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519章

作者:星辰玖

前面的露台上面则是一排排的条桌板凳和一圈大型望远镜。

这一圈望远镜呈半圆形分布,足有九架之多,可以说,除了正后方看不到,其他方向都能扫到。

顶层的后面则是一个类似于乾清宫的宫殿,外加一个广场。

宫殿里面共有大小房间和殿堂四十余间,这是专门居住用的。

也正是因为帝王号顶层有这么个类似于乾清宫的宫殿,他才想到带着一众嫔妃和皇子公主去美洲,要没这座宫殿,那就不方便了。

至于下面三层,原本他是准备带上数千锦衣卫和上万禁军的。

不过,这会儿他也只能让数千锦衣卫住第一层,中间第二层则是上千太监和一些物资仓库, 上面第三层则是数百宫女和摆放生活用品的地方。

这么一通安排下来, 整个帝王号就有点类似于一个小皇宫了, 带着一众嫔妃和皇子公主在外面生活几年都不是问题。

他甚至还让张元芳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接过来了。

因为每次跨海远征水师主将张元芳基本都是跟在他身边随行护驾的,而且他老婆张妙灵乃是英国公府大小姐,他小姨子张妙云还是太子妃,这一家子也算是皇亲国戚了,带上帝王号也没什么。

更重要的是这会儿征战与以往已经大不同了。

以往历朝历代那基本都是围绕中原在打,最远也就打到塞外,离中原腹地也就几千里,而且每次战斗基本都打不久,能打上几个月那就算是了不得的大战了。

所以,军中规定不准带家属是很正常的,毕竟,带了家属的确会扰乱军心,看上去也有点不伦不类。

这会儿跨海征战就不一样了,那动不动就是万里之遥,一来一回几个月甚至一年多都很正常,大军在外驻扎几年也很正常。

就好像神机营和神武营将士,这会儿大半都还在外面驻守呢,时间最长的甚至有五六年了。

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将士家眷的问题了。

如果让人家好几年甚或是十几年见不着家人,多少人能忍受。

他们能忍受,家人也忍受不了啊!

特别是那些阵亡将士的家眷,苦等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结果等回来的却是一具尸骨又或者一坛骨灰,这让人如何接受?

作为一个帝王可不能光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管手下将士的感受。

所以,泰昌决定,把这个也改一改。

他不能让在外征战的将士流血又流泪,更不能让将士的家眷痛不欲生。

一众嫔妃和皇子公主还有张妙灵一家子搬上帝王号之后,他便命人传来了兵部尚书南居益。

帝王号前殿的书房之中,泰昌负手站在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下面,驻足沉思良久,这才微微叹息道:“如此硕大的疆域,还真是不好守啊!”

谁说不是呢。

这会儿大明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了,东西南北都是横跨数万里,四个方向还都得派大军驻守,兵部光是调集和发放粮饷都得大费周章。

粮食还好说一点,可以就近调拨,就地发放,基本没多大问题,也就是公文往来麻烦一点。

饷银就麻烦了,有很多地方就筹集不到那么多饷银。

就好比通海大运河和西殷都群岛那边,这会儿大明还在疯狂投入呢,基本就没任何盈利,也没任何税赋收入。

那边的水师和步卒将士加起来足有二十余万,兵部不组织船队把饷银送过去,远离大明本土数万里的将士会怎么想?

光是这一地,都够他头疼的。

南居益忍不住跟着叹息道:“是啊,皇上,现在光是粮饷的调拨都有点困难,微臣觉着,我们或许是该考虑一下边疆驻守的将士粮饷发放的问题了。”

泰昌闻言,不由大惊道:“现在粮饷发放都有问题吗?”

这可是天大的事。

如果辛辛苦苦在外征战的将士连粮饷都拿不到,那可就有大麻烦了。

边关将士因为粮饷问题哗变可不是开玩笑的。

南居益连忙解释道:“皇上,现在就是饷银发放就是有点麻烦,可能有些离大明本土太远的将士有时候要等上三四个月才能拿到饷银。”

三四个月那也不行。

泰昌立马郑重道:“怎么回事,你细细说说。”

南居益连忙走到地图跟前,指着西殷都群岛道:“皇上,就好比这里。这会儿驻守在西殷都群岛的水师和步卒将士足有二十余万,而那边还没有大明钱庄的分号,也没有大明西洋商号的商铺,更没有任何税赋收入。

粮食还好说一点,毕竟那边有大量的屯卫屯田,而且北美大陆二十个属国都开始产粮了,就近调拨还是没多大问题的。

兵部想要给这些将士们发放饷银就有点麻烦了,因为离那里最近的东洋承宣布政使司都有几万里之遥。

而且,东洋承宣布政使司的税赋收入扣除官员俸禄之后也不够那二十余万将士的饷银了。

更何况,我们在东殷都城,在苏拉国,在新辽阳城等地还有二十余万步卒,也需要饷银。

这些基本都只能从大明本土调拨过去,有时候实在凑不齐足够的舰船,那就只能让他们等等了。

还有这新扬州府和新荆州府,这会儿那边也没有什么税赋收入,离那里最近的英国公府也凑不出十万神武营将士和二十万辽东军的饷银来。

兵部还得请大明钱庄设立在新英国公府的分号帮忙转运饷银,有时候耽搁三四个月也是有可能的。“

这个的确是个大问题。

美洲那边现在就出产金子,还没找到什么银矿,兵部不可能直接给将士们发金子啊!

新扬州府和新荆州府那边同样如此,金矿是有的,银矿却没找到。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泰昌闻言,不由皱眉沉思起来。

这当皇帝可没这么简单,很多事情都不能马马虎虎就算了。

特别是三军将士的问题,绝对不能马虎,一旦处理不好,那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第656章 军心士气很重要

泰昌着实有点头大了。

他原本还只是在想怎么解决在外征战的将士和家眷的问题,没想到,兵部尚书南居益却给他提出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这会儿在外征战的将士饷银调拨竟然都出问题了,这还得了!

他对手下将士那一直是相当看重的,因为他明白,一个当皇帝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将士效命。

只要将士效命,他就不用怕什么外敌入侵, 不用怕文官结党营私,也不用怕什么地方利益集团,更不用怕什么刁民造反。

可以说,将士效命就是他统治整个大明王朝的基础。

他为了让将士效命可是付出了很多心血的。

比如军功奖励。

原本大明将士的军功奖励是很难拿到手的,几十两银子或者一百两银子一个敌首那就跟做表面文章一样,说的好听,发起来却是千难万难,想要拿到手, 那真得命长才行。

他每次率军征战那都是竭尽全力兑现军功奖励,基本上是有钱就发,没有钱就想办法,哪怕卖地都要发。

又比如封侯进爵。

原来大明将士想要封侯进爵简直难于上青天,自洪武朝和永乐朝之后,凭借军功封侯进爵的将士简直屈指可数。

他却是从来就不吝啬爵位,只要功勋卓著,那就封侯进爵,甚至封地,他都没有丝毫吝啬,但凡为国征战的时间比较长的,在军中打出名气的将帅,那基本都有封地。

泰昌朝至今,不能说分封的爵位比历朝历代都多,但发出去的军功奖励和封出去的封地绝对是历朝历代最多的。

他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才换来三军将士不顾生死为国尽忠,为他这个当皇帝的效命,现在,竟然发饷银都出现了问题。

这还得了?

这个问题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哪怕只是有时候饷银会拖延三四个月发放都不行。

泰昌想了想, 随即郑重道:“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你有什么打算没?”

南居益连忙指着地图上的本州岛道:“其实,北美那边将士们的饷银还好解决一点,微臣建议,让户部在石见银矿直接开设铸币厂,然后把铸出来的银锭和银币什么的拉一部分到东殷都城和西殷都城存起来,作为饷银储备。

这样一来,美洲那边的水师和步卒将士的饷银应该就能保证了。

至于新扬州府和新荆州府,微臣建议尽快把大明钱庄的分号开过去,并请他们多备银两和银币,这样应该就没多大问题了。“

石见银矿!

对,东洋承宣布政使司还有个石见银矿,直接让户部在石见银矿开设铸币厂,就近把铸出来的银锭和银币送到美洲去,这个提议很不错。

不过,兵部依靠大明钱庄转运饷银还是有点不靠谱。

大明钱庄可没有专门的舰队,他们的金银好像都是靠大明西洋商号的武装商船来转运的。

人家都不一定能保证金银及时转运,又怎么能保证海外将士的饷银。

三军将士的问题那都不能拖, 必须尽快解决, 全部解决。

泰昌细细想了想, 又问道:“思受,你可曾想过将士和家眷的问题。

南洋很多将士都五六年没见过自己的亲人了,美洲也有很多将士也三四年没见过自己的亲人了。

而且,这两地的将士近期还都不能调回大明本土修整,他们很有可能还得在外征战几年甚至十几年。

这样一来,很多将士可伶临死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很多将士家眷苦等几年等到的可能是一捧骨灰啊!

如果是这样,将士们会怎么想,将士的家眷又是什么感觉?“

南居益闻言,不由脸色大变。

他的确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因为他从未领兵在海外作战,根本就考虑不到这些。

这个问题很严重。

将士们如果在外征战几年,临死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会怎么想?

他们肯定死都闭不上眼啊!

将士的家眷如果苦等几年等回来的却是一捧骨灰,又是什么感觉?

他们肯定痛不欲生啊!

这个可比饷银三四个月到不了手严重多了。

他只是稍微想了一下就明白这个问题有多严重了,这会直接影响到军心士气啊!

长此以往,大明将士绝对会士气低落,甚至不想打仗,只想回家和亲人团聚。

这么多年了,他竟然一直没意识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