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第967章

作者:望舒慕羲和

至于能不能把欧洲各国吓得就此和平?显然也不可能,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了,上次几大矛盾啥都没解决,早晚要打的。

大顺的战略庙算已经定下,战争前期全力发财。

你们互相劫船,大顺没有任何意见,甚至乐见此事。互相劫船,意味着大顺即将在欧洲战争期间,独霸欧洲的东西方贸易市场。

但走私干的太过分,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所以就要考虑让对方针对武装中立同盟不胜其烦的时候,能够压下火气,继续胜其烦。

同时,也是给将来一些国家传递一些信号。

经过刘钰引导的法国,此时其实很容易做出决定:是他妈继续在基本没出成绩、整天赔钱的印度折腾?还是在每年大量的人参貂皮换白银的北美,保持优势?

虽然,刘钰说过,庙算中,英国应该扔掉印度,取代荷兰的位置,用印度来瓦解中法同盟,用取代荷兰地位的东西方贸易联络大顺结盟,在波斯湾画条线瓜分世界。

但,现在的情况是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很大,之前就已经被刘钰以贸易制裁的方式,逼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力向印度。

而北美,又不交税,走私又重,实际上真不如一个加勒比的蔗糖岛屿值钱。

相反,作为主力债权人的东印度公司,是叫东印度公司,他的核心利益在东边。

当法国面临选择的时候,法国可以选择放弃印度,拉大顺下水,从而保住日趋值钱的北美,同时拉到一个盟友。

可英国不可能做出此时看来这么“智障”的决定,东印度公司所有投资打水漂、股东破产来放弃印度。

法国的东印度公司,都破产好几次了,法王可以直接召回东印度公司的人,因为法国集权很重。

阅舰式,也正是为了让法国人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必要的让步,从而扭转整个战局的胜负。

当然,在传统天下观儒生的眼中,这一次阅舰或者大阅军队,只是为了做给日趋重要的江苏看的。

让已经极为重要、且扮演着财税重地的改革后的江苏,明白朝廷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哪怕再扩展一下,也就是听说告知了朝鲜国、琉球、日本、越南,以及南洋诸国,都要履行“诸侯”义务。

天子大阅。

诸侯要干啥?

诸侯要带兵参加,深刻体会一下什么叫天子、什么叫诸侯。

这本身,也是合乎礼法的。

天子阅兵会盟,诸侯按照爵位出兵参与会盟,这本身就是古礼。

震慑威慑,自不必提。

但旧天下观下的理解,也就到此为止了。

实际上能想到这一步的,已经少之又少了。

然而,其实对大顺的决策圈而言,这一次固然有威慑一下江苏本地商贾士绅的意思。

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取得商贾的另类支持。

这种支持,是以大顺还未发行的国债为基础的。

一旦若是大顺开战,商贾能支持到什么程度?

支持到只要觉得大顺能打赢,就能继续支持,尤其是很多与西洋贸易息息相关的产业。

如果能压到7%、8%的利息。

大顺以盐税、垄断贸易买扑年费、毛皮贸易买扑年费等等这些东西作为利息抵押,弄个一亿两,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对大顺来说,撑下去,就是赢。

撑到英国国债崩盘,大顺就可以宣布获胜了。英国身上还有将近三亿两的国债,财政收入的大半,都要支付国债利息。

赢了吃肉。

输了吃屎。

那么,怎么让商贾对朝廷开战有足够的信心、踊跃接受比较低的利息购买国债呢?

自然是让商贾直观地看到,大顺自己的军事力量,有多么强大。

不但可以打赢。

而且可以打赢。

越直观越好。

越简单越好。

而最直观、最简单的展示方法,就是陆海大阅、周边来朝、万炮齐发。

松苏的商贾和新兴阶层,知道大顺有海军,有欧罗巴的那种巨舰,甚至时不时就能看到。

可到底有多少呢?

其实大顺的军舰吨位,未必太吓人。

但一旦聚集到一起,却是可以帆樯如林的。

叫那些外行的、不知道投送距离概念、难以理解战争逻辑的商贾,在必要的时候,会有充足的信心。

至于对商贾的提防,对皇权来说,不是没有,但也就那么回事吧。

皇帝内心一直确信一件事。

不管是盐业,还是海贸,越大,越好管。

分散经营,要靠高端的统治术。

大而聚集,只要朝廷不崩,三个狱吏、五个厂卫,就直接能解决。

在大顺这种地方,皇帝从来就没考虑过所谓的财阀夺权之类的可能。

别看现在大顺这边的纺织业、盐业、海外贸易业有几大所谓的财阀巨头,其力量在欧洲小国或许足以呼风唤雨,然而在大顺的皇帝看来,两个厂卫就能解决——当然,按照正确叫法,大顺没有厂卫,那叫孩儿军。

大顺有大顺继承的传统和历史逻辑,至少在皇帝看来,是这样的。

刘钰也认可,只不过他不觉得蕴含狂暴力量的是这些大商巨贾,而是他们反面的另一支力量——以史为鉴,自然也就触到了皇帝的盲区。

不过皇帝对这些大商贾的看法,是正确的。他们就是个屁,几个厂卫就能解决的人而已。

反倒是,如果不弄成这种大型垄断公司的模式,那反倒需要极强的控制力、统治术。

比如盐。

盐政改革之后,在皇帝看起来,管起来可比之前容易多了。

小而全面发展勃勃生机的工商业,以大顺的控制力和统治力,确实也管不太明白。

管十万个分散的小的,和管几个集合的大的,哪个容易,是不言而喻的。

是以威慑的确是有,但对江苏商贾和新兴阶层的威慑,还真排不在前面。

第827章 新的天下(下)

大顺的枢密院,或者说大顺真正的决策圈,经过这些年的适应,对大顺即将面临的战争形态,是有基本正确的认知的。

这种认知,认为在全世界都是垃圾、全世界各国的动员能力都很有限、各国的投送能力也都非常有限,只能依靠少量的精锐常备军进行海外博弈的——包括大顺自己。

如果用刘钰来评价,那就是此时距离近代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近现代那种全面动员的的世界大战,和此时的世界大战不同,反倒是七年战争模式,更类似于核武器平衡下的情况。

对大顺的统治者来说,国内统治是一回事、海外战争又是另一回事。

这个海外战争的模式,也包括大顺的边疆区问题。

大顺在海上的投送能力有限,实际上在西域、雪山等边疆区的投送能力也非常有限。

但一样,这几个方向上的敌人,或是投送能力也一样有限、或是战争能力拉胯。

这也使得在大顺的统治者看来,海外战争和边疆问题,都是类似的战争形势。

以小股的、数量有限的精锐部队去打仗。

甚至大顺的极大主要竞争对手,基本都会采取类似的战争手段。

以有限的兵力,三千、或者五千,不可能再多了。

在印度、北美、南美、东亚、非洲等各地开战。

可能,三千人,就能决定北美归谁;可能,五千人,就能决定印度属谁。

国内边疆区也是一样,规模不大的三五千精锐常备军,远程调动,快速出击,基本上就能解决边疆区的诸多问题。

至于海外,大顺自然没办法进行广泛动员,甚至压根不存在动员这个概念。

可对手也差毬不多:英国水手是抓壮丁、贼配军;普鲁士得找人贩子专门买兵丁,有些士兵的地位和明末差不多,是军官的农奴给军官干私活挣钱;大顺这边招灾民,比贼配军略强一些。

工业化之后的动员概念,和现在可完全不一样。所差的,只是训练方法、能否吃饱、训练时长——虽然嘲笑英国的水手可能要从酒馆捡醉汉、抓壮丁,薪水少的可怜——但薪水少的可怜,可压根没饭吃、欠饷不发、舍不得花火药训练、甚至饿的无法保持十天一训,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以后世的目光来看,此时全世界的军队状况都是垃圾、贼配军、壮丁。

但贼配军也分三六九等,吃饱饭能两天一训的贼配军,和吃空饷压根没热量训练的贼配军,区别大了去了。

好在大顺对即将爆发的战争形态有清醒的认识,也或者说是因为西域、雪山等问题需要始终保持一支精锐的快速野战部队的总结,以及刘钰自身练兵留下的惯性,大顺还保持着一支训练水平相当优秀的陆战队海军步兵。

数量不多。

训练严格。

为了就是适应即将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种低效投送、三五千人规模海上到处打的战争模式。

实际上这个建军思想,在刘钰练兵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种子。

大顺的新军,强调的从来都是营团级别的配合、快速变阵、快速机动、切换阵型、纵队横队转换等。

压根就不是照着排线列、搞二十万人大会战的那种模式来的。压根没机会,周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当初种下的种子,既是为了将来,实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枢密院的参谋们。

最终在对现实情况做了分析后,得出了“优势在我”、“优势很大”的判断。因为从一开始,大顺的新军就是奔着三五千人的投送极限能力的规模战争打造的。

之后的几次战争,都是如此。

伐日,下南洋,规模也都是三五千人。

大顺的庙算战略也非常明确,就是等着打起来后,在各地瞎鸡儿干,干到英国国债爆炸就是。

英吉利海峡的决战,大顺既没兴趣,也没能力。

但今天劫艘船、明天打个堡垒、后天骚扰护航舰队的能力,不但有,而且很足,尤其是航海天文历经度法普及之后,更是如此。

从财政的角度,大顺不下场,法国肯定输。

上一篇:完美之十凶再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