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852章

作者:星辰玖

说实话,这么大两个行省要他全权负责开发,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毕竟他不能如同皇上般一言九鼎。

不过,他还是拱手躬身道:“微臣明白,皇上放心,微臣一定竭尽全力完成规划,尽快把西伯行省和西域行省开发起来。”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又细细想了想,随即对孙承宗道:“稚绳,朕想在皇陵以东,京城北面的燕山支脉圈上一大片山地,作为大明忠烈的埋骨之所,你以为如何。

毕竟,这会儿大明将士基本全部在外征战,如果阵亡之后埋骨他乡,将士们的家卷想要去祭奠都要跑上万里甚至数万里之遥,太不方便了。

大明不能让将士们埋骨他乡,再怎么样也要让将士们魂归故里。

京城的位置刚刚好,差不多就在大明现有疆域的中心,水陆交通也相当的发达,如果能在那里修建一处大明忠烈的埋骨之所,将士们的家卷去祭奠就方便多了。

大明忠烈的埋骨之所朕准备按皇陵的规制来修建,除了将士们不能独享一个陵寝,外面的规制都与皇陵一般无二。

朕要给为国尽忠的将士最大的荣耀。”

这荣耀可太大了,埋葬在皇陵旁边,外面的规制还跟皇陵一样,历朝历代都没有几个人获得过这么大的荣耀啊!

孙承宗连忙拱手道:“皇上英明,想必这大明忠烈的埋骨之所将来一定会成为我大明将士心中的圣地。

皇上,微臣斗胆请皇上给微臣留一块地方,微臣也想埋骨于大明忠烈之地,陪伴将士的英灵。”

这个,很好!

泰昌是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以后但凡大明的公侯勋贵,只要愿意的,都可以埋葬在皇陵旁边,与大明忠烈相伴。”

孙承宗不由激动的道:“多谢皇上恩典。”

袁可立亦是忍不住拱手道:“皇上,请给微臣也留块地方。”

泰昌还是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没问题,反正燕山大得很,实在不行朕命人将整个燕山都清理出来,给大明忠烈和公侯勋贵作为埋骨之所。”

袁可立连忙拱手道:“多谢皇上恩典。”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又对侍立在一旁的王承恩道:“传旨,命内阁和礼部速速派人将皇陵东面的山地清理一番,什么煤矿铁矿都不要开采了,全封了。

山林树木也清理一下,尽量多栽种点苍松翠柏。

朕要为大明忠烈修建一个大型陵墓。

命工部立刻召集经验丰富的匠户和青壮劳力,按皇陵的规制修建地面建筑和山间通道,尽量用汉白玉和大理石等材料,以显庄严肃穆。

命兵部通告天下,但凡大明阵亡在外的将士,一定要想办法将骨灰运送回来,埋骨于皇陵之侧。

还有,但凡大明公侯勋贵想百年之后埋骨大明本土与忠烈相伴的,都可以提前申请,让礼部安排。“

这按皇陵规制修建可不是一点点钱,光是地面建筑,一个陵寝最少都要花费上百万两。

泰昌这意思虽然不是给大明所有忠烈都单独建造一个陵寝,但架不住大明在外阵亡的将士这数量啊。

这得花多少银子?

徐光启、毕懋康、邹维链和南居益收到电报之后大致一合计,这前期的投入最少就要数千万两啊!

很快,他们就把前期的预算发过来了。

这个时候,孙承宗、袁可立和彭宾等人才刚刚离开呢。

皇太孙朱慈烺伸出头来好奇的看了看泰昌手中的电报,立马忍不住问道:“皇爷爷,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银子来修建忠烈陵寝?

您不是说,这银子要省着点花吗?”

呃,好吧,这段时间他花银子的速度着实有点吓人,每一次那都是几千万两甚至几亿两,内库调集金银的速度估计都快赶不上他花钱的速度了。

泰昌微微叹息一声,随即耐心教导道:“烺儿,银子要省着点花,那是不能浪费的意思。

比如,你为了自己出行方便,在外面到处修建行宫,那就是浪费钱。

但是,该花的钱我们就要花,不管多少都要花。

比如,这西伯行省的开发,一年花几亿两根本就不算什么。

因为这边有丰富的矿藏,几年时间,我们就能把这钱赚回来。

这还只是内库的收入,等这里开发起来,还有税赋的收入。

这个收入虽然不是很大,一年给户部增加个一两千万两的税赋收入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且,迁徙过来的军户和老百姓也会因此受益,变得越来越有钱。

所以,这个投入很值,一年花几亿两根本就不算什么。

又比如,给大明忠烈修建陵墓。

你可别小看了这陵墓,他不但能让大明忠烈魂归故里,还能凝聚军心,你知道吗?

你想想,大明忠烈埋骨皇陵之侧以后,他们的家人是不是会时不时来拜祭。

他们的家人看到大明皇室给予这些忠烈如此大的荣耀,埋骨之所修建的都如同皇陵一般,是不是会认为我们大明皇室是值得他们守护的?

还有,那些公侯勋贵都埋骨皇陵之侧后,他们的后人是不是也要时常来祭拜,到时候我们如果能带着他们一起去祭拜一番以示恩宠,他们是不是就更对我们死心塌地了?

这个好处你现在可能看不出来,稚绳却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今后那里必将会成为大明将士心中的圣地,大家都会以埋骨那里为荣。”

呃,好吧,这会儿朱慈烺的确是理解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

他听完之后也只是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随即便陷入沉思中。

泰昌也没去打搅他,直接就抬手道:“承恩,派人去给子先和孟侯他们回电,修建忠烈埋骨之所的钱全部由内库支付,让他们在两个月内务必修建一片像样的陵墓出来,朕要亲自去迎忠国公的骨灰,并送入大明忠烈埋骨之所。”

第975章 繁荣昌盛

大明本土终于到了,金州卫那熟悉的卫城出现在望远镜中,袁可立不由一阵激动。

这可是他战斗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地方啊,他也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回来了。

泰昌一看他激动的样子,不由微微笑道:“礼卿,如果怀念故土就多回来看看嘛。”

唉,没时间啊。

袁可立微微叹息道:“皇上,微臣也想回来看看,奈何文国公府初立,又处在大明本土和美洲航线的要冲之处,微臣不敢懈怠啊。”

这个的确,文国公府的位置太重要了,可以说是北太平洋地区的水路交通中心。

原本没拿下西伯行省之前那里的航道就繁忙的很,这下北冰洋航线一开通通过文国公府的船队就更多了。

泰昌微微点头道:“这几年的确是辛苦你了,不过,这会儿航线已经差不多稳定了,你手下人应该也熟悉来往船队的需求了。

你不是跟朕去了西伯行省一年多,文国公府还不是一切如常。”

好吧,族中子弟的确培养的差不多了。

不过,文国公府还是需要他这个主心骨坐镇,要不然所有事情都会停滞不前。

袁可立还是微微叹息道:“他们是守成有余,开拓能力不足,微臣也时日不多了,这次在忠烈之地选好墓地,微臣就要赶紧回去安排一下了,要不然西伯行省一旦开发起来,文国公府估计就要乱套了。”

还一个问题他没说。

那就是他宝贝儿子袁枢还一直跟着皇上呢,他可就这么一个儿子,将来他肯定是要把文国公府交给这宝贝儿子的。

他很想让宝贝儿子回去接班,但又怕皇上跟前没人使唤,这个着实让他有点纠结。

泰昌却是听出了那么一点意思了。

他当然知道文国公袁可立就一个儿子,他手下几个参谋将军里面也就这个比较特殊,其他几个那都是兄弟一堆。

人家这会儿都快八十了,的确时日无多了,是该让袁枢回去接班了。

想到这里,他亦是微微叹息道:“伯应跟着朕的确出力不少,几个参谋将军里面也就属他最为老成持重了,朕的确有点舍不得他。

不过,你都这么大年纪了,是该想想清福了。

朕不能为了自己方便而让你这么操劳下去了。

这样吧,朕回京之后让其他公侯勋贵多举荐几个子弟过来,伯应就跟你回文国公府吧。”

呃,这个。

袁可立颇为自责道:“皇上,都怪微臣年轻时太过热衷兵事,没有注意传宗接代,结果就生下了这么个宝贝儿子。

伯应回去之后微臣一定要给他把三妻四妾娶齐了,让他多生点男丁出来,好为皇上效力。”

哈哈哈哈,这下袁枢这小子有艳福了。

泰昌不由微微笑道:“朕怕是等不到那天了,再过几年,朕也要享清福去了。

校儿那是早几年之前就想撂下挑子去忙活自己的事了。

等你的孙子长大,烺儿估计早就继位了。

烺儿,以后伯应的孩子你可得提拔重用,文国公教育出来的,那绝对对大明忠心耿耿。”

朱慈烺连忙拱手道:“孙儿明白。”

袁可立却是感动道:“多谢皇上器重,微臣一定好好教育子孙后代,文国公一系必将永远忠于大明,永远为大明皇室效死力。”

三人说话间,舰队已然过了金州卫城,进入内海,距离武备城也就六百来里了。

这次泰昌带得都是飞龙战舰,因为帝王号和神盾舰的速度都太慢了,他如果慢悠悠的赶回来,恐怕就迎不到忠国公的骨灰了。

六百来里以飞龙战舰的速度也就三个时辰左右,今天他们肯定是能赶到武备城了。

泰昌正想着天黑了怎么回京城呢,朱慈烺突然指着前方的海面惊奇道:“咦,那是什么船?”

前面有船吗?

泰昌眯着眼睛看了一下,好像根本就没看到什么船。

他又凑到望远镜跟前,仔细往前扫视了一番,这才看到十来艘如同海水般的舰船。

这伪装做得,简直太好了。

他忍不住赞叹道:“礼卿,你看这些飞龙战舰涂装,简直就跟海水一样,太逼真了。”

袁可立闻言,连忙凑近望远镜细细扫视了一番。

这涂装着实太精妙了。

他也忍不赞叹道:“舰船研究院的人真厉害,这么点时间就能把涂装做得这么精妙。

看样子微臣当初想错了,舰船不用涂成两种颜色,通体水纹才是最好的。”

人家是专业的,自然厉害。

泰昌微微笑道:“礼卿,不管怎么样,这法子是你想出来的,他们也就是专业搞这个的人多,只要勤加试验,自然能做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