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132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这些都是急不来的,不能盲目草率的做出决定,一旦被人发现了他的真实目的,暴露了身份,那么他们六个人是没有可能全身而退的。

下毒听起来简单粗暴,只要能毒死几个首领,梁山上可能就会出现混乱,但第二个计划的问题和第一条是相同的,一旦乱起来,他们六个人要如何安然无恙的离开梁山呢?

一大清早,门外便传来敲门声,六个人都没有睡好,何之韵和杨怀仁都还好,另一间屋里的四人身体都有些受凉之后的酸麻僵硬。

整理了下妆容和衣冠走出屋来,首先就是活动活动有些僵硬的身体和四肢。

昨天那个老头阴着脸扫了他们一眼,手中柺棒指着杨怀仁,说了他第一句话,“李大当家的刚才派人来吩咐过了,叫你去给他准备早饭。”

“嗯?”

杨怀仁揉着惺忪睡眼愣了一下神,李大当家的要我给他做早饭?简单的一句话透露出不少信息。

看来昨天的那个大秃子四当家的已经把从客栈里绑了一个大厨的事情告诉了山上的大头领李大当家的,所以大当家的迫不及待的就要试一试他的手艺。

对于杨怀仁来说,或许这就是李大当家对他厨艺水平的考较了。

老头见他发愣,又指了指身后的那间院子中间最大的的石头房子,“厨房里有材料,缺什么你再过来找我。”

说完他就往自己的房间走,走了几步又忽然停住,背着身幽幽地说道:“好好做,上一个厨子就是因为做的东西不好吃,被他们扔到水泊里喂鱼了。”

看着老头慢慢离去的背影,杨怀仁似乎从他的话里读到了些什么。

脸上堆着笑的人,不一定就是个好人,而像这个老头一样以脸冷酷跟不知道谁欠了他五百万块钱似的,但他不一定就是个坏人。

关键的是,说道梁山上的其他人,他用了“他们”二字,这又表达了什么?是不愿意与这些梁山上的贼寇为伍的意思吗?还是他根本没把梁山上其他人当做自己人,他也是被迫上的梁山?

杨怀仁觉得他们刚上山,也不用想太多,或者怀疑太多,先从熟悉梁山的环境开始。

何之韵前段时间学了一段时间的厨艺,虽然谈不上水平多么高,但是给杨怀仁打打下手是足够了,另外四个人进了厨房也帮不上忙,所以杨怀仁干脆让他们察看一下梁山的地形。

天已经明亮起来,梁山上却依然是笼罩在一片雾气里,这也许就是湖心岛的特殊气候特色,院子的门口并没有任何守卫,四个人决定分成两队,出门从两个方向熟悉下山上的路径。

杨怀仁和何之韵走进了石屋,这一间充作厨房的石屋差不多是他们卧房的十几倍大,屋里各种厨房用具也一应俱全,一张石头桌子上摆满了猪肉、羊肉还有冬季常见的蔬菜,从食材的角度讲,闭塞的梁山上的食材供应还算齐全。

只不过整个厨房里只有两个小灶头,一大堆扎好的干枯的芦苇杆就是柴火了。

杨怀仁原先以为这个院子就是为梁山上所有人做饭的厨房了,现在才意识到这里既然没有大锅大灶,那么就肯定还有另一间厨房,是用来煮大锅饭来给近四百人的中下层贼寇吃的,而他所在的这个厨房,小炉小灶,就应该是专门为上层的几位头领提供食物的地方了。

既然这间厨房是头领们的小灶,那么这个小院距离梁山上头领所居住的地方应该不远,那么杨怀仁就是专门伺候这几位头领的厨子,将来接触到他们的机会也会很多。

今天是上山头一天,他头一次给大当家的做早饭,那么就应该认真对待,只要第一顿饭让他吃的满意,他们六个人在梁山上就越安全,离达到他们的目的也越容易。

第307章 葱油饼

这第一顿饭要做什么呢?杨怀仁叉着腰看着厨房里这些材料,却不知道做什么才能不暴露他的真实身份,又能让大当家的吃了能对他刮目相看呢?

牛肉面?不行,这里鸡鸭鱼肉都有,唯独没有牛肉,虽然说可以用猪骨和猪肉替代牛肉做成猪肉汤面,但老骨汤需要大量的时间慢慢熬制,起码需要一天的功夫。

猪肉汤面可以作为明天的选择,但今天还不行。还有个原因,如果杨怀仁做了拉面,很容易暴露了身份。

提供牛肉面的连锁酒店现在虽然开始在大宋逐渐铺开,但受制于牛肉供应的不足,除了十来个大城市和东京城周边的区域之外,十三家加盟酒楼在很多地方上的分店也只不过是刚开始提供牛肉汤面而已,味道勉强是有了,但是没有卤牛肉。

即便如此,齐州一家八仙楼的分店牛肉面的生意也是相当火爆,郓城县虽然还没有,但梁上山也是四百来号人,保不齐就有某位头领在齐州吃过这种没有牛肉的牛肉汤面。

拉面的技术虽然简单,目前却还没有外传,如果杨怀仁做了拉面,很容易让别人怀疑到他的身份。

做些馄饨或者麻团之类的?也不太好,做这些特色的小吃一是太浪费时间,而且做出来的味道不一定就比小摊子上做的好,显现不出杨怀仁厨艺的精湛和特别之处。

比如说做馄饨,杨怀仁可能在技巧上更好一些,调味上也有先天的优势,但是这东西他毕竟不是经常做,比起柯小巧这种以卖馄饨为生的小摊贩来说,杨怀仁做出来的味道就不会比柯小巧做出来的好很多,或者说,好的不明显。

又要简单易做,又要好吃,杨怀仁忽然想到了葱油饼。葱油饼是北方非常常见的早点,但杨怀仁在北宋的街面上还没有见过。

一些酒楼里倒是有,不过不是作为早点,而是作为佐食来食用,当时他也吃惊的不行,看着一个人吃着葱油饼就着炊饼,不知道是个是个什么滋味。

原因嘛,大概是因为食用的植物油或动物油价格还比较贵,穷苦百姓还吃不起,普通百姓家里烹饪用油都十分节省,不会拿油去和面烙饼吃。

杨怀仁也不准备材料,而是先去点火起灶,何之韵看到他去起灶,虽然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还是在一旁给他递芦苇秆,不一会儿灶火就烧了起来。

“官人,”何之韵小声问道,“怎么先起灶了?”

杨怀仁又往灶里添了一把草杆,捂着鼻子说道:“早上起来这山上太冷了,管他大当家的吃不吃早饭,咱两口子先暖和暖和。”

何之韵心中甜蜜,微微一笑,“那你想好了要做什么给他吃了没?”

“嗯,做葱油饼,简单方便,山上这些土包子们估计没几个吃过。”

“好,需要妾身帮你做些什么呢?”

杨怀仁笑道:“为夫拉你来就是让你暖和暖和身子的,你坐在灶边呛不到烟的地方安静的做个美人儿就行了,嘿嘿。”

何之韵虽然易容成了个四十来岁的黄脸婆,但还是被杨怀仁这么宠爱,心里又一次感到幸福满满,她也知道做饭方面她要帮忙基本想到于给杨怀仁添乱,于是抓了一个木墩子坐了下来,托着腮看着他忙活起来。

做葱油饼用正常的发面就可以,区别只不过是要加少许盐或糖增味即可。

杨怀仁先用引子和了发面,然后将面团放入一个陶盆里,上面盖上一层干净的湿布,然后将陶盆放到灶口的旁边。

正常做葱油饼的发面需要发酵一个时辰左右,但现在是冬天,气候寒冷,这个发酵的过程会延长不少,甚至会是正常温度下的一倍。

但是如果放到灶口边,借着灶口里冒出来的热量,能让放在灶口边陶盆内的温度达到炎热夏季的效果,从而使这个发酵的过程减少至一半或三分之一,所以小半个时辰就够了。

这期间杨怀仁要准备葱油和酥油面。最主要的配料是大葱,眼下就有当地原产的半人高的大直葱,剥了外边的枯皮,把里边的青白的部分去头掐尾冲洗一下便可以直接使用。

葱剁成了了碎末放入一个大碗中,然后直接往碗里家调味料就可以了。

由于没有现成的五香粉,杨怀仁找来了一个石头臼子,加入大粒盐、干花椒和其他一些香味料,直接捣碎成粉末,然后将这些粉末的一半倒如到盛放葱碎末的大碗中。

杨怀仁面前有两种油可以供他使用,一种就是市面上最常见的菜油,一种是已经凝固成膏泥状的猪油。

杨怀仁闻了闻,猪油还是比较新鲜的,菜油是生的。他往常做菜用菜油,都是先把菜油熬熟一次去除了生菜油那种涩味再使用,单现在来看没有工夫给他熬油了,他选择了使用猪油。

后世或许大家都已经食用惯了植物油,很多人觉得猪油太腻,肉腥味太重,但在宋代,对于普通人来说,猪油那种肉腥味才是最香最馋人的。

杨怀仁用炒勺在油膏上剜了一勺,然后架到灶口上去加热,当油膏状的猪油全部融化并有了一定油温的时候,杨怀仁把这勺油倒入了葱花碗里,然后用筷子搅拌打匀。

油酥面则是葱油饼酥爽可口的关键,一个大碗里加入和面团所用面粉重量的五分之一的面粉,然后把剩余的一半已经的捣成碎末的调味粉加进去,然后用面粉一半重量的大约八九成熟的热油浇上去,搅拌成油酥面。

案板上刷一层油,发好了面团拿出来稍微揉一下排气,然后分成差不多大小的小面团。

每一份小面团擀成薄面饼,抹一层油酥面,然后卷起来按扁,刷一层葱油,再横向卷起来,刷葱油或加葱碎都可以,最后擀成饼坯。

很快所有的小面团都被制作成了葱油饼的饼坯,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了,没有平底锅,用普通的圆底锅也可以。

锅底先刷一层油,然后把饼坯平放进去,中火煎至两面焦黄微褐的时候,一张葱香满溢,酥软咸香的葱油饼就做好了。

第308章 吃饼

第一张葱油饼出锅,杨怀仁耍杂技似的用手中锅铲把葱油饼铲到空中,然后借着惯性把饼甩到案台上的一个簸箩里。

杨怀仁从新在锅里刷了一层底油,又一张饼坯下锅,他扭头对何之韵说道:“喊他们回来,喷香的新出锅的葱油饼,让咱们的人先吃饱了再说。”

何之韵了解杨怀仁的脾气,有啥好东西,有啥好吃的,都是先记着自己兄弟们吃,于是起身去寻天霸弟弟他们。

好一会儿工夫才把他们找回来,二十多个饼坯也都烙完了,杨怀仁又往锅里舀了些清水,打了几个鸡蛋,快速的做了个简单的鸡蛋汤。

材料下得足,做出来的葱油饼味道就是香。看着簸箩里一摞还冒着热气的葱油饼,几个人都馋坏了,杨怀仁送了个眼神,他们便一手抓一张“咯吱咯吱”啃起来。

哎呀我去,这速度,看来现在不下手这四个家伙能把这二十多张葱油饼瞬间秒杀,杨怀仁赶紧抓了两个,递了一个给何之韵,示意她赶紧吃。

论吃饭速度,天霸弟弟敢说自己天下第二,没人敢说是天下第一。杨怀仁第二张葱油饼吃了一半,他已经十张下肚。

早点虽然不用吃得很饱,但十张葱油饼对于天霸弟弟的饭量来说,也不过是饭钱小点心而已,当他再往盛饼的簸箩里伸手的时候,发现就剩下最后的三张了。

想了想这早点是为梁山大当家做的,怎么也得给他留下两张吧,于是只抓了一张饼。

其他人吃得差不多了,干吃饼难免噎得慌,这才又去找了碗舀了鸡蛋汤喝。

吃饱喝足了,六个人舒服地摸着肚皮,想起人家李大当家的还饿着呢,于是把剩下的两张葱油饼装在一个木盘子里,边上又盛了一碗鸡蛋汤,喊来了老头,让他给李大当家的送去。

“忙活半天就做的这?”

老头板着脸一脸怨气,再看看杨怀仁他们六个,一个个的都是一副无辜的样子。

可柯小川嘴角留下的饼渣子在他抹的黢黑的脸上还是太明显的,老头最后盯着他一直看,才让他觉得哪里不对劲,赶忙拿衣服袖子擦了擦嘴。

“东西贵精不贵多嘛,”杨怀仁笑着说道:“大当家的吃过了就知道这葱油饼多么好吃了。”

“唉……”

老头叹了口气,摇晃着脑袋端着木盘走出了院子。

梁山上的人其实平时没有啥事情,下边的喽啰们或许还时常拉到梁山泊里随便操练一下,头领们除了吃喝就是睡,都活的跟猪似的。

不过人家上山落草,为的就是过猪一样的生活,唯一的遗憾就是山上的厨子手艺太差。

大锅饭随便做,只要有点油花,只要管够能吃饱,下边的小弟们要求也不高,时间长了似乎都麻木了,也就不多么讲究饭食的味道。

几位头领就不同了,这些人无论是先来的还是后到的,以前在江湖中绿林道上也是数得上名的人物,不说见多识广,也得说是有点见识的,起码对饭食的要求要高一些。

山上的粮食、肉、蛋啥的外边供应的都及时,加之临着梁山泊,各种鱼就更不是事儿了,随便派十几个人到湖里走一趟,捞个上百斤鲜鱼跟玩儿似的。

只不过所谓的“大鱼大肉”是有了,伺候头领们的厨子就知道拿水煮,除了盐味,其他香料放的乱七八糟,连煮出来的味道都没有保证。

越是有点本事的人要求就越高,或者说越是有点地位的人毛病就越多,就算是大鱼大肉,这么个吃法也腻歪的慌,所以大秃子四当家的说的山上的饭食能淡出个鸟来,听起来也不算是他胡说。

大秃子从山下劫了一家人上来,大当家的当晚就知道了,起先也没怎么在意,无论绑回来是做小弟还是做肉票,他都习以为常,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后来听大秃子说劫回来的这家人是厨子,李大当家的也动了心思,山上的饮食确实太无聊了,换个厨子换换口味也不错,所以早就安排好人吩咐今天早上要吃新来的厨子做一顿早饭尝尝。

要是手艺好,就把这一家人留下来专门给几位头领做小灶,要是手艺不行,宰了扔到湖里喂鱼便是了。

头领们现在都是一日两餐,倒不是因为和穷苦百姓们一样吃不起饭,而是夜夜大吃大喝,上午都是懒在床上呼呼大睡,所以只吃午饭和晚饭。

李大当家的虽然是个武人,却也曾经读了不少书,更愿意相信自己是文武双全,生活习惯比起那些粗汉们要好不少,也是一日三餐一顿不少。

老头端了葱油饼到他的院子里的时候,李大当家的正装模作样的拿着一本书在读,还时不时做出凝眉深思状,就跟他真能看懂了似的。

老头子看来在山上很吊,给大当家的送完了早饭,也不是施礼是也不说话,木盘子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转身就走。

等他走出这个院子,李大当家的才放下手里的书,看了看木盘里盛着的一碗鸡蛋汤和两张葱油饼,皱起了眉头。

他是又觉得好笑又觉得无奈,看来四当家的也是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主,这不就特码的葱油饼嘛,普通酒店里的厨子都会做的寻常东西,让他吹的这厨子多么多么牛叉,看来也是个普通货色而已。

不过闻起来还行,李大当家的随手拿起一张来,随意地咬了一口。

这一口咬下去,脸上的表情就变了,等他细细嚼了几下,脸上的喜色就掩饰不住了。

葱油饼还是葱油饼,可比起他以前吃过的所有葱油饼,那味道和口感都是不一样的。

首先那饼的酥皮那种酥脆的口感,是他生下来之后就没体验过的,烤出来的烧饼也有酥脆的口感,但那种酥似乎太单调,而他手中的这葱油饼的酥,鲜活地像是有了生命一般。

外边是酥的,而里边却是松软的,葱香,油香还有咸香融合在一起,谁也没有抢了谁的风头,而是相互配合默契地不断冲击着味蕾,让它轻易的,心甘情愿的就那么臣服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