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12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土豆啊,地瓜啊,花生啊,玉米棒子啊,西红柿啊,为了你们能生长,哥可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养料养活了你们,还白挨了一顿打,要是移植了你们谁敢不活,我跟你们拼命!”

没法给这帮土鳖解释这些幼苗的重要性,杨怀仁只能说这些都是自己的命根子,小心刨出来,不能伤到根系,然后放入填了土壤的竹筐中。

回来的时候只能让黑牛哥哥背着自己,自己背上还背着竹筐。

脚底板还是依然火辣辣的疼,可是如果这些跟着自己穿越了的蔬菜大爷们能种活,那也算没有白费了“自己”的尸身做了它们的养料。

从附近的村子里顾了几个种庄稼的好把式,让杨福带着回家把这些苗苗移植到后院子里,叮嘱了一万遍一定小心。

杨福虽然不知道这都是些啥苗苗,但家主既然这么宝贝它们,自然不敢粗心大意。

剩下两辆马车继续向西南又走了十里地,视野里绵延悠长的涡河里波光粼粼,徐徐清风吹拂两岸的丛丛芦苇,随着水波起伏荡漾。

河西岸是一座农庄,刚收过了麦子,但是庄子里却没有半点丰收后喜气洋洋的景象。

女眷的马车上纷纷探出头来,想知道杨怀仁为什么带大家来这里。

杨怀仁含笑望了一眼何之韵,朗声颂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二十二章 山寨牛肉面

一道好菜做出来,关键无非在于两点,选择最好的食材以及做这道菜的大厨的技艺。

杨怀仁对自己的技艺很自负,就像一千年后未来的人开着能在天空中飞行的各色盘子,十分好奇的藏在云彩里,偷看我们因为开上了四个轮子的小汽车就沾沾自喜。

而食材,大宋已经算是丰富,我们的祖先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自秦汉开始,来自八方的蛮族四夷就不远万里的拿着自家的宝贝来到我们的地界,换取真命天子们的封给他们各色的头衔,即使他们受了封也没弄懂这名头到底是什么。

然后我们就开始自诩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是多么地大物博,无论什么东西来了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发芽,扎根,生长,并不断地繁衍。

但是杨怀仁所拥有的,眼下是这些自负里所不能拥有的,比如他自己的身体腐败后养育的这几株植物,大多来自地球另一端的美洲。

杨怀仁的愿望里,自己能拥有一个农场,去让这些蔬菜和作物去繁衍,好让自己的厨艺能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南阳郡王卷着铺盖,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让他无限眷恋的东京城里的繁华。

王府里堆积如山的金银被自己的侄孙打劫一空,为了在瘴气横流的山林里生存,不得不变卖兄弟赏给他的田产,这些是小皇帝不能也不敢去抢的。

京西南涡河沿岸的这座庄子,占地超百顷。听上去好像很大,但其实能用于种植粮食的农田不过一千三四百亩而已。

另外七八百亩河滩虽说也可以耕种,但遇上涡河丰水之年,会被淹没成一片汪洋。庄子上的庄户宅子只不过占去四五百亩,庄子后边六七千亩的荒山只生长了些稀疏的乔木。

被赶走的郡王急着变卖,本来三四万贯的农庄折了半价两万贯出售,却还是没有人出手。

清贵的人不愿意跟这位贪财王爷扯上关系,有钱无势的人还在观望,最想买下这块土地的杨怀仁却暂时没有这么多钱。

新来的几个伙计都是老实人,也接触不到厨房的秘密,杨怀仁给他们开的工钱比那些大酒店和名楼还高出三成,他们自然也更卖力工作。

厨房里新来的四个厨子开始也算小心,每个人把自己的十几道拿手菜写进了菜单,供应那些腰包丰腴的顾客,这些人总满足不了每天一碗的牛肉面,总要上二楼再吃喝一番。

只是四人对肉汤特别感兴趣,甚至拿来当水喝。肉汤本来就是给面条加卤的,喝多了自然齁得慌,齁得慌了就再喝水,水喝多了就总跑茅房。

杨怀仁就一副关心员工的样子出来问,“哥几个是不是那个啥有点虚,是不是去找惠民堂的郎中瞧瞧,据说孙郎中是专治不孕不育的行家。”

叫曹安的麻子脸是四个人中年纪最大的,十余年厨行里摸爬滚打的经验,让他对自己的味觉绝对的有自信。

后来归雁楼也推出了牛肉面,几天后,又有三家大食肆陆续推出了自家特制的牛肉面。

羊乐天配置调料包和熬老汤都是和自己人一同完成的,从来没有给那四个小偷任何机会,这一点杨怀仁对他很放心,这些店出品的牛肉面只不过东施效颦罢了。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不过有一点杨怀仁必须服,人家比随园卖的便宜,便宜的也不多,一碗四十文,就比你便宜十文。

同行业竞争,某些时候价格差异是会抹平一些质量上的差距的,后世各种“山寨机就是牛”的事情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于是东京城里出现了一群“跑酷”一族。

第一站自然是随园,每天天不亮黑牛哥哥就去门口发竹签子,他还很享受这个差事,也许是以前总克扣他工钱的工头如今也好这一口,虾米一样点头哈腰求着李黑牛给他留个号。

见天早上乌压压一片人,九成都拿不到号,看到分号的黑大个转身回店里,人群就转头跑归雁楼,归雁楼没座了,才跑另外三个地方。

杨怀仁这才意识到真正的马拉松比赛其实开始于大宋,这帮天天奔跑的人群成了东京城最近的一景。

杨家的仆子们就觉得人家也卖牛肉面,早晚影响自家的买卖,要不劝少爷把限量提一提?

杨家大少爷听罢一笑,伸个懒腰,打个哈欠,才缓缓说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哥就是个传说。”

有时候,男人的自信更容易吸引异性,蔡河街上不知多少黄花闺女就喜欢这个调调,何之韵这时候就很自然的站到杨大少爷身前宣誓主权。

羊乐天石头一块,绝对不会做出欺师灭祖的事,无论曹安暗示了多少次,许诺了多少金银,自家女儿都舍出来了,还是不见那小子有一丝动摇。

这里撕不开口子,曹麻子又开始打李黑牛的注意,心想这黑厮傻不愣登的,从他口里套出来买了什么香料总该不难。

李黑牛就因此气得不行,难道我天生长得就像傻子吗?

照黑牛哥哥的爆脾气,早就想动手了,肋骨起码给这老小子打断三根,因为姓曹的老是在他面前伸着三根手指头,暗示给三根银条子。

杨怀仁就跟他说不急,肋条子打断了还会再长上,不如打断点别的,但不是现在。

李黑牛就开始抓着脑袋琢磨该打断点啥,杨怀仁就再一旁看着,不知道黑牛哥哥的脑洞够不够大。

大宋虽然没有保护知识产权的律法,但是行业里规矩的效力一点不比律法差多少。

平民百姓的意识里也是很尊重这样的规矩,偷学武功这样的事在任何行当里都被不齿,偷了人家吃饭的手艺,往往跟挖了人家祖坟一样可恨。

其实杨怀仁觉得这样的规矩有利有弊,虽然保护了自己眼前的利益,但是对这门手艺的传承却是一种故步自封的做法。

我们祖先的智慧不仅仅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这么多,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种孤芳自赏,导致许多富有创造力的东西在历史的洪流中被遗忘了。

杨怀仁本也没打算自己藏着牛肉面的方子,但是这种蝇营狗苟之辈为了利益来背地里下绊子,他必须“涌泉相报”。

第二十三章 鸿门宴

天下所有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都是蠢人,真正的聪明人反而喜欢默默的把收敛起自己的智慧来,在自以为聪明的人面前越加的装傻。

老爹就告诉杨怀仁很多次,作为一个厨子,做人要低调,做菜要高调。

杨怀仁起初觉得自己老爹纯粹是糊弄自己,他还不是一辈子窝在胡同饭馆里做厨子,低调是做的非常到位,没见过他高调过。

如今他有点明白了,有种事,说的文雅点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说通俗点就是枪打出头鸟。

随园这种实力的小食庐,弄出的饭食偏偏比那些大酒楼好,这不就是那只翅膀还没长齐,就想飞的更高的小小鸟吗?

随园卖牛肉面,归雁楼也卖牛肉面,更多的馆子开始卖牛肉面,但是无论这些馆子怎么做,味道总是比起随园的牛肉面差上三分。

当妒忌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容易产生妒火,天干物燥的时候,就容易燎原。

这天一大早,归雁楼老板范二娘就领着一帮同行请杨怀仁吃饭,拜帖都下了。

杨怀仁笑嘻嘻的跟来送帖子的小厮说一定准时赴宴,何之韵就不干了。

“这是鸿门宴,仁郎不用理会。”

说话的时候粉拳紧握,仿佛范二娘变成了小人儿就再她手心里被攥的挣扎求饶:“我再也不打你家俏郎君的主意了!”

杨怀仁就感叹,千万不要惹女人,特别是会功夫的女人。

好一阵安抚,才跟她说明白一个道理,输人不能输阵,若是不去赴宴,反而教人家小瞧了自己。

何之韵这种江湖侠女,怎么会不懂得这个道理?好比两个侠客比武,且不管修炼上的造诣差了几万几千里,缩头乌龟是做不得的。

于是她就说她要跟着去,还说万一人家跟你玩十面埋伏,她也能替杨怀仁抵挡上三五个时辰。

“我在你心里就那么弱鸡吗?哥堂堂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需要女人来保护。还用你抵挡个三五时辰?其实半柱香功夫就够哥们跑路了……”

杨怀仁组织万千语言准备证明自己是多么有男子汉气概的功夫,何之韵已经换好了一身男装,一个白衣飘飘的俊俏小书生已经站在他面前。

女要俏,一身孝。

单看脸的话,换了男装的何之韵简直就是一个帅气美少年,杨怀仁站在她身边无法不觉得自惭形愧。

但是你把两只兔子藏怀里,还藏的那么明显,就太掩耳盗铃了,所以,杨怀仁决定安抚一下两只小兔子,然后额头上就挨了个大爆栗。

捂着生疼的脑门,鼻血又流出来了。杨怀仁心里就暗暗发誓,“迟早让这两只兔子做我爪下亡魂!”

归雁楼在崇政门内,宝镜湖畔风景如画,五层的飞檐巨厦矗立在一片葱郁之中,在湖面上留下了美丽的倒影。

燕来楼的管事认出了杨怀仁,裹着腰上来引路。三人移步至五楼之上,宝镜湖的美景便尽收眼底了。

杨怀仁欣赏着美景,就觉得何之韵说这是鸿门宴有些紧张过头了,这诗情画意的景色里,不吟一首诗太对不起自己这身行头了。

只见他走到窗边,闭上眼睛一副陶醉的样子,仰头深嗅了一下湖面上吹来的清风,缓缓的把手臂仰了起来。

派头倒是做到十足,可惜无奈胸中羞涩,并没有多少可以用的墨水。唐诗三百首里搜寻了半天,也没找出合适的句子来。

杨怀仁偷瞄了一眼堂中坐着的众位掌柜,总不好什么也不说失了面子,于是大声唱到:“归雁楼上景色好,碧水玉树云中鸟。”

众人侧目,没想到随园的老板这么年轻还如此有文采,强忍着心中嫉妒的火焰,装出一副陶醉的样子等待他念出后两句。

杨怀仁自己知道,他就是瞎扯,前边两句韵律格调只能说凑合,意境是一点儿没有,既然是人家归雁楼老板范二娘做东,下面两句奉承两句也不算失礼。

“仙人沽酒不归去,停鹤摇琴乐逍遥。”

“好诗好诗,好一个停鹤摇琴乐逍遥,怀仁兄真是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厨艺就有如此造诣,还作的如此行云流水之诗文,真可谓才高八斗!”

说话的是一位年纪二十五六岁的华袍男子,手里一把真腊国产的象牙折扇极其精致,头上的束发金冠煜煜闪光。

“敢问阁下是?”

杨怀仁脸上堆着笑,心里却偷偷问候了他父母,谁让你长得比哥帅那么多?

“在下便是这归雁楼的东主,赵頵。”

赵俊?你姥姥个屯,长得好看也没必要写名字里天天显摆吧?杨怀仁心里有气,这熊孩子,应该叫赵丑,对!就叫找抽!

何之韵见他脸上变换着各种表情不知道在想什么,偷偷凑过来在他耳边低声说道:“赵頵就是嘉王,这归雁楼是嘉王府的产业,这会怕真是鸿门宴了。”

这小子是个王爷?杨怀仁心里有点打鼓,按照原来的计划,这帮酒楼掌柜的无非要他分享牛肉面的配方,到时候捞上一笔,好买下那个庄子好发展自己的食材基地。

但是如果是个王爷,人家有钱又有势,小皇帝都得喊他一声皇叔,这个嘛……不狠狠的宰他一笔都对不起他这么大顶帽子不是。

“原来是人称大宋第一贤王的嘉王爷啊,您的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在下对您的景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既然要忽悠人家,那么就事先把他哄高兴一点,到时候掏钱掏的也爽快,自己拿钱也拿的心安理得,一举两得,各取所需。

何之韵在他背后听到他把马屁拍的这么又韵律,皱起了眉头,心里怎么都搞不明白这人是怎么回事,正经的时候满身的男人魅力,不正经的时候比那些街头无赖泼皮还要让人讨厌。

“你脸皮真厚,那么酸的话不知道怎么从你嘴里说出来的。”

面对何之韵的不屑,杨怀仁就来气,做这么多事还不是为了她山上那几十张嘴?这女人咋就不理解我呢?

第二十四章 拍卖

脸皮厚,在某些人眼里是个缺点,是个贬义词。可某些人们有没有想过,脸皮厚也可以是个优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