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第635章

作者:望舒慕羲和

大顺不是没组建过类似的垄断专营公司,比如对日的贸易公司。但南洋的事,和日本的事不一样。尤其是林允文提到了“军、政”,不是他们这些商人能触摸的道理之后,这就更加明显了。

对日的专营垄断公司,是扑买制风格。

花钱,买了垄断权。

完事。

需要稽查走私吗?不需要,因为日本锁国,直接就帮着缉私了。

需要驻军吗?也不需要,日本只是开放了港口,对日的贸易公司只需要把货运过去卖钱。

需要负责日本的土改、土地政策、税收改动吗?也不需要,因为根本无法插手,不管是幕府还是诸侯,把控的都很严。

啥都不需要,这和南洋能一样吗?

南洋绕不开军队、绕不开政府。

军权、政权、治权。

这玩意儿,就大顺的政治环境,可能承包出去吗?

甚至说,封建南洋,都比承包出去搞垄断公司更有可能,虽然前者也是扯淡,但至少在大顺内部还算是可以讨论的一种扯淡。

新兴阶层们有自己的期待,可他们的期待是被刘钰否决的期待。这种情况下,怎么看,都觉得朝廷是想要割他们的肉、剪他们的毛。

说到这里,刘钰并没有直接深入这个话题,而是转了个方向,问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商言商,无非求财。你们也不必避讳。”

“这样吧,我先问你们个问题。”

“你们觉得,每年的平均回报率达到多少,你们会选择投资?”

“给你们点时间,你们商量商量,拿出来一个大致的数目。”

“我心里,大约也有个数目。”

“若是我心里的这个数目比你们想的高,那就可以谈。”

“若是我心里的这个数目,比你们的底线要低,那我也不用浪费口舌了。”

“说什么天朝威望、制霸七海,你们多半也没什么兴趣。也未必说得动你们。从天朝征罗刹、伐日本、建海军至今,投笔从戎的、弃商从军的,也没几个。”

说完,摸出怀表看了看时间,挥挥手道:“给你们两刻钟的时间商量。两刻钟后,你们拿出一个数。”

收起怀表,刘钰便坐在那不说话了,只是慢悠悠地自己吃茶。

下面的商人们顿时如同水滴落入了油锅一般,又如同夏日的粪坑里投入了一块石头惊扰的苍蝇。

嗡嗡的讨论声不绝于耳。

刘钰既说的直白,这些商人也就不避讳当着朝廷大臣的面讨论“阿堵物”这等低贱之物。

各个桌子之间坐着的都是熟人,他们知道南洋会发财,但对于南洋到底能有多少收益,心里没数。

也不是说全然没数。一开始觉得朝廷会采用坐地收钱的模式,搞官商垄断经营,由他们做专营商。

要是这样的话,那利润可就大了。

估摸着那样的模式下,朝廷也就是每年收个垄断费、每年宫廷里需要什么稀罕物件的时候由他们上贡、每年再给各路神仙打点打点。

不说百分之二三百的利润,百分之七八十的利润肯定的拿得到的。

可如今刘钰直接戳破了他们的幻想,明确表示你们想赚钱,那么驻军、缉私的钱,你们也得出。

这还能剩下多少利?

他们心里不清楚,之前也没想过。

如今又问内心底线,众人一时间也拿不出个统一的意见。

第473章 艰难的第一步(上)

下面乱哄哄的,在认真讨论到底年息多少才是他们心中的底线。

上面安静静的,刘钰内心是真的有一个明确的数目,但对这些商人是否愿意投资,内心没谱。

说一个听起来很魔幻现实主义的想法,让荷兰人出钱,养大顺的海军和陆战队,有没有可能?

是有可能的,不但有可能,而且是非常有可能的。

几年前刘钰在欧洲考察过,欧洲的大量资本,现在缺乏投资空间。

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在20年,集中爆出来两三个大泡沫,实在是钱多的没地方花了,可是工业革命这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还没爆发。

一旦货币超发,且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很容易出现泡沫和投资狂热,或者是对一些奇葩东西的炒作。不管是郁金香、南海公司股票、还是密西西比黄金,都是差不多的道理。

二三十年过去,欧洲有什么新的利润增长点吗?

应该说,是没有的。

不但没有,甚至还有所倒退。

按照刘钰的估计,如果大顺想要在荷兰借国债,只需要给到6%左右的年息,就能借到。

如果按时还钱,把信誉评级刷上去,十年之内,完全是可以的降到5%、4%左右的。

但是,按照借国债的利息去考虑拉拢荷兰金融资本的想法,又是错误的。

得给荷兰的金融资本足够的利益,才能让他们控制议会,完成游说,从而投资大顺的“东印度公司”。

这个年息,刘钰认为,大约在8%以上即可。

现在欧洲各国的国债,利息最高的,也就是俄国。但俄国体量真不大,用不了那么多钱。

大量的闲钱没地方可去,8%的年息,足够荷兰的金融资本出卖自己的祖国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荷兰,为大顺创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

那就是账目十年才公开一次、十七人董事会大权独揽、各省商会之间的分歧在统一的利益面前可以暂时搁置。

这些基础,决定了大顺可以拿到公司的控制权。

只要,大顺这边承诺,每年至少8%的年息分红、甚至10%。但前提是大顺要对董事会绝对控制,荷兰的金融资本是可以答应的。

10%的年息,在荷兰真的已经挺高了。

大顺不缺资本,就说南洋这么大的摊子,其实二三千万两白银的股本,也就够了。二三千万两白银,大顺还用不着跑去荷兰借钱。

只不过,大顺没法吃独食,只能拉上荷兰人。

拉上荷兰人之后,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了:用荷兰人的钱,统治荷兰的前殖民地。

8%左右的年息,或者稍微高点,荷兰这边是没有问题的。

有问题的,是大顺这边。

刘钰怀疑,8%的年息,是否足以说服大顺的商人阶层?

前期来看,利润不会太高,经过估算,以及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原有市场规模、以及南洋驻军、土改、战争等花费。

至少在三五年之内,其实也就是12%、13%这样的水平。

而且既然要考虑日后要与荷兰、法国联手,废掉英国的制海权和《航海条例》,军舰也得造。

每年至少也得从利润中拨出一艘战列舰、两艘巡航舰的钱。

当然要说日后打赢了,完全控制了海上贸易的主动权,当然是不止12%这么低的回报率的。

问题是商人阶层最多也就看三五年,这都算远见了。说的天花烂坠,三五年之内见不到钱,他们多半会选择撤资。

现在话也不能说满了,今年与荷兰的谈判肯定是没戏的,怎么也得拖到明年。

现在注资,至少要到明年过年,才能拿到年息。其中还有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政治活动,也需要从公司资本里扣除。

话不能说满,刘钰预留了一些余地,基本也就是这样了。

主要还是前期吧,英法瑞葡等国的贸易,还不能停。瓷器、丝绸这些,也不能专营垄断,这也让利润不能那么高。

虽然有种种困难,不过也要好的方面。那就是葡萄牙人虽然带走了香料种子,在巴西种植,可是那里的人工成本也好、环境也罢,暂时还不能动摇东南亚的香料地位。

要打垄断的价格战,可以暂时放一放,日后再说。

而印度方面,刘钰说动皇帝的,是印度的地丁银。

往印度方向动兵,大约也就三五千人的规模,急不得,花费也不是很大。皇帝也不希望印度的地丁银让商人阶层插手,这笔费用可以不算。

暂时来看,大顺能接手的,其实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全部遗产。基本上荷兰东印度公司每年的利润是多少,大顺这边暂时最多也就拿这么多。

当然一个八百万两白银资本、12倍杠杆的债券,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利润还是可观的。加上大顺可以废除一些原本荷兰公司的奇葩制度,也不用担心缺乏白银通货买大顺货物,只要渡过利润最低的前几年,日后肯定是日进斗金。

这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恰好相反。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刚开始的几年,动辄50%的回报。从而养成了荷兰全民投资的习惯。

不过,改变社会意识的这个使命,已经由许多年前的对日贸易垄断公司完成了。松江府的豪商们,现在也是乐于将钱进行投资和债券的。

对日贸易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影响巨大。刘钰要的主要也是这种改变社会意识的影响力。

作为铺垫,现在看来,很有意义。

大顺不可能采取英荷东印度公司的模式,朝廷这边又要对董事会进行控制,这里面也就掺杂了朝廷的信誉。

所以刘钰既不能说什么“愿赌服输、做买卖哪有只赚不赔的”这样绝对正确的话。

也不能给出一个过高的、足以引诱众人、让众人纷纷投资的回报率。

法国搞了个密西西比公司,许诺的回报率倒是高。但泡沫炸了之后,法国的政府信誉跌落了二十年,现在借钱都不好借。

以刘钰这些年在商贾阶层中积累的信誉,其实要玩击鼓传花、高额回报诱惑之类的把戏,七八千万两还是可以弄到的。真要学约翰·劳,狠狠心,搞一个密西西比神话类似的南洋神话,搞诈骗集资,弄个一二亿两也差不多。

不过,大顺作为一个封建帝制国家,两千年积累的惯性,这种商人的信任、将近二十年时间培养出的在新兴阶层中的信誉,刘钰觉得比七八千万两是要值钱的。

于是他也只能小心翼翼,即便内心觉得好好搞的话,也未必不能达成15%的年息。

可他不敢说。

因为不能十分确定,也不敢说百分百的把握。

朝廷下场,有些话就不能乱说了。

如今自也只能是给出个最低值,然后愿者上钩。

最低值,基本上还是可以保证的,这一点没啥问题。

这个放在欧洲已经足以让金融家、银行家们疯狂注资的年息,在大顺这边之所以刘钰心里没底,主要还是大顺这边的土地价值。

上一篇:完美之十凶再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