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203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进爵这种事,高太后的地位虽然高,可还是必须经过赵煦这位正牌皇帝的首肯的,高太后想了想,杨怀仁这么年轻,如果一下子进到公爵,那是不是太快了,所以权衡之下,还是觉得加个郡公的爵位。

这一点高太后相信赵煦听了也不会反对,既然他在环州立了功,听说他在环州还有个不小的牧场,那就封他个通远郡公,多加些食邑也就是了。

而加官这种事,高太后就有完全的权力了,吏部就跟她家开的差不多,随便寻个什么高品秩无实际职事的高官,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又赐了个永兴军路节度使的名头。虽然这个从二品的官位是个虚职,并没有任何实权,可这名头传出去,也够吓唬人的了。

赵煦穿过大庆殿,拨拉开围着听故事的文武百官,逼着那个已经说得口干舌燥的斥候又把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听完之后赵煦乐坏了,一开口就赏了这个斥候三百两银子。

又轮到斥候乐坏了,他本来就是个通远军里骑术不错的令官,通远军大胜夏军之后,才被委派传递军报,充作了驿使。

一路上确实跑疯了,马都跑废了几匹,人也快跑得半死不活,可如今被官家亲口赏了这么多银子,他觉得这一趟跑的真值。

拟旨之人见旨意里有进爵的赏赐,还是要跑来请示下官家的,赵煦看了他祖母下的旨意,并没有反对,而且还加了几条。

赏金嘛,赵煦一想杨怀仁也不缺钱,他再添多少,杨怀仁也看不上眼。

美女嘛,那就更不行了,他自己都不喜欢祖母给他安排的皇后,他怎么又好给杨怀仁去乱点鸳鸯?

最后想来想去,赵煦就在旨意里加了十个字。在赐封通远郡公后边,加上了“世袭罔替”四个字,在永兴军路节度使后面,加上了“开府仪同三司”六个字。

围观的文武百官看傻了。

世袭罔替,就是说杨怀仁的爵位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福荫后代了,北宋末年封爵的人多了去了,有个爵位也不值什么大钱,可世袭罔替,就是直接把这人整个家族提升到贵族行列之中。

而开府仪同三司,那就更了不得了,以后通远郡公杨怀仁可以开府,这是无上的荣誉和权力。

第495章 化险为夷

话说杨母万念俱灰之时,横下一条心来求死,一脑袋撞向了早已经备好的棺材。

她这一下太突然了,谁也没反应过来,想阻拦已经为时晚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还是林冲这个练过把式的人眼疾手快,见杨母一头撞向棺材,他已经来不及伸手去拉,下意识地用尽全身之力,极速地向前冲去。

等杨母睁开眼睛时,发现她竟然神志清醒,却是撞在了一个人的怀里。

可她这一下用力过猛,倒把横身挡在她的脑袋和棺材之间的林冲撞了个七荤八素。

杨母既感动又痛苦,“你这个傻孩子,为什么不让老身死?”

林冲捂着肚子,痛得他脸色苍白,“杨妈妈,万事都有办法解决,何必想不开呢?就算朝廷真下了旨意要捉拿仁哥儿,可保不定他们就抓不到他呢?”

杨母泪如雨下,瘫坐在地上,“哪里还有机会?吾儿又如何逃得过官府的追捕?”

林冲接着说道,“仁哥儿吉人天相,一定会化险为夷的。”

话刚说完,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殿前司的侍卫见马上之人的装扮,立即分拨开人群,给他让出了一条道路。

等他策马直跑进宫里,林冲心中大喜,扶起了杨母兴奋地说道,“杨妈妈可看到方才跑过去的一骑?那便是边军传递加急军报的信使。”

杨母听了大惊道,“难不成环州已经失守了?那吾儿……”

林冲忙解释道,“看样子不像!若是环州失陷,送军报的一定是庆州的驿使,面容上看也应该是惶惶不安,面带惨色。

可刚才快马跑过去的那个人,看打扮是个边军,背上背着八百里加急的红色小旗,脸色上虽然看上去疲惫不堪,却是略微带着些兴奋之色。”

“你的意思是……”

“对,他快马加鞭送到京城来的,一定是一条好消息,可能……或许西夏人已经撤退了?”

“撤退?”

杨母半信半疑,半信是因为她正希望结果是这样,只要西夏人退兵而去,杨怀仁就多了半分希望活下去。

而半疑则是因为无缘无故的,夏军为什么要撤退呢?

林冲只凭借自己军中的经验,猜出了这位送信的斥候送来东京城的并不是一条坏消息,可具体是什么好消息,他也猜不透,只好先安抚下杨母的情绪,不让她再寻短见。

“杨妈妈稍安勿躁,等宫里传出来什么新的消息,再做打算不迟。”

杨母点点头,痴痴地望着宫门的方向,不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

等了好一会儿,忽然从玄德门里跑出来一个小黄门,气喘吁吁地跑到被殿前侍卫阻挡驱赶的人群面前,眼睛扫了一圈,便看见了身穿诰命仪服的杨母。

“官家有旨,命通远郡公杨怀仁之母,三品诰命夫人杨刘氏进宫觐见。”

“通远郡公?杨怀仁?进宫觐见?”

杨母一时没转过弯来,心道我家仁儿何时成了通远郡公了?官家要召我觐见,又是为何?

还是林冲楞了一下,突然反应了过来,杨怀仁的名头改了,而且是爵位升了一级,他立即猜到了刚才那个边军的斥候,带来了是什么消息。

环州一定取得了大胜!而且这场胜利一定不小,而且肯定是跟杨怀仁有莫大的关系。

宫里不管是官家还是太皇太后,一定是听了这个绝好的消息,心情大好,才大喜之下立刻赐封了杨怀仁新的爵位。

林冲琢磨明白了其中奥妙,便小声在杨母耳边说了出来,杨母听后大喜,忙起身跟着小黄门进宫。

杨母进宫,无非是受到太皇太后的一番安抚。刚才要抓了杨怀仁交给西夏人换取夏军退兵也是她,现在情势大逆转,高太后立即又再拉拢杨家,可见这人心机之深。

按说被进爵这种事,是要在大朝会上官家亲自赐封,以彰显皇恩浩荡的,可环州的大捷实在是让赵煦欢欣不已,这才没有按规矩,直接便下了圣旨。

杨怀仁也立即从从三品的环县侯直接连升三级,成了正二品的通远郡公,同时还有了个正二品的职事,永兴军路节度使。

节度使在宋朝已经是虚职,也是不用赴任只需遥领的职事,但名义上来说,他还是一路的最高军政长官。

远在环州的杨怀仁,并不知道东京城里发生的这一切,若是知道杨母刚刚化险为夷,即便被加官进爵,恐怕也开心不起来了。

现在的他,正在忙着给身负重伤的柯小川准备几道药膳,好让小川弟弟的伤势赶紧好起来。

当日黑牛哥哥把柯小川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时候,两人那副样子差点把杨怀仁给吓死。

柯小川被绑在马背上,被颠簸地嘴里咕嘟咕嘟吐着鲜血,那时他整个人看上去,真的像是不太行了,呼吸极其微弱,全身因为失血过多而惨白如雪,模样甚是吓人。

黑牛哥哥一路跟着马儿跑回来,整个后背也没法看了,血肉翻卷,就这么淌血淌了一路。

不过好在他只不过是皮肉伤,并未伤及筋骨和内脏,一进城,便到处嘶吼着寻玄参。

玄郎中知道柯小川身受重伤眼看就快奄奄一息之后立即疯了,要是他不能让柯小川起死回生,柯小巧估计会恨他一辈子。

一帮人抢着把柯小川从马背上抬下来的时候,他已经出现了暂时性的休克,玄参查看过了伤势,从黑牛哥哥口里问明了他怎么受的伤,便立即开了一服救命的方子,熬药的时候又给他外敷了许多创药。

药煎好了,可一帮人怎么喂都没法让柯小川把药汤吞下去,玄参情急之下,只要嘴对嘴才勉强给柯小川喂了几口药下去,勉强吊住了他的性命。

可这样也不是办法,他苦思冥想了半天,才想出另一个法子,命人寻了一个洗澡用的大水桶来。

水桶里装满了热水,玄参便让几个兄弟扶着柯小川把他放到了大木桶里。

然后玄参调制了好多药物,也一股脑儿投到大木桶里去,然后就是不断的添热水,不断的添药,就这么忙活了两天两夜,总算让柯小川化险为夷,慢慢转醒了过来。

第496章 黄芪人参鸡汤

人醒过来了,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柯小巧最是欣慰,这些天她衣不解带在弟弟身边照顾着他,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恐怕他再也醒不过来。

杨怀仁听了玄参的医嘱,在柯小川昏迷不醒的日子里也没法给他正常喂饭,只能熬了一些米粥勉强维持他的生理机能。

如今他醒过来了,那就是可以正常进食了,杨怀仁便在自己脑袋里扒拉前世学过的一些药膳,看看那一种在眼下的条件下材料齐全,又能帮助阳虚体弱的柯小川尽快恢复体力。

按照玄参的诊断,柯小川属于受到外伤而导致的缺血体虚,杨怀仁便由此入手,想出了一道比较常见的药膳菜谱,黄芪人参鸡汤。

这道药膳所用的材料在环州相对比较好找,百姓家自家养的土鸡是现成的,几种主要所用的中草药,黄芪,当归,枸杞,药房里都有。

人参原来找不到很大个的上等人参,好在杨怀仁在和玄参商量着找人参的时候,玄参说柯小川现在的情况还不适合用上好的人参大补,因为他虚不受补,用少量参须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就可以了。

宰杀之后的土鸡去毛去内脏,洗净了剁成大块,先在煮沸的清水锅里汆水去血和其他沫渍,等汆煮的鸡肉块不再出现油沫之后,捞出来放到冷水中待用。

找一个大砂煲,其中加满清水,以加入鸡肉块后的砂煲中汤不溢出为准,加入切成片的老姜后把水煮热,然后往砂煲中点一些白酒,点一些醋。

有些人认为煲汤味道越是纯净越好,切忌加白酒和醋这样的调味品。

实际上煲汤和煲药膳的不同在于,药膳的目的是让食物起到药物的作用,或者说把药物融合到食物中,更利于人们食用和消化。

所以少许的白酒和醋,就能促进药物的成分和食物的精华融合在一起,味道上影响其实很小,但却能让人对药物的吸收更好一些。

之后加入汆煮后的鸡块,然后大火把汤煮开。在煮沸的水中下入当归,黄芪和参须等其他几味中草药。

这其中,黄芪和人参补中益气,当归补血活血,这三味是主药,另外加入少许的麦冬、地黄、陈皮、地骨皮等中药,起到滋阴、散瘀、清热以及补肝肾等脏器的作用。

加入了药物之后的鸡汤先大火猛煮一小会,等药物均匀分布在砂煲内之后,在改文火慢炖约小半个时辰。

慢炖之后的鸡汤会把药物的精华都吸收在汤汁中,但是汤中的药物残渣却非常影响鸡汤的食用。

所以此时换另一个先预热过的砂煲,把肌肉块捞出来转移到新的砂煲中,然后用白绢过滤汤汁到新的砂煲中,剩下的调味料和药渣都可以舍弃了。

新砂煲中这时应该有差不多半个砂煲的汤汁,此时依旧文火慢慢煮,加入几颗大枣,一小把枸杞子,再煮个小半个时辰,以半砂煲的汤汁再收缩一半为准。

最后只需要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出锅了。大砂煲实在是太大,即便四分之一砂煲的鸡汤依然非常多。

杨怀仁也是早有打算的,这么一大份药膳一个病人也吃不了,所以他把鸡汤和鸡块都分成了两份,一份送去给柯小川,一份给同样失血不少的黑牛哥哥。

人在生病或者受伤的时候,总是很难有胃口的,不过杨怀仁的厨艺解决了这个难题。

柯小川闻到鸡汤的味道,似乎比刚刚醒来的时候精神了许多,柯小巧谢过了杨怀仁,这才给弟弟喂饭。

淡黄色却相对比较清澈的鸡汤不仅闻上去惹人食欲,喝起来更是醇厚香甜。

柯小巧一勺一勺地喂柯小川喝完了鸡汤,才又仔细的把肌肉块上的鸡肉用手撕成小块,然后扮着稠一点的稀饭,喂他吃了个干净。

黑牛哥哥一直看着,也没喝了他那一份,等着柯小川吃完,便问他够不够,不够他这里还有一份。

柯小川躺在床上,微微欠起身来,脸上露出了笑脸说道,“哥哥快吃吧,我已经吃饱了。”

说着他还打了个饱嗝,“仁哥儿做的鸡汤实在是人间的美味,即使加了不少药材,可还是香甜如饴。”

黑牛哥哥憨憨地笑了笑,这才吃他那一份。

天霸弟弟在一边看得直流口水,喉咙已经干咽了好几回。

杨怀仁看着就想笑,于是在他背上使劲拍了一把说道,“就知道你看见好吃的就走不动道,你去厨房里看看,我其实还顺便做了好几份煲鸡汤,不过是没加药材的,就是专门给你做的,可别说哥哥偏心,没做你那一份。”

天霸弟弟听了眼睛都亮了,脸上却是一副不好意思的怪样子,他拍着自己脑袋笑道,“哥哥说的哪里的话,洒家怎么会怪哥哥偏心呢?哥哥向来都是有啥好吃的都记得小弟的,哈哈……”

话一说完,没等杨怀仁答话,他便迈着大步子跑出了好几丈远,众人笑着叹气的工夫,估计这小子早吃上了。

柯小川生命无虞,可毕竟是受了重伤,特别是内脏受到了些损害,玄参说幸亏不算太重,不过也需要几个月的调养,才能恢复到原来的强健体魄。

夏军是打退了,可通远城内长时间内都无法恢复往日的平静,向西的商路暂时也停了下来。

将士们因为打了胜仗而感到非常鼓舞,可同时也为逝去的几百名将士感到惋惜。

日落时分,杨怀仁独自走上城头,望着城外日暮下的战场,一时说不出话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