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322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杨怀仁探头看了过去,发现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那样子说不好得有八十来岁了,须发皆白,脸型瘦削,脸色已经被经年的风霜刻画得早已看不出悲喜来,而一双小眼睛却格外的有神,散发着一种长着的沉着和智慧。

老人缓缓走过来,步履有些蹒跚,但他的两个徒弟罗掌柜和付大厨却也不敢伸手去扶,一看便知这个老人是个非常要强的人。

这年头不比后世,人的平均寿命还比较短,活过了五十的,那就算是老者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年过七十的老者便相当稀少了,而能活到八十岁,还能自己走路出来溜达的,那就不是一般的难得了。

杨怀仁赶忙站起身来,不等老人走过来,便先移步到他面前问道,“老公公,您这是……”

说着他深深躬下了身子去,表示了对一位老者的敬意。老者微微点着头,很自然地伸出手来摸了摸杨怀仁的头顶,“是个好孩子,也是个好厨子。”

这话一说出口,在场的几位便都惊讶地看着杨怀仁,而杨怀仁心中更是惊讶,他只不过看了我一眼,摸了摸我的脑袋,怎么就知道我是个厨子了?

他带着疑惑不解的眼神抬起头来,老者笑着,却不是解释,“就你们能故弄玄虚,就不允许老夫也高深莫测一回?”

杨怀仁也笑了,心道这老头有意思。两人不好就这么站着说话,杨怀仁便做了个请的手势,虚扶着老人到了他们那张桌子坐下,而他的两位徒弟,很自然的便垂手低头分别站在了老人身后的左右。

杨怀仁这边兰若心等几人也分别起身给老人见礼,老人这才摆摆手说道,“都是好后生啊,都坐下吧,坐下说话。”

等众人坐定,老人才介绍自己,“老夫姓陈,原是云锦楼的掌案大厨,如今云锦楼的罗掌柜和付大厨,便是老夫的徒儿。”

第792章 水煮白菜(下)

杨怀仁按理也该自我介绍一下,可他又不能暴露了身份,便随意地说道,“在下是个来成都府游玩的书生,这几位都是与在下同行的好朋友。”

出门在外,有些时候对陌生的人不会报出姓氏名谁和家门出身来,也是一种出门在外的人对自己的保护,所以老人并没有怪罪的意思,只是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各自有各自的苦衷。

“方才听你的这位兄弟说你会煮水煮白菜,不知是不是真的?若是真的,那老夫还真是想向小官人请教请教了。”

杨怀仁也不好对一位八十来岁的老人扯谎,只好瞒下必要的情况,把剩下的实话实说,“您还真猜到了,其实小子也懂一些皮毛的厨艺,不过这道水煮白菜,小子也只是见过别人做过一次而已,并没有真正吃过,也实在谈不上是会做。”

“哦?”

老人惊奇地问道,“小怪人此话当真?不知能否告知老夫,你是见过谁做过这道水煮白菜呢?”

杨怀仁自然不能说是看过他老爹做过,只好含蓄地撒了个小谎,“那个,是我见过我师父做过一次,做给一个友人吃的。所以我才说我曾经见过,却没有吃过。”

老人的脸色忽然变得很激动,“不知小官人的师父是?”

杨怀仁不敢再说下去了,只好立即停止了这个话题,“小子的师父早已看破了红尘,隐居云海茫山之中了,而且还曾经告诉过小子,师父不再出世,名讳也不许讲于人前,所以……还请老公公见谅,小子实在不便透露。”

老人有点失望,不过还是理解了一位隐居高人的淡泊,接着说道,“那老夫有个不情之请,小官人能不能跟老夫去云锦楼的后厨里,根据你当时的记忆,看看是否能试着做一下这道水煮白菜呢?”

面对着老人殷切的眼光,杨怀仁也不好拒绝了,心说自己找的事,最终还是落在了自己的头上,这下看来是躲不过了。

“这……那我就试试吧。”

说罢老人脸上立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竟猛地站起身来,伸手挽了杨怀仁的胳膊,便要拉着他去云锦楼的后厨,杨怀仁也只得跟着老人的步伐慢慢的站起来跟着走,兰若心和天霸弟弟也一脸好奇地跟了上来。

罗掌柜的和付大厨自然知道师父心中所想,便立即在前边引路,同时又派人去后厨做准备。

陈大厨上了年纪,腿脚总是有些不灵便,虽然心里急,步子却急不得,只能迈着小步缓慢的移动,也许是怕气氛尴尬,便聊起了这道水煮白菜的由来。

“我们蜀地土生土长的人,生性就热情,小官人不要见怪。自先秦时候的百姓,骨子里便有这种与生俱来的热烈了。

若是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而家里又穷得没法用大鱼大肉招呼客人的时候,便只能说给客人烧些水喝。

不过这烧水,也不是真的烧水,而是点了灶,用白水给客人煮一个自家老母鸡下的鸡蛋。

蜀地自古便产糖霜,家家户户里也不是稀罕物,便在这碗开水荷包蛋里加上一些,最后在碗里剜上一块大大的猪油,便是他们接待客人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饭食了。

我说这个,并不是自夸蜀地百姓至诚的待客之道,而是想说,就是这样的性格之下,才产生了那道传说中能代表川菜最高技艺的水煮白菜。

既然川地的百姓说烧开水都不是真正的烧开水,那么老夫年轻的时候便想到了,这一道水煮白菜,也并不是用真正的‘水’去煮白菜,而是用了特殊的处理方法,让‘水’变得美味。”

说道这里,杨怀仁心中也觉得这个陈大厨并不一般,能想到这一点,便是猜到了水煮白菜这道菜的奥秘的皮毛了。

菜名叫水煮白菜,白菜自然不必多说,是这道菜的主料,而煮,是说了做这道菜最主要的手法,而水,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寻常意义的热水了。

要是那么理解的话,永远都做不出这道水煮白菜来,杨怀仁在后世的经历,便说明了这一点。

水煮白菜,在后世其实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个含义,便是被人们提到水煮白菜这个菜名便想到的最简单的印象,清水煮白菜。

而后世也确实有这样的菜,饭馆里常见的醋溜白菜,最后一个步骤换成了用水煮的话,那么做出来的就是一碗酸味汤汁的水煮白菜。

这道菜作为开胃菜,确实也被很多人喜欢,吃大鱼大肉之前,先来一份水煮白菜,酸酸脆脆吃上几口,既清心又开胃。

后来不知道怎么传扬的,很多要减肥的女性朋友们,把这道菜猛加了醋,便成了一道不那么可口,却能起到减肥效果的菜式。

水煮白菜减肥法,也确实让很多肥胖的,或者害怕发胖的女性朋友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苗条身段,不过把自己当兔子养,天天吃这样的菜,也真是为难了她们。

而水煮白菜的另一个含义,便是传说中的川菜第一菜了,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所以也没有人怀疑过,水煮白菜和后世寻常的川菜无论是口味还是烹饪手法上,都是具有天壤之别的,但这道菜,确实是最能代表一个川菜厨子的最高技艺的正宗的川菜。

其实这道菜发展到一个相对完善的程度,也是到了清末的时候了,川菜厨子进了御厨房,结合其他菜系的特点,把这道水煮白菜不断改善,达到了至臻完美的境界。

很多人认为川菜口味太重,上不了席面,但是以水煮白菜为代表的精致川菜,照样成了后来国宴上的常客。

有很多有趣的国宴小故事里,那些外宾们见了中国的国宴上还有一道简单的白菜,起先以为中国人太寒酸,竟然拿普通的煮白菜来应付贵宾。

但当他们尝过了这道菜之后,才真正明白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道看似普普通通又简简单单的煮白菜,却让他们懂得了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一种含蓄,简单和平凡之中,却包含着更深刻的内在。

第793章 云锦楼的后厨

陈大厨活了八十来岁,也是理解到了这一点的,中国人崇尚一种简约但不简单的生活境界,写字作画如此,就连做个菜,也要追求到极致。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起源,自然是来自于民间最寻常的清水煮白菜的,老百姓家里也没有什么钱,吃不上鱼肉,最平常的白菜,用水煮熟了,就是一个家常菜。 可后来水煮白菜为什么成了川菜中的能代表最高境界的菜式,应该是我们的祖先觉得这样吃太简陋了,也并没有什么味道,所以想尽了办法,把这道菜变成了一道美味。” 杨怀仁边走边听,边想着做这道水煮白菜所需要的昂贵的原料,结合陈大厨的话,无奈笑道,“这道水煮白菜是被变成了一道美味了,可惜这道美味并不是寻常的老百姓能吃得起的,是不是又脱离了他的愿意呢?” 陈大厨从杨怀仁的话里听出了点什么,呵呵笑道,“也许这位做出来水煮白菜的先辈,起初的心是好的,可惜毕竟用水煮白菜,想做的美味可口,的确很难。 到后来,也许他更注重烹饪的技法了,也或许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也便有了这道传说了许多年的水煮白菜,美味的目的是达到了,却忘记了最初的初心。 老夫也不瞒你,老夫这辈子,做过的川菜无数,可惜就是没法作出一道美味的水煮白菜来,很多人都劝老夫,说这道菜就是个传说,可惜老夫不肯就这么放弃,才这么赖在世上不肯离去。” “呵呵,老公公玩笑了。” “也不一定是个玩笑,毕竟老夫已经是一只脚迈进棺材里的人了,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老夫,怎么说老夫,老夫也管不了那许多,但是如果有机会能见识一下这道水煮白菜的做法,能亲口尝上一口,那死也无憾了。” 杨怀仁见老头这么说,也不知该怎么接话了,只好恭维道,“老公公老当益壮,自然能长命百岁。” “小官人好口采。这世上的人,谁又不想长命百岁?可谁又真的能长命百岁?如果心中的夙愿不能完成,即便是长命百岁又如何?” 陈大厨三问长命百岁,似乎早看透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也许死亡不一定是终点,而活着如果没有点念想,灵魂便早已经终结。 一老一少就这么闲扯着,云锦楼的后厨到了。要是单论后厨的规模,云锦楼说是成都府第一酒楼还真的不虚,就算是拿到东京城里,也能是输得少号的,比起杨怀仁所开的随园,那可是大了好几倍的。 后厨也不是一间,而是一个大间的总厨房,然后两边还各有两间少小一号的分厨房,厨房背后就近便是存放食材的大屋,无论是干货鲜货,都有独立的存放地点。 作为一个厨子,杨怀仁见识了这么大气的后厨,也是心中羡慕的,想到他就要在这样规模的厨房里下厨,心中还有一种跃跃欲试之感。 正是饭点,所以厨房里非常忙碌,不时的传来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厨子们炒菜的滋滋声,忙碌这的厨子和帮厨们声色紧张,但手上的活计却做的井然有序,看来付大厨调教的不错。 陈大厨领着杨怀仁等众人走进来,忙碌着的人们见了师父或者师公来视察,手上的活也不停下来,但却恭敬的颔首算是施了礼。 陈大厨先是大致看了一下,然后对身后付大厨说道,“老三,用你的小厨房,你去准备一下。” 付大厨赶紧先行一步,呼喝着他的几个徒弟,把一间单独的小厨房腾了出来。 杨怀仁便跟着他走进了这间小厨房,先私下打量了一圈,发现这间小厨房装饰非常精致,厨房所需一应俱全,而且保持的相当整洁,厨具虽然不是崭新的,却打磨得非常干净利落。 杨怀仁很喜欢这样干净的厨房,不过毕竟他是第一次来,对于整个厨房的格局还是有点不适应,用具的摆放也并不是他的习惯,调味料和食材的摆放,他也并不清楚。 随后赶到的陈大厨见杨怀仁叉着腰发愣,似乎想到了些什么,把手上的木杖“咚咚咚”在砖石地面上敲了几下,用命令似的口气道,“老大老三,让无关人等都出去,把门关好。” 杨怀仁心道陈大厨这是一位他发愣,是因为怕自己的手艺被别人偷学了去,才这么去吩咐了他的徒子徒孙们都离开这间小厨房。 他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公公,这道水煮白菜,小子也是试着做一做而已,并不一定就真的能做出来,更没法保证做出来就是传说中的那个味道,所以,不必如此的。” 老人家笑道,“小官人你倒是大度,不过规矩就是规矩,小官人的手艺,我们是不会偷学的,这一点你可以放心。 老夫要留下来看,不过老夫可以向你保证,老夫看过了之后,绝不教于第二个人,也不会自己偷做。老夫之所以要留下来,只不过是为了完成老夫一声的一个愿望罢了。” 至于杨怀仁领来的另外两男两女,陈大厨不便说什么,那是杨怀仁带来的人,如果杨怀仁不赶,那么人家便可以留下来。 铁香玉听明白了,作为江湖中人,她是懂得本门武功不外传的道理的,想来这个规矩在庖厨界也应该是有的,便自觉退了出去。 “我去院子里转转,你们做好了记得让我尝一口便好了。” 兰若心对着杨怀仁笑了笑,也跟着铁香玉身后走了出去,小七本来也没兴趣,耸了耸肩,也顺势要退出去,只剩下天霸弟弟咽着吐沫,期待着杨怀仁做一道传说中的美味。 杨怀仁寻思着老头这么看重他,这样的做法也充满了对他的尊重,便也不好再说什么,可他毕竟不熟悉这间厨房,便说道,“老公公,若是你两位高徒不介意的话,不如让你他们两个留下来帮小子打打下手,小子还不知道你们的食材在哪儿呢。”

第794章 勇敢的尝试(上)

若是正常情况下,这话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罗掌柜的和付大厨也许会非常不屑,或者根本就不当一回事,也有可能会觉得受到了屈辱。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为一个毛头小子打下手?开什么玩笑?不说别的,两人也是在厨房里打拼了二三十年的人了,从一个小学徒慢慢变成了今日的掌柜的和总厨,经历过的艰辛历程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但话是从杨怀仁嘴里说出来的,却立即得到了他们的师父陈大厨的认可,那小老头儿犀利的眼神看了过去,二人便老老实实弓着腰过来开始给杨怀仁摆放厨具和盛装了调味品的罐子,像极了他们刚刚当学徒时候的样子。 杨怀仁不是故意要给他们下马威,更不是装大爷要使唤他们,是真的他对这间厨房没有了解,过会儿做起菜来的时候,可能一分一秒的耽搁,都会影响了菜品的味道。 他想了想,觉得这道水煮白菜的制作过程实在是太繁琐了,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材料和时间,所以转身对陈大厨说道,“老公公,这道菜可能要做一下午,您老要是一直站着,怕是要累坏了的,不如您找把椅子坐下看。” 说罢杨怀仁给天霸弟弟打了个眼色,刚好厨房里有一把可能是付大厨平时休息时用的八仙椅,天霸弟弟便伸手抓起来恭敬地放到了陈大厨身前。 陈大厨安稳地坐下,对杨怀仁赞许了笑了笑,杨怀仁再转过头来,便开始吩咐罗掌柜的和付大厨开始帮他准备材料。 杨怀仁活动了一下筋骨,舒展了一下腰身,其实他并不是对自己的厨艺太过自负,而是既然聊起来这道传说中的水煮白菜了,又有了这样一个机缘,不如就做一个勇敢的尝试。 且不管成功不成功,作为一个厨子,而且是第一个有思想有创新的厨子,必须勇敢的去找回失传的菜谱,或者去创造属于他的菜谱,所以他决定除了根据他的记忆中他老爹的处理方法之外,再加入自己对这道菜的理解中的一些新东西。 白菜不着急处理,先要做的,便是熬汤。水煮白菜这道菜,煮白菜的其实并不是水,而是高汤,而煮,也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煮,而是另一种高超的类似于煮的厨艺手法。 厨子这个行当里有句行话,叫做“唱戏的腔,厨子的汤”。意思言简意赅,就是说一个唱戏的唱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他的唱腔,而一个厨子的手艺好不好,关键在于他的拿手高汤。 而后世很多小型的餐馆、快餐和外卖店,做菜是根本没有自己的高汤的,万事都一成不变的用味精来解决,也许这样简单了许多,可是在杨怀仁看来,这不但是对食客的不尊重,更是对一个厨子的职业道德的羞辱。 炒菜这种烹饪手法是在北宋兴起的,但是熬汤这门手艺,从很早的时候便有了,几乎历朝历代所有的有点名气的厨子,都在熬汤的手艺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杨怀仁的随园里,就常备着各式各样的高汤,一般情况下高汤分为两种,一种是像猪骨汤牛骨汤一样味道浓厚的浓汤,而另一种则是味道淡雅醇香的清汤。 制作水煮白菜,用的便是清汤。制作这种清汤的第一步,是先用普通的铁锅,把食材里的味道用大火熬煮出来。 川菜厨子一直便认为,“无鸡不鲜,无鸭不香”。所以水煮白菜所用的清汤,主料便是鸡和鸭了。 根据汤锅的大小,杨怀仁吩咐罗掌柜和付大厨各自准备了五只老母鸡和两只老母鸭,洗净处理了内脏,最后去皮去油之后,把三只鸡和两只鸭放入未滚的锅中,而另外的两只鸡,取鸡胸和鸡腿肉做成鸡肉茸。 另取了牛身上最嫩的牛里脊肉,还有猪里脊,同样剁成肉蓉,重量跟鸡肉茸相仿。 等锅中的水开始慢慢滚了起来,杨怀仁又把洗净处理好了的干贝、冬菇、一块乳猪的嫩排和云腿的蹄子依次放入到汤锅里提味。 云锦楼也不愧是个数一数二的大酒楼,杨怀仁所需要的这些材料,竟然全有,罗掌柜的和付大厨的厨艺也是具有相当的水准的,把这些材料处理得也相当的利索。 等放完了所有材料,杨怀仁不断地观察着汤锅中的变化,老母鸡和老母鸭,以及火腿和猪小排毕竟都是肉类,熬煮之后,必然是有血沫和油脂溢出来的。 杨怀仁手上拿着一直汤勺,不断的把这些溢出来又慢慢浮上了水面的血沫和油脂,用汤勺小心翼翼地捞出来撇掉。 开始熬煮的初期,杨怀仁使用了大火的目的,就是让这些食材快速的受热,把影响了高汤口感和味道的这些多余的血沫和油脂全部熬煮出来。 等他慢慢发现血沫和油脂溢出来的速度开始放缓之后,便吩咐看火加柴和拉风箱的罗掌柜和付大厨立即改小火,很小的小火。 罗掌柜和付大厨本来是对杨怀仁心存怀疑的,但是见识了他熬汤的手艺之后,心中便开始认识到这个年轻人绝对没有他们起先从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 一开始他们听从杨怀仁的吩咐处理食材,如果说那是看在他们师父的面子上的话,那么如今他们对杨怀仁言听计从,就是对他厨艺的一种认可了,起码二人在后厨里呆了那么多年,熬汤的手艺这么纯熟的,他们也是第一次见。 同行之间,做同样的一件事,也许只是看明白了其中一个细节上的手法,便知道这个人到底有怎么样的水平。 罗掌柜和付大厨虽然嘴上不说,但他们现在也许明白了他们的师父为何对这个年轻人一直这么尊重了。 即便是杨怀仁吩咐他们做些烧火和拉风箱这样低级的厨房工作,他们也变得毫无怨言,甚至心怀期待,期待着看看在杨怀仁这样的处理方式之下,做出来的高汤,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味道。

第795章 勇敢的尝试(中)

古代不比现代,后世很多高科技的厨具已经开始渐渐的进入了厨房,比如一个简单的汤锅,是可以控制加热时的温度的。

可眼下没有那么高科技的汤锅,杨怀仁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观察汤锅中水面的形状来判断这锅汤在加热的时候是不是达到了他想要的理想温度。

熬煮高汤,最好的温度是八十度到九十度之间,不用把汤烧开,而是控制着汤的温度,在一种将开却不开的状态下,让炖煮的材料中的味道精华,慢慢的被熬煮出来,却又不会损失了味道和营养。

罗掌柜和付大厨也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杨怀仁做菜时候的专注,特别是有些手法,连他们这样富有经验的厨师竟也未曾见过。

而当他们忍不住回首望向了他们的师父的时候,看到的也是师父脸上惊讶的神色。

杨怀仁还是专注在汤锅上,当他看到汤锅中的水面开始出现柔软的鳞片状波纹的时候,便立即对掌火的罗掌柜和付大厨说道,“保持这个火候,千万不要出现过热或冷却,这锅汤就这样慢熬两个时辰才能算是一锅好汤。”

让罗掌柜和付大厨掌火,无非是看好炉膛里的火,柴少了添柴,却不能一次添得太多,而是每隔一小段时间,就添一点,保证火一直用一种稳定的方式烧着汤锅。

这就是考验耐心和仔细的活了,二人自然是能做好的,可放在以前,他们在云锦楼这样的身份,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亲自做这种活的。

但是如今,他们却心甘情愿地对杨怀仁点了点头,然后认真地目不转睛地一个盯着汤锅中的变化,一个盯着炉火,竟然没有一丝的不配合或者怨言。

两个时辰的空档,几乎整个下午都要耗在这锅高汤上了,陈大厨也想起来人家杨怀仁和他那几位朋友原本是来云锦楼吃午饭的,结果午饭没吃上,便被他拉到了后厨里来做水煮白菜。

别看老头儿岁数大了,嗓门可一点都不小,仰起头来对门外吼了一嗓子,门外一直侍立着的另一位徒儿便搬了一张饭桌和几把椅子进来,很快有上了那几道杨怀仁点的菜,还有几样点心,一壶美酒。

老头儿笑道,“今日之事,是老夫唐突了,望小官人见谅,来来来,咱爷仨就在这里吃一盅。”

说罢摆摆手招呼杨怀仁和陈天霸坐下,亲自给二人斟酒,杨怀仁不敢推诿,只得和天霸弟弟起身恭敬的接受了陈大厨的好意。

“小官人那几位朋友,老夫也都安排好了,竹林里竹子做的桌椅一摆,和着竹林清风,想来也应该吃得不错。”

杨怀仁又一次叉手施礼,“小子多谢老公公的款待了。”

“谢什么?我一个老头子应该谢谢你才对。”

陈大厨说着便先把自己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杨怀仁也跟着喝净了杯中美酒,发现这壶酒不是别的,正是他家产的随园春美酒。

三人饮尽了一杯,杨怀仁赶忙抢过酒壶来给老头斟酒,老头儿也示意他坐下,“来尝尝老夫劣徒的手艺,看入不入得了小官人的口。”

杨怀仁客气地挨个尝过了那几道菜,边吃边点头,嘴里说着“不错。”

陈大厨立即听出了这两个字里的含义,不错就是还可以,但还未达到很好的境界。

而杨怀仁也是实话实说,云锦楼的厨子手艺在当时在成都府的所有酒楼里也算是首屈一指了,但是那几样经典的川菜,在当时的制作方法上是完全不如后世的做法完善的。

口味上如果不仔细去品尝,其实也差不多,但是对于一个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来说,就能尝出来其中的奥妙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云锦楼的厨子做的不好,或者说陈大厨教徒弟教的不好,而是受到时代的限制,在原材料和烹饪技法上,还没有发展出来后世的技术而已。

陈大厨对于这样的评价,并没有表现出不开心,而是用一种赞许的目光看着杨怀仁,似乎有点猜到了他的身份。

老头儿虽然上了年纪,可不代表他对外边的世界就缺乏了应有的了解,特别是厨艺界最近发生的几件大事,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从杨怀仁说话的方式,以及他刚才表现出来的厨艺里,陈大厨就觉得这个年轻人肯定不是书生了,有谁见过一个书生随身带着各种各样的调味料和厨房用的刀具的?

而这么年轻,却有连他这么见多识广的一位老厨师都感到惊叹的手法和技艺的人,陈大厨只能想到一个人,那就是传闻里京城最近一两年里才冒出来的一个少年厨神,杨怀仁。

他以前也好奇,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竟然在二十不到的时候就能在厨艺上有如此高超的技艺,等今天见过了真人,他便更加想不明白了,而他那个不能说的师父,难道真的是一位世外的高人,或者像传言里说的那样,是个仙人?

陈大厨有着一个老人应有的城府,看破识破,却不能说破,毕竟杨怀仁如今的身份是个钦差大人,是个通远郡公,他非要拉着人家给自己演示水煮白菜的做法,真说破了身份,怕有点说不过去了。

杨怀仁这边呢,则是因为开始做这道水煮白菜,便入了迷,一直在想着接下来的白菜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才能把这道菜做出一个相对完美的效果来,所以也没注意到老头的表情上细微的变化。

而天霸弟弟只顾着吃了,见老头和仁哥儿各自若有所思的样子,瘪了瘪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继续去吃他的饭,心里想着,这几样菜好吃是好吃,就是量太小了,应该换个锅盖一样大的大盘子装,才够他吃的。

三人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成都府的几处景点,老头介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民间有趣的小故事,便这么吃完了这顿午饭。

陈大厨毕竟上了年纪了,又喝了几杯美酒,饭后便倚着靠背囫囵着小憩了一下,而杨怀仁则是回到了灶前,关注着那一锅高汤,不断的嗅着散发出来的气味,等待着他想要的那个味道的到来。

第796章 勇敢的尝试(下)

两个时辰过去了,外边的日头也渐渐向西而去,杨怀仁嗅着那个味道,满意的点了点头,“嗯,闻起来就是这个味道。”

罗掌柜和付大厨也惊异不已,他们做了那么多年厨子,也是有自己独特的高汤熬煮方式的,但在杨怀仁的这锅高汤面前,两个人都自叹弗如。

原来熬一锅高汤,还有这么多的学问,除了熬汤的材料有特殊的讲究之外,连火候的掌握,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不同的火候之下熬煮出来的高汤,竟然有如此之大的差距。

也许让汤锅一直开着,熬煮出来的高汤味道也是相当浓厚的,但是却没有了像杨怀仁这样的微火熬煮出来的高汤那种清香和淡雅。

杨怀仁自然看出了两个人神色里的惊奇,用汤勺从锅里舀了一勺出来,分别倒进了三个小碗之中,“罗掌柜,付大厨,咱们先来尝一尝,看看味道如何。”

罗掌柜和付大厨赶紧端起小碗来,先仔细观察了一下,虽然汤还不够清,但是香气诱人,轻轻放到嘴边啜一口,味道确实如他们所想的那般清香淡雅,最关键的,是喝下去之后,嘴巴里那种醇香之味还保留了很久。

这时陈大厨似乎听到什么动静,也转醒过来,两位徒儿见师父醒来,便也端了一碗高汤到他面前,陈大厨先嗅再看,最后才喝到了嘴里,发出了一声惊叹,“好汤!”

杨怀仁笑了笑,开始继续接下来的工作。他先把熬汤的那几样材料,鸡鸭和猪小排等捞了出来,然后转身去把醒了两个时辰的猪肉茸端过来倒进了汤中,之后按照顺时针匀速的搅动。

细嫩的猪肉茸遇热很快便成熟了,蓬松的肉茸在汤锅的转动之时,便把高汤中一些细微的杂质吸附在了自身的表面。

杨怀仁用笊篱把猪肉茸全部捞起,然后又如法炮制,分别把牛肉茸和鸡肉茸加入到了锅中,也是轻轻搅拌着,等待肉茸把高汤中的杂质全部吸附的差不多,高汤变得清澈见底的时候,才全部捞了出来。

如此进行了三次,三种肉茸把颗粒大小不同的杂质几乎全部吸附到自身上,也同时把三种肉茸滋味的精华留在了高汤之中,让高汤的味道变得更加浓郁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