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162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当她脱下了华丽的罗裳换上了农户女儿家那样的素色的粗布衣衫,俨然一个清纯的少女模样。

连子庚因此更痴迷了,寻了庄子里的管事说明了此事。李老头也知道侯爷重视这个,年前就请了先生在庄子里办了蒙学。

可惜从城里请的先生们固执的很,只愿意收男娃娃去蒙学里读书识字,女娃娃人家不乐意教。这事要搁到以前,庄户们也不怎么在意,女儿家早晚是嫁出去的赔钱货,会读书写字有什么用?

庄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他们开始发现附近庄子里的人都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他们,年轻人也愿意到杨家庄子来生活。

媒婆们逮着庄子里有男娃的庄户去给说亲,好多才十二三岁的男娃娃,几年后的亲事都给定下了。男娃们说完了,又找有女娃的说亲,愿意上门入赘的好小伙子也有的是。

庄子里有了个好东家,生活条件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好了,谁家也不乐意自己家的女娃嫁到外边去受苦,有人愿意入赘,他们自然求之不得。

庄子里的作坊里妇女也能帮忙干活,领的工钱也不必男人少。更让他们能转变思想的,是杨家的大管家并不是个男人,而是个年轻的女子。

既然王家小娘子都能成为侯爷家的大管家了,自己家的女娃要是能读书写字的话,说不定将来也能当个管事也说不定,所以现在有人主动要教女娃读书识字,他们心里也乐开了花。

李老头觉得这件事侯爷肯定喜闻乐见,大手一挥就给莺儿另分了一个小院,成立了一个女子学堂。

第388章 时间的力量(下)

僧儿对大棚蔬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可是她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这一天来也只好一直缠着柯小川要他陪她去大棚周围看看。

柯小川也是第一次来杨家庄子,庄子里那么多人他也不认识,为了讨好僧儿,他就缠着玄参帮他和庄子里的人搞好关系。

庄子里的管事们大都是以前南阳郡王府的人,都知道轻重的,从玄郎中口中知道这是侯爷老家新认的兄弟,也都对他十分客气。

看蔬菜大棚没有问题,不过事先说明了,这些菜都是侯爷的宝贝,只要不损坏了这些蔬菜就行。

僧儿这个福利可不单单是她自己的,那些廉家坡来的廉老先生的弟子们也对冬天能长出来的蔬菜十分感兴趣,几十号人就跟领导去农村视察一样把蔬菜大棚看了个仔细。

如果以前他们还只是把廉希宗十分推崇的杨怀仁这个年轻侯爷当做一个厨艺精湛的厨子来看待的话,如今他们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了。

这帮技术控们对于这种开天辟地式的创新简直当神迹一样看待,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大棚蔬菜的未来,是一件惠及天下所有百姓的大好事。

以前他们从廉家父子那里学了不少新颖的知识,却从来没有实践过,如今来了杨家庄子,似乎感觉到他们毕生的所学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天霸弟弟还带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他在庄子里的大宅里寻了一间靠近温泉出水口的背阴的房子,按照杨怀仁教给他的方式把房子稍微改造了一番,就成了一间阴暗的密室。

豆腐作坊里也按照杨怀仁的要求赶制了一批豆腐,确切的说,不应该叫豆腐,而是把豆腐里的水分尽力挤压出来后的一种豆腐干。

密室里因为临近这温泉出水口,地热充足,即便是初春,外头还是冰刚解冻的温度,密闭后的屋子里却有一种接近夏季的湿热。

几排现成的庄户们晒菜干的木头架子摆放整齐,木架子上摆上扁平的大簸箩,簸箩上铺上干稻草杆,然后铺上切成两寸见方,半寸厚的豆腐干。

豆腐干上按照豆腐干重量的大约十分之一撒一层盐巴,然后再盖上了一层干稻草杆,最后用笼布把整个簸箩给盖了起来。

小花和闹腾做了半年豆腐,现在都是做豆腐的行家,可天霸弟弟这么搞,他们实在是没看懂。

小花怕糟蹋了东西,就问道,“这新鲜的豆腐干就这么捂着,就不怕长了毛白瞎了吗?”

天霸弟弟呵呵一笑,“洒家也不知道,都是按仁哥儿教的弄的,呵呵……对了,他说三天之后,让你俩来看看,要是豆腐长了一寸长的细毛,那就算成了,要是没长,就隔一天看一次。”

小花和闹腾有点懵逼,这豆腐长了毛又酸又臭就不能吃了,这是干啥呢?

天霸弟弟看着俩人摊了摊手,“洒家哪里知道,仁哥儿说这叫时间的味道,就怕豆腐不够臭呢。”

小花和闹腾努着嘴说不出话来,不过既然这件事是侯爷吩咐下来的,他们也只能照办,当然,他们也想试一试啥叫时间的味道。

弄完了这一切,太阳也渐渐西沉,天霸弟弟还要赶着回城,不过走的时候又带走了一车新摘的辣椒。

那二十多个回城查探的内卫就顺便做了这一车辣椒的护卫,一起回到了东京城里。

杨府里,杨怀仁草草吃过了晚饭,就要去收拾那一车天霸弟弟带回来的辣椒。

杨府和随园里的人都忙活了起来,何之韵看着人家都忙,他却帮不上什么忙,心里干着急。

杨怀仁看在了眼里,虽然去了小老婆,就更不能冷落的大老婆,处理这些辣椒的事情,就让她跟着一起帮忙。

让杨怀仁十分庆幸的是,他带到大宋的那一包干辣椒,并不是只有一个品种。后世的农贸市场里自然是按照干辣椒的种类分别出售的。

可是杨怀仁的老爹使用干辣椒有个习惯,就是多种类的干辣椒混合使用,复合的辣味,比单纯一种干辣椒的味道更加浓郁。

所以当初杨怀仁采购的那一包干辣椒,包含了起码四五个种类,而且都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口碑比较好的品种。

四、川的海天椒,贵、州的七星椒,湖、南的小米辣,还有新、疆的大个板椒这里边都有。

不同的辣椒种类有不同的辣度和特有的风味,按照不同的配比制作出来的辣油或者辣酱,可以满足不同的食物搭配的要求。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辣椒烘干。现在庄子里辣椒的种植和育种都做的很好,眼下杨怀仁急着用辣椒,所以自然风干的方式就太慢了,既然没有了留种的要求,那就可以大胆的烘干。

烘干辣椒的活虽然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累,杨怀仁只不过示范了一次,就放手给徒弟和仆子们去做,而自己做了监工。

何之韵不肯放手,每一批她都身体力行,看着师母如此卖力,大家也就有了更大的干劲。杨怀仁劝了几句没有用,也就不再说话了。

他心里明白韵儿虽然能接受他纳妾,但是一个女人,不论怎么样大度,看着自己的官人纳妾,心里不可能没有一点火气,随园的事情她帮不上忙,就更焦躁不安了。

如今能帮杨怀仁亲手烘干辣椒,也算是变相的发泄一下自己的郁闷心情,人一忙活起来,就容易把烦恼抛诸脑后。

杨怀仁觉得既然是两口子,并不需要说太多话去哄她高兴,时间自会证明他们的感情,当然,真爷们不光能动口,还要能动手。

忙活到快半夜的时候,一车辣椒才全部烘干完成。杨怀仁觉得该做的准备他都做好了,不管聚园将来整出什么阴谋诡计,他都有办法应对。

烘干辣椒的同时,炉子也没干烧,杨怀仁早吩咐大家同时烧了好多的热水,干完了活都出了一身汗,正好可以洗个热水澡解乏。

何之韵刚走出门,杨怀仁就迫不及待地把她抱在了怀里,嗅了嗅她身上的香汗,在她耳边说了些什么。

韵儿嗔怒道,“谁要你陪,妾身自己洗就好……”

第389章 牛肉断货了

杨怀仁猜到了耶律迪傲是个契丹人,却从没有想到他的背景实力那么深厚。

内卫们打探回来的消息,确实让杨怀仁感到有些吃惊,这位大马脸的耶律迪傲,是辽使耶律迪迪的儿子。

换句话说,杨怀仁以前只是认为耶律迪傲只不过是个来大宋做生意赚钱的契丹大商人罢了,他的影响力也只不过是能让契丹牛肉贩子们不卖牛肉给随园。

可如今看来,杨怀仁想的有点简单。虽然耶律迪傲父子俩起了个兄弟俩的名字非常好笑,杨怀仁也没有心情笑话他们了。

朝堂上的事情杨怀仁其实不怎么关注,反正也都是些瞎折腾的蛋疼事,倒是外交方面的事情他比较在意一些。

比如这位耶律迪迪,是今年才来的一位新的辽使。他的身份可不一般,说起来他还是辽帝耶律洪基的堂弟,在辽国也是一位郡王级别的贵族,这么高的级别来当辽国使节,在宋辽外交史上还是头一个。

今年年初宋辽两国都发生了一件比较巧合的事情,赵煦十六岁生日,马上将在四月份成亲,按照到处高太后的承诺,会还政给小皇帝。

同样,这一年耶律洪基年满六十,辽帝膝下只有一子已过世,只留下一个今年才刚满十八岁的孙子耶律延禧,有传闻说耶律洪基有意今年册立耶律延禧为皇太孙。

大宋小皇帝收回权力和大辽立储这两件事,看山去好像没多大关联,可是新年后辽使换成了一位地位超然的郡王出任,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辽使又提出了大宋提高给大辽的岁贡的要求,如今朝堂上还在为这件事争论不休。

耶律迪迪的说法似乎很合理,当初宋辽签订檀渊之盟的时候,大宋才立国不久,加上长期战乱之后的影响,朝廷财政岁入只有了了数百万,当时的岁贡标准是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若是按照购买力计算,当时这些岁贡相当于目前的十多倍了,可近八十年后,这个标准的购买力就实在是太低了,像耶律迪傲开了聚园,就花掉了三万多两。

大宋一年给大辽的岁币只够开三四家中等酒楼的,大辽朝廷自然会觉得这个钱太少,提出提高岁币的要求,就顺理成章了。

可这个要求提了不止一次两次了,近年来这基本就是辽使一刻不停地挂在嘴边的事情。

大宋朝廷里意见也不统一,有人觉得辽国的请求合理,大宋目前岁入数千万银,拿出百分之一来换取宋辽持续的和平,把岁币提高个一两倍也没什么。

有人则觉得当时签订檀渊之盟是无奈之举,这种协议本身就已经丧权辱国了,如今契丹人要加价简直就是贪得无厌。

辽国第一次派了个契丹皇族来做辽使,也是想表达他们的重视。大宋朝廷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论是高太后还是赵煦,虽然对契丹人的要求心怀不满,可是又不愿意因为这件事引起两国的摩擦,所以最近压力也够大的。

朝堂上的事情,杨怀仁其实不太想管,因为想管也管不了,他一个没有职事的侯爷,放到民间听起来还挺牛的,但在朝堂之上,真是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让杨怀仁奇怪的事是耶律迪迪这样的人,有什么原因让他要在东京城里开个饭馆,还偏偏要和他作对呢?

杨怀仁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合常理,既然耶律迪迪的任务是要钱,如今搭上钱开了个不赚钱光赔钱的酒楼,难道就为了报复自己那么简单?

要是能帮大宋分担点火力,杨怀仁觉得也没啥,像断了随园牛肉供应的法子虽然阴毒,但他觉得像单靠这一点就像灭了随园,那是野驴爷俩太天真了。

杨怀仁一时没有想明白原因,却也加强了他的防范意识,或许中断了随园的牛肉供应,只不过是他们阴谋诡计中的第一环罢了。

其实就算真的在这种商业竞争中,聚园能击败了随园,杨怀仁本身也不会怎么样,大不了损失些钱而已,何况这话说出来,杨怀仁都觉得好笑,就凭借他一个手下败将魏财还有根本不懂饮食文化的契丹人,简直就是开玩乐。

果不其然,很快活跃在东京城的契丹商人就不卖牛肉了,王明远去问的时候,那些契丹商人就随便给了个去年冬天草原上经历了十年不遇的暴风雪造成了牛群数量下降,没有多余的牛肉贩卖到大宋来的理由。

既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杨怀仁和随园上下也没有多么惊慌,地窖里的存货还够五天之需,所以仍旧按部就班地卖着牛肉面,随园门口也照样排满了等着拿签子进门吃牛肉面的人群。

对面的聚园里因为价格更低更实惠,这几天生意也非常火爆,虽然还没有火到随园的那种火爆程度,但也做到了座无虚席。

耶律迪傲喜欢穿大宋读书人的衣服,也总喜欢拽上几句他都不明白其中意思的诗词,但毕竟他是个没有多少文化的粗人,见随园的生意在他们断了牛肉供应之后还照常火爆,心里难免有些烦躁。

魏财只能继续像哄孩子一样哄着这位性情急躁的幕后大老板,“耶律公子莫急,随园那么大的酒楼,总会有一些预备的牛肉的,听说前几天还高价从蒙古人手里买入了一些。

不过照他们现在这个消耗量,用不了三天就会把牛肉的储存量用完的,到时他们的牛肉面只能变成阳春面,客人都是冲着他们家的牛肉味美才去吃的,没有了肉,光剩下一碗面,没有任何和我们聚园竞争的优势可言。

当客人们逐渐开始选择我们聚园牛肉面的时候,就是抛弃随园的时候,姓杨的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在东京城里也变不出牛肉来,除非,哈哈……”

魏财的笑容很奸诈,一张老脸一笑满脸的褶子,耶律迪傲看到这个笑脸却十分喜欢,想想着三天之后杨怀仁中了他们的诡计栽了的样子,也跟着“嘿嘿”大声奸笑起来。

第390章 冲天臭气(上)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牛肉断供到第四天的时候,随园依旧照常提供牛肉面,这让等着看随园笑话的耶律迪傲有点心烦。

魏财对自己判断上的小失误也并没有太在意,因为他得到了一个可靠的消息,聚园派去扮作食客去随园吃牛肉面的的一个厨子回报说,随园今天牛肉面中的牛肉有一点贮藏过后的那种特殊味道。

普通人不易察觉到的这种细微的味道变化,对于一个干厨子这行的人来说,还是很容易吃出来的。

魏财因此也有了信心,在劝解耶律迪傲的话里,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随园现在的处境,叫“强弩之末”。

到第五天的时候,果不其然,随园门口贴了张大告示,说是因后厨改造的缘故,明日开始暂停提供牛肉面,为了弥补大家的损失,东主杨怀仁愿意免费提供一种新的美食供大家品尝。

告示贴出来没多久,已经有人回报到了聚园。

“看来随园终于没有牛肉可卖了,哈哈。”

这耶律迪傲的第一反应,幸灾乐祸。可魏财关注的却是这个告示中的后一句话,杨怀仁要免费给食客们提供一种新的美食。

耶律迪傲对杨怀仁以及他的能力的了解,还是不够,这一点魏财就比他强很多,上一次归雁楼比试厨艺败给杨怀仁,就是犯了轻敌和对对手的了解不足的原因。

上一次的惨痛教训给魏财提了个醒,杨怀仁不是一个那么容易就被他打倒的人,上一次关键时刻能拿出辣椒油来为一道鮓画龙点睛,这一次就算暂停的牛肉面的供应,那他拿出来暂时替代牛肉面的这种新美食,一定会引领另一次流行趋势。

为了给予随园更彻底的打击,魏财劝说耶律迪傲明天聚园也搞一次免费的活动,来抵消随园新美食上市的这种对食客的冲击。

耶律迪傲一听说又要免费,头皮就有点发麻,拉长了本来就很长的脸,不满的看着魏财。

魏财也知道这个契丹人不是个合伙干大事的材料,心里难免对大长脸耶律迪傲腹诽几句,既然要干大事,就不要这么扣扣索索。

“耶律公子,现在是聚园和随园竞争的关键时刻,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把他们彻底打趴下,让姓杨的缓过劲来,咱们前边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

见耶律迪傲脸色有些松动,魏财接着说道,“别忘了咱们断了随园的牛肉供应,只不过是为了那件事做铺垫,咱们只有把他们逼急了,他们才可能上当犯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