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301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杨怀仁,你此话当真?可不要让我空欢喜了一场。”

游师雄这句话说得极其认真,杨怀仁也严肃了起来,正儿八经地点了点头,“骗人的是小狗。”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官家跟你漏过口风?”

“不用官家漏口风,你想想,这史上哪一个当了皇帝的,哪一个不想开疆拓土,留下一个圣君的名号?

开疆拓土咱们先不去说,就说收复失地,这一点还是可以做到的。”

游师雄一开始觉得杨怀仁可能太年轻,听到风就是雨,一些事可能道听途说了个大概,便添油加醋的理解了一番。

但是听到杨怀仁后边这句的时候,游师雄才开始觉得杨怀仁的话似乎并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说到了实处的,态度也足够诚恳,完全不像是自己的想象。

对于游师雄这样的老边军将领来说,开疆拓土这种事,他是只能梦想一下,而不敢真的去幻想的,而收复失地,才是他们这一批人最想见到的,最愿意亲自去做的,也觉得如果付之行动,是完全可行之事。

“朝廷可是有了这样的打算?那些文官们会同意圣上这么做?虽然我听说朝堂上换了一批圣上信得过的人,可是不论朝堂上的文臣们怎么换,他们骨子里,可是不愿意见到大宋打仗的。”

游师雄还是不敢笃定什么事,只是因为他以前经历过太多,大宋的朝堂上太多懦弱的文人们了,他们也总是拿着忍辱负重和爱好和平来包装他们的胆小怕事,像游师雄这样的军人们,已经不敢幻想他们会改头换面。

杨怀仁是完全理解游师雄的担忧的,他也不想对他做出什么承诺,或者进行过多的解释,该发生的事情,总是会发生的,不在于是谁说的,也不在于听到这话的人相不相信。

“我就说这么多,你自己看着办。”

游师雄也明白这里边的道理,既然杨怀仁不愿意多说,他也就不便于多问,问多了反而闹得双方都尴尬。

不过既然这件事有可能发生,那么他就会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始让自己手底下的人去准备,未雨绸缪总是没有错的。

想通的游师雄开始主动岔开话题,“杨怀仁,你小子面对别的商人也开始贩售牦牛,竟然还这么坦然,让我觉得很奇怪,完全不像你以往的风格,难道你就不怕别人抢了你家的买卖?”

“怕?”

杨怀仁笑道,“哥们的字典里就没有怕这个字!老游啊,军伍上的事情,你自然是行家,而要说起做生意来,你就是门外汉了。

这天下间的买卖,绝没有一家包办的道理。别人可以开饭馆,那我也可以开饭馆,只要我菜做得好吃,我开的饭馆生意就比别人开的饭馆生意好。

同样的道理,我可以从吐蕃人哪里买牦牛获利,其他的商人一样也可以,没有说抱着人家的小腿肚子不让人家经商赚钱的道理。

都说同行如敌国,是有这样的情况,但商人和商人之间,也不是完全无情无义的,各行各业都一样,行业里都有自己的规矩,不用写下来成书成典,但是大家却都是默认的,然后必须去遵守的原则。

在牦牛贩售这行买卖里,尽管在咱们大宋,是由我这里开始的,但绝对没有可能只有我一家包办了这行买卖。

只要这买卖赚钱,就会有其他的人眼红,然后参与进来,这一批人也只不过是开始,当他们赚了钱,便会有更多的人投身这一行买卖,也就是说,将来的日子里,找你帮忙的商人,只能是越来越多。”

游师雄叹了口气,“看来还真是像你说的,这件事我想逃是逃不掉了,只有选择听之任之,而且要把这事交给其他人去做,我也只能抽身,在一边躲个清静了。

我就是搞不明白,这些人好好的在家种地不是很好嘛,跑这么远的路,又顶着个被人看不起的商人名头是为了什么呢?”

游师雄的话,虽然没点名了他不喜欢商人这样的行事准则,也不认可这种追逐名利的做法,但是那心里想的却不当着杨怀仁说出口的,便是他看不惯这些商人。

杨怀仁内心里,其实从来都不曾当自己是个什么大官,或者一个郡公大官人来看待,一直以来他就是当自己是个小厨子,小商人。

所以他很想给每一个人看不起商人的人解释,商业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进步的巨大助推力。

只可惜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是受到整个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无形影响的,商人在寻常人眼里就是下三流的代表,商人逐利,也是一句怎么说都正确的话。

杨怀仁抬眼看着门外的光亮,淡淡地说道,“游老将军,你这话不假,不过也不能说对。这世上既然有各行各业,那每一个行当的存在,也都是合理的。

农民种地,我们才有粮食可吃,可以生存;而有了匠人做工,我们才有房子住,有家具用,有这些杯壶碟碗可以用;有像你一样的军人守卫边疆,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当然也因为有了商人,才把各行各业的产出给流动了起来,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赚钱,也是合法合理的事情。”

杨怀仁回过头来举起眼前桌上的茶盏,“就说这盏茶,也是从江南产的,由商人贩卖到西北来,你才能买到的,对不对?

还有你穿的,用的,很多都不是你自己生产的,也是买的来的,对不对?假如没有商人让这些物品流通起来,那我们的生活,和茹毛饮血时代的野人,又有什么区别的?

而且我可以大言不惭的说,就当下这个局面,商道,比王道还要管用。”

第729章 商道与王道(下)

游师雄如今是军职,不过他出身也是个读书之人,是通过科举入仕为官的,从这方面讲,说明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而从性格上看,游师雄这个人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更不追求生活上的享受,做事讲究实际效果,这一点从他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能看出来的。

他原本对于商人这个行业,虽然谈不上是多么讨厌,但也不能说喜欢,他能跟杨怀仁这样的人交朋友,还能成为无言不谈的忘年之交,便证明他交朋友是看人的秉性的,也并不是看不起商人的。

只不过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他见识到了那些商人背后不好的一面,所以才有了他在杨怀仁面前发牢骚的那些话。

当杨怀仁因为他那句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些小牢骚的话,引来了杨怀仁一大通反驳的时候,他也意识到刚才他也许有些失言了。

“那个,我倒不是看不起商人,也认同你说的各行各业的存在,都有他们的道理的话,只不过你说王道不如商道,我有点听不懂了。”

游师雄也谦虚,不懂就是不懂,不会因为杨怀仁是个后辈,是个年轻人,他这个老人怕在年轻人面前丢了面子就非得不懂装懂。

杨怀仁呢,也不会去误会游师雄,他们见面次数其实也没有几次,不过一老一少之间,还就是谈得来,也能说些交心的话,甚至犯忌讳的话,也不用担心对方会出卖自己。

杨怀仁接下里的话,也许就有点犯了忌讳的,不过在场的人不多,也都是他和游师雄信得过的忠诚之人,所以也就没有把众人屏退了说悄悄话的必要。

“所谓王道,便是统治者以圣人之礼,仁义道德来教化万民,让天下百姓知礼,循礼,然后把这个礼仪传承下去。

其实说白了,不过是统治者们用他们的价值观去影响百姓们,让他们去遵守这一套,好让他们的统治持续下去而已。”

这样的话说深奥也深奥,说浅显也浅显,只不过是看听到这话的人怎么去理解。

像在场的人之中,天霸弟弟和韩大棒槌两个壮汉,似乎就听不懂这话里的意义所在,只是当读书人讲了个什么道理,根本不关他们什么事。

而像兰若心这样的人,话听到她耳朵里,还是会引起一些心绪上的波澜的,只不过因为她话也只能听个表面,其中更深层次的意义她也还是分不清,想不明白的。

可游师雄听了去,就非常懂得杨怀仁话中的道理了。这样的话,也只有私底下说,不能道于外人前的,若是有心之人把这话传出去,被另一些有心之人听了去,给你扣一顶藐视皇权的帽子,那可不是小事。

游师雄很坦然,“说的不错,千百年以来,为上位者,都是这么办的,而且他们这么做,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这世上本就是没有绝对的平等,自然也就有统治者,也必然有被统治的人。被统治的人其实不关心自己是不是被统治的,只要统治者给他们好日子过,他们根本不在乎谁是统治者。

只不过是祖宗怎么活的,他们还是怎么活,教化了长期形成的思想意识形态,已经根深蒂固,也并没有什么人觉得不妥。

那些少数占山为王的,或者心怀不轨的,也并不是一些看透了的聪明人,只不过是一群随心所以为所欲为之辈罢了。

你说的这个王道,和商道又有什么关系?”

杨怀仁笑道,“千百年来王道讲究教化万民,其实确实也没有什么不妥,只不过在现有的条件之下,以王道来治国治世,似乎太单调了,没有足够的动力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也没有足够的有效措施来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历朝历代,最初形成的时候,王道确实可以让万民归心,大家齐心协力建设在战乱之中毁坏的家园,自然是会欣欣向荣的。

可到了百年之后,不论是曾经多么强大的国家,像汉唐这样曾经強极一时的,也还是逐渐没落了,然后便是灭亡,被新的朝代所取而代之,然后又是一轮相似的轮回。

不是说王道不对,而是说王道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好比一条腿走路,人就容易跌倒。而商道,便是一个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另一条腿。

商人逐利,并不是商道的全部,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想得到的,想拥有的东西,追名、逐利、贪权、好色,等等等等,都是生来便有的本性。

这些原始的欲和望,是很正常的存在,没有必要觉得是羞耻或者什么别的,只要在合理的道德和法制约束之下,去追求这些东西完全合情合理。

商道便是用人们的这些追求,去支配人的思想,让人主动地去做事,也让人知道,想得到更多,就的付出更多。

付出得到回报,也是人间的真理,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你想象一下,如果用教化的礼和理,去限制和打压人们这种追求,是不是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

游师雄沉思着杨怀仁的话,不时地点点头,又摇摇头,好似理解了一些,有一些又觉得哪里不太对。

杨怀仁也明白后世的思想也许讲给一个古代人听,他不能在一时之间立即明白,然后接受是他早预料到的事情,所以也没有要强行把自己的想法加给别人的意思,只是一种平淡的表述而已。

“再把这件是反过来想,如果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法度来限制人们的非分之想,让他们在法治之下去合理的追求他们想要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人去付出,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当整个国家上上下下都这样做的时候,那是不是百姓生产了更多东西,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而国家也有了更多税收,边军也有了更多的军费?

所有人都积极地去生活,我们还用担心百姓里有懒汉,军队里有混子吗?”

第730章 两件好事(上)

杨怀仁语气上有些激动,不自觉地便把后世市场经济推进社会发展那一套给说出来了,等他说完了,才发觉这样的道理,放在一个这样的时代,似乎很难被人接受。

游师雄是个肯动脑子的人,听了杨怀仁的话,觉得还是有一些道理,只是自古以来中国的官本位思想里,还是觉得对于商业的发展,应该加以严格的限制。

人们总说书生误国,商人祸国,并不是一点道理没有。商人追逐利益,在这个时代法治不健全的时候,是很容易造成祸患的。

人的欲和望,很容易突破了个人的道德束缚,变得没有止境,所以需要相应的法制来加以限制。

当贪念到达了一定的程度,人就很容易变成魔鬼,为了财富,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生命和国家。

这都是实际存在的人性上的弱点,而且撇开这一点不说,杨怀仁说的商道,用利益来驱动人去劳动,本意可能是好的,但容易让整个国家和社会产生一种不良的风气,人们开始追逐财富,而逐渐把道德放在第二位。

从现实的角度讲,北宋的经济发达,虽然在整个古代历朝历代里是翘楚,和同时期的其他外国想比更是最繁荣的,但跟后世就没法同日而语了。

商业的发展,受到的限制,也不仅仅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有其他很多客观的环境因素,制约了商业的发展,比如货币的流通,当代实际生成力的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等等。

所以杨怀仁细思之下,也发觉自己的想法太超前了,在这个时代还缺少它能生存和成长的必要土壤和养分,游师雄对此能报以部分的认可,已经算是他思想开通了。

梦想有时候梦的太大了,就容易变成空想,杨怀仁也觉得既然在整个大宋还是无法用他的思想去改变的情况下,不如就在一个小的地方上,先进行试点。

比如他这一趟来的目的,除了看望一下这位忘年交的老朋友之外,也是有另一件事需要游师雄来帮忙。

“方才跟游老将军提到的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似乎有点遥远,小子恐怕游老将军说小子不务实了。”

游师雄笑道,“这倒没有,老夫觉得你说的这些东西,还是很有启发性的,只不过有些地方,似乎不太那么容易在眼下的世上实现。

不过你也不用忧虑,很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点子,都是很多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家提出来,隔了几十甚至几百年才实现的,这个规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杨怀仁就是喜欢游师雄这种心胸坦荡的性子,所以接下来的话,他也不用藏着掖着怕游师雄不答应他了。

“小子其实这趟来,除了看望老将军之外,还有其他的事情相求。”

游师雄听到“有事相求”这样的词语,下意识的身子往后撤了三分,脸上则装出一副怕了杨怀仁的样子,“就知道你小子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准没好事。

我就说嘛,你如今当了钦差,不去老老实实去给官家办差,半道上改了装扮偷偷溜到老夫这里来,肯定没好事。”

“你看你这话说的,刚才你不是还说嘛,咱俩这关系,谁跟谁啊是不?”

杨怀仁往前凑了凑,脸上是一副亲昵地有点腻人的笑容,“再说了,谁说我来看望你,就准没好事的?

黄鼠狼给一个公鸡拜年,它也没有鸡蛋可偷啊,是不是?”

“怕了你了……”

游师雄无奈的摇了摇头,要是让杨怀仁继续说下去,指不定要打出什么荤段子的比喻来,还黄鼠狼给公鸡拜年,这话是越来越没法听了。

“别啊,”杨怀仁急道,“这趟来,还真是有两件好事送给你游大总管。”

对这样的话,游师雄心中绝对是持怀疑态度的,别人嘴里的好事,大概就真的是件好事,可杨怀仁嘴里的好事,八成不是那么好的,总是要你付出些什么,才能把事情变作好事。

“说来听听,不过嘛……要是你小子想赚我便宜,老夫可不是那么好相与的,仔细我吩咐韩大棒槌把你打出门去……对了,我家的大门你先给赔了再说!”

游师雄气势汹汹地伸出手去,作势向杨怀仁索要他砸坏了的那半扇门的钱。

杨怀仁笑嘻嘻地把他的大手推了回去,“不就是半扇门嘛,你看你抠的,害怕我赔不起不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