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第1205章

作者:望舒慕羲和

拉起来后,打下来的好处,自然不会少了你们的,可以算作股份。

同时也会承认你们在这里的半统治地位,以及在一些贸易领域具有优先权。

德·拉·维伦德里,就是个空头中尉。

军衔,确实是法国政府发的。

正规军,一个没有。

枪,一条不给,自己募集资金、自己买。

现如今,战争即将结束,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很显然,法国和大顺两边,对于占据十三州,一点兴趣都没有。

一方面,大顺这边肯定没兴趣。

而另一方面,法国人自己心里也是有点批数的,法国能管的了新教徒?

当然,这里指的是十三州的核心区域,在核心区域之外的关键河口、三岔口、隘口等,还是要拼力争夺的。那些小的居民点,能驱逐就驱逐、能占领就占领。

是以,眼看着战争、至少北美方向的战争基本上结束了,德·拉·维伦德里,和自己的亲兄弟们,自然是商量着,把贸易站抢回来。

这样,战后,他们家族就可以获得在北美毛皮贸易中的优势地位,甚至可以成为法国贵族,至少也能跻身上流社会了。

摸清楚了这里面的道道,大顺这边的人也就更加放心了。

只要河流的下游在法国人手里,那就先放了一半的心。

现在又知道这条河并不是直接往大东南流淌的,只是作为毛皮贸易的水路,那么另一半心也就放下了。

这对大顺,当然是好事。

法国毛皮贩子的利益越大,也就越会组织自东而西的垦荒,因为垦荒种地和毛皮贸易,犯冲,只能是两选一。

而且,毛皮贩子的势力越强、毛皮贩子以及人参贸易集团的话语权越强,那么向西开放垦荒的可能性就越低。

换言之,给大顺这边留下的时间也就越多。

大顺这边当然也有毛皮公司,比如鲸海公司。

但一方面,大顺的这些公司,相对于朝廷的意志,就是个屁。阻碍垦荒,搞点小动作还行、欺上瞒下也还行。

但在大略上,他们没有欺上瞒下的空间,因为刘钰很清楚北美西海岸的垦荒价值,并且一直在布局这件事,他们也根本不可能在大略上欺上瞒下。

另一方面,还是大顺这边以金矿为突破口,鲸海公司早在育空河采金时期,就已经开始转型了。

最后,就是鲸海公司的毛皮贸易,对于草原的反刍动物,兴趣真的不大。而对垦荒者来说,草原、旱草甸子,是比森林更适合的垦荒地。这两边的利益实际上是叉开的。

鉴于此,大顺这边的探险队在回答“夕阳海”、“日落之湾”的问题时,也就很巧妙地回答了一下。

说并不存在这样的海湾,也不存在一条可以直接通往太平洋的河流可以助于贸易。

他们当然也不会说他们是在西海岸找金子的,只说自己是“纯粹”的探险家。

德·拉·维伦德里对此还是非常相信的。

因为,法国人不可能理解“垦荒”是多么迫切的一件事。因为法国人不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大顺的人地矛盾,已经尖锐到何等地步了。

所以,在法国人眼里,或者在维伦德里的眼里,跨越大洋,来种地?显然不可能。

所以,要么是找毛皮的、要么是找人参的。

但,他父亲那时候,就是靠人参和毛皮发的家,向西的探索一方面是要找夕阳海。

另一方面,也是在寻找新的人参产地,尤其是在大顺当年派来的采参人的帮助下寻找这种超高贸易价值、为数不多能从大顺的嘴里撬出来白银的贸易品。

然而,他当然知道,人参是不可能在草原生长的。所以,既然大顺说过了草原就是山脉,山脉对面就是海岸,那么西海岸的人参估计是没戏了。

当年刘钰“包藏祸心”的人参贸易,此时终于大见成效。

正如昔年东虏的贸易品,人参貂皮东珠一样,刨除东珠,实际上人参的生长地和毛皮产地基本是重合的。

法国人这些年在人参贸易中大赚便宜,所以也就到处找人参。

以德·拉·维伦德里父子为代表的法国探险家,实际上这些年的重心,逐渐转向了南方,而并不是西方。

尤其是伴随着大顺参战,哈德逊湾必然要被法国控制后,“夕阳海”的意义大为下降。

那么,毛皮、人参又不可能生在草原。

相反,西洋参的产地,基本上是围绕着北美五大湖区,向南一直到奥索卡高原、联络到阿拉巴契亚山。

这也就意味着,分割北美、以法国为缓冲遏制北美十三州的战略,在以德·拉·维伦德里等为代表的法国探险家的“帮助下”,已经基本达成。

沿着五大湖向南、再到奥索卡高原、再到阿拉巴契亚山,基本上等同于将十三州给包住了。

法国在北美的利益集团,会在战后,死死守住这个巨大的利益,绝对不会松口。

这也意味着,大顺实际上可以和法国达成殖民地瓜分划界约定:以人参生长区为界,大顺要草原区、法国要森林和高原区。

借助法国的人参貂皮东珠利益集团,以及法国特色的归化态度,还有法国奇葩的此时居然就有的“黑色法国人”的这种超族群的构想,帮着大顺顶住十三州的“边疆良家子”西拓。

并且,法国能也只能选择和大顺继续合作。

一则卖人参。

二则,法国只靠自己,顶不住十三州的巨大人口优势。

这里面的局,每一环都缺一不可。

不管是当初塞过来的采参人、还是大顺主动扩大和法国的人参贸易、亦或者维伦德里这样的法国探险家,缺了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导致出问题。

现在,显然,“夕阳海”问题既然已经成为法国探险家的一个“纯粹求知”的东西,那么这对大顺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局面。

某种意义上,在北美,法国在北美,成为了大顺的“朝贡”、或者藩属。

大顺出钱买人参貂皮东珠,为法国在北美的“龙虎将军”提供军费,由他们来顶住真正的敌人。

这一套,大顺这边还是比较熟悉的。

而且,很显然,火枪时代,不可能玩砸了。

第206章 凡尔赛和约(十二)

如维伦德里这样的,便是大顺要重点“照顾”的龙虎将军人选。

有法国敕封的军衔,他爹还拿了个圣路易斯勋章,拿这个勋章不算是正经贵族,但是国王直属的骑士团。不是法兰西贵族,但是国王直属的骑士团荣誉骑士。

历史上,英国人也知道这些人对法国将来可能重返北美的重要性,所以办了一件和之前大顺在印度差毬不多的事:战后把121名法属北美的探险家、外交官、边军、印第安部落联络人,装载船上遣送法国,结果船只“意外沉没”,一波直接把法国最懂北美的人全都送走,这里面就包括这个维伦德里。

对大顺来说,历史上被英国“送走”的这百十号人,就是大顺在北美的最佳潜在盟友。

因为完全不必担心他们和大顺这边发生冲突,两边的利益完全不同,这就是一群挖人参、搓毛皮、采东珠的。

只要他们活着,整合了法国在北美的力量,那么他们外可以阻挡十三州西扩、内可以阻碍法国向这边以垦殖为目的的移民。

当然此时大顺这边的探险家并不知道上面的战略,不过他们还是很高兴眼前的局面。

局做到这种程度,有些事其实聪明人就很容易想到了。

靠挖人参、狩猎、取皮的印第安人,和法国人,战斗力是有的,尤其是在森林里的战斗力。

对法国来说,想要维系他们在北方和森林地带的优势,主要的问题是啥?

粮食。

只要有足够的粮食,法国在森林地区的优势就会继续扩大。

但法国的农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跑到这里来种粮食。

而大顺这边,当然,大顺这边靠种粮食,也是完全没有经济效益的。

且不说太平洋太宽,以此时的运输能力,从太平洋对岸运粮食去大顺,那真的要赔死。哪怕不去南洋买大米,去印度买大米运回来,都比从北美西海岸运回来更合适。

只说横在草原区和港口之间的落基山,那就是个根本过不去的坎儿。要是大顺能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松辽分水岭以北的大片平原,现在就能作为商品粮基地了,显然这个问题这时候解决不了。

但是,大顺却可以生产粮食,形成一个人参——大顺松苏地区白银——白银回流到毛皮产区——再用白银从大顺移民区买粮食烈酒沿着河流而下的完美商业循环。

说其完美,关键就在于,白银是世界货币,可以通过东西方贸易直接走账;粮食沉重,顺流而下,最省人力。

即便说,大顺的目的也不是生产粮食、对于北美西海岸的经济价值只认黄金白银。

但是,大顺极为尖锐的人地矛盾,使得移民本身就是大顺的迫切需求。

而移民的人种粮食……这属于额外的事。而大顺这边的移民,不种粮食是不可能的。而且,只要能卖,不多种粮食也是不可能的。

探险队的年轻人对于北美西海岸移民一事,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很清楚“金矿搭台、移民唱戏”的道理。

于是,很容易地,他们就举一反三地推出来了一种可能。

是不是,落基山以西的平原区,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呢?

只不过,搭台的,不是金银矿挖出来的金银,但却是人参貂皮等贸易品变成的金银呢?

如果,大顺朝廷集举国之力,不计成本、不考虑利润回报、不以经济为导向,那么的确可以不择手段地完成移民。

但显然,现在看起来朝廷并没有这个意思。实学系里的激进派,都是些没啥影响力的年轻人,人微言轻,因为实学派里的老一辈爬上去了人不微言不轻的,已经成为了大顺这一波扩张潮的受益者,他们当然不怎么激进,反而被评价为和刘钰一样混成了保守派。

激进派年轻人居多,又没啥权,至少在朝廷内部影响力不够大。

考虑到现实,那么退而求其次,去考虑经济利益来推动移民,也未尝不是一个可选项。

想到这,大顺探险队的年轻人便试着旁敲侧击地询问了一下维伦德里。

“前朝时候,东虏也是搞人参貂皮东珠贸易的。他们总是缺粮食。要交易粮食、烈酒、盐巴、铁器、丝绸、布匹等。”

“你们如今也是搞这个贸易来赚钱的。天朝有句话,自古大河向东流,这里倒也如此,我看这些人交易多用小舟,想来从东海岸运粮食等物到这里,很是麻烦吧?”

这一下子便说到了维伦德里的痒处。

因为不只是这边弄粮食麻烦,就是和英国开战的时候,连路易斯堡那等海岸地方,弄粮食都费劲。

他在这一处堡垒,基本上算得上是“镇守一方”的羁縻卫指挥使,管辖范围往大了说,百十万平方公里是有的。虽然他手底下的卫所兵加起来也就几十个人。

他的前任科恩骑士,之前被调去了东部,组织阿卡迪亚民兵和新教徒作战。

两人是继任关系,交流很密切,故而他很清楚法国在这边缺粮食的窘境。种地的人太少不说,而且法国本土愿意来的人更少,当初路易十四想方设法弄人,也没弄来几个。

而来的人,则基本又都从事运输、私掠、毛皮、挖人参等,这玩意儿可比种地挣钱容易。

谁也不想在苦寒之地过一辈子,何不如赚点钱,衣锦回乡,回法国定居,岂不美哉?

这和十三州那群人不一样,十三州那群人当初是被迫害的新教徒,英国内部是有国教会的。而且正是因为新教徒认为国教会这群人“修”了,难以容忍诸如国教会还有教会这种“一点不符合原教旨圣经的东西、哪本圣经上说存在教会这种玩意儿”,而选择分离跑路、以及“出埃及记”来这片应许之地的。

法国人若是能来这里的,肯定是天主教徒,因为新教徒、胡格诺教徒,法国政府不信任他们,压根不让他们来法属美洲殖民地。是以,法国这边的移民并没有宗教上的歧视问题,赚钱、衣锦还乡,依旧是主流。除非是实在赚不到钱的,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在这里种地了。

是以,法国在这边的军事行动,始终面临一个难堪的“缺粮”问题。

上一篇:完美之十凶再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