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第373章

作者:望舒慕羲和

往好了说,是如同长州藩那样,欠下一笔十年才能还清的债务。

往坏了说,大顺如果要全占九州诸藩的土地,那也不是不可能。

长州藩在本州,可不在九州岛;大顺不要长州藩的土地,却未必不要九州诸藩的土地。

正好,萨摩藩的藩主因为疝气,从几年前就一直留在江户,并未归来。这件事也正好把萨摩藩排出小圈子,几个大藩的藩主合计了一下,开始威逼大目付稻生正武。

率先发难的,是肥前藩藩主锅岛宗教,一方面他是外样大名,另一方面肥前藩面临的威胁也更大。

肥前藩和福冈藩距离长崎很近,每年要轮流派出兵力防守长崎,尤其是防止外国商船前来。

大顺对长崎很熟悉,原本不用担心,觉得大顺就算进攻,也只能走平户之类距离对马更近的地方。

现在可不一样了,大顺不但可以不走平户,甚至可以远征小滨。佐贺、长崎都靠近大海,可一点都不安全。

前些日子大顺的海军刚刚炮击了小仓和福冈,现在又攻下了萩城,肥前藩自认自己的军力和佐贺城的防御,都无法与长州藩相比,再打下去,就要吃大亏。

现在幕府喊着抗战到底、另立新君、效土木堡之变后的大明。

可大明是没有藩镇的,大明土木堡后也没说让别人顶在前面,自己南渡金陵。

如今幕府又不给兵,又不支援,缩在江户和京都一线,嘴上抗战到底。

嘴上占了大义,这分明是在借大顺之手,削弱西南诸藩。

大顺是真的不怕持久之战,再怎么样,大顺的正税也没收到五公五民的地步。

锅岛宗教面对大目付稻生正武,直言道:“这仗再打下去,就要亡国了。唐人若减赋减税,必然和奸遍地,如何能久战?”

“况且,其曲本在我方。昔者羽柴秀吉攻朝鲜,大明出兵。朝鲜为中华藩属,琉球难道不是吗?”

“当初岛津氏侵占琉球,就该有所觉悟。如今报复,也在道理之中。只是,岛津之罪,缘何要我们承担?”

“肥前藩的藩财政一直困难,之前为了度过享保饥荒,也为了修复被烧毁的天守阁,大量发行了藩札。现在百姓穷困,武士困顿,实在不能够再坚持下去了。”

“唐人或今日攻、或明日攻,武士集结一处,耗费钱粮,肥前藩已经支撑不住了。”

“将军为了日本,应该和谈。唐人若是要金银财米,尽可给之,只要不求土地,难道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吗?”

“天皇北狩,并不是将军的责任,实在是军备相差极大,不可战胜。可天皇并无错处,又不曾违背禁中公家法度。伊霍之事,岂可轻为?”

反正萨摩藩的人不在场,锅岛宗教直接把责任推给了岛津氏。

不管大顺是不是真的因为琉球的事开战,总归这是一个引子,总得有人出来背这个锅,平息掉大家的怒气。

就像当年攻打朝鲜一样,打的顺利的时候,谁都不会说什么。一旦不顺利,就得有人担责任。

昭仁被俘,这是幕府心里的一个疙瘩,怕有人拿出来说事。

不管怎么说,攘夷大将军攘到被人偷了家、抓走了天皇的地步,怎么也得是个切腹的大罪吧?

锅岛宗教和其余藩主商议过后,决定在这件事上打开突破口:幕府在这件事上没有责任,尽力了,奈何大顺军太强。

现在西南强藩为幕府背书,认定幕府没有责任,也就希望幕府借着这个台阶,不要再说什么另立新君、奋战到底之类的话了。

另立新君容易,奋战到底也容易,可奋战到底活下来的,只能是幕府。当初分封的时候,亲藩和谱代大名都在中心区,周边都是外样大名。奋战到底,先死的就是他们这些外样大名。

主动要求求和,对西南诸藩来说,长远来看,其实也相当不利。

他们也明白,自己主动要求求和,幕府必然会再三训斥,直到最后才可能假惺惺地鉴于众藩劝谏而不得不和谈。

到时候,肯定会有一些下层武士,认为这一切的责任都源于这些外样大名。到最后,削藩之声,定然甚嚣尘上。

国之耻辱,皆藩镇之故。

可削藩与否,那是将来的事。

现在,再打下去,九州岛诸藩就要完了。

蒋来死,还是现在死,每个藩主心里都清楚该如何选择。

他们要考虑的敌人,可不只大顺,还有幕府。

甚至幕府比大顺更可怕,真逼到绝境,还能给大顺当狗,幕府奋战到底可是要把他们都清除的。

锅岛宗教说的足够直白,就是在逼大目付表态,将大家的想法传回幕府将军那。

稻生正武此时其实心态也已经崩了,大顺这边的野战能力这么强,再打下去也确实不是办法,根本打不过。

眼看西南诸藩都聚集在了一起,稻生正武也明白,这是人心所向。幕府真要违背,只怕西南诸藩也未必愿意打下去。

长州藩的结局不算惨,至少武士还保留了,大顺统兵的主帅也是个信义之人,只是要了钱。

可背下至少十年的债务,还要把百余年的积累毁于一旦,这只是相对于把武士都杀光、把土地都占据来说不那么惨。

现在九州岛诸藩是彻底放弃了萨摩藩,要把岛津氏献祭出来,死道友不死贫道。

这事儿谁都清楚,大顺和谈的前两条条件,第一条是朝贡,第二条必然就是岛津氏的处置。

只是,萨摩藩藩主现在在江户养病,却不在九州岛。那就怪不得大家先把你卖出去了。

稻生正武叹息道:“诸君的想法,我知道了。但是现在诸君还要守卫九州岛,我也不能离开。不若这样,诸君将自己的想法托付给各自老中,齐往京都参觐将军,陈诉情况,如何?”

“只是,诸君可不要忘了。纵然我方求和,唐人兵锋正盛,又值萩藩大败,和谈与否,在中华,却不在日本。”

锅岛宗教和其余诸藩的人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和谈的底线是不割地,尤其是不能割九州诸藩的地——岛津氏除外。

除此之外,一切的条件,其实都可以答应。

包括朝贡、称臣。

赔钱,开关贸易等等,这都是可以谈的。

割地,要上升到国贼的地步;而赔款,称臣等,那不过是重整山河待后生,只当是澶渊之盟、白登之辱便是。

至少,在九州岛诸藩看来,大顺对日本的处置,很暧昧。如果真要是为了占领、吞并,若如昔年丰臣秀吉征伐朝鲜,不会是选取这种打法和战略。

但现在,这只是一种可能,未必就一定如众人所想的那般。主动权在大顺手里,这时候谁也不敢站出来,拍着胸口打包票,说大顺不会占地,只会要钱。

稻生正武看了一圈众人的反应,最后将目光投向了福冈藩藩主黑田继高。

福冈藩一直颇受幕府优待,算是一根插在九州岛的钉子。几乎每任藩主,都会被幕府授予“松平”这个姓氏,而且在江户的座次也别具一格。

整个日本,只有万历二十八年打捞荷兰商船时,打捞出的六套板甲。改了改后称之为南蛮胴,仅有六具是真的。其中黑田氏家里就有一具,是德川氏赐予的,可见关系实非一般。

现在如果连黑田继高都认可西南诸藩的意见,稻生正武也明白,自己就不需要再问什么了。

黑田继高也已接受了其余各藩的想法,把“天皇被俘非幕府之罪”的台阶给幕府,换取幕府不要另立新君选择和谈。其实,这对幕府也有好处,黑田继高觉得这也算不上背叛。

第142章 人都死了

在黑田继高也出言表示出和谈的想法后,稻生正武已经无话可说。

他这个大目付存在的意义,就是监视外样大名,而西南诸藩就是他的重点监视对象。

之前这些大名们,担心被占领领地、重蹈土佐藩那样的命运,因而联合一致,是真心想要与大顺决战的。

而现在发现完全没有战胜的可能后,也同样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决定放弃岛津藩,请求幕府和谈。

黑田继高最后叹了口气道:“只要唐人不占寸土,可当量日本之物力,结唐人之欢心。只要不占据土地,唐人既能造舰、铸用火器,难道我们就不可以吗?”

“现在暂时受辱,才有机会在将来赢回。反之若是继续打下去,唐人占据了土地,善待蛊惑百姓一揆,我们便要亡国灭种。”

稻生正武其实心里也清楚,黑田继高的话,不能算错。连他都选择站在了诸藩这一边,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达成一致后,各个藩主将各自的想法汇总了一下,上书幕府。同时趁着大顺还没有攻下下关控制海峡,各自派出了藩内老中,前往京都。

之后的一段时间,还算是风平浪静。

占据了萩城的大顺陆军没有南下,只是在巩固萩城的防御、收集萩城各处的粮米金银。

海军则忙着绘制日本的海岸线地图,时不时也会流窜到南边,靠近岸边转一转,但也没有浪费造价挺贵的炮弹到处乱轰。

最多也就是上岸之后,陆战队护卫一群人,绘制地图,测量精准的经纬度。

而且海军还直接给沿岸诸藩送了话:绘制地图的人,若是受到了攻击,大顺一定会将攻击者的藩厅攻下,不信就试试。

诸藩的武士对这种情况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知道大顺这群人可以做到,那这种威胁就极有力量。

短暂的平静期内,京都的二条城里,德川吉宗正在听各藩藩主、或是各藩老中的请求。

在大顺攻占了京都退兵前后,德川吉宗就集结了大量的旗本,前往京都。

他要在这里做一场大戏。

开战至今,大顺对德川吉宗并没有造成实质上的太大损失。不管是人口还是城池,大顺最多也就打了打几个谱代大名,并没有对御三家和德川的直辖领地动手。

不管是长崎还是石见,这几处德川氏控制的重要的财源地,大顺都没打。

但是,名誉上的损失,那就太大了。

就算当初后水尾天皇,跑到二条城来拜见德川家光,天皇拜见臣子,前所未有之事,实则已经承认臣服于德川氏的统治了。

就算天皇混的平日的吃喝用度都很那保证,时不时还要靠卖字画、卖门票让商人来欣赏天皇见公卿的场景。

可终究,天皇被抓这种事,实在是前所未有。这对德川氏的统治大为不利。

之前大顺这边的动作,让德川吉宗一直没看明白,以为刘钰疯了,真要逼他死战到底了。

然而等到传来了大顺军可能要攻打下关、围攻萩城、全歼长州长府广岛等藩的联军之后,德川吉宗一下子高兴起来。

局面,又再度有利于他了。

到了京都,德川氏便宣告整个日本,要另立新君,抗战到底,绝不投降。

大量的下层武士、甚至下层武士的庶子们,自带干粮被这番抗战到底的宣言所激励,自发前往京都,参加军队。一些武士甚至捐献了家产。

德川吉宗当然是不想抗战到底的,抗战到底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西南诸藩跳反,站在大顺一边一起来打幕府。

但口号喊出,幕府却从之前京都被攻破的被动中,重新占据了主动。

二条城中,西南诸藩的老中重臣们,递上了西南诸藩的提议。

“将军大人,不能够再打下去了。唐人非此时的武备可以战胜。况且,天皇并未犯错,还是主动去和唐人谈判的,怎么可以因此另立新君呢?”

类似的声音,不断地被提出,见了一波又一波,靠海各藩的藩主几乎都是一个意思。

石高最高的那些外样大名们,几乎全部都支持停战、和谈。

表高100万石的加贺藩,支持和谈;实际石高在百万石、还有铜矿自己铸钱的仙台藩,支持和谈;鹿儿岛藩没资格说话,因为不管是否和谈,鹿儿岛藩都是大顺必定要收拾的一个;筑前、熊本、广岛、佐贺……全都支持和谈。

不算幕府,石高排在前十的大名里,去掉和幕府保持一致的御三家之二的名古屋和和歌山,排除掉没有资格说话的鹿儿岛藩,全部支持和谈。

剩余的那些小藩,只要是在本州西部、九州或者四国岛的,陆奥出羽靠近虾夷的,也全部支持和谈。

但德川吉宗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坚持应该另立新君,奋战到底,绝不能够轻易认输。

上一篇:完美之十凶再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