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504章

作者:星辰玖

结果自然效果不佳,几年了,量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直到前些天泰昌提出了材料研究的问题和各种合金的构想,他们才意识到,玻璃可能也不止一种。

他们添加了各种不同的配料一通试,还真烧制出一种特别适合加工成望远镜镜片的玻璃。

这种玻璃完全可以用机器加工,基本上不会产生什么毛刺,也不会开裂。

这一下就不得了,原本只能通过老匠户慢慢磨出来的望远镜镜片一旦能用蒸汽机床加工,那生产效率瞬间便提高了上百倍。

原本工部集合了一堆经验丰富的老匠户,一天也才能做出几个高精度望远镜来。

现在却只需几个老匠户开动机床加工,一天做出几百个望远镜都不是问题。

当然,这种望远镜的精度还不能做到太高,视距也不能达到五里以上。

玻璃的材质虽然改进了,真正的高精度望远镜还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匠户通过蒸汽机床的辅助才能做出来。

不过,有这样的进步已然足够了,蒸汽机床加工出来的望远镜镜片视距达到两里左右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于是乎,便出现了贡院外面这一幕。

工部日夜赶工造出了五千个视距在两里左右的普通望远镜,专门让西洋商号的掌柜拿到贡院外面来卖。

这自然也是泰昌的主意,他想通过望远镜先给这些考生来个开胃菜,让所有考生见识一下技术进步的惊人成果,同时也让这些考生去免费打打广告。

十两银子一个望远镜,真的太便宜了。

这年头,欧陆各国的望远镜也不能量产,而且加工水平远没有大明高。

他们造的望远镜最少也要几百两一个,而且,你有钱还不一定能买得到。

考生一看那竖起的告示牌,顿时便炸锅了。

他们终于明白贴榜单的牌坊为什么要立在一个巨坑里了,因为用望远镜完全可以在巨坑外面的广场上看啊,位置多得是,视线也不会受到一点阻挡。

当然,前提是得有望远镜。

于是乎,坑外面但凡身上有十两银子的考生都疯狂的涌向大明西洋商号的掌柜,甚至,坑里面也有好多人听到消息之后,也窜了上来,疯狂的往这边涌来。

这年头的举人虽然还不是很富有,能拿出十两银子的还是大有人在。

更何况,有些本不是举人的,一看那些大明西洋商号的掌柜压根就不问身份,也在疯狂往里凑,想趁机捞个便宜。

五千个用精美木盒装着的望远镜那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少,外面没挤进来的考生都快急得骂人了。

买到望远镜的考生又不一样了。

他们拿着精美异常的木盒都觉得物超所值了。

这木盒做得真不是一般的漂亮,不但表面刷了带有云纹的油漆,四角还包覆了刻有龙凤雕文的铜皮,中间更是嵌了一块精美异常的铜牌子。

大明工部监制,高精度望远镜。

就这两列字,看上去都高端大气上档次啊!

精美的木盒打开之后,里面毛绒布包裹的望远镜更是精美异常,那铜制的镜筒上甚至都有花鸟走兽的雕文。

那么,这望远镜的精度到底如何呢?

很多人都迫不及待的举起望远镜看起来。

顿时,整个广场上又响起一阵惊叹之声。

这望远镜太清晰了,视距也比欧陆蛮夷造的望远镜要远得多,两里左右的距离,甚至连头发丝都能看清楚!

一个望远镜就能看出很多东西来。

现在的大明,加工水平真不是一般的高,技术水平也不是一般的高,欧陆蛮夷,根本就没得比。

如果以欧陆蛮夷那破烂货的价格算,大明造的望远镜放到欧陆去卖一千两都不是问题!

第639章 不能做亡国奴

卯时方至,贡院大门再次打开。

这次出来的就是此次协助监考的五军营将士了。

不过,他们也推着很多推车。

没办法,他们要带的东西太多了,光是两尺长的卷轴那就是几十个,还有十余架一丈多长的云梯,还有十余桶浆糊等等。

很快, 两队五军营将士便护着好几辆推车顺着告示牌坊旁的斜坡跑下来,将考生拦到丈许开外。

紧接着,十余个将士便架起所有云梯一起忙活开了。

最开始的贴的是抬头,两个贴告示的巨大牌坊右边都有一个五军营将士提着桶浆糊从上往下竖着刷了一通。

紧接着便是两个丈许长的卷轴从上往下舒展开来,往告示牌坊上一贴。

左边是理科贡士榜,右边是文科贡士榜,斗大的字, 站两里开外不用望远镜都能看见。

紧接着就是横向密密麻麻的榜单了。

一个一个卷轴横向展开贴上去, 两个榜单都贴了十余排, 而每排都是一百人。

也就是说,这次文科和理科都取了一千多名贡士!

这数量又一次刷新了取士的记录。

要知道,原来每届会试能上榜的考生也就两三百左右,这一次直接就暴涨到了两三千!

一众考生见状,无不露出兴奋之色,取士数量翻了这么多倍,他们上榜的希望也翻了好几倍啊。

没想到,榜单贴完之后,文科和理科的贡士榜下面还都贴了张告示。

文科榜单下面的告示大致内容是,大明海外新开的五个行省需要大量的州府县官员,凡是愿意去的落榜考生都可以去贡院找吏部官员报名,保证有正七品的待遇。

而且不影响以后的科举,考生若是想参加下一次的会试,朝廷自会派船接送。

理科榜单下面的告示大致内容是,大明新开各类研究院若干所,凡是愿意去的落榜考生都可以去贡院里面找工部官员报名,同样保证有正七品的待遇,而且不影响以后的科举。

这个对以后的科举自然是有影响的, 因为他们一旦去当值就没时间温书了。

当然,这两个告示一开始也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应,因为这会儿所有考生都在榜单上找自己的名字呢。

至于落榜以后何去何从,那也得仔仔细细把榜单看几遍,确定没有自己的名字再决定不是。

所有考生,不管是有望远镜站在远处的还是没望远镜站在近处的都在盯着榜单,从第一排第一个开始细细的往下看。

这一届的理科会元不用想,那是非方以智莫属。

而且,依照泰昌的习惯,这会元十有八九就是状元了。

方以智在南直隶还是很有名的,特别是在安庆府桐城附近,那更是闻名遐迩。

毕竟他们方家本就是桐城有名的官宦世家,而且他从小就天资出众,远超同济。

他可是十五岁就获取了秀才功名,十八岁就获取了举人功名。

这么一个天才,想不出名都难。

其实,这一届的文科会元也是个有名的天才,而且, 其后世之名比方以智大得多。

这一届的文科会元就是有名的《圆圆曲》作者, 梅村居士吴伟业。

当然, 吴梅村的名声并不是好名声。

历史上,他就是个杯具。

他是才高八斗没错,但偏偏时运不济,正好遇到了亡国之祸。

那个时代的人讲的可是忠孝节气,他这么一个在明朝出了名的大才子,一旦在清廷任职,那就是遗臭万年。

一开始,他也是拒不事清。

但是,正因为他名气太大,清廷就是逮着他不放,那逼他出仕的诏书是一封接着一封,那劝他出仕的官员也是一拨接着一拨。

最后,清廷甚至直接派人来威胁他,如果拒不出仕,全家流放宁古塔!

那时候还是小冰河时期,流放宁古塔那种苦寒之地的,十个有十个会冻死在那里。

他不想全家死光就唯有应诏出仕。

结果,就因为在清廷当了三年的国子监祭酒,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他其实总共也就在清廷当了三年官,而且还是主管教书育人的国子监祭酒,不是什么为清廷出谋划策的职位。

三年之后,他母亲去世,他便借丁忧之名再次归隐,从此再未出仕。

就这他都内疚不已,至死都不能原谅自己的变节。

这点,从他临死之前的绝命诗就能看出来。

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

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

他作为亡国之奴内心的苦痛可想而知。

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不能不报,不报那就是全家死光。

问题报了又是变节事清,遗臭万年!

这罪孽怎么消除?

最终,他不愿以清廷官服下葬,又无颜再穿明朝官服,他只能让自己在死后斩断尘缘,让人给他披上僧衣下葬。

这么一位大文学家大诗人的遭遇着实让人唏嘘。

原本以他的才华,绝对能在文坛大放异彩,流芳百世。

结果他却成了变节事清的叛徒,遗臭万年!

所以说,不能当亡国之奴,不要当亡国之奴,无论如何都不要使自己成为亡国之奴。

亡国之奴真是猪狗都不如!

当然,这会儿大明正逢盛世,他也不用再重演杯具了。

这么一位大诗人大文学家在如此盛世会写下何等壮丽的诗篇暂时还不得而知,一众考生的目光这会儿还聚集在贡士榜上呢。

桐城方以智,太仓吴伟业,这两个闻名南直隶的天才高居文理双榜第一并没有引起任何考生的不满。

大家都自叹不如,自然不会跟他们去争这第一。

很多考生都只希望能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便心满意足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