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832章

作者:星辰玖

他们要再晚上几天过来,恐怕就过不去。

还好,转进额尔齐斯河之后就是往南行驶了,那气温是明显在上升,那天色也是越来越亮。

船队往南行驶了一天之后又遇到一个大型分叉口,这时候,孙承宗竟然已经率十余万人马在岔口的南面等着了。

而且,他们就连码头搭建好了。

泰昌一看孙承宗那被寒风吹得有点发青的脸,连忙挥手道:“快,旗舰靠过去。”

很快,旗舰便靠上了码头。

悬梯刚刚放下,泰昌便带着一众文臣武将疾步走下去,把住孙承宗的胳膊,又对后面的南大营将校摆了摆手,随即关切道:“稚绳,你怎么迎到这里来了,这边这么冷的,你要是冻病了怎么办?”

孙承宗不由感动道:“皇上放心,微臣这身子骨还硬朗着呢,些许寒风算不得什么。

微臣是害怕皇上对这边地形不熟,所以特意给皇上来引路。”

好吧,他对这边地形的确不熟。

泰昌想了想,随即对着后面的北大营将校挥手道:“你们先回营去,别站这里吹风了。”

说罢,他便把着孙承宗的胳膊道:“稚绳,走,我们去船上说话,船上暖和。”

很快,众人便回到了船上。

泰昌又命人泡了杯热茶,这才指着桌上的地图问道:“稚绳,你觉得在这额尔齐斯河南面和咸海之间修建运河有没有问题?”

孙承宗缓缓点头道:“这个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就是比较费时费力而已,毕竟,七八百里长的运河大明本土都很少见。

而且,那几千里长的京杭大运河还不是在大明朝修建的,我们好像还没修建过超过五百里长的运河呢。”

这个倒不是太大的问题,挖运河那肯定费时费力,这个不用想,关键还是沿途的地形得适合挖运河才行。

泰昌紧接着又问道:“稚绳,你觉得沿途的地形如何,好挖吗?”

孙承宗沉吟道:“沿途的地形微臣倒是仔细看过了,这前面一段就是一条如同峡谷般的裂缝,宽度大概有几十里,中间全是沙土地,有大型挖掘机器,挖起来应该不难。

这中间这一段就有点麻烦了,因为这里有一个小沙漠,虽说挖起来不是很费劲,我们却得考虑漏水的问题,如果水全漏进沙漠里去了,就没法行船了。

这后面一段就没什么了,基本是泥土地,好挖得很。”

中间还有个小沙漠!

泰昌不由皱眉道:“长庚,沙漠漏水的问题有办法解决?”

宋应星估摸道:“皇上,这个有点麻烦,不过不是很难。

我们可以先把中间的河道挖出来,挖深一点,挖宽一点,然后再把前面河段挖出来的泥土拉回来,敷在中间这一段的底部和两侧。

这样一来,只要能敷个一两丈厚然后再在外面用水泥密封基本上就不会怎么漏水了。”

这么搞的确很麻烦。

泰昌想了想随即又问道:“西伯行省那边挖运河的机械设备都拉过来了吧?”

宋应星连忙点头道:“都拉过来了,这会儿估计都开过去了,不过当初登陆的地方不在这里,因为前面还有一条支流挡道,所以机械设备都是拉到那条支流南面再修建码头送上岸的。”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稚绳,这次你们俘虏了多少金帐汗国的人?”

孙承宗小心的解释道:“皇上,金帐汗国的蒙元余孽其实不多,总共也就四五十万左右,其他的基本都是原来西域各国的后裔。

所以,微臣跟建斗商议了一下,也就把四五十蒙元余孽全抓了,还有几百万老百姓我们并没有抓。”

泰昌闻言,微微点头道:“行吧,只要把游牧部落的人清理干净就行了,原来西域各国的老百姓先不用管了,他们能老实听话就行,不听话的到时候冒出来一个收拾一个。

你派人跟建斗说一声,把这些俘虏全拉过来帮忙修建运河。

他们哪怕什么都不会,玩泥巴总会吧?”

孙承宗闻言,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泰昌又仔细想了想,随即问道:“长庚,半年时间把这条运河的河道挖出来有没有问题。

至于水泥,解封之后拉过来再敷上去应该不用太长时间吧?”

六十余万人再加上专门挖掘的机器,运河河道虽长,半年时间应该是足够了。

宋应星琢磨了一下,这才郑重的点头道:“没有问题,皇上。”

泰昌闻言,果断挥手道:“那行,你就跟变蛟他们一起去西边的河道,朕还得去东面看看,看哪里适合修建过冬的码头和城池。

元芳,你带十艘飞龙战舰和一百艘狼牙战船送他们过去。”

曹变蛟、宋应星和张元芳等人闻言,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告退。”

说罢,他们便鱼贯向外走去。

泰昌又问道:“稚绳,你呢,你是回去帮长庚修建运河还是跟朕去东面看看。”

孙承宗毫不犹豫道:“微臣就陪皇上去东面看看吧,正好,微臣当初就是沿着额尔齐斯河这条支流过来的,对沿途的地形比较熟悉,而且,微臣还知道个修建港口码头和城池的好地方。”

泰昌闻言,不由惊喜道:“噢,在哪儿?”

孙承宗估摸道:“沿着额尔齐斯河主干大概行驶两千余里就到了。”

泰昌闻言,正要下令命船队出发,却突然间想起来,岸上还有十来万南大营将士呢。

他不由为难道:“你带来的南大营将士怎么办,飞龙战舰和狼牙战船倒是勉强能把人装下来,他们的战马却是怎么也挤不下的。”

孙承宗不假思索道:“皇上不用管他们,就让他们在岸上打马跟着吧,反正也就两千余里,而且我们过来的时候沿途的路都已经整平了,他们六七天时间便能赶过去。”

泰昌还是有些担心道:“这么冷的天打马狂奔将士们受得了吗?

还有,晚上宿营的时候,他们扛得住吗?”

孙承宗还是不假思索道:“皇上放心,南大营将士基本都是辽东出来的,这天气对他们来说还不算什么。

而且,我们越往南温度就会越高,他们不会有事的。”

行吧,辽东的确也很冷。

这会儿的天气好像还没有辽东的冬天冷呢。

第957章 斋桑泊

额尔齐斯河起源于阿尔泰山南麓,长度足有八千余里,乃是鄂北河最大的支流。

一开始,泰昌还不知道这额尔齐斯河到底有多大,因为其下游和中游也就两三里宽,看上去和鄂北河其他支流并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船队向东南方向行驶了大约两天之后就不一样了。

额尔齐斯河的河道是越来越宽,越来越宽,从两三里到五六里再到十余里,百余里间河道已经变得如同湖泊一般。

而且这边已深入西域的莽莽群山之中,根本就没有受到寒潮的侵袭,温度差不多都已经上升到十余度了。

言情

泰昌感受了一下迎面吹来的凉风,又转动着望远镜扫视了一番,随即忍不住问道:“稚绳,你说的就是这里吗?”

孙承宗却是微微摇头道:“皇上,不是这里,微臣说的是斋桑泊。”

斋桑泊?

泰昌颇为不解道:“这斋桑泊是什么意思?”

孙承宗连忙解释道:“斋桑乃是蒙元时期的官职,是宰相二字的音译,斋桑泊的意思就是宰相湖。”

宰相湖?

这是借用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吗?

泰昌转过头来看了看地图,随即好奇道:“这斋桑泊在哪里,地图上为什么没有?”

孙承宗连忙指着地图道:“皇上,斋桑泊就在这南面三百余里,因为我们当时没有船,望远镜也看不到斋桑泊的对面,所以,微臣就没有胡乱将其画在地图上。”

望远镜都望不到对面!

这斋桑泊到底有多宽?

泰昌着实想不明白,这莽莽群山之中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湖泊。

他内心里是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期待。

如果这边真有这么大一座湖泊,那西伯行省的舰船就不用一到冬天便往回跑了。

额尔齐斯河的主干道通行武装商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除了无畏舰和神盾舰,其他舰船都可以留在这边。

船队又往南行驶了三个多时辰之后,前面豁然开朗,一片一望无际的水面陡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好大一座湖!

泰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转动着望远镜左右扫了扫,又往前看了看,三个方向竟然都看不到头!

这哪里是一座湖?

这是一片汪洋吧?

他愣了好一阵,这才问道:“稚绳,我们应该往那边走?”

孙承宗不假思索道:“这座湖是东西走向的,我们如果往东再行驶两百多里就能看到上游的河道了,而且,那边有片很大的山间盆地,正好可以用来建城。”

两百多里?

泰昌看了看天色,立马下令道:“礼卿,命所有飞龙战舰全速向东行驶,狼牙战船随后跟上。”

这会儿都过了未时了,如果他们带着狼牙战船慢慢开过去,那最少也要两个多时辰。

到时候天就黑了,他们根本什么都看不到。

飞龙战舰就不一样了,两百多里的距离,也就一个多时辰便能赶到。

一阵令旗挥舞,四十艘飞龙战舰立马越众而出,朝东南方向疾驰而去。

袁可立还是相当有经验的,他之所以命飞龙战舰往东南方向行驶而不是径直往东赶,就是为了看看这湖泊到底有多宽。

果然,大致一刻钟之后他们便隐隐看到湖泊南岸了。

这个时候船队差不多是在湖中心的位置,而望远镜都只能隐隐看到两岸的崇山峻岭。

也就是说,两边的距离差不多都是三十里左右,这斋桑泊的宽度足有六十来里!

真的是好大一座湖。

只可惜这斋桑泊的四周都是崇山峻岭,要不然就能修建一座如同神武营般的大型中转基地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