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56章

作者:星辰玖

当然,这话戚金是不敢说的。

他仔细想了想,这才小心的道:“皇上恕罪,有句话,末将不得不说,如果真的装备齐全,两万神机营将士的确能击败建奴十万大军。但是,这打仗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啊,建奴明知不敌,不可能冲上来送死啊!就好像萨尔浒大战,如果正面对敌,建奴肯定是打不过将近二十万边军精锐的。但是,他们却利用地形、雨雪天气和我方的指挥失误,奇迹般的打赢了。所以,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火器是能增加我们的胜算,但到了战场上,火器并不是决定战局成败的唯一因素啊!”

泰昌闻言,不由满脸尴尬。

的确,他把打仗想得太简单了。

建奴明知神机营火力凶猛,会冲上来送死吗?

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建奴打仗那可是相当鸡贼的!

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天时地利,将神机营引到沟里,甚至直接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不断骚扰补给线,让神机营没有粮食和弹药补充!

想到这里,泰昌尴尬的问道:“那你说我们要怎样才能彻底击败建奴呢?”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戚金皱眉沉思了一阵,这才小心的道:“皇上,末将觉得,要想彻底击败建奴,骑兵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唯有骑兵才能追上骑兵,而神机营就算配备了战车速度也没法和骑兵比,所以,我们必须得有骑兵,就算我们的骑兵打不过建奴的骑兵,也可以追上去将其缠住,给神机营创造战机。另外,考虑到收复辽东还需攻城,步卒肯定也必不可少,所以,末将认为,要想彻底击败建奴,起码还得有五万精骑外加五万步卒精锐才行。”

好吧,步卒还好说,五军营和禁军基本都是步卒。

问题这骑兵,上哪里去找呢?

第078章 曹文诏曹变蛟

戚金的建议泰昌相当重视,因为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不但能与建奴骑兵相抗衡,还能令皇室的禁卫和亲军震慑力更强。

骑兵的速度那可是相当的骇人,有了骑兵的威慑,什么蒙元诸部、什么藩国属国、什么土司蛮夷,甚至包括地方上的巡抚、总督那都得老老实实,不敢勾结朝堂官员玩什么猫腻,要不然,骑兵一冲过来,他们都得完蛋。

可以说,一只强大的骑兵就是震慑四方的利器。

但是,他翻遍了禁军、京营、边军和屯卫的资料之后却发现,整个大明王朝,这会儿压根就没有什么骑兵!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明军最为尴尬的时期,整个大明真没一支正规的骑兵部队。

永乐朝战无不胜的三千营早在土木堡之变的时候就打的没了踪影,嘉靖朝的时候倒是重建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队伍,这支骑兵名曰神枢营。

不过神枢营骑兵都是由京营中长相英武的壮汉和勋贵子弟组成的,他们的任务也就是随驾举旗牌,也就是代替旗手卫的职责,根本就不是为了冲锋陷阵而组建的。

大明边军原本倒是有三四万骑兵,可惜全被杨镐一把葬送在萨尔浒之战了,他们的战马也成了建奴的战利品!

至于后面名震天下的关宁铁骑,这会儿还没影子呢,因为关宁铁骑是孙承宗构建好关宁锦防线之后才开始组建的,直到袁崇焕在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时才大放异彩。

也就是说,大明这会儿真找不出什么骑兵来。

怎么办呢?

泰昌想了想,还是决定,调来后面名震天下的关宁铁骑将领,重组京营骑兵。

关宁铁骑的将领有很多,最出名的当属祖大寿和吴三桂这对舅舅和外甥的组合,不过,这两人都属于辽东军阀体系,不是很牢靠,搞不好是会叛变的,剩下的,名气勉强能跟他们相媲美的也就曹文诏和曹变蛟这对叔侄了。

曹文诏据传是明末第一猛将,万军从丛中取敌将首级那是易如反掌。

可惜,也就是因为他太猛了,历史上,他竟然带着一千关宁铁骑追着十余万农民军打,结果身陷重围,力竭战死!

曹变蛟据传比他叔叔还猛,这家伙曾率八百人马突袭建奴大营,而且一路勇不可当,一直杀到皇太极跟前,杀得建奴八旗将领都为之胆寒,最终调集上万弓箭手一顿乱射才将其逼退。

可惜,这曹变蛟还没打出自己的名气来便在松锦大战中寡不敌众,被建奴俘虏,不屈而死。

这对叔侄肯定是没问题的,不管怎么样,能为大明而付出生命的,就能证明他们的忠诚。

戚金、曹文诏、曹变蛟,包括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这些都是宁死都不曾背叛大明的。

命都没了,那可就什么都没了,他们的忠诚还用怀疑吗?

所以,曹文诏和曹变蛟的忠诚肯定是不用怀疑的,他们比之形势不对就投降建奴的祖大寿和吴三桂可强多了。

一念至此,泰昌当即命人八百里加急传书,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速速赶来京城面圣。

不出三日,这对叔侄便快马加鞭赶到的京城。

说实话,曹文诏着实懵逼的不行了。

他这会儿也就是个大同军的把总而已,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大战失利,他才跟随山西边军来到辽东支援。

一开始,他们在经略熊廷弼的率领下还立了些许功勋,至少把建奴阻在沈阳以北无法寸进。

但是,经略熊廷弼一走,各路援军顿时大乱,建奴紧接着便趁机拿下重镇沈阳,而继任经略袁应泰发出的军令基本就没人鸟。

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十余万大军突然溃败,援辽总兵官姜弼是带着他们一路往西疯狂逃窜,最终逃到宁远,才被督师大学士孙承宗给收编了。

这一仗,着实打得憋屈,他甚至都没看到敌人的影子,大军便开始溃败了。

可以说,他不但寸功未立,还有逃兵之嫌。

没想到,他才刚到宁远不久,还没接到新的职司呢,督师大学士孙承宗孙大人便命他带着小侄变蛟速速进京面圣。

皇上找他们干嘛?

他带着年纪轻轻的侄儿曹变蛟满心忐忑的来到皇宫之中,进到御书房里,那是纳头便拜,根本就不敢偷瞄皇上一眼。

这会儿他就是个败军之将,真的没脸见皇上啊!

没想到,皇上竟然蹭的一下站起来,疾步走到他跟前,弯腰把住他的胳膊亲切道:“哎呀,曹将军,一路辛苦,快,快起来。”

我!

不是,皇上,您这到底想干嘛?

曹文诏就这么目瞪口呆的被扶了起来,受宠若惊都不能形容他此时的心情了,他简直就是呆若木鸡。

年纪轻轻的曹变蛟更是趴那里动都不敢动一下,可能,他觉着皇上只是叫他叔叔起来,并没有叫他起来,他就不能起来吧。

没想到,皇上又弯下腰了把住他的胳膊,亲切道:“小曹将军,你也快起来啊。”

叫我将军?

皇上,您老人家怕是搞错了,我就是我叔的亲兵,说白了,就是打杂的勤务!

曹变蛟这个懵啊,整个人都傻了。

接下来,更令他们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皇上上下打量了曹变蛟一番,竟然连连夸赞道:“哎呀,没想到小曹将军竟然长得如此英武不凡,将来必成大器啊!曹将军,要不,朕跟你结个亲家,小女徽妍正好十二,跟小曹将军蛮般配的,不如我们就把这婚事定下来如何?”

啊?

曹文诏闻言,下巴差点没掉地上。

传闻皇上登基之后便被人谋害,变得有点疯疯癫癫的,这会儿皇上不会是疯病犯了吧?

他愣了好一阵,这才艰难的道:“皇上,您开玩笑的吧?”

谁跟你开玩笑?

泰昌立马一本正经道:“君无戏言,这种事朕怎么会跟你开玩笑呢,你就说,这门婚事你同不同意。”

我敢不同意吗?

您是皇上啊!

曹文诏连忙拱手道:“多谢皇上恩典。”

这一下,曹变蛟下巴也快掉地上了。

他哪里能想得到,他一个小小杂兵跟着叔叔跑到京城竟然能捡个媳妇,而且,这媳妇还是个公主!

这种事,换谁都想不到啊!

叔侄俩这会儿都傻眼了。

难道,皇上就为了给公主选个驸马,所以才将他们从辽东召来京城?

当然不是!

这个结亲泰昌早就考虑过了。

虽说他儿子才剩下两个,女儿却剩下了三个,而且,不出几年便都可以出嫁了。

如果按祖训,他三个女儿都只能随便找个平民百姓嫁了。

这个平民百姓跟选宫女那是一样的,必须没有一点身份背景的,纯纯的平民百姓。

可能,洪武和永乐两位老祖宗都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

岂不知,这反而削弱了皇室的实力。

皇帝自己选妃必须是没一点背景的平民百姓,儿女结亲也必须是没一点背景的平民百姓,这岂不是说,皇帝得自己一个人去面对所有势力的挑战!

人家可以沾亲带故,拉帮结派,当皇帝的为什么就不行?

这不就是自己削弱自己的实力吗?

所以,一旦禁军和亲军完蛋了,当皇帝的便是孤家寡人一个,连文臣都斗不过。

这样肯定不行,咱也得拉帮结派,从各方面壮大自己的实力。

至于外戚干政,这就得看一个皇帝的掌控力了,如果当皇帝的掌控力不行,没有外戚干政同样完蛋!

第079章 神武营

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正发懵呢,泰昌突然又亲切的道:“文诏啊,现在辽东形势如何,你可清楚?”

皇上这称呼都改了,看样子这门亲事是铁定了。

不过,皇上问的这个问题,真是让人难以启齿啊!

曹文诏想了想,随即满含羞愧道:“皇上,末将无能,还连建奴都没见着一个,便莫名其妙的跟着援辽总兵官姜大人一路溃败到了宁远,这会儿辽阳至锦州一线情况到底如何末将真不清楚,末将只知道,辽阳已经失守了,而督师大学士孙大人已然派重兵守住了广宁至锦州一线。”

泰昌闻言,连忙安慰道:“这个不能怪你,你现在就是个把总,怎么可能不听总兵的命令呢,朕就是想问你一下,关外宁远、广宁和锦州一线的具体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曹文诏细细回忆了一下,随即忍不住叹息道:“广宁和锦州都还好,孙大人已经收编了将近十万溃兵,并将大部分溃兵都整编完了,分别驻守在广宁和锦州。宁远附近就有点乱了,到处都是从沈阳、辽阳、海州,乃至盖州、复州、金州等地逃过来的老百姓和溃兵,密密麻麻的,数都数不清。据说,有大半辽东百姓都逃到宁远附近了。”

多少?

这个孙承宗倒也在奏折中提到过,不过,孙承宗说的是正在统计人数,还没给具体的数目。

不过,从曹文诏的口气来看,这个数目估计会吓死个人。

要知道,辽东原来可是有四百余万平民,大半,那岂不就是两百多万!

泰昌闻言,不由吃惊道:“你这意思,逃到宁远附近的老百姓有两百多万?”

曹文诏满脸凝重的点头道:“看那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的架势,两百万肯定是有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