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522章

作者:星辰玖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嗯,等下你们列个详细的章程出来,我们以大明律例的方式推行,这律例里面写清楚,以后谁都不能独掌一方大营所有大权。”

徐光启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泰昌紧接着便郑重道:“那就这样吧,我们得尽快设立四大营,让在外征战的将士安心。

东大营就定在西殷都群岛,由卫国公孙传庭担任主帅。

西大营就定在新金陵城,由保国公卢象升担任主帅。

南大营就定在新荆州府,由辽国公孙承宗担任主帅。

北大营暂定在察哈尔草原,由赵国公曹变蛟担任主帅。

各大营兵力暂且都定为二十万,凡确定在大营驻守的,其家眷全部迁徙到大营附近去屯田或者放牧。

至于总督和领兵将校,你们跟太子商议就行了。

总之,一年之内,必须让四方征战的将士都稳定下来,有没有问题?”

南居益闻言,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第659章 电报

大明远征舰队就要出发了,泰昌却好似还有忙不完的事情。

没办法,他本来就没有近期出征美洲的打算,这会儿神机营和神武营大军正在远征塞外呢,他手里头根本就没什么人马了,打什么美洲。

如果不是卡黎尼奥却突然间跑过来,告诉他反哈布斯堡联盟的动向, 他也不会这么急着出征。

其他事情倒还罢了,反哈布斯堡联盟几个国家获取了蒸汽机的事情他却不得不管。

他必须赶紧去阻断人家获取资源的途径才行,要真放任不管,任欧陆各国利用蒸汽机技术疯狂发展,过不了几年,人家估计就要把蒸汽机床和轮船什么的造出来了。

到时候大明再想收拾人家怕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所以, 他只能仓促出征,赶紧去美洲阻断人家获取资源的途径。

这会儿他是真的有点忙,很多事情, 他都必须安排好之后才能放心出征。

内阁首辅徐光启和兵部尚书南居益离开之后,他又将宋应星和方以智等研究院负责人召到了帝王舰上。

众人到齐之后,他便直接了当道:“诸位,朕必须尽快赶去美洲,而且这次在那边待的时间可能会有点长。朕只能给你们大致先定好研究的项目,有什么问题,你们可以写信,派人送去美洲,朕会详细给你们答复的。”

一众研究院负责人闻言,皆是满脸无奈之色。

说实话,皇上的提点对于他们来说真的相当的重要,很多时候,皇上一句话就顶他们几天甚至几个月的辛苦钻研。

问题,皇上乃是一国之君,要处理的事情多着呢,不可能老是陪着他们研究,时刻提点他们。

唉,没办法。

宋应星颇有些不舍道:“皇上, 您估计大概要多久才能回来。”

呃,这个真不好说。

谁知道欧陆那边局势会怎么发展。

泰昌只能摇头叹息道:“这个朕也说不好,总之,你们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写信吧,朕一定会尽快给你们回复的。”

说到这个通信,电报自然是这会儿最为快捷的通信方式。

正好,要给他们安排研究项目,那就先从这个电报开始吧。

想到这里,泰昌直接问道:“密之,电报编码编制的如何了?”

方以智闻言,连忙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恭敬的递到泰昌跟前,随即解释道:“皇上,这是微臣根据《千字文》所做的编码,不过,总共也就一千字,不知道够不够。”

泰昌闻言, 接过编码本一看,不由面露兴奋之色。

《千字文》本来就会常用字汇总,而这会儿常用的字并没有后世那么多, 相信有此编码,大部分事情便能通过电报来交流了。

他不由连连点头道:“很好,我们可以先用这个编码交流。

现在陆上铺设电报线路肯定是没什么问题了,你把大功率电机做出来之后便可以向美洲方向铺设电报线路了。“

紧接着,他便指着地图划道:“你可以先将线路从京城往北铺设到辽东,再从辽东铺设到属国朝鲜的最南端,然后再从本州岛的西南端铺设到文国公府的南面,然后再穿过整个文国公府铺设到北面的群岛附近。

另外,你还可以命人从北美北边群岛的尽头将电报线路铺设到东殷都城,再从东殷都城往新通州城和新辽阳城铺设。

这样一来,陆上通讯的时间便能缩短到一天之内,而海上也只需耗费十余天时间,消息便能传到西殷都城那边了。”

这样传讯速度就快多了。

如果乘快船走海路送信,要把信从京城送到西殷都城最少也要三四个月时间!

没想到,方以智却是意犹未尽道:“皇上,您不是说海底也能铺设线路吗,我们直接把海底线路也铺上,通讯时间不就能缩短到一天之内了吗?”

呃,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护层,你把线路铺设到海底,那不是电鱼去了吗?

泰昌只能认真解释道:“密之,这海底线路你可别胡乱铺设,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护层,那就是浪费时间。

因为线皮一旦破损,金属导线就会和海水连通。

而海底情况复杂,线皮是很容易破损的。

比如海底的暗流把电线推到尖锐的石头上,又比如饿极了的鱼逮着电线一顿咬等等,都有可能造成线皮破损。

线皮一旦破损,你用功率再大的电机都没用。

因为金属导线和海水连通之后电能就全部消耗在海水里了,信号根本就传不出去。”

呃,这个。

方以智闻言,不由尴尬的道:“皇上,那怎么才能保证线皮不破损呢?”

这个难度就有点大了。

泰昌干脆问沈允培道:“君厚,你觉着什么时候能把塑料给提炼出来。”

沈允培闻言,连忙回道:“皇上,微臣已经做出一套小型密封装置了,效果好像还可以,不过,分离出来的东西还得一样样测试,而且大型密封装置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建造。微臣估摸着要量产您所说的塑料恐怕最少还得两三个月时间。”

你小子不早说。

泰昌不由略带兴奋道:“如果有了塑料就比较好办了。

密之,这两三个月时间你可以边铺设陆上的线路,边试制海底电缆。

所谓电缆就是将单根电线包裹防护层之后再将数根并一起,再在外面包裹一层或者多层防护层。

海底电缆的防护要求比较高,你可以先在电线外面包裹一层塑料,然后再将四根线并在一起,再在外面包裹一层厚厚的塑料,然后再包裹一层铜皮,最后再在铜皮外面包裹一层厚厚的橡胶。

这个需得设计很多专用机床一层层包覆过去才行,关于机床的问题你可以请教良甫。”

我的天,这海底电缆还真不是一般的麻烦,竟然要包裹四层防护。

不过,真正醉心研究的人还真不怕麻烦。

方以智是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微臣明白了。”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郑重道:“密之和君厚负责的项目是现阶段最为要紧的,你们若是有空可以帮帮他们,只要电报线路能铺设到西殷都城,我们通讯就方便了。”

众人闻言,连忙点头道:“微臣明白。”

紧接着,泰昌又细细交待道:“其他人负责的项目也要有侧重点。

长庚,你还是抓紧研究怎么把铝给冶炼出来,这种金属材料有大用处。

良甫,你的侧重点先放在大型蒸汽机的研制上面,因为我们的轮船需要提速。

初阳,你可以先把重点放在提高火枪和火炮的射速上,因为射程方面我们暂时还领先欧陆各国很多,而子弹和炮弹的威力要想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耀光,你这段的任务就是把热气球做到能搭载十人以上,并且速度最少要能赶上步兵战车。

伯功,你先从小船开始钻研怎么提升舰船的速度,这个舰船的速度不但跟动力有关,还跟水的阻力有关,至于怎么尽量减小水的阻力,你可以参照耀光设计的热气球,船底和船身尽量设计成仿梭型。”

他这一口气说了一大堆,一般人听了恐怕是云里雾里,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

一众负责研究的人听了却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纷纷拱手道:“微臣明白。”

第660章 送礼

新长安城应该算是大明最早在海外开发的城池之一了。

因为当初大明跨海远征第一战就是荡平东瀛之战,而九州岛正是大明在海外拿下的第一块地盘。

这会儿九州岛早已变成了大明的东洋承宣布政使司新唐国府,而新长安城正是新唐国府的府城。

唐王朱聿键的确是藩王里面少有的贤能,这几年新唐国府在他的治理之下都快赶上江南富庶之地了,新长安城更是繁华的如同金陵城一般。

泰昌转动着望远镜扫视着新长安城附近的海岸,脸上都不由得露出一丝震惊之色。

因为看热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他这次带的战舰虽然不多,神盾舰却足足有四十艘, 无畏舰也有两艘,再加上两百艘商船、五十艘大型渔船和上千艘狼牙战船,这舰队规模的确算是很罕见的了。

大明的老百姓喜欢看热闹,看到这么庞大的船队和罕见的巨舰肯定会忍不住跑过来看热闹,这个可以理解。

这会儿新长安城外围的大小码头上那是聚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密密麻麻的, 怕不有上百万!

问题, 新长安城哪里来的这么多人?

还有,这会儿新长安城两边的海岸边上竟然到处都是码头和街道,连绵怕不有几十里长,很明显城外的建筑规模都已经超过原来长安城的面积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新唐国府好像总共才两百多万人口吧,难道这两百多万人大半都挤到新长安城附近来了不成?

他颇有些好奇道:“尔爵,新唐国府好像总共才两百多万人口吧,这新长安城外面怎么这么多人?”

徐尔爵连忙解释道:“皇上,这新长安城外面的人主要还是从东洋各州府还有属国朝鲜和大明本土迁徙过来的商贩。

因为这里正好是东洋离大明本土和属国朝鲜最近的大港口,而且东番和南洋的货船在这里靠岸也比较的方便。

再加上唐王积极和我们西洋商号合作,出人出力,不断修建码头和商铺,所以,这里渐渐成了东洋承宣布政使司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大明本土销往属国朝鲜和东洋承宣布政使司各州府的货物基本都在这里批发销售,东洋产出的各种特产,包括东洋输出的劳力基本都是集中在这里往外发售的。

还有,东洋渔场这边的鱼干和鱼骨磷肥也大部分是在这里生产的,这里的劳力需求也比较的旺盛,东洋的劳力哪怕不出海基本也能在这找到活计。

所以,这里的人口是越聚越多, 越聚越多,都快超过金陵城那边了。“

他们这次主要就是来取鱼干、鱼骨磷肥和东瀛出产的肉桂等香料的。

因为这次出征太仓促,西洋商号总共也就调来了百余船货物,而且大多都是东殷都城那边急需的货物,他还不能随便拿来赏赐给那边的属国臣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