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760章

作者:星辰玖

没办法,他们干不过大明帝国,又喜欢这里的各种货物,那就只有出钱买了。

刚开始的时候,大明西洋商号做生意还恼火的很,他们竟然不收英国的金币、银币和铜币!

想要买他们的东西,那还的把金币、银币和铜币拿去大明钱庄给专门的人鉴定,然后兑换成大明的货币才行。

大明的货币是相当的精美,比他们做出来的工艺品还精美。

问题,英国人手里都是英国的货币啊!

刚开始一段时间,大明西洋商号的生意还都不怎么好,因为买他们的东西太麻烦了。

不过,等大明的货币慢慢兑换出去,开始在有钱人之间流通了,大家也慢慢用习惯了,大明西洋商号的生意就渐渐火爆了起来。

没办法,人家的东西的确做得好,而且价格比他们自己做得便宜的多,很多物美价廉的东西他们自己还做不出来,只能跟人家买。

不到一个月时间,大明西洋商号伦敦分号的生意就超过西班牙欧陆贸易公司在马德里的生意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这会儿的英国人有钱,主要大明西洋商号卖的货物种类太多了,几乎涉及到了所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西班牙欧陆贸易公司这会儿还只做奢侈品生意呢。

而且,大明西洋商号的生意红火起来之后,还出现了一大批专门批发了各类商铺拉去英国各地售卖的西班牙商贩,这些人进货那都是几千两甚至几万两的进,他们想不生意红火都难啊!

英国王室也拿这些西班牙商贩没有办法,因为明面上人家西班牙就是战胜国,而且暗地里他们还结成了联盟,他们怎么可能去阻止这些西班牙人到处做生意。

查理一世听到手下人汇报,那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是不知道。

这样一来,大明西洋商号的生意就更红火了,连带大明钱庄的生意也红火的不行了。

他们每天几乎都有几千斤的金银进账,那铜币更是多达上万斤一天。

这些金币、银币和铜币他们自然不会再放市面上去流通了,凡是被他们收上来的,那都被快船送去了里斯本租界,全部用冲床冲成了大明标准的金币、银币和铜币。

泰昌这么搞就是要把整个欧陆的金银铜慢慢收完,让人家只能用大明的货币!

这样一来,大明的货币必将变成欧陆通用的货币,而整个世界的通用货币体系也只能由大明帝国说了算!

好吧,这会儿还没有什么货币战争的概念,欧陆贵族虽然知道这样下去不好,但是,大明的奢侈品实在是太好了,他们根本就管不住自己的钱袋子。

至于平民,他们兜里本来就只有那么点铜币,换成大明的铜币和用自己国家的铜币那就没多大区别,只要铜币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就行,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想什么货币的问题。

更何况,大明西洋商号对他们还相当的不错,从修建商业街到搬运各种货物,人家请的都是本地的平民,而且工钱开得还相当的高,干上一个月那就是半磅银子。

半磅银子足以在大明西洋商号买一千多磅的粮食,他们养活一家人都没有问题了。

更令他们兴奋不已的是,大明西洋商号还给他们谋了个大福利。

那就是免费送他们报纸,让他们自己拿去售卖。

至于这个报纸的售价,那是相当的便宜。

比如在伦敦,报纸的售价就是四分之一便士一份。

四分之一便士是多少钱呢。

按英国的货币体系,一英镑等于二十先令,一先令等于二十便士,而一英镑这会儿就是一磅银子。

这么算起来一便士就相当于二十五文左右。

英国的铜币总共有三种,一便士的,半便士的,四分之一便士的。

没办法,英国最小的货币单位就是四分之一便士,所以,大明西洋商号只能给《世界报》的定价四分之一便士。

四分之一便士那就是六文钱,英国人会买吗?

这个应该不用担心,因为这会儿欧陆的物价高得出奇。

比如说粮食,大明西洋商号在北美的收购价是一两银子五石,而这边的粮食售价基本上是一两银子一石。

没办法,这些殖民强盗掠夺的金银太多了。

他们是疯狂掠夺了相当于他们原来金银铜储备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金银铜,而他们产出的粮食和其他东西并没有显着的增加,所以这会儿欧陆的钱根本就不值钱。

大明西洋商号之所以把粮食定价一两银子两石,那只是为了抢占市场,让这边本来就不多的几个出产粮食的国家破产,缩减产量。

其他东西就不一样了,就好比普通的瓷碟子。

这东西在大明本土就不值钱,就算做得最好的,专供外贸生意的,一担的进价也就二十两。

而且这会儿大明朝廷也下了详细的规定,一担那就是两百个。

也就是说,他们进购的瓷碟子就是一两银子十个。

大明西洋商号在欧陆这边定下的售价却是一两银子一个!

这就是大明本土十倍的价格,问题,这边的贵族好商人那都是抢着买。

他们认为便宜啊!

以前这么精美的碟子二两银子一个那还要运气好才能买到呢。

也就是说,金银铜币在欧陆的购买力还不到大明的十分之一。

这其实就是一种变向的通货膨胀。

欧陆物价之所以这么高,并不是因为他们发行的货币太多了,而是因为他们掠夺的金银铜太多了。

他们掠夺来的金银铜最起码是他们原有的百倍都不止,而他们的生产力却没有明显的提高,粮食和货物还是那么多,这物价自然是高得出奇,比大明高二三十倍那都正常。

至于奢侈品,那更是高一百倍都不止。

因为他们掠夺来的金银大多都集中在贵族手里,而贵族那就不把钱当钱花。

如果按平均的购买力来计算,这会儿英国一便士的购买力其实还不如大明的一文钱。

也就是说,一张《世界报》实际售价才相当于四分之一文左右,这边哪怕是平民都买得起。

这些报纸大明西洋商号是不收人家平民一文钱,但是,他们却对售卖报纸的人进行了严格的筛选。

他们明里暗里都放出话了,售卖《世界报》的那必须是给他们干过活的,而且跟他们关系相当好的。

这一下,伦敦的平民自然是拼命的巴结他们,对他们好得不得了。

因为人家都说了,报纸是免费送给他们去卖的,而且,每天最少送一百份,只要售卖的快,每个人一天最多能领三百份!

一百份那是多少钱,四分之一便士一份,一百份就是二十五便士,相当于一先令多,也就是说,他们每天哪怕只能卖出去一百份,一个月下来也能赚到将近两英镑!

两英镑足以在大明西洋商号购买六千多磅的粮食啊!

如果他们一天能卖掉三百份,一个月那就是六英镑的收入,那一家人天天大鱼大肉的钱都够了,因为大明西洋商号的鱼肉和家禽、牛羊什么的也便宜得很啊!

结果就是,光是前来应聘卖报的伦敦平民就有几万,而且,他们一个个都把大明西洋商号的掌柜当爹娘一样的尊敬。

大明西洋商号的掌柜只能筛选了一下,一家人里面取一个最强壮的又或是最漂亮的,勉强将人压缩到了一万,并且规定,每家一天就能领两百份报纸。

没办法,因为英文版的《世界报》总共也就两百万份啊,一万人,每人两百份就分完了。

还好,伦敦因为是离欧陆最近的大城池,又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所以,英文版的《世界报》都在这边发行,其他几个港口城市那都没有份,要不然,他们还要砍掉一大半的人。

这卖报纸的人都定下来了,《世界报》的销量会怎么样呢,两百万份英文版的,能卖完吗?

第893章 认识世界

《世界报》首刊终于到货了。

这天一大早,伦敦城外港口码头旁的大明西洋商号一条街便挤满了前来领报纸的平民。

上万人,一个不少,全来了,整条街都被堵住了。

没办法,这会儿的欧陆贵族虽然都钱多得烧,平民手里却没多少钱。

他们也就能勉强混个温饱而已,这种一家人都能吃大鱼大肉的机会他们当然不会错过。

大明西洋商号派驻这边的大掌柜闻讯,那是连忙命上百锦衣卫假扮的店小二准备了一下,天刚朦朦亮便命一排十个商铺开了门。

当然,他们开门并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分发报纸。

很快,上百个锦衣卫便把每人搬出一个小条桌在商铺前面排成一排。

紧接着他们便把早已准备好的鹅毛笔、墨水、签字的表格往条桌上一摆,朗声道:“排队,签完字就能领。”

他们说的还都是英文,上万平民那是瞬间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飞快的跑过去,排成了一列列长队。

这个也是事先安排好的,每个店小二负责一百人,这一百平民甚至还都经过了他们简单的培训,怎么签字,怎么卖报等等这些都已经着急手下的上百平民讲解过很多次了。

这些平民自然都认识自己的负责人是谁。

上百个锦衣卫在人家排队的时候便已经把一捆一捆的报纸给扛出来堆在条桌旁边了。

排好队的平民虽然一个个都焦急的很,但是并没有打搅人家干活,直到他们把报纸都搬出来了,还抬手喊了声“开始”,排第一个的平民才上前拿起鹅毛笔,找到自己的名字,在后面的空格上认真的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一遍。

负责的店小二也只是稍微看了一下便毫不犹豫的给了人家两大捆报纸。

这一捆就是一百份,而且都用印刷报纸的白纸包好了,根本不用数。

领了报纸的平民自然是欢天喜地的去了,后面排队的平民那是赶紧上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不到半个时辰时间,两百万份报纸就已经分发完毕,整个街道也空了。

这报纸是发下去了,人家能卖掉吗?

要知道,整个伦敦也就四十来万人,识字的能有一半就了不得了,难道他们会每人买十份吗?

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

关于怎么把这些报纸销售出去的问题,大明西洋商号也早已经想好了办法,并教授给这些平民了。

简单来说就是整个英国到处卖。

大明西洋商号甚至还给这些卖报的免费租借了马匹,两百里以内的,他们自己直接打马过去就行了,超过两百里的,大明西洋商号还会派出狼牙战船,分批将他们送到英国各地。

反正整个英国就这么大,一天时间内把人家送到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怎么把报纸全卖掉,大明西洋商号也只能教他们请亲戚朋友建立专门的卖报点又或者自己拿着报纸去沿街叫卖。

反正卖了的钱都是他们的,相信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去把报纸卖完。

两百份报纸,一个月就是四英镑的收入,换成粮食那就是一万两千多磅粮食啊,养活一个十多二十人的小家族都足够了。

这些卖报的平民那自然是积极的很,各种办法都用上了。

至于效果,那也是出奇的好。

说实话,这《世界报》的首刊的确吸引人,光是第一页的世界地图和世界各国介绍,那看到的人都会忍不住要买上一份。

还有大明帝国的详细介绍,世界各地的游记,大明的各种美食,各种商品,那都相当的吸引人。

这会儿的英国人可不是个个都是殖民者,个个都是海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