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78章

作者:星辰玖

他收到奏报后当即下旨,封吴养春为忠勤伯,以表彰他给辽东军民筹钱筹的勤。

这个忠勤伯那可是实至名归,他相信没人敢唧唧歪歪唱反调。

谁要敢唱反调,他绝对会一句话怼回去,你他吗有本事也筹两百多万两来啊,只要你筹的到,朕也给你封个伯爵,没这本事就闭嘴!

第108章 隐忧

京城就要到了,王承恩站在漕运大船的船头,满脸兴奋之色。

这一次南直隶之行他足足给皇上带回来一百多万两银子和一百多万石的粮食,皇上估计都要对他刮目相看了吧!

说实话,自从当上内宫监掌印之后,他内心里一直有点担心,担心自己做不好,达不到皇上的要求。

这一刻,他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因为他带回来的银子和粮食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了。

要知道,这可是一百多万两银子和一百多万石粮食啊,别说是去募集了,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利的运到京城来都不容易。

这会儿他只想这脚下的船能快点,再快点,赶紧抵达京城,他都有点迫不及待的想看到皇上欣慰的笑容了。

可惜,船就是快不起来,因为漕运大船都是帆船,而这会儿的风并不大,而且,他们是在狭窄的通惠河里面前行,操船要相当的小心,不但要注意船与船之间的距离,还要时刻小心船头方向。

准确的说,这通惠河应该算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不过,这里并不是一条天然的河道,而是一条人工挖出来的运河。

所以,通惠河的河道相当的窄,虽说通过漕运大船没有问题,但是却需异常的小心,船头如果偏一点,那就要撞上旁边的护堤了。

这次他调集的漕运大船可不是一艘两艘,而是好几百艘,南直隶附近的漕运大船几乎都被他抽调一空了,这么庞大的漕运船队在通惠河里行进一不小心就会撞做一团。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前面终于隐隐出现一道犬齿交错的黑线,不用问,那肯定是京城的城墙,京城,总算是到了!

一阵船工的号子声,连绵不断的向后传去,整个漕运船队开始减速,他所乘坐的头船那简直跟爬一样缓缓的靠向漕运码头。

这个时候,码头上都已经被禁军里三层外三层给围住了,远远的,他甚至还能看见京营的人马排成一个个方阵,一直向外延伸,都不知道延伸到哪里去了。

这,难道是皇上亲临?

他连忙来到悬梯旁,专心的候着。

船才刚刚靠上码头,他便命人赶紧放下悬梯,然后便一溜烟跑到了码头上。

结果,禁军丛中等候他的并不是皇上,而是御马监掌印曹化淳。

他连忙疾步上前拱手道:“恩公,您怎么来了。”

曹化淳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即便把着他的胳膊道:“先别说这么多了,快跟我来,皇上正在城门楼上等着你呢。”

王承恩闻言,连忙跟着曹化淳疾步下了码头,穿过大通桥,进入东便门,来到城门楼上。

果然,皇上正和一众禁军将领站在那里微笑的看着他呢。

王承恩连忙上前恭敬的趴伏道:“奴婢叩见皇上。”

泰昌上前亲切的将他扶起来,赞赏道:“承恩,这次真是辛苦你了,如此多的钱粮,你竟然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募集运送过来了,说实话,朕都没想到啊!”

王承恩连忙谦虚道:“皇上,这次主要还是靠囯丈爷慷慨解囊,要不然,这么短的时间奴婢也不可能募集到这么多的银子。”

吴养春这次真是尽心尽力了,后面人家还募集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呢。

泰昌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银子呢,就在前面几艘船上吧?”

王承恩连忙拱手道:“是的,奴婢令赵风带着人在那看着呢。”

泰昌微微点了点,随即叹息道:“可惜运河通不到辽东,登莱那边的战船又不够,要不然,哪里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啊!”

大费周章?

皇上说的是将这些银子和粮食运送到辽东去吧!

这个王承恩还真不知道怎么办,一百多万两银子也就罢了,一百多万石粮食那可是好几百船,怎么运送到辽东去?

他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泰昌却是轻轻挥了挥手令他站到一边,随即对一旁的张元芳道:“元芳,命人开始装车吧。”

张元芳连忙一挥手,一个京营参将立马飞快的向城楼下跑去。

王承恩下意识抬头往城门楼下一看,顿时目瞪口呆。

东便门门外,上万京营将士正排着整齐的阵列密密麻麻的站在护城河和漕运码头之间,而京营将士的外围则是数不清的屯卫、青壮和各种车辆。

这些屯卫、青壮和车辆真不知道有多少,反正站在城门楼上一眼都看不到头,东便门外黑压压的全是人和车,一直延伸到了天际!

这次,为了给辽东运送钱粮,泰昌着实发狠了。

京城以东,通州、香河、三河、顺义、平谷、宝坻的屯卫和青壮几乎被抽调一空,整个顺天府的马车、驴车、骡车、平板车等也被差不多被征调完了。

一百多万石粮食和一百多万两银子需要多少人马车辆运送?

这个真没人算得清,反正光是通州、香河、三河、顺义、平谷、宝坻六县征调的屯卫和青壮就多达二十多万,至于车辆,那根本就算不清楚,反正顺天府能征调来的都征调来了。

这次周章的确费的太大了,二十多万屯卫和青壮啊,要不是免费的,光是这些人的工钱都要几十万两。

当然,这些人路上吃饭还是要管饱的,光是这一路都要消耗几万石的粮食。

这年头运送钱粮就是这么麻烦,要是路途太遥远,运送银子还有点可能,运送粮食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运送的人在路上也得吃饭啊,这一百多万石粮食要是运送到西北边陲的嘉峪关,那估计还没到地方就被吃完了,过去也是空车!

唉,这个时候要是有火车或者轮船就好了。

泰昌暗自叹息一声,紧接着又对一旁的张元芳道:“元芳,路上一定要小心啊,特别是出了山海关以后,建奴虽然不可能组织大军来袭,派骑兵从关外长城以北绕道偷袭还是有可能的。要知道,这会儿关外长城可是破败不堪,而且还没什么人驻守,根本就挡不住建奴骑兵的。”

张元芳连忙拱手道:“皇上放心,出了山海关到宁远也就百多里路了,末将会令斥候四散警戒的,一旦发现不对,末将便会派人向督师孙大人求援,相信建奴就算是跑过来偷袭也捞不到便宜的。”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又看了看码头上越聚越多的车辆,随即拍着他的肩膀道:“嗯,总之一路小心,时候也差不多了,去吧。”

张元芳连忙拱手告退,疾步下了城门楼。

不一会儿,他便打马出现在城门外,随着他一声令下,上万京营将士立马排成长长的队伍,护送着装满银两的马车缓缓向山海关方向行去。

而他们身后,装载粮食的车队则是越排越长,越排越长,好像永无止境一般。

泰昌站在城门楼上,看着庞大无比的车队缓缓延伸到天地一线间,眼神中隐隐露出一丝担忧之色。

唉,这次也不知道孙承宗能不能顺利的把堡垒推进到大辽河流域,要知道,建奴这会儿正气势如虹呢。

可惜,神机营和神武营都还没有装备齐整,要不然,他真想带着禁卫和亲军御驾亲征,去帮孙承宗一把。

他抬眼望着东方的天际,那眼神,仿佛是要跨越千山万水,穿过重重云雾,一直看到辽东去一般。

第109章 督师

京城往东,出顺天府,跨过永平府,就是山海关,山海关再往东百余里就是关宁锦防线的中心,宁远城。

此时,巍峨的宁远城头,蓟辽督师孙承宗仿佛感应到什么一般,抬首往京城方向望去。

关外暗云压崇山,建虏肆虐黎民惨。

鞠躬尽瘁救国难,不复辽东誓不还。

皇上,臣定尽心竭力,收复辽东,如若不然,马革裹尸还!

此刻,他心中真没有任何杂念,他就想收复辽东的大好河山。

他肯定不知道,就因为这个念头,后世他会被骂成大明灭亡的第一罪人!

为什么?

看看历史上几个人的结局就知道。

熊廷弼,因为固守沈阳和辽阳,阻了建奴将近两年,令建奴不得寸进,最后被斩首示众不说,还被传首九边。

袁崇焕,因为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让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吃了亏,不但被千刀万剐,还要被后世唾骂。

孙承宗,就更不得了了,熊廷弼撂挑子,沈阳和辽阳失守,辽东大乱,建奴势如破竹,眼看着就要打到山海关了,结果,孙承宗督师辽东,不但稳住了形势,还修筑了关宁锦防线,令建奴被阻关外二十余年!

建奴第一次绕道蓟州镇入寇大明京畿,占据了京城周围好几座大城,那时候蓟辽督师袁崇焕已经被崇祯打入诏狱,祖大寿因为害怕被崇祯给收拾了,也率辽东军缩回辽东去了,各地赶来勤王的明军就如同一盘散沙一般,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建奴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结果崇祯把孙承宗一请出来,三两下便把他们给击退了。

建奴真是恨透了这个屡屡坏他们好事的老东西。

结果,孙承宗被革职之后,建奴再次入寇京畿,他们什么都没管,直接奔袭上千里,冲到孙承宗的老家高阳,当着他的面,灭了他九族,杀光了他所有的子孙后代,再用战马将其活活拖死,而后还要编造谣言,把他污蔑成大明灭亡的第一罪人!

传首九边,千刀万剐,诛灭九族,后世唾骂!

他们做错了什么?

他们就是在建奴入侵大明的时候胆敢抵抗的人,而且抵抗的特别顽强,搞得建奴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以,他们必须死,他们必须被后世唾骂!

反观那杨镐,萨尔浒一战,直接葬送大明十多万边军精锐,历史上就好像没这个罪人一样。

还有那洪承畴,不但将大明最后十多万边军送给建奴灭了,还带头投降建奴,还带着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叛徒帮建奴打下了大明万里江山,最后,他竟然还被洗白成了一个无奈投降的忠臣!

杀人诛心,莫过如此。

建奴,欺人太甚!

当然,此刻的孙承宗并不知什么身后之事,他正带着一众文臣武将在城墙上巡视呢。

他的左边是总督王象乾、巡抚王化贞、兵备佥事袁崇焕、通判金启倧等一众文臣。

他的右边则是满桂、马世龙、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孙祖寿等一众武将。

这会儿大家都没有说话,因为督师大人正皱眉看着城外沉思呢。

宁远城外,那漫山遍野皆是匆匆逃难而来的辽东平民,密密麻麻的,同样一眼看不到头。

这些人基本都没带什么家什,全副身家大多也就一包衣物和几床棉被。

这会儿天气是越来越冷了,露宿肯定是不行了。

这些平民不得不找来树枝,撑起一些被褥和衣物,借以遮风挡雨,剩下的,基本也就是身上的衣物和那么一两床棉被了,一家人挤破烂的“帐篷”里,裹着被子抱一起,晚上也会冻得瑟瑟发抖。

好在朝廷并没有丢下他们不管,每天两碗稀饭还未曾断过,他们虽然又冷又饿,倒还不至于活活饿死。

而且,督师孙承宗孙大人已经开始集结大军,征集青壮,准备反攻了,未来,他们还是有希望回到自己的家园的。

这些天,不管老人还是小孩,不管是不是被孙大人选中的青壮,白天的时候都会主动去北面的群山之中主动帮大军采集木材和石材,因为他们都听说了,孙大人准备修筑城池堡垒以克制建奴骑兵。

他们并不知道修筑城池和堡垒需要多少石材和木材,总之,大家都想尽一份力,帮助大军尽快打回去,这样他们就不用在野外挨饿受冻了。

孙承宗看着漫山遍野如同蚂蚁般不断涌动的平民,忍不住悠悠一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