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100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杨怀仁决定今天让大家尝尝草原涮肥牛的美味。

火锅好不好吃,除了所涮的食材原本的味道之外,最根本的就是锅底料的制作。这种在火锅行业内看似很神秘的东西,实际上并不难制作,只是各家各家的独特风味而已。

最基本的做法是,葱姜,花椒,香叶,桂皮,大料,陈皮等香料先用牛油炒制,然后倒入少许白酒炝锅,接着加入牛肉清汤,再添加少许盐就可以了。

当然,根据个人的口味,或者秋季进补的需要,还可以添加些香菇,冬笋,口蘑,枸杞等食材,或者一些开胃健脾等健体功效的中草药材,甚至是添加一些水果片,也会有让人惊喜的新口味。

老汤的醇厚味道在这时候,比起新汤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刚一煮开,满屋子里弥漫的都是牛肉汤的香气。

杨怀仁一只手不方便,但他还是亲自把冻成块的牛肉切成薄片,然后整齐的码放了四五盘,菘菜就是现在的白菜,洗净了切成大块,使用的时候放到锅里自然就会散开。

准备好一个炭炉,最后在火锅里适当点了一勺辣椒红油,杨怀仁才吩咐仆子把自己特制的火锅端了出来。

怀仁出品,必属精品,这可绝不是吹的。游师雄本就不是什么斯文人,吃起涮牛肉一点儿没有怕烫嘴,赵頵现在是看见红油就兴奋,那吃相就更不用提了。

第227章 太后抢功

皇宫,紫宸殿。

如果说几位朝堂大佬对杨怀仁发明压缩饼干这种军粮还不以为然,那么对于游师雄上表的吐蕃部族争斗引发的一些列连锁反应,他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官家和高太后下午临时召见了两位宰相和几名大学士,就是要讨论这件事,在场的还有秦凤路行军大总管游师雄和嘉王赵頵。

后边这俩人,可以说是吃人嘴短,嘴上油水都没擦干净,就被杨怀仁赶着进了宫。

后来杨怀仁想想怕这俩吃货嘴皮子不利索,于是自己也喊了玄参来给他重新包装了一番,也跟着进了宫,不过这种高端的小朝议他一个小小五味子是没有资格参加,只有在紫宸殿外候着,等着宣他时才能觐见。

范纯仁和吕大防两位宰相本来不太相信会发生这种离奇古怪的事情,可看了枢密院的军报,也不得不相信杨怀仁祸祸人的本事了。

事实摆在眼前,边军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边报是不会作假的,谁也不会拿这种掉脑袋的事开玩笑。

两位宰相虽然觉得杨怀仁这奇功立得有点蹊跷,可一位大将军,还有一位当朝的亲王同时给杨怀仁请赏,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

资政殿大学士韩维七十有五的高龄,算是这些人里边资格最老的,他的看法是,杨怀仁的功劳是无法否认的,但是他怀疑杨怀仁这些动作,是不是后边有人指使的?

在他看来,杨怀仁只不过是个厨子,虽然前边因为完胜倭国名厨的小功劳,勉强被官家封了个五味子的爵位,算是个人才。

但是这么年轻一个后生,就是再人才,是不可能洞察到吐蕃内部,以及他们与西夏大辽之间的利益关系的。

韩大学士这么想的理由也很简单,像他这么个老资格都没弄明白的事,更不用说一个还未满十八岁的毛头小子了。

要是杨怀仁真有这么聪明,真这么有远见,真这么有才华,那这后生不出仕做官报效皇恩,而是甘愿做个小厨子,那就肯定是脑子有病了。

门外的杨怀仁非常应景的打了个喷嚏,守着门外站班的小太监们和大内侍卫,开口就骂道:“凑,这是哪个老王八蛋在背地里骂我呢?”

小太监直接就惊了,在紫宸殿外候着等着里边传唤的人他见多了,哪一个不是规规矩矩,甚至战战兢兢?

面前这位包得跟个粽子似的家伙在殿外走来走去遛了七八十趟了,自由自在地跟在自己家一样,他穿得明明是个富家子弟的模样,却因为打了个喷嚏,开口就骂娘,根本就是个市井无赖的德行。

杨怀仁看着这小太监鄙夷的盯着他看,着急的心里本来就有气,指着小太监问道:“是你小子偷偷骂我了吧?”

杨怀仁在门外找是谁骂了他,门里边骂他的老头还在喋喋不休的啰嗦个没完,就是想搞清楚杨怀仁背后那个高人是谁。

赵頵皱着眉头,心道人家杨怀仁本来就没想到搞出这么多事情来,唯一的目的就是买牛肉而已,这叫无心插柳柳成荫,何必胡思乱想非要找出个幕后黑手来呢?

这个幕后到底是谁,赵頵根本不关心,可他母后可是被韩维的一番话点明白了。

一家人正纳闷韩大学士的话中所述之事有多少可能性,高太后就发话了,具体说了啥杨怀仁也没听见,但老太婆话里的中心思想和最终目的,就是她要贪杨怀仁这一份功劳。

大体意思嘛,无非是这些事情得发生并非是没有缘由的,像跟吐蕃人买牛肉的事情,就是高太后下旨暗示杨怀仁去做的。

她本来的目的,就是想借这件事挑拨挑拨吐蕃内部的关系,好缓解秦凤路的边军戍边的压力。

没曾想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不过既然结果是好的,就说明她的决定是正确的,她高滔滔便是韩大学士口中的那个绝顶聪明的幕后高手。

众人一听,高太后姓高,自然就是高手,她这理论没毛病。

就赵煦觉得他祖母这脸皮够厚的,人家一个小厨子的功劳都得分出七成来给自己贴脸上,要是真有一天把西夏大辽啥的胡人都灭了,她还不得说自己是王母娘娘下凡啊?

高太后心里高兴坏了,要是这件大功劳真的能变成她的功绩,将来她要是学武则天飞凤化龙,等于又添了一道筹码。

远了不说,他的丈夫,儿子,加上膝下这个孙子,三位皇帝对于边事是毫无建树的,谁都知道大宋虎狼环饲,谁都想在这方面做出点功绩,就算不能开疆拓土,起码也报大宋安全无虞,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多少年来始终无法拿出点像样的功绩来。

没想到杨怀仁不动一兵一卒,就连买牛肉的钱都没到吐蕃人手里,就给吐蕃整的眼看着就要内战了,西夏和契丹之间也闹了嫌隙,大宋就站一边看热闹就行了。

两位宰相等大臣,心里边明镜儿似的,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千年不遇的偶然事件,就好比天上掉馅饼,可遇不可求的事的确是发生了,跟太皇太后能有多大关系?

不过太皇太后既然这么说了,谁也不好驳了她老人家的面子,于是一个劲的称赞高太后英明神武,未卜先知,慧眼识才,运筹帷幄等等等等,总之人家大儒连拍马屁的词儿都高端大气上档次。

杨怀仁被老太婆抢了功劳,其实也没什么损失的,起码他的功劳算是坐实了,封赏也确实是跑不了了。

赵煦恶心了半天,终于议到杨怀仁的封赏了,上一次他就想赐封杨怀仁个侯爵的,虽然是一时冲动,但他心里杨怀仁所立的功绩,比这些只会讲大道理说些酸话的大学士们可是实实在在真实存在的。

既然没有人会反对,那么就好好封赏一下杨怀仁。

杨怀仁正在殿外花式吹牛,二十多头牦牛黑牛黄牛奶牛正在天上群魔乱舞,忽然听到紫宸殿里有人喊道:“宣五味子杨怀仁觐见!”

杨怀仁赶紧收了嬉皮笑脸的样子,装作刚刚受了重伤似的一瘸一拐的走进了紫宸殿。

第228章 怀仁取字

赵煦见杨怀仁这个惨样子,难免心生怜悯,“爱卿,这是怎么弄的?”

杨怀仁酝酿了半天正准备答复赵煦,高太后可能是怕他说秃噜了,抢先说道:“五味子前几日被一江洋大盗所掳,不过五味子智取大盗,才受了些苦,此事上五味子也略有功劳,不若今日就数功并赏了罢。”

赵煦当着这么多大臣面上也不便多问,便清了清喉咙,扬声说道:“五味子杨怀仁上前听封。”

杨怀仁傻儿呱唧的“哦”了一声,却不知该怎么办,呆呆地站在原地没有动。

游师雄站的地方离他不远,忙小声提醒道:“傻小子,傻站着干啥呢?官家唤你上前听封呢,快跪下啊。”

杨怀仁这才反应过来,可腿刚要打弯的时候,赵煦笑着说道:“爱卿身上有伤,就不必多礼了。”

这话说的轻巧,可惊坏了几位大臣。北宋历代皇帝都遵循太祖旨意,尊重文人,重视文人,只要是有功名的读书人,见了皇帝也只需躬身行叉手礼便可。

除了祭祀,大朝会,还有一些特殊的典礼上,文武百官对皇帝行跪拜之礼以示隆重之外,平常的小朝会,是无需跪拜的。

但是皇帝对某人下旨,不管你什么身份,只要是臣子,都要行三拜九叩的大礼之后,才能伏地听旨,这也是礼仪中的规矩。

官家亲自宣旨,连宰相这级别的官员,也要遵守这样的礼仪。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官家念在听旨的官员年纪大或者受伤的份上,会明示他可以不必跪拜听旨。

可杨怀仁的伤,除了胳膊是真伤之外,其他的地方缠了那老多麻布绷带,很明显都是装饰用的,高太后也几位大臣都看出来他这是装可怜贪功,没有说破而已。

就小皇帝看不出来,还当杨怀仁是真受了重伤了,竟也不用他跪拜听旨,这是何等的恩宠?

杨怀仁在这些人心目建立的贪财贪功的形象很成功,你们不是都装清高装好人吗?哥偏偏做无赖做坏人,你们最好鄙视哥,不要和哥来往,哥也好落个清闲。

赵頵和游师雄是明白杨怀仁这么做的目的的,这种事,说起来是人各有志,他们也不多说什么。

赵煦先是表彰了一下杨怀仁的功劳,勉励他再接再厉,为大宋再创新功,杨怀仁想的却是,新功不新功的我也拿捏不准的,这又不是说两句尽力而为就能成的事。

他能做的,也许是下次越过大辽跟蒙古热或者女真人买羊肉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把这俩部族给整造反了。

最后才是赵煦对杨怀仁的封赏,“特赐封杨怀仁为环县侯,食邑千户,地十里。”

这环县侯的封号是刚才几位大臣和高太后商议出来的,像江南和中原的好地,他们是不肯封给杨怀仁的,好在赵頵和游师雄说了杨怀仁正准备买个牧场养些牛羊的事情,也正好中了他们几位的意。

环县也不在秦凤路,而是在秦凤路怀德军东面。

环县是个边陲小县,县治下的土地倒是很面积很大,不过多是比较贫瘠的土地,也打不了多少粮食。

北面是横山,横山再往北就是西夏的国境了,东面是永兴军府的定边军,南面便是庆州府。

总体来说环县这地方对于一个普通的侯爷来说,被赐封在这里不算好,不过好处是这地方地广人稀,荒地有的是。

方圆十里的赏地就算都是荒地,在这些大臣眼中虽然不在乎也不心疼,不过对于杨怀仁来说,这么大片地方正合他心意,又不是为了种粮食,能养养牛羊就挺好。

杨怀仁这次主动感激涕零的拜谢皇恩,本来今天的事情发展到这里都挺好,韩大学士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对杨怀仁问道:“环眼猴今年贵庚?”

凑,这老头要干嘛,不会是见我封了侯爷,要把他孙女嫁给我吧?杨怀仁一阵胡思乱想,要是你孙女漂亮的话,嘿嘿……那也不行,当我杨怀仁是个喜欢拈花惹草的人吗?开玩笑,我杨怀仁拈起花惹起草来不是人……

还有,老大爷,你说话能不漏风不?哥们现在是环县侯,不是环眼猴,哥可不想刚刚摆脱了中草药的束缚,又被关进的动物园。

“学生今年冬天就满十八周岁了。”

“那就是二十岁了?”

啥?二十?杨怀仁那个气啊,哥们十八一朵花,正是小鲜肉萌萌哒的时候,咋叫你一句话就划拉到另一代人里去了?老头,你会说话不?不会说话就不要乱说!

古代相互之间问年龄都是虚两岁的,这么说来,杨怀仁的确算是二十岁了,到了这个年纪,便可以蓄须了,而且要行冠礼,家里的父辈给命字。

韩维是个很讲究礼数的人,杨怀仁被赐封侯爵,他本意就是杨怀仁已经是礼法上的成年人了,应该取字了,这样他这个侯爷出去也不会被人家笑话他不懂礼数。

“听闻令尊早年间已仙游,不知家中可还有什么长辈可以为环县侯取字否?”

杨怀仁想了想,他记得听母亲说起过,杨家的家族倒是繁盛,可是他这一脉已经五代单传,父亲去世之后,确实没有长辈能给他取字。

杨怀仁摇了摇头,“没有。”

“那么老夫便为环县侯取个字,环县侯意下如何?”

人家原来是一片好心,杨怀仁一想韩维是当时大儒,由他来给自己取字,他也算有面子。

他隆重地对韩维行了个叉手面师礼,“学生在此多谢先生了。”

韩维微笑着点点头,摸着下巴想了一下,“环县侯买牛肉上为了自养肉牛,也正因此立此奇功,你所作所为可谓福泽大宋万民的好事,不若取字为‘泽、民’如何?”

杨怀仁差点一口气憋死,吓得他脑袋甩得跟摇头娃娃似的,“学生何德何能,当不起,当不起……”

韩维又想了想,“环县侯厨艺出众,贴近百姓,难得一颗平常之心,那么叫……”

杨怀仁胆子都要吓破了,我的韩大爷唉,你这是要害我吧?

第229章 杨怀仁为妻求诰

杨怀仁的确想有个霸气点的字,可是韩大学士起的这两个也太霸气了,杨怀仁觉得就算他脑袋不小,可也顶不起这么霸气的名字。

面对杨怀仁的拒绝,韩维有点不高兴了,老头能给一个年轻后生取字,已经是很大的面子了,多少人想求还求不来呢,他竟然不满意,气得韩维袖子一甩,“哼!”了一声转过身去。

游师雄见状,忙给杨怀仁打圆场,他先踹了杨怀仁屁股一脚,佯装生气地骂道:“你个臭小子,当了侯爷就了不起了是吧,你再了不起,韩大学士也是你爷爷辈的!”

这话杨怀仁是没法否认,韩维都快八十的人了,喊爷爷他也不亏,他只好赶紧给老头解释,“韩相公,并不是您老给小子取得字不好,而是太好了,寓意太深刻了,小子怕担当不起啊。

当年家父给小子取名,这个怀仁便是取自‘智者必怀仁’,一是寄望小子长大了能成为像您一样的智者,心怀仁义,胸怀天下。

小子不才,智者是不指望了,小聪明还算有点,不过这怀仁二字,小子大言不惭的说一句,小子还算没辜负了。

方才是小子惹您老人家生气了,明日小子便亲自上门赔罪,给您送上我家随园自蒸的美酒一车,你看如何?”

韩维好酒,是众所周知的,再说人年纪大了,脾气更像是小孩子,固执又变化多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