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47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魏财事事都比杨怀仁慢上一步,让老头心里略微显得有些焦躁不安。虽然他也早早准备了荷叶作为保证胜出的一大筹码。

让他没想到的是,杨怀仁竟然也做了同样的准备,而且他的荷叶似乎更新鲜,这让魏老儿开始心情紧张,又一次摸了摸怀里的东西,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滴落下来。

魏财强压住心中慌乱,也弄好了他的荷叶包饭,比起魏老儿的不安情绪来,杨怀仁这边倒是做的井井有条,泰然自若。

第102章 厨艺对决(四)

杨怀仁精彩的手艺让观众看得大呼过瘾,但是有些人开始心里犯嘀咕,杨怀仁来的时候明明带了六个箱子,怎么菜都快做完了,才用了四个箱子里的东西?

难不成还有什么绝妙的东西没有拿出来?人人都期待着杨怀仁打开剩余两个木箱的那一刻早点到来。

魏老儿这边,他一边仔细盯着笼屉,小心着火候,却一直不能安下心来。他忍住不去看杨怀仁面前桌上还有两个并没有打开的木箱,却控制不住内心的恐慌。

但是有个信念仍然在支撑着他,他魏家祖宗百年以来传承下来的秘密,如今只有他自己知道,甚至他两个儿子都不知内情。

在魏老儿心里,这个秘密只有他闭眼前才肯传给他的儿子的。

如果外人有谁知道这样的秘密,估计早就凭借着它发财了,既然世面上他没见过有这样的人,那么就说明这个秘密仍旧只有他魏家知道。

他还清楚的记得当年他爹临死前传给他这个秘密的时候,吊着最后一口气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切记除非是魏家正店生死存亡之际,否则这个秘密是绝对不可以出来用的。

之前因为和杨怀仁之间的官司,加上嘉王爷突然出现,两个人从他那里白白讹走了近十万贯钱,这让贪财的魏老儿心痛不已。

自从立下了这次厨艺比试的赌约,魏财就想好了,这个家族的秘密,他决定拿出来用一次,哪怕是为两个不争气的儿子赚下一大笔钱呢。

就算他将来离开人世,到了九泉之下见了列祖列宗,也好有个交代。

他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魏财对他魏家的祖宗这样家传之秘绝对的有自信,杨怀仁即便真的厨艺高过他不少,也不可能战胜藏在他怀里那个杀手锏。

趁着两个灶上笼屉里米饭和鮓慢慢被蒸熟的空闲里,杨怀仁打开了第五个木箱。

等他取出来,观众们倒没显得多么大惊小怪。原来杨怀仁取出来的是一包绿茶和一包糖霜。

江南的绿茶虽然也金贵,但是今天在场的人,随便提溜出一个来都是家财万贯的,其中不少人平时也常饮用绿茶。

糖霜就更普通了,随便一家杂货铺子都有的卖。杨怀仁不管旁人的目光,冲了一大壶绿茶,又在茶水中加入了大量的糖霜,才又等待茶叶被泡开。

赵煦看到杨怀仁竟悠闲的冲了壶茶,“噗”的笑出声来。

他对身边的苏桂说道:“这个杨怀仁,真是有意思,换了别人参加这样的比试,少不了要情绪紧张,反倒他还有心思抽空喝茶,有意思,有意思……”

苏桂看到官家今天第一次笑了出来,心里松了一口气,官家终于忘记了宫里的烦恼,看来这次出宫真是出对了,自忖他在官家心目中的位置又提高了不少。

“是啊,官……官人,有点本事的人咱家见得多了,就属他最能摆谱。要喝茶唤人给他斟一碗就是,他偏要自带,难不成偌大个归雁楼,还缺他一碗茶水吗?”

众人不知道杨怀仁冲了一壶茶水何意,大多也是简单的认为他是个爱茶之人,随身携带自己喜好的口味的茶叶罢了,倒也没联想到跟厨艺比试有多少关系。

但是杨怀仁冲完了茶,却并没有自己喝,而是等待茶水的颜色渐渐变成了黄绿色,便把茶水过滤出茶叶后,倒入了一个小铜盆之中。

接着他又取来一个大木盆,吩咐一个小厮往里边倒入了清水,把盛着茶水的小铜盆小心的放到了大木盆的之中。

然后他打开了第六个箱子,从箱子里取出了一个神秘的小纸包。

众位看客看不清楚小包里究竟包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看到杨怀仁小心翼翼的揭开了纸包,用一个精致的小木勺不断盛了些白色半透明的粉末,缓缓地撒入了刚才倒入了大木盆之中。

惊人的一幕忽然出现了,大木盆中原本平静的清水,在加入了粉末之后,忽然之间热气腾腾,沸腾了似的翻滚起来。

没多久的工夫,热气又逐渐消失了,而盆中清水开始凝结,渐渐的竟全部凝结成了冰!

而大木盆上边的铜盆之中,茶水也不冒热气了,水面表层也渐渐开始凝结,众人睁大了眼睛再去看时,茶水的表面也已经结出了一层薄冰。

围观的众人惊骇不已,有几个离的近看了个清楚的人不顾仪态的惊呼起来,“滴水成冰!杨怀仁会仙术,他能够滴水成冰!”

归雁楼的大堂里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平时自命不凡的贵人们也开始争先恐后站起身来向那两个盆中望去,要见识见识这传说中的滴水成冰的法术。

混乱之后,所有人觉得今日大开眼界,又去寻思着王爷开始讲的那个故事。

如此看来杨怀仁真的是拜了个神仙师父,要不然他怎么会滴水成冰的仙法?那个小纸包里包着的神秘粉末,一定是他师父给他的仙药!

杨怀仁见他们惊诧的匪夷所思的样子,不禁嗤鼻一笑。

高纯度的硝石遇水,在溶解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水急速降温而结冰的现象,是他后世上初中的时候,化学试验课上就玩烂了的游戏,没想到竟惹得大宋百姓把这件事当做仙法来看,想想觉得好笑。

五位东京城饮食商会里抽签选出来的评判之中,恰好有一位是依靠经营冰饮子店铺起家的评判。

他自然知道这不是什么仙法,而是一种不为人知的正常的自然现象。

这种制冰之法,早在唐末就有方士记载,到了宋朝,便有人使用这个方法制冰,但这些人大都是做冰饮子这个行业,这个方法也是行业内的秘密,不会示之与人,更不会四处散播。

所以他虽然明白,却不好说破,不然人人都学会了这种简单的制冰之法,他家的买卖也不用做了。

赵煦坐在角落里,视线被前边好多人挡住,没有亲眼看到滴水成冰这神奇的一幕,只好懊悔他错过了见证杨怀仁施展仙法的一刻。

而方才还在数落杨怀仁的苏桂,这下也不敢言语了。

换了个平常的厨子,凭他苏桂官家身边贴身侍应的身份,还不用放在眼里,可是想到杨怀仁是个会仙法的神仙弟子,他就不敢招惹了。

第103章 厨艺对决(五)

杨怀仁只不过是做了一盆冰镇绿茶,为后边的评判做准备。

沙漏里的砂砾已经落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十分之一。

杨怀仁这边的蒸笼里的米饭和鮓都蒸熟了,已经开始取出来码盘,魏财这边比他晚上锅一会儿,所以还要稍等,这让魏财急的不时看向桌上的沙漏。

后世的厨艺教学中,除了对食物味道的要求之外,对整个成品菜式的美观程度也有很大的要求,甚至连盛放菜品所用的器具也有很大的讲究。

杨怀仁受了这样的影响,自然更是对自己的菜当做一样作品一样精益求精。

他的盛饭用的小瓷盘是特意准备的,这也是他对青莲帮提出的要求。

兰若心起初没当回事,只是按照杨怀仁说的,派了人去颍昌府汝州特地定制了一些瓷盘。

如果她今日能见到杨怀仁码放完了之后的这道鮓加米饭的样子,一定也会像在场的二百位看客一样惊呼这道原本普通的菜式,原来可以有这么优美动人的外观。

天青色的瓷盘上先码上一团米饭,小山似的洁白而反射着油亮光彩的米饭上边,再放上一块蒸熟了变成灰黑色的鮓,最后,杨怀仁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瓷瓶,用干净的毛笔沾了瓷瓶中的红色液体,在鮓和它周围轻刷了一层。

整个成品看起来,仿佛一道菜,便是一座仙境,让人无法不联想到碧水环绕之间,一座玉坐的山峦之上,有一座红瓦灰墙的庙宇。

大家正迷惑杨怀仁往鮓上刷了什么东西,观众之中突然又有人惊叫了一声。

现在所有人感叹今日归雁楼的厨艺大对决真是精彩绝伦,两位参赛者从一开始做同一样菜式,中间对食材的处理和制作方法,都惊人的相似,直至最后上菜前的一刻,最后一道工序都不谋而合。

杨怀仁被观众们一惊一乍的已经不怎么在意,可当他看到魏财同样从怀里取出一个类似的瓷瓶,正往他的鮓上涂抹了一层深红色的酱汁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偶的个神啊,这这这,这怎么可能?!

杨怀仁讶异的差点喊出声来,他终于明白魏老儿的杀手锏是什么了,单单从样子上看,他那个瓶子里装的,就是辣椒酱!

这完全不科学啊!杨怀仁心道,辣椒原产美洲,自十五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才把辣椒这个新物种带回了欧洲。

之后又过了一百余年,才有荷兰人带到了亚洲,在吕宋种植,辣椒这样现代人最常用的调味蔬菜才算引入了亚洲。

直到明末清初,辣椒才由海陆传入中国,直到十八世纪,才算正式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而现在是宋朝,杨怀仁的辣椒是他无法解释的穿越过程中带过来的,如果这么说起来,魏老儿的辣椒是从哪儿来的?难不成这老小子也是穿越来的不成?

杨怀仁有些恍惚了,厨艺比试的胜负已经抛在了脑后,他急切的想知道魏老儿的辣椒是从哪里来的,而魏财又是什么神秘的身份。

杨怀仁心里想了很多种可能,都无法解释,眼看着沙漏立的细沙马上就要落没,他只好机械的把每一盘码盘完毕的鮓放入托盘中,又在每一个托盘里放了一杯冰镇绿茶。

魏老儿怕时间不够,只顾着专心码放他的鮓,到了最后才拿出了祖传的秘制调料,涂抹在鮓上。

一切做了之后,才唱出一口气,掏出手帕擦拭了满脸的汗水,他感觉他所有的体力都用光了,他这道菜,用尽了他所有的精力,施展了他所有的厨艺,连魏家不传之秘的杀手锏都请出来了,他不相信杨怀仁还能战胜他。

当他看到杨怀仁制作完成的鮓上,同样又一层红色的不知道什么调味料的时候,他比杨怀仁还要吃惊,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停止了流动,三魂六魄都要出窍了一般。

这不可能!

魏财不敢相信,这样调味料他从不曾展示过,而且原料极其难得,他无法相信杨怀仁会有这样的能耐。

归雁楼的小侍应同样把作为互相交换品尝的两道鮓端到了两人面前,杨怀仁和魏财仔细观察着对方做的鮓,发现两人用的同样是红色的那样特别的调味料也不尽相同。

杨怀仁用的是红油,而魏财用的颜色更深一些的红色的酱料。

凑近了使劲闻了闻,味道上有所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两个人都迷惑的看着对方,不知道对方分别用的什么原料制作的这样最后的调味料。

两道鮓同时放到了十位评判和王爷面前。王爷虽然是这次活动的发起者和主办者,却不是评判,看着眼前的美味只好先忍着馋虫的迫害,等着评判们先品尝。

一位来自京城饮食商会的胖胖的评判,摸着自己的大肚子笑道:“今日真是有口福,首先感谢两位大厨给我们带来的这道美味。

在我们厨行里,做一道菜,讲究色香味俱全。首先便是观色。

两道菜基本上可以说用了同样的原料,所以码盘的样式也相仿,只不过所用的盛具不同。

杨大厨用了汝窑天青瓷的瓷盘打底,的确有新意,不过魏大厨用了朴实又简单的白瓷盘打底,更凸显了这道鮓简单纯朴的意境。”

魏老儿听了这话,心里直赞他这个老哥们够意思,他在饮食商会经营了许多年,总算没有白费,这点面子他还是有的。

杨怀仁听了却只能苦笑,早先担心的事情如今还是发生了,如果魏老儿真的同样有辣椒,那么只要两个人做的鮓味道差异不至于太大,那么人家苦心维系了多年的饮食商会里的老关系,总会多多少少偏向他一些。

而且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敬老,换了其他人,如果两个人做的同一道菜式味道上真的差不太多,那么在取舍的时候,自然会认为年轻人还有更多的时间,而主观的倾向了年长的一位。

一直没有说过话的李师师忽然淡淡的说道:“这位评判说的有理,只不过您起先讲色香味俱全的道理,那么杨大厨用了天青瓷的精致瓷盘作为盛具,不是更色彩充实,更能通过美观的外形诱发人们对一道菜的食欲吗?

要说意境,杨大厨这一盘仿佛让人置身云雾环绕的青山碧水之间呢。”

第104章 魏财要逆转?

李师师说完,各位评判微笑着点头表示了对大美女的赞同,只有胖评判被她把话说到了脸上,只好讪讪的也跟着笑了笑,脸色自然好不到哪儿去,比哭还难看。

秦少游仰慕李师师已久,既然李师师这么说了,他自然要发声表示附和。

“的确如师师小姐所说,杨大厨的一道菜,竟是做的巧妙到让人感受到这道菜里的诗情画意,真是独具匠心。”

他两位师兄都是雅人,看到一道菜这么美观,也纷纷表示师兄说的好。

杨怀仁听了心中得意,还是人家几位才子和李师师这位佳人识货,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一听就是文化人。

胖评判被对面的几个才子驳了面子,气呼呼的满脸通红,再也说不下去了。

他旁边的另一位大厨出身的掌柜看他样子尴尬,只好出来帮他解围道:“这道鮓正是趁着热吃最好,凉了就不好吃了,不如诸位评判先尝尝再做论断。”

侍应们为主席台上的王爷和十位评判各上了一小碗清水放到他们面前。

评判们端起面前的清水,含到嘴里漱了漱口,又重新吐回到小碗里,侍应们又重新上来把那碗漱口水撤走。

杨怀仁见诸位评判对待尝菜这件事这么隆重,更加仔细关注着评判们的一举一动,忽然发现扯下来的漱口水里,蔡京那一碗,偏偏比另外的十碗水少了半碗。

杨怀仁本来刚刚绷紧的神经又放松下来,使劲憋着嘴不让自己笑出声来,看来蔡京蔡大人是很的口渴了。

蔡京出了这么个丑,自己意识到的时候发觉好像没有人注意,依旧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这样一来他也更谨慎了,开始斜着眼瞧身边的晁补之的动作,生怕他再闹出什么笑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