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181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童贯在通源县城里最大的酒楼西域楼为他摆下宴席接风洗尘,或许还可以算到,可同时又遇到梁乙檀领着他的手下去西域楼欺辱掌柜的父女,就只能用巧合来解释了。

如此说来,凶手毒杀梁乙檀的计划或许是原本就存在的,而嫁祸给杨怀仁,只是顺手牵羊的一时兴起之为?

杨怀仁觉得这里相当的矛盾,用曼陀罗花毒和河豚毒素的混合毒药,明显是针对他个人的,但是偏偏选中梁乙檀这个特殊身份的人,这又不能被预见,这里边就说不清楚了。

要是真是他想的那样,只不过是在巧合之下让这个凶手一举两得,那么杨怀仁觉得自己也够那倒霉的。

也幸亏杨怀仁是个穿越人氏,尽管不是个专业的侦探,但是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见识,让他还有还有另一个角度去寻找线索。

环州是个西北边地的州县,县城里百姓本就不算多,人口流动性上也不算强。

正因为通远县地理位置的特殊,所以对于进出县城的人,巡城营守门的士兵们都要进行一番严格的检查,并作了详细的纪录。如果有生人进出的话,他们应该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既然这个凶手栽赃给杨怀仁,那么他肯定不是原来就在通远县的人,一定是最近才来到通远县的,从守门士兵那里,或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线索。

这件事自然要拜托杨世虎来帮忙去做。杨世虎因为这件事也很紧张,在他心里杨怀仁根本没有必要杀死梁乙檀,所以觉得他一定是清白的,当杨怀仁粗略的告诉他可能是有人要栽赃嫁祸他的事情之后,杨世虎表示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忙。

通远县只有南北两座城门,因为刚开春,这几天来进出县城的人,比冬天的时候要多了一些。

不过这也是相对的,比起中原州县的人员流动来说,这个多也没多到哪里去。

当地的百姓,守城的士兵基本都比较眼熟的,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可疑,平时基本连盘查也都是草草略过的。

而生面孔里,探亲访友的人很少,大都是些客商,要么是来通远县买了西域的稀罕玩意回中原贩售的,要么是带着中原的茶叶和丝绸等货物贩卖到西夏去的。

客商里的成分也比较复杂,有宋人,也有各色的胡人。而且有些商贾是整个商队进城的,类似这种情况的,由于一个商队人数众多,货品繁杂,查验起来也比较费时费力,所以守门的士兵也只是大致检查一下货物里有没有违禁的货品,对于人,也只能简单记录个姓名籍贯了事。

得到这些信息,杨怀仁又有了新的思路。只要查探清楚这些商队之中有什么可疑之人,或许能从和他的关系上,寻找出什么新的线索。

这件事交给内卫去办,通远县城也不怎么大,客栈和货栈基本都在南北贯穿的一条大街之上,挨个查问,用不了多久就能摸清楚所有最近进入通远县的商队的情况。

连子庚知道这件事对于侯爷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这件任务执行的力度非常大,内卫的效率非常之高,只用了半天工夫,就寻找出三个有可疑的商队。

第一个是西夏人的商队。这个商队之所以让人觉得可疑,是因为这个商队所携带的货物,并不多么值钱,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从商人的角度讲,这样低的利润之下,废这样的力气,实在不合常理。

前边提到过,梁乙檀虽然是西夏权相梁乙逋的儿子,却并没有西夏朝廷之中任职。

杨怀仁其实很欣赏梁乙逋这种安排,在西夏,他们梁氏家族的权势已经足够大了,他是当权的宰相,他的妹妹是垂帘听政的太后,梁氏在西夏权力阶层中的地位可谓一时无两。

梁乙檀才二十出头,还没必要立即就给他在朝廷里安排个什么实权官职,不如让他出来掌管家族财源,利用家族的权力赚取大量财富,不但对梁氏家族地位的稳固大有帮助,同时对他自己来说也是对他一种磨砺。

梁乙檀仗着梁家的威势,自然掌控了宋夏边贸中最赚钱的几样买卖,剩下的也是些利润相对较低又费劲的买卖才留给普通的西夏商人做。

杨怀仁带来的金菊堂内卫出来乍到,对于这一点可能不太了解,所以觉得这一批西夏行商的行为跟往常他们认知里唯利是图的商人有些不同,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个是大宋的汉人商队,而且是从东京城来的,进城的时间,是杨怀仁进城的前一天。

杨怀仁来到环州第一天转头先去了杨家的牧场,所以才迟了一天进通远县城,照这么说,这队汉人客商既然是从东京城而来,那么应该是跟杨怀仁差不多一路同行的。

可问题是杨怀仁对这么一个商队并无任何印象,这就有点奇怪了。不过这一队商贾做的买卖着实普通,看样子是来采买西夏的毛皮的,无论季节上还是货物上都寻常的很,而商队的东家经过查探也确实是在东京城里做贩卖西域毛皮生意的,这一点又没有了什么可疑之处。

而第三个商队,是让杨怀仁觉得最可疑的,因为这一队人,人数并不多,关键是这帮人是契丹人。

契丹人做边贸的商人也不少,但他们都是做宋辽边贸,走的是大宋北边的几个口岸,辟如府州,代州,或者直接走大运河。

做宋夏边贸的契丹商队,实在是少的可怜,就算是从大宋西部购买货物,贪图便利过西夏境内回大辽西部的商队,也没有必要走环州这一路。

更让人觉得可疑的是,这个契丹商队自从数天前到了通远县,一不联系其他商人贩卖货物,二不着急出关北行,而是在通远县住了下来。

第442章 若心添乱(上)

杨怀仁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当初托尼贵从环州运送第一批牦牛去东京城的时候,路上遇上了一拨契丹人尾随。

后来这些契丹人尾随了几天,慑于护卫牦牛队伍里内卫的武功,他们并没有出手进行打劫或者破坏,而是转头向西而去,不知所踪。

杨怀仁从如今的情况来判断,不得不把这个契丹商队和那一拨图谋不轨的契丹人联系到一起。

如果这样想来,这些契丹人就跟辽使耶律迪迪有莫大的关联了。他们来环州做什么?难道只是监视杨怀仁这么简单吗?

耶律迪迪从杨怀仁那里得到了救命的药膳良方,按说短期内应该不会对杨怀仁有什么企图,但是杨怀仁并不十分确定这一点。

有句话说得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辽对大宋的态度,是早晚都想吞并了的,而契丹人对于汉人的态度,也只有征服和奴役,燕云十六州的汉人生存现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耶律迪迪如果觉得不再需要杨怀仁了,那么下了决定要杀了他,也是一种选择。

不过杨怀仁很怀疑凭借契丹人的智商,能不能想出这么一个一石二鸟又坐山观虎斗的妙计。

陷害了杨怀仁,又鼓捣的宋夏兵戎相见,最乐见其成的,自然是契丹人了。两个邻国出手打架,大辽自然可以先等两边打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再出面调停,从中攫取最大的利益。

比如,让大宋不得不答应他们提高每年岁币的要求?

杨怀仁想到这一层,心中大叫不好,万般期盼着耶律迪迪没有这样的脑筋,能想出这么一条阴险无比的诡计来。

现在估摸着耶律迪迪正在千方百计的满世界的去寻找杨怀仁给他写的那个秘方上的药材,很可能顾不上继续跟大宋朝廷就岁币一事讨价还价。

但是如果耶律迪迪早有妙计,利用杨怀仁挑起宋夏之间的争端,然后等两边刀兵相见,这时候再站出来装模作样的替大宋解围,实际上是坐收渔翁之利,到时再狮子大开口,就不怕大宋朝廷不会无奈之下委曲求全。

要事实真是如此的话,那么耶律迪迪也太心机了,十足的一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难道梁乙檀的死,真的跟契丹人有关系?

正当杨怀仁愁眉不展的时候,一柄飞刀从窗外射入了房间内,刺入了杨怀仁面前的方桌上。

小七反应最快,第一个冲出了房间,可惜屋外并没有人。连他也觉得不可思议,以他的轻功,能从屋外射一柄飞刀进来不被他发觉,而这个人射完了飞刀只有又能不知不觉之间逃的无影无踪,那么这人的轻功,起码不在他之下。

小七还在犹豫要不要追出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杨怀仁忙喊住了他。从桌子上拔出那柄飞刀,扯下了扎在刀的上一张小字条。

众人见状围了过来,杨怀仁对自家的兄弟们也不避讳,坦然打开了那张字条,上面四个娟秀的小字――万事小心。

杨怀仁“噗嗤”一笑,对着空无一人的门外高声说道,“兰大当家的,你这样就没意思了,有啥话直接见面说,何必装神弄鬼吓唬我呢?”

杨怀仁的话说完只过了三秒钟,从房上跳下一个人来,大白天的一身藏青色的夜行衣打扮,让杨怀仁觉得甚是可笑。

黑衣人揭开脸上的黑布,露出一张冰清玉润的脸来,正是兰若心。

“你胡说什么,谁是大当家的?谁又装神弄鬼了?”

大概是被杨怀仁这么一个不会武功的轻易识破了行藏,兰若心的质问的语气却没有说出应该有的气势来,在杨怀仁听起来,倒有几分似是少女任性撒娇的意味。

“兰大当家的,青莲帮名义是上兰帮主坐头把交椅,实际上他早就退居后台不理帮中事务了,什么事情都是你操心劳神,喊你一声兰大当家的,也不算过吧?

你再看看你这一身行头,再过两个时辰天才黑呢,这么早穿一身夜行衣出门,真当你是逛街shopping呢?”

“血拼?凭我现在的身份有谁值得我血拼吗?”

杨怀仁微微摇头,小声叹气,说个英文没人能听懂这种事,真是显的自己太有文化。

“没有没有,谁敢啊?”

杨怀仁装出一副畏缩的样子打趣道,“不知兰大当家的来通远县是干什么啊?我来猜猜,呀!不会是追随着本侯爷的脚步来的吧?哈哈……”

兰若心不置可否。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认识杨怀仁之前,兰若心觉得这世上没有一个男人能配得上她。

后来遇见了杨怀仁,她起先也这么以为。在她心里这个小书生不务正业,言行浪荡不羁,长得也讨厌,特别是经历了万花楼二人躲在床下地板暗格的事情之后。

可让兰若心奇怪的是,就是这么一个面目可憎的浪荡子似的男子,竟然时常莫名其妙的出现在她的梦里,难道只是因为他摸过了自己的……那里?

后来这个浪荡子还救了她一命,更重要的,是他拼死也没有让汪老虎侮辱了她,那一刻,她的内心是感动的,也第一次知道了对一个男人心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论样貌,论才华,这个贼眉鼠眼又不学无术的浪荡子,都不是她理想中的男人类型,可不知怎么了,从那以后,就再也忘不掉他了。

有时候她偷偷的想他想的多了,也渐渐开始发觉其实他长得并没有那么的不堪,甚至还觉得他生得其实是有些俊逸的,他做菜的手艺虽然好似搬不上台面,但人家业精于此,也算是术业有专攻。

当兰若心越看杨怀仁越顺眼的时候,可人家已经成亲了!不过想来这样也好,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如果看着他能和一个不错的女人能幸福的在一起,能白头偕老,兰若心内心虽然有些波澜,但她还是可以安心接受命运的。

后来他要离京回齐州老家祭祖,兰若心十里长亭相送,虽然祝福的话没有说出口,但是她那是已经打定了主意,自此一别,以后再也不会和这个男人有任何的瓜葛。

第443章 若心添乱(中)

让兰若心放下内心的骄傲的,或许是杨怀仁从老家回到东京城之后,真的好似忘记了她。

新式蔬菜上市,杨怀仁也吩咐了人去给她送了一些聊表友情,可他却从不曾再现身见过她,这让兰若心有些委屈,可不得不承认人家已经是别的女人的男人了,她又算什么呢?

令她气愤的是,她原本以为这个杨怀仁对她没有意思,是因为他畏惧他的老婆,而后来他又纳了一房妾室,这又作何解释?

想起当初他们俩合作的时候,他口口声声说那个卖汤饼的王家小妹在他眼里只不过是个妹妹,尽管杨怀仁为她出头和魏老儿作对,可兰若心真的相信他真的是那么想的。

后来呢?不还是把那个姓王的小丫头收了房了?兰若心没想到的是,一向沉稳冷漠的她,竟然因为这件事心慌意乱了。

为什么?她自己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可无论那些日子她怎么竭尽全力不去想,可一个正常女人身体里的恶魔还是无法抑制的显露出来,控制了她的灵魂。

恶魔渴求的东西,不是事业的成功,而是一个完美的男子温暖的怀抱。

兰若心觉得自己迷失了,迷失在对人生的成功和爱情的甜蜜的天平两边,摇摆不定。

当丐帮之中打探到一个契丹人的怪异举动和杨怀仁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她忽然从成为一个叱咤江湖的女帮主的梦境中惊醒过来,渐渐地,她越来越发觉一个女人真正想得到的,不是那个女侠的大梦,而是能和心爱的人永远在一起。

可这个男人已经不再是她最初认识的那个男人了,他现在有财有势,甚至有了贵族的地位,不再是她这样的江湖中人可以高攀的了。

更让兰若心难过的是,他已经有了两位妻子,她再强行挤进去,难不成要三个人分享一个男人吗?

她不甘心,可又不愿意放弃。这个时代男人命短,女人命长,男人又比女人少,有本事的男人三妻四妾也就成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自然法则。

在这样的道德体系之下,她想独享这个她心仪的优秀男人的可能性太低了,所以她也失望过,悔恨过,失望那个和杨怀仁订了亲的女人不是她,悔恨在她还有机会的时候,她为了虚伪的高傲自动退出了竞争。

不过老天并没有对她不公,她终于有一个机会,可以独享这个男人,于是她决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不在因为错过了而遗憾终生。

兰若心对于杨怀仁来说,真的是太熟悉不过了,那张脸,让他开心过,伤心过,幸福过,痛苦过,可现在看着兰若心的脸色变幻不定,再配上她一身装扮,还真是让他绷不住笑出声来。

一个东京城第一帮派的实权当家的,一个高冷的大美女,竟然能跟着他到了西北偏远之地来,就为了提醒他“万事小心”?想想就觉得好笑,可心中也有些暗爽。

兰若心被杨怀仁一脸坏笑暗爽的样子雷到了,张口骂道,“本姑娘一片好心,被你当做了驴肝肺,等你被那帮契丹人害死的时候,看你还笑不笑得出来!”

契丹人?!杨怀仁听到这三个字立即收起来笑脸,认真严肃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是契丹人要害我?”

“你也知道怕吗?”

轮到兰若心讥笑他了,“我以为杨大侯爷大义凛然,惩恶扬善从来不计后果呢,哈哈!本来嘛,我是好心来提醒你的,可见你好似胸有成竹早有准备的样子,本姑娘看来是多此一举了。”

哎吆我去,你真是个姐姐!杨怀仁心道,和这女人说话真是费劲,根本就没心情和她斗嘴,事情跟秃子脑袋上趴了个王八似的那么明显,可兰若心偏偏就喜欢摆谱,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说兰家妹子,咱来这交情,真没必要扯这么大犊子,你既然肯来给我送信,那就必然是有话要说的,不然你跟着我跑了一千多里到环州来,下这么大本钱就送一封信,这买卖太亏了吧?”

“谁跟你了?姓杨的,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将来有你求我的时候!想知道怎么回事对吧?让你的人先出去,这些话只能告诉你一个人。”

“啥?”

杨怀仁惊讶道,“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啊,人家怎么说也是有了家室的人啊,你要我把我的人都请出去,让你跟我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这怎么好……拒绝你呢是吧?”

兰若心彻底被杨怀仁的无耻给打败了,杨怀仁笑眯眯地给他的兄弟几个打了个眼色,黑牛哥哥他们几个便晃着脑袋走了出去,还很礼貌的从无外边关上了门。

“兰大当家,这下你满意了吧?有什么话只能对我一个人说?事先可要讲清楚了,你要说的话,我可没什么东西好跟你交换,当然,你要想让本侯爷以身相许的话嘛,嘿嘿,那也是不可能的!”

“呸!我有时候也真是佩服你,明明死到临头了,你却还能想到那种事情上去,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