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168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看来齐人之福不是那么好享的,两个如花似玉的老婆谦让起来,最后倒霉的还是他。

杨怀仁只好叹气,恨自己没有小七那样的本事,如果被老婆赶下床,起码还有房梁可以将就一晚。

去跟天霸弟弟他们挤挤凑合吧,又怕这帮小子阴阳怪气地挤兑自己,他只好去书房凑合了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韵儿和莲儿发现官人没在她们任何一个人的房里过夜,就开始满院子了找,找到书房看见杨怀仁可怜巴巴盖着一床单薄的夏薄被蜷缩在书房的一张软塌上的时候,两个人又开始请罪。

杨怀仁倒不怪她们,只能怪这世道,做女人难,做男人更难,做个能享齐人之福的男人,那是难上加难。

美食很多时候都能解决人的烦恼,杨怀仁自己整了个肉丝面疙瘩汤喝了个饱,整个人舒服多了。

摸着鼓起来的肚子刚要出门走走下下食,迎面来了个传旨的公公,杨怀仁感觉整个人又不好了。

昨天的事情看来两位相公已经禀告了宫里的两位大佬,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这一次下旨传他进宫,杨怀仁也不知是福是祸。

如果是两位大佬欣赏他击败了契丹人的阴谋陷害的行为,那还好说,如若是因为昨天的事情引起了辽使的不快,到宫中两位大佬那里反咬了他一口,这就不好办了。

事情是好是坏,杨怀仁也决定不了,只有乖乖的跟着这位公公进宫。

宫里正在上朝,杨怀仁没有资格参加,只能在一个偏殿里等。独自坐在偌大的一间屋子里,可把他无聊死了,看看门口站岗的卫士和小太监跟石头人一样一动不动,杨怀仁决定躺下来补个觉,昨夜实在是睡的不太好。

怎么说宫里的东西就是豪华呢,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偏殿,宽大的坐榻也十分舒服,杨怀仁刚一歪道立即就开始打起呼噜来。

这次传旨召见杨怀仁的是赵煦,散了早朝之后,赵煦便来到了偏殿,刚走到门口,就听到殿里鼾声如雷,门前侍立的几个人尴尬地刚要进门去叫醒他,却被赵煦拦住了。

赵煦悄悄地走进房去,看到杨怀仁睡觉的样子,不禁莞尔。这么大人了睡觉还跟个小孩子似的,嘴巴还吹泡泡,这真是……高,实在是高啊。

杨怀仁正睡得香甜,感觉到鼻子有点痒痒,烦躁地张开惺忪睡眼看到赵煦的时候,一下就清醒了过来。

他一边打着一个长长的哈欠,一边给赵煦见礼,“微臣……嗷呜……参见……”

“行了行了,不必多礼。”

赵煦无奈的摇着头,心道天底下像杨怀仁这样懒懒散散的侯爷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朕这次召你进宫,是有件事吩咐你去办。”

“陛下尽管吩咐,”杨怀仁拍着胸脯说道,“微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一定会帮陛下办成的。”

“不用你上刀山下火海,你能不能给辽使把他的怪病给治好了?”

第405章 辽使的怪病(下)

杨怀仁心里那个愁啊,哥们你没搞错吧?你还真把我当全职高手了?

面对赵煦的要求,杨怀仁实在没想明白他身上哪里长得像个郎中了,找一个厨子去给人家治病,比找个公公生孩子还……靠谱那么一点,但是也仅仅是一点点而已,这一点点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换做别的事,杨怀仁胆子大,串个场玩个票也就算了,可治病的事情关乎人命,这哪里能开玩笑?

“陛下,微臣刚才是不是幻听了?”

“啥是幻听?”

赵煦早习惯了杨怀仁说话时不时蹦出些新鲜的字眼,所以也见怪不怪,反而觉得能从他身上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杨怀仁对于自己引领大宋语言潮流的地位并不那么在意,他忙给赵煦解释道,“刚才陛下说让微臣去给辽使耶律迪迪瞧病,微臣没听错吧?”

“哦,原来是这么个意思啊,你没听错,朕刚才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可我不是个郎中,我是个厨子!”

杨怀仁摆出一副哥们是厨子哥们骄傲的架势来说道。

“朕知道啊,不过这个要求是契丹人自己提出来的,并不是朕要为难你。”

原来是契丹人提出来的,杨怀仁就更来气了,昨天你老小子的儿子还在想方设法陷害我呢,今天就当做没发生这事一样,还请我给你治病,真当哥们没脾气呢?

不过想归想,杨怀仁还真发不出什么脾气来,辽使对于大宋来说是最重要的外国使节了,人家提了要求,大宋朝廷都要尽力满足,请个小小侯爷去帮人家瞧个病,还真没法拒绝。

连赵煦这位大宋的皇帝都出面了,杨怀仁还真没法拒绝,不过他转念一想,他历来所学的知识里,非要硬说和医学有关系的,药膳学不知道算不算,那点后世看起来很浅薄的医学知识,在古代也能勉强算得上一个蹩脚郎中了。

杨怀仁答应了下来,赵煦非常高兴,他也心知这是为难了杨怀仁了,不过辽使最近弄出来的事情搞的朝堂上争论不休,他也闹心了很久了。

对于昨天的事情,赵煦也夸赞了杨怀仁几句,这才放他出宫,不过赵煦还是安排了一个小公公跟着他,说是给他引路,实际上也是赵煦担心杨怀仁在给耶律迪迪瞧病的过程中再引起什么外交事故来,才安排个人盯着他不让他冲动闹事的。

说是小公公,其实这位姓牛的公公也得有四十来岁了,只不过个子瘦小,皮肤白净,下巴上又没有胡须,看上去年纪不大罢了。

杨怀仁先回家领上了玄郎中,然后才去了都亭驿。都亭驿作为当时最大的“外国使馆”,比鸿胪寺专门迎接、招待和处理外交事宜的衙门可要气派的多。

牛公公给看门的契丹卫士说明了来意,一个管家模样的小辫子便引着三人来到了院落的后宅中。

一路上全是些前边剃个大光头,脑后绑着个小辫子的契丹人,让杨怀仁很是新鲜,东京城里胡人其实挺多,杨怀仁也见过了不少。

不过大多数胡商都习惯了穿宋人的服装,生活习惯也自觉地贴近宋人,像契丹人这样住在中院还保留着草原上的生活习惯和装扮的胡人,还真不多见。

契丹人骨子里对身体相对瘦弱的宋人有一种天生的鄙夷,见到杨怀仁和玄参,都表现出来一种无礼和傲慢,连看过来的目光都牛币哄哄。

他们越是傲慢,杨怀仁就越是昂首挺胸,用一种比他们更傲慢的目光瞪了回去,嘴里还念念叨叨着,你们骄傲个屁啊,大光脑袋还绑个小辫子,跟乌龟王八长了个蛇虎流子长尾巴似的,这审美哥也是醉了。

契丹老爷们对杨怀仁充满了恶意,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契丹妹子们对风度翩翩仪表不凡的杨怀仁投来的目光可是充满善意的,不光善意,还有一丝丝的暧昧。

这个也不难理解,这些契丹妹子们在塞北见到的男人都是些粗鲁的大光头和小辫子们,今天看到杨怀仁,估计也是把他当做了“小鲜肉”了吧。

杨怀仁心里想对这些契丹汉子们说的,还是那句话,跟老子比智商算老子欺负你们,有本事跟老子比颜值,羞愧不死你们算我输!

七拐八绕好不容易走到了耶律迪迪的卧房门前,从门里走出一个白胡子宋人老头来,他身后还跟着个背了药箱的小童。

老先生不认识杨怀仁,只当他也是个被耶律迪迪请来给他瞧病的郎中,他好似有话对杨怀仁说,可当着门前站岗的契丹卫士,他又不好说的太清楚,只是含糊不清像是自言自语地念叨着,“唉,治不了,不好治,治不好,不能治啊……”

一咕噜话跟念经似的,杨怀仁都没听了真切,就更不用提那些契丹人了,所以并没有什么人在意这老头嘟囔了些什么。

杨怀仁还没回过他话中意味来,老头已经走远了。这时门里又走出一个人来,正是耶律迪傲,见了杨怀仁,他一改以前那种傲慢欠扁的样子,毕恭毕敬地感谢杨怀仁肯来这里为他父亲瞧病。

伸手不打笑脸人,这小子今天跟吃了一罐子蜜似的,杨怀仁虽然不喜欢他,也只好装出一副客客气气的样子寒暄了几句。

耶律迪傲领着他们三人进入辽使的卧房,见到耶律迪迪的时候,杨怀仁这种外行,第一眼就猜到了这老契丹人是得了什么病了。

如今已经开春,虽然天气也还有些冷,但是大家也都换下了厚厚的冬装,换上了稍微薄一点的衣衫,而耶律迪迪的房间里烧着火盆,他还是一身毛皮装扮,好似非常怕冷。

他全身都被硕大的毛皮包裹住,身形看上去也是高大,却因为生病瘦弱了之后,没有了威猛的感觉,他唯独露出来的,是一张蜡黄的脸和一双眼白都变成了暗黄色的眼睛,杨怀仁正是看出了他这是严重黄疸的症状,判断出了耶律迪迪得的所谓的怪病,是肝炎。

第406章 怀仁瞧病

杨怀仁虽然不是个专业的大夫,但是对于后世一些常见的疾病,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尽管他也不会治,可严重的肝病的特征实在是太明显了,说他一眼便看出了耶律迪迪的病,也不算奇怪。

奇怪的是他这个肝病也应该算是常见病的范畴,怎么都传说他得的是一种怪病呢?杨怀仁有些想不明白了。

辽国的大夫也就算了,杨怀仁也实在不了解胡人大夫的水平,但是东京城里这些大宋的郎中,是绝对不可能看不出耶律迪迪是得了肝病的。

可为什么他们口径一致的说这是怪病,他们治不了呢?

杨怀仁想起刚才那位老郎中走出去嘟哝的那几句话,渐渐的想明白这里边怎么回事了。

在当时比较流行的中医著作中,对于肝病的描述,并不是有统一的叫法的,有的医书中叫“息贲”,有的书中叫“肥气”。

描述的大都是人的了肝病之后的症状,对于病理和医治手段上,并没有一种药到病除的经验方。

肝病在初期,对于古代郎中来说,也是不难治疗的,大家大都采用的是以养代治的方法,三分治七分养,用这种调养的方法治愈的轻度的肝病病例也很多见。

如果肝病是晚期,到了肝癌或者肝硬化的程度,别说古代,现代除了肝移植之外,也没有特效的药物能治好的。

杨怀仁这下意识到那些辽国和大宋的郎中们推说耶律迪迪得的是一种怪病,不肯以为他医治的原因了。

如果换了是个普通的病患,大不了告诉他实情,开些药物缓解他的痛苦或者尽量延续一下他的生命也就是了。

但是耶律迪迪身份特殊,就不能当寻常人来对待了。他不是傻子,他右下腹疼痛,难道不知道这是肝脏有了问题吗?

那些郎中们说着病怪,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有把握能把耶律迪迪的肝病治好,所以才找了个理由来推脱而已。

这也怪不得人家,这种病,治不好太正常了,但是知道难治还要给他治的话,治不好他们的后果肯定很严重,不光名声要毁,说不定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人家只能一开始就说自己水平有限,治不了他的这种怪病。杨怀仁想明白了这一点,肯定也不想趟这趟浑水。

简单的寒暄问候之后,杨怀仁也懒得请玄参出马了,他自己装模作样的问了几句病情,然后把手搭在耶律迪迪的手腕上号了一下脉。

旁的大夫给人号脉,大都是一小会儿,顶多数十个数的工夫,杨怀仁不知来的什么劲,手指放上去就不挪开了,闭着眼睛嘴巴跟念经似的还念叨了起来。

耶律迪迪父子一看杨怀仁这架势,心中一惊,看来这个杨怀仁是个人才啊,和别人就是不一样,看人家号脉的样子,都跟别人不同。

特别是耶律迪迪,心里五味杂陈。杨怀仁的事情他打听了不少,除了精湛的厨艺之外,最让他关注的,就是他听说杨怀仁的师父是为神仙。

既然杨怀仁是神仙的弟子,那跟普通人比起来,肯定是有高明之处的。他这个病得了很久了,可寻遍了大辽的名医,都没有人能治好。

他只好以郡王的身份,自己申请甘愿出使大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听说中原多奇人异士,这里边有一些人,能治好很多比他还要严重得多的怪病。

可是他来了大宋之后,并没有遇到那些传说中腾云驾雾无所不能的奇人异士,在大宋人才云集的首都开封,寻遍了所有大宋名医,也没找到一个能给他把怪病治好的郎中。

就在他绝望的时候,昨天他儿子耶律迪傲气鼓鼓的回来,向他禀报了昨日发生的事情。

耶律迪迪细想之下,觉得杨怀仁比他想象的还要神秘莫测,难道他就是传说中的奇人异士?打听之下,才听说坊间有传言说杨怀仁是神仙弟子,所以这才连夜上书大宋朝廷,请求杨怀仁能给他瞧病。

耶律迪迪深知杨怀仁知道他们父子俩才是聚园的幕后老板,要是他们自己出面请,人家多少会埋怨他们做了对不起人家的事情,不肯出面给他治病,不过他以辽使的身份向大宋朝廷提出要求,杨怀仁这位小小侯爷,就没有办法拒绝了。

看着杨怀仁专心致志的样子,确实跟普通的郎中不太一样,在耶律迪迪看来,这也许就是奇人和普通人的区别了。

杨怀仁的确也非常认真,随便换一个不知道他身份的人看到他现在这副样子,肯定会毫不怀疑这是一位高明的老中医。

实际上呢,杨怀仁心里在干另一件事。过了不知道多久,杨怀仁才缓缓睁开眼睛,压在耶律迪迪手腕上的两根手指头也收了回来。

他脸上装出一副好似三十年没吃过肉的忧愁样子,心里却暗自笑道,“嗯,嗯,这契丹老头五分钟脉搏跳了五百多下,合着一分钟一百来下的脉搏,看来挺正常!”

要是耶律迪迪父子知道杨怀仁这位他们眼中的“神仙弟子”这么久的工夫就干了这么一件事,不知道他们会是个什么样的心情。

看着杨怀仁脸上的忧愁脸色,耶律迪迪心里咯噔一下,忙问道,“杨侯爷,不知老夫的病,如何啊?”

杨怀仁假意又询问了一下他哪里疼啊,脑袋胳膊哪里还有什么不适啊之类的闲话,等他一一详细作答之后,才装作老成持重地说道,“辽使大人,你这病,本侯实在治不了啊。”

耶律迪迪脸上全是失望的神情,“杨侯爷,老夫这病若是连你这位神仙弟子都说治不了,老夫可就无计可施了。”

杨怀仁听了这话心中觉得好笑,这得多么愚昧啊,还真当这世上有神仙?不过他也早料到了正是因为这一点,耶律迪迪才会蠢到请他以为厨子给他瞧病。

杨怀仁本也打算学被的郎中一样,敷衍他一下应付公事的。可他刚要开口告辞离开,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他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件事来改变一下历史的走向呢?

第407章 讨价还价

杨怀仁摸着想象中的胡子,学着老中医的口吻说道,“其实呢,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耶律迪迪父子一听这话,觉得又有了希望,异口同声的问道,“什么办法?”

杨怀仁斜睨了一眼这对奇葩父子,又唉声叹气地摇了摇头,嘟囔了一句,“唉,还是不好说啊……”

耶律迪迪早就听说过这位侯爷贪恋金银珠宝,心想这小子先说治不好,又说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现在又说不好说,这很明显就是摆架子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