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94章

作者:星辰玖

不会吧!

福建市舶司那帮人不会连描述东西的话都看不懂吧?

他可没说要喝啤酒,也没说要大宝剑!

他有些哭笑不得的走上前去,打开木盒子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把伞和一个信封。

这什么意思?

他都有点傻眼了。

哪怕他料事如神,也想不到,盒子里面装的会是一把伞啊!

正在这时,一股奇怪的气味突然传进他的鼻子里,呛得他眉头不由一皱。

不过,他的眉头瞬间又舒展开了,而且还高兴得翘了起来。

这绝对是橡胶的气味!

他忍不住拿起那把伞仔细一看,果然,伞面上裹着一层薄薄的橡胶皮。

这些人竟然拿橡胶来做伞面上的防水层!

说实话,这效果绝对是杠杠的,橡胶和伞面的厚布黏结在一起之后,水肯定是渗不进来的,而且,这种伞柔韧性相当好,比这年头流行的油纸伞耐用的多。

问题,拿这么珍贵的橡胶来做伞面的防水层,这不严重浪费吗?

他拆开信封,抽出信纸一看,立马就明白了。

原来,这伞并不是大明产的,而是吕宋产的。

市舶司的官员说,吕宋的西洋蛮夷就是用这个来糊伞的!

吕宋的西洋蛮夷就是西班牙殖民者,这点泰昌很清楚。

不过,看完信之后,他却是整个人都愣住了。

原来,这会儿南洋根本就没有什么橡胶树,而这种糊伞用的东西是西洋蛮夷从什么亚美利哥运过来的。

而且,这种东西吕宋并不多,他们花了一百两银子才买来一桶,如果要得多,那得跟人家订购。

亚美利哥应该就是美洲了,一百两银子一桶倒不算很贵,至少,对于蒸汽机的价值来说,这么一大桶一百两银子的确不贵。

问题就是,他们得订购。

很明显,西班牙人那里也没多少存货,如果要的多了,他们还得从美洲运过来。

那得等多久啊!

泰昌想了想,还是让太子朱由校先把啤酒桶撬开看了一下。

这啤酒桶里装的的确是橡胶,而且还是已经凝固了的橡胶,这么一大桶,量倒是不少,做小小的密封圈估计能做几千上万个。

问题,就算几千上万个也不够啊!

这蒸汽机一旦研发出来,那就不是几千上万台的问题了,更何况,一台蒸汽机最少要用好几个密封圈呢。

还好,这会儿西班牙人根本不知道橡胶的用途,应该不会卡着不卖给他们,以这些家伙唯利是图的脾性,只要有利可图,订购多少,他们都会给你整过来。

一百两一桶,一百桶就是一万两,有个一千桶,前期的试制和生产应该就不缺橡胶了。

唉,又要用钱。

再缺钱,也得咬牙上啊!

只要能把蒸汽机研制出来,火枪和火炮的生产速度必将成倍提升,火车和轮船也将很快面世,到时候,就有结束这乱世的希望了。

想到这里,泰昌果断道:“传王承恩。”

很快,王承恩便满脸激动的疾步而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泰昌便指着地上的啤酒桶郑重道:“承恩,你派个可靠的人,带着五万两银子,去福建市舶司,让市舶司的官员领着他去吕宋,跟那里的西洋蛮夷订购一千桶这样的东西,另外,人家那里有多少,先买回来,跟那些蛮夷说,剩下的钱货到付款就行了。”

王承恩闻言,仔细想了想,这才拱手道:“皇上,要不让赵风跑一趟,他这会儿正好在金陵,而且还有点银子在手。”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嗯,就让赵风去吧,总之,这事越快越好。”

十万两银子不算少了,应该能驱使西班牙殖民者专门去美洲进趟货了,反正这东西他们就是从美洲土著那里抢来的,等于是没本的买卖,也就来回跑一趟费点时间而已,这钱不赚白不赚啊!

唉,钱这东西,泰昌也想赚啊!

第130章 内斗不休

橡胶是找到了,泰昌却是纠结的不行了。

现在辽东尚未收复,西南土司又开始叛乱了,到处都要用钱,而橡胶也要花大把银子去买。

如果蒸汽机研发出来,紧接着造轮船又或者火车什么的更是需要大把的银子。

问题,现在他都用上分期付款了,钱那是紧巴巴的,十个月甚至是一年之内他都拿不出大把的银子来了啊!

还有一个问题他也不得不考虑。

这会儿西班牙人还不知道橡胶的用途,买过来肯定是没有问题

如果时间长了,他们知道了橡胶的真正用途,想要买,那估计就难了。

怎么办呢?

或许,应该连橡胶树的种子一起买回来,开始在南边最热的地方试种。

唉,可惜,这会儿他压根就没时间搞这些啊!

他正在那暗自纠结呢,徐光启却是忍不住小心的问道:“皇上,这个怎么做成防止漏气的东西啊?”

呃,这会儿已经不早了,想动手貌似已经来不及了,再说了,橡胶这东西做成密封圈也不是动动手就行了。

泰昌虽然不清楚橡胶具体是怎么做成密封圈的,但是,他可以肯定,这密封圈不是用手裁剪出来的。

因为密封圈表面光滑的跟镜面一样,剪是不可能剪出来的,必须用模具压出来。

他想了想,还是找来一个蒸汽活塞模型,指着那伸出来的杆子问道:“子先,这个多粗,朕说的是详尽的尺寸,不是一个大概。”

徐光启毫不犹豫道:“皇上,这个是一寸的,不多一丝一毫,也不少一丝一毫。”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详细介绍道:“我们需要做个模具,把这橡胶压成一寸的环,这种环就叫密封圈,外形就像那种玉镯子或者说光面戒指一样,需得表面光滑无比,不过,这环不必做镯子和戒指那么粗,有个一分粗就行了。”

徐光启闻言,仔细琢磨了一下,随即问道:“皇上,这模具是用百炼钢还是用铜?”

百炼钢死硬死硬的,雕个模具出来起码得三天,铜就不一样了,应该一天就差不多了。

泰昌考虑了一下,果断道:“先用铜吧,我们试制的时候尽量用简单快捷的东西。”

徐光启连连点头道:“好,微臣等下就安排人去做,明天应该就能做好。”

你别急啊!

泰昌又打开蒸汽活塞,指着内壁问道:“这个又是多粗呢?”

徐光启依旧不假思索道:“这个是五寸的,也是不多一丝一毫,不少一丝一毫。”

泰昌微微点头道:“嗯,再做个五寸的模子,粗细还是一分。”

徐光启闻言,不由恍然道:“皇上,您的意思,漏气的地方有多粗这密封圈就得做多大是吗?”

泰昌微微笑道:“当然,你以为做一种就行了啊?”

徐光启想了想,又问道:“那这密封圈怎么装进去呢?您看,这些地方都是严丝合缝的。”

这有何难,泰昌把个活塞扯出来,指着其外沿道:“在这中间刻个槽子就行了啊,尺寸的话,不要刚好一分,有个八九厘就差不多的,总之,又要能把密封圈卡进去,又要不漏气,这个可能得试几次才能试出最佳的尺寸。”

徐光启闻言,不由恍然道:“微臣明白了。”

接下来貌似就没什么事了,反正模具不做出来这密封圈就没法做,泰昌干脆辞别了众人回到了乾清宫。

他这一回来皇贵妃吴婉儿和贵妃张嫣自然是高兴的不行了,所谓久别胜新婚,一夜……。

呃,这个一夜无话可说,转眼便是第二天早朝了。

奏对环节刚刚开始,给事中姚宗文便咳嗽一声,疾步从班列里走出来,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皇上,微臣弹劾兵部尚书崔景荣好大喜功、一意孤行,胡乱调派四川行都司土司兵,以致酿成大祸,祸国殃民!”

兵部尚书崔景荣闻言,连忙疾步从班列里走出来,大声抗辩道:“皇上,他这纯粹就是污蔑啊,兵部调动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湖广都司、湖广行都司、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人马支援辽东,这是经过内阁审核通过了的,并非微臣一意孤行啊!”

姚宗文当即毫不犹豫的嘲讽道:“你明明知道土司兵桀骜难驯,最喜犯上作乱,偏偏还要胡乱调动,你难道不知道播州杨应龙之乱吗?”

崔景荣连忙辩解道:“你这是以偏概全,播州杨应龙是播州杨应龙,他犯上作乱并不代表所有土司都会犯上作乱,石柱宣慰使秦良玉不是谨遵朝廷号令,召之即来吗?”

姚宗文不假思索道:“你说我以偏概全,你才是以偏概全,石柱宣慰司是谨遵朝廷号令,召之即来,其他土司呢,他们何时听过过朝廷号令?你再说一个出来我听听!”

崔景荣皱眉一想,随即反驳道:“你是孤陋寡闻还是故意胡搅蛮缠?永宁宣抚司就是当初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的主力,你难道不知道吗,他们没有听过朝廷号令吗,你能想到他们会叛乱吗?你这纯粹就是事后诸葛亮!”

唉,又是内斗。

泰昌听了,不由一阵厌烦。

虽说这阉党和东林的内斗是他无奈纵容的结果,见多了也着实让人心烦。

这会儿叛贼都要打到成都了,这帮家伙还是在这里内斗不休,一点办法都不想,大明怎能不亡?

哼,要是现在有人,信不信朕把你们全宰了!

有句话说的很对,不作死就不会死,作得越欢死得越快。

泰昌原本还没急于收拾这些家伙的,毕竟这会儿辽东还未收复,西南又闹起来了,他再急着收拾朝堂之上这帮家伙,一不小心,就会酿成更大的祸端。

问题,这些家伙是越作越欢了,再不收拾他们,他们肯定也会闯出更大的祸端来。

没办法了,只能尽快收拾这帮家伙了。

他漠然的看着御道上争论不休的两个家伙,脑海里却开始考虑怎么收拾这帮家伙了。

再有几个月就是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科举了,到时候就能选取几百名进士来取代这些家伙了。

问题,怎么选取进士才会选到自己想要的人呢,选取之后又怎么培养呢?

还有,就凭一次科举便能把朝中这帮朋党全部换了吗?

而且新科进士也不可能一下就提拔到正四品、正三品,甚至正二品,并委以重任啊!

他考虑了不知道多久,直到两人扯完了,不吭气了,这才冷冷的问道:“你们扯这么久,怎么解决西南土司叛乱,扯出办法来没?”

呃,这个。

姚宗文和崔景荣闻言,不由满脸通红,哑口无言。

泰昌又抬头扫视了一圈,随即威严道:“你们呢,想到解决西南土司叛乱的办法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