还没有多么出名,估计老百姓也分不清他这个王爷和真正的亲王是什么区别。

费了半天劲才招呼百姓们起身,老大娘这才开口说道,“民妇的丈夫和儿子,都是这运河上的船工,本来我们一家生活的安定平静,可这两年前头獾子河出现了一拨水匪,专门打劫过路的商船。

我家老头子和两个儿子,便都是被他们打劫了,还谋害了性命啊,求王爷给我们孤儿寡母的做主啊,呜呜……”

杨怀仁一愣,转向了刘大人他们,“这大运河上还有打劫的水匪,两年了你们竟然不管?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刘大人吓了一哆嗦,赶忙躬身上前解释,“王爷,可不是我们不管啊,是我们……实在管不过来啊。”

杨怀仁质疑道,“管不过来?什么叫管不过来,你看看你们这么多地方官,一个人带十个衙役民壮什么的,那也有上千人了,还治不了几个水匪?”

刘大人道,“王爷有所不知啊,州里实在是人手有限,要保证过往官船的安全,那些小商船,也就顾不上了。”

老百姓人群里不知道那个胆大的汉子嚎了一声,“官船上又兵丁把守,又有强弩硬弓,哪里需要你们护航?”

有人这么一咋呼,其他人也跟着胆大了起来,纷纷藏着脑袋大吼道,“是啊是啊,官府的兵就知道去官船面前摆样子,那些水匪又哪里敢打劫官船?”

“他们就只打劫老百姓的商船而已,官船又大又结实,穿上军士也厉害的紧,再说水匪们招惹了官船,官府一定会出面去打他们,所以他们只是打劫小号的民间的商船。

老百姓的小船被他们打劫,官府就不怎么管了,王爷若是不信就问问刘大人,看他敢不敢承认?!”

杨怀仁瞪向了刘大人,刘大人扑通跪下,也叫起冤来,“王爷,不是下官不管啊,实在是人手有限,官船过往宿州,下官一定要保护他们的安全,万一有个闪失,朝廷怪罪下来,下官吃罪不起啊。

至于那些百姓的商船,下官也不是不管啊,他们来衙门里报了案,下官也是派了人去缉拿过的,可惜去了多次,都是无功而返啊。”

杨怀仁怒道,“这是什么理由?官府的船你就管,老百姓的船难道就不是你这个父母官保护的范围了吗?

你说你派了人去缉拿了,又去了多次,无功而返又是个什么说法?这也是理由吗?无功而返,不正显得你无能吗?!”

杨怀仁其实心里清楚这些地方官怎么想的,朝廷的官船过往宿州,他们一定会派人去保驾护航。

但实际上官船的守卫森严,又是大船,一般的水匪也不敢招惹,反倒专门逮着老百姓的小号的商船打劫。

而官府对这种民间商船保护肯定是不到位的,所以刘大人便拿出人手不够的理由来搪塞。

可明眼人心里都明白,派人去官船哪里摆样子,那就是他为官的政绩,民间的商船被劫,案子就算破不了,也不会太影响他的仕途,到时候他随便找几个理由便可以蒙混过去。

刘大人见杨怀仁真的动了怒,这才赶忙道出了实情,“王爷不知啊,宿州码头前头十里地,有条獾子河注入,獾子河和汴河的交叉点上,水流冲积淤泥形成了一个河上的三角洲,那些水匪便集结在这里。

下官上个月还派人去剿匪,只可惜那里地形特殊,河道看着很宽,可獾子河段水并不算很深,人走不过去,大船也开不进去,只能用十人的小船渡河登岛。

小船要上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水匪们水性极佳,常常派去的捕快民壮在河上走了半路,船底不知何时已经被他们从水底给凿穿了,无奈之下只能回头。

就算是登了岛,岛上芦苇密布,人生地不熟的上去也寻不见路径,又要被隐藏起来的水匪们暗箭所伤。

所以说下官虽然确实是剿匪不力,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下官首要的还是要先保证过往官船的安全,还望王爷明察啊。”

第1287章 獾子洲上的水匪

杨怀仁心说你无能就无能吧,找那么多理由干啥?

可如今朝廷的吏治就是这样,地方官谁不想多弄点政绩给朝廷看,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嘛,又有几个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福利了?不祸害百姓的都算是好官了。

杨怀仁也没空来整饬吏治,刘大人其实也没什么大错,对于水匪,他也派兵剿了,剿灭不了而已,这干和没干还是有区别的。

而老百姓来告状,也是无奈之举,老妇人的丈夫和儿子被水匪抢劫杀害,剩下她们一帮女流之辈,官府敷衍她们,她们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如果不是杨怀仁路过宿州,恐怕这些孤儿寡母们连个叫屈喊冤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白白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杨怀仁不想理那位刘大人,给老妇人下了一个承诺,“老妈妈,你放心,既然我杨怀仁知道了这件事,就一定不会不管。”

他指着身后河面上成百的帆船,“你们看,这些就是我们大宋的禁军,官家派我巡察江南,就是要我带兵来剿灭各类的水匪山贼和海盗的。

我保证立即派人去剿灭那伙子水匪,一定给你们,也给你们枉死的亲人们一个公道!”

杨怀仁说完,老妇人立即拽着她的两个儿媳妇给杨怀仁跪下磕头,口中大喊“感谢王爷”。

围观的老百姓们见这位王爷竟然真的要给老妇人做主,也跟着欢呼起来,又有几个人要站出来,痛斥那些水匪对他们的家人做出的暴行。

杨怀仁下令不要拦着他们,让他们全部站出来,并派出自己的府卫,把他们因为水匪而失去家人或者财物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

回过头来,杨怀仁就不给刘大人等当地官员好脸色了,“今天我亲自带领人马去剿匪,你们也派衙门里的捕快和本地的民壮前往协助。

我希望你们到时候尽全力配合本王,不论是向导还是所需船只器具,若是你们再有半点推搪之意,本王就当你们和这些水匪有什么蝇营狗苟之事了,到时候可别怪本王翻脸!”

杨怀仁掏出圣旨来抖了抖,立即又塞了回去,吓得一片官员颤抖着跪了下去,刘大人哆嗦着回道,“下官一定配合,绝不敢糊弄王爷。”

杨怀仁回到船上跟家里人交代了一下,才又召集了两卫将领升帐,把獾子河口的水匪一事说出来让大家商议,看看如何一举把这些水匪剿灭。

龙武卫和虎贲卫里只有步军和马军,却没有水军,不过杨世虎说道,“两卫将士里还是有一些熟稔水性的人的,若是把他们找出来从新整编,也应有超过一千人之数。”

杨怀仁想想,一千人虽然不算多,但比起水匪来,还是占绝对的数量优势的,从刘大人口中得知,獾子洲上的水匪不超过百人。

其中大多数本来也不是水匪,有的是獾子河两岸的渔民,因为前两年闹水患,洪水冲毁了他们的家园,才无奈去做了水匪,还有一些是城里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因为帮助水匪们销赃,也加入了团伙。

后来各路小股的在运河上劫掠小商船的河霸又加入了进去,獾子洲的水匪才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但实际上獾子洲并不算多么大,大片的河滩芦苇荡也不能住人,所以官府大致估计了水匪的数量,绝对不会超过百人。

而他们的在运河上打劫的船只和武器,也并不多,总共也就十几艘蚱蜢快艇,自制了些弓箭而已。

过往的官船和大型货船,他们一般是不碰的,蚱蜢船太小,一共也就坐四五个人,而且船体也不是多么结实。

大船看也不看他们,他们的蚱蜢船胆敢靠近大船,大船随便转转头就能把他们撞翻。

而且官船和大商船的护卫都很强,也不怕他们这些粗鄙的小蟊贼。

而普通的小型商船就不同了,船体虽然也比蚱蜢船大了好多倍,可惜这种货船跑的慢,蚱蜢船容易追上,也容易直接跳船爬船抢劫。

水匪们打劫,一般是要货不要人,小商船上护卫少,水匪上去只要解决了护卫,其他人也就不足为惧了。

他们会先把穿上的船工都赶得跳河,然后他们再把船开到离獾子洲不远的地方,用自己的小船把货物卸了,便弃之不顾了。

所以宿州地方上巡视运河的人经常能在运河上拦下一些空船来,已经没有了人和货物,只能拉回来码头让船主认领。

而被赶着跳了河的船工,就只能认命了,有些水性好命大的,躲着运河上来来往往的大船游上了岸,还能捡回一条命来,而水性差的和倒霉的人,就只能做了水里的冤死鬼了。

同时这也印证了刘大人所说,獾子河虽然宽,但河水比较浅,只有一个人那么高而已。

这样的自然条件,也正是保护了獾子洲上的水匪们,这么深的河水,人和马要趟水过河明显不行,大船又开不进去,而驾驶小船去剿匪,又很难对他们造成有效的打击。

杨怀仁要来獾子洲附近的粗劣地图看了下,发现这地方还真是展不开军队,小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别说打仗了,行军都费劲。

要想上獾子洲,确实只有称作渔民捕鱼用的小船,这种船顶多就乘坐十来个人,船体也不算结实,水性好的水匪如果潜入河面之下,很容易用凿子在船下面偷偷凿个洞出来。

獾子洲周围是河口的淤泥地,生长了好多的芦苇,从外边看都看不见獾子洲上有什么,就算勉强能登了岸,也要先踩着一尺深的淤泥爬到洲上。

到时候被说剿匪了,能站起来都算是体力好的,就更不用说水匪如果发现了官兵来剿他们,一定会实现做好准备,藏在他们熟悉的芦苇荡里暗箭伤人。

杨怀仁正发愁制定什么样的剿匪策略,小七忽然随口说了句,“獾子洲上都是芦苇,咱们直接放一把火烧了不就完了?就算烧不死这帮子水匪,他们也得逃吧?我就不相信他们能能在水里藏一辈子,还能不上岸喘口气了?”

第1288章 杨怀仁剿匪记(上)

杨怀仁大喜,开口赞道,“七参将这个主意不错,火烧獾子洲,很好。”

柯小川也是和小七一起陪着杨怀仁火烧梁山的人之一,他也表示赞同,“是啊,当年咱们火烧了梁山,现在咱们再火烧一次獾子洲,烧死这帮天杀的!”

杨世虎将军熟读兵书,自然知道火攻的妙处,只是比起小七和柯小川的随意来,他表现的更谨慎了些。

“王爷,用火攻不是不可以,但是咱们一定要先勘查好了獾子洲周围的地形和即时的风向风速,切不可把火带到河岸上来,若是连累了河岸上的普通百姓,那就不好了。”

黑牛哥哥表示,“杨将军说的对,一切还要小心为上,还有一点也要事先准备,火烧獾子洲,洲上的水匪一定会有防备,而且地处三条河道交叉之处,火放的小了他们可能会扑灭,火生的太大,有烧到河岸上的风险。”

杨怀仁点着头想了想,明白古人对于火有种没有来由的敬畏,他说道,“各位说的都不错,火攻的办法可行,可也要小心行事,绝不能粗心大意,损害了运河漕运的安全还有河岸上普通百姓的安危。”

天霸弟弟似乎想到了什么,小声说道,“哥哥,两卫这次出京,不是带了不少新研制的火药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