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48章

作者:星辰玖

这样一来,他们就把皇店的营收和官窑和茶山等产业的利润全挪自己腰包了。

泰昌原本还以为他们是跟地方官员勾连,搞半天,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从生产到运输到营收都是他们自己掌控着,他们压根就不用给地方官员分红,地方官员也不敢来皇店打秋风。

这也是孙隆和孙之獬倒台之后马堂还肆无忌惮在这里开店捞钱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系统的,相互之间并没有多大关联,马堂还以为他没发现皇店有猫腻呢。

哼,还左一套右一套的,难怪内库空空如也,这些死太监,把朕的钱都捞光了!

第066章 市舶司

市舶司,专为管理海外贸易而设置的管理机构,源自唐朝,兴于宋元时期,到了明朝,因为海禁,市舶司是关了开,开了关,没个定数。

洪武初年,太仓州本来是有个市舶司的,但是,朱元璋一句离金陵太近,不安全,就撤销了。

后面,到了永乐元年,又在广东、福建和浙江分设了三个市舶司,管理番国和属国的堪合贸易,不过,这三个市舶司开关频繁,而且堪合贸易规模较小,并没有创造多少利润,直到隆庆开海,张居正实行新政,加大了堪合贸易量,市舶司每年也就能给朝廷创造四五十万两的税收。

张居正死后,新政被改得乱七八糟,市舶司也逐渐被所谓的内臣也就是提举太监掌控,每年的税收更是接近于零。

泰昌这会儿可没工夫去广东、福建和浙江巡视,而且那边山高路远,盛产于江西和南直隶的瓷器、丝绸、布匹等特产运送过去也麻烦的很,规模很难做大。

所以,他决定,干脆在长江口的太仓州开设一个最大的市舶司。

这样一来,江西的瓷器和茶叶,南直隶的丝绸和布匹等等,便可以通过长江水运过来,方便的很。

至于市舶司的具体选址,他自然要亲自去考察一番。

他带着五千禁军、一千锦衣卫和一众亲信在镇海卫的浏河堡、吴淞江所和宝山所三个军港转了一圈,却是发现,这三个地方都不适合设立市舶司。

因为他规划中的市舶司并不是单独的一个衙门,而是一个连带贸易功能的城池,准确的说是一个能容纳上十万人的大城池,里面不但要有市舶司衙门,商业街和仓库等设施,还得有大量军营。

这年头做海外贸易可不是你在港口旁边建几条街的商铺和仓库,然后随便让人家自己来做买卖就行了。

如果你不做任何防范,那海盗和倭寇,甚至是欧陆各国的船队绝对会直接开抢!

毕竟,没有什么比抢钱来得更快了,能抢为什么不抢?

这年头国与国之间可没什么规矩,想打,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开战,想抢,那更是不需要任何理由!

倭寇和海盗那是专门抢,欧陆各国那也是能抢就抢,反正抢完往海上一跑,你追都追不着。

这或许就是大明历代皇帝都不想全面开放海禁的原因,你要敢把瓷器、茶叶、丝绸、布匹等抢手货大量摆在海边港口卖,人家绝对会想尽办法来抢。

如果人家来抢,不还手肯定是不行的,打不还手那不是大明的习惯,问题,一旦开打,那就是旷日持久,军费的损耗那不知道要多少。

也就是说,全面开放海禁所赚的钱可能连军费都不够。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盲目的开放海禁,那就是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不但赚不到钱,还得往里赔钱。

泰昌自然是想到这个了,所以,他决定在海边建立一座雄城,架上火炮,屯兵驻守,让那些强盗望而生畏,不敢开抢,这样生意才有得做。

现在的问题是,原来浏河堡、吴淞江所和宝山所附近都没法修建大型城池,因为浏河堡就在浏河入海口附近,而吴淞江所和宝山所则在黄浦江入海口的两边。

这浏河跟黄浦江可不是一般的宽,而且还支流密布,如果在这两条大河附近建城,那桥都不知道要修多少,再说了,临近入海口附近,那么宽的河道,这会儿还修不了这么宽的桥呢。

最终,他还是决定,将城池修在浏河堡和吴淞江所中间,这样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两边的军港都可以停靠大量战船以示威慑,如果谁敢来抢,那可就是两面夹击外带中间城墙上的火炮猛轰。

不过,这样一来也有个坏处,那就是港口都得重新修建。

建城本来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再加上港口,得建多久啊!

泰昌站在浏河堡和吴淞江所中间的一座山头上,看着前面茫茫的大海,内心里不由纠结不已。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问道:“你们说,建一座能容纳十万人左右的城池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

一众亲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还是毕懋良开口道:“皇上,这得看您召集多少劳力来建城,如果有足够的劳力,两三年时间应该能差不多。”

泰昌又追问道:“多少劳力算足够?”

毕懋良估摸道:“最少两万吧。”

两万!

要知道,镇海卫的屯卫全算上还不到一万呢。

泰昌想了想又问道:“需要多少钱?”

毕懋良愣了一下,随即问道:“皇上,您是说只包城墙还是连带城里的房舍宅院都算上?”

泰昌毫不犹豫道:“城里的房舍宅院都算上。”

毕懋良又估摸道:“城墙的话,好说,土石什么的都可以自己去开采,砖头也可以自己烧制,其他材料加起来有个十万两就差不多了,城里建房的话就比较费钱了,最少也得二三十万两。”

钱倒是不多,就是费时费力而已。

泰昌一咬牙,下定决心,建!

要知道,这会儿海外贸易利润实在是太惊人了,传闻,郑芝龙全盛时期,光是东瀛和南洋的贸易,再加上收取来往船只的过路费,一年的收益就多达上千万两!

不管这传闻有没有夸张成分,也不需要达到一千万两那么多,哪怕打个对折,一年能有个五百万两的收益那就不得了了,要知道,这会儿整个大明朝全年的税赋还不到五百万两呢。

想到这里,他果断挥手道:“地图!”

两个锦衣卫连忙将一副地图在他面前展开。

他指了指不远处的海岸,又指了指地图,然后用手指在地图上划道:“看见没,就在这里,建一座港口,然后在港口后面建一座能容纳十万人的城池,港口两边还要建上两排城墙,跟城池的城墙连通,城池里面则沿着城墙建上一圈军营,最少要能容纳两万人马,中间则建成做生意的大街和仓库、房舍、宅院等附属设施。”

毕懋良隐隐感觉到皇上这话是跟他说的,所以,他听得特别仔细,甚至,脑海里都开始构思了。

果然,泰昌紧接着便对着他问道:“师皋,给你三年时间,能建好吗?”

呃,三年!

毕懋良想了想,随即估摸道:“只要人手和钱粮足够,三年时间倒是没太大问题。”

钱粮好说,孙隆贪腐所得分给苏州府的机户和织户之后最少还剩五十万两,人手的话。

泰昌想了想,随即拍板道:“朕给你挂个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专门负责在此建城,钱粮,孙隆贪腐所得,剩下的全留给你,人手的话,朕会命孙传庭给你调集两万屯卫精壮。”

第067章 闯大祸了

泰昌巡视江南,明察暗访,一举解决了盐科税赋、矿监税使、皇店收益等问题,并借机整顿金陵官场,将一众贪官污吏和乱臣贼子好好清理了一番。

随后,他又颁布新政,鼓励经商,并想尽办法为商户创造便利。

整个南直隶正呈欣欣向荣之势,税赋暴增只是时间问题,只等徐骥找来了土豆和红薯的种子,他貌似就可以凯旋回京了。

正是这个时候,京城却传来一个令人炸裂的消息。

辽东经略熊廷弼因不堪给事中姚宗文、魏应嘉和御史刘国缙、张修德、冯三元等百般羞辱,愤而辞呈,撂挑子不干了!

你们这帮狗东西,闯大祸了知道吗?

正在大海边踌躇满志的泰昌收到消息,差点没气吐血。

他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辽东经略熊廷弼那着实是有几分谋略,但是这家伙性子却异常火爆,那就是个炮仗,一点就炸!

也正是因为这火爆脾气,他才能镇住辽东那些骄兵悍将,使得大家齐心协力固守沈阳和辽阳。

这家伙一走,那些骄兵悍将就没人管得住了啊!

怎么办?

传旨让熊廷弼回去吗?

这个想都不用想。

熊廷弼那种炮仗脾气,一封圣旨是劝不回去的,相信历史上沈阳被围的时候,天启也劝过,结果很明显,没用!

这种脾气的人,只能等他慢慢平静下来才能劝得好,要不然,你哪怕是杀了他他也不会回头。

而且,这还不光是熊廷弼听不听劝的问题。

这本就是东林和魏忠贤的阉党联合起来对齐楚浙党发动的最后一击,他圣旨就算传回去,恐怕也传不到熊廷弼的手里。

因为熊廷弼乃是楚党大佬,又手握十余万大军,东林和阉党不卸掉他的兵权必然寝食难安啊!

这个时候,泰昌也顾不得什么市舶司了,更等不了红薯和土豆了,沈阳和辽阳一旦失守,辽东基本就完了,因为这两个重镇后面就是一马平川的辽东平原啊,根本就无险可守了!

他连忙八百里加急传讯金陵,命那里五千禁军即刻开拔,随后他便带着随行的禁军和锦衣卫,拼命赶往苏州漕运码头。

可惜,还是迟了,他刚赶到长江运河口与金陵来的五千禁军汇合,辽东便传来急报,努尔哈赤听闻熊廷弼不在了,立马便调集八路大军围攻辽沈门户奉集堡。

船队才在运河里行进了一天,刚赶到扬州附近,辽东又传来急报,守卫奉集堡的边军因主帅不在,军心涣散,很快便被击溃了,奉集堡失守,辽沈门户洞开!

接下来就是沈阳了,而接替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的袁应泰就是个文弱书生,辽东那些骄兵悍将根本就不尿他,他也不懂什么谋略,根本就没法跟努尔哈赤斗啊!

沈阳完了,辽阳完了,辽东很快就要全线溃败了!

怎么办?

泰昌只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京城去,奈何,根本没有翅膀可插。

而且,就算他这个时候赶回京城,沈阳也守不住了,因为京城离沈阳太远而努尔哈赤离沈阳太近,等他调集大军从京城出发,努尔哈赤估计都快打到辽西走廊了!

他在船上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都没用,辽东的局势已然无法挽回了。

那么,还能挽回点什么呢?

对了,戚家军和川军白杆兵!

袁应泰能指挥的动的也就这两路精兵了,可惜,这两路精兵加起来总共才七千人马啊,根本就不是建奴的对手。

沈阳被围,袁应泰令这两路精兵前去救援,结果,戚家军和川军白杆兵才赶到浑河附近沈阳便失守了。

建奴在萨尔浒之战足足俘获了明军三万多匹战马,这个时候,建奴铁骑已经初具规模,戚家军和川军白杆兵已然被建奴发现了,他们就算立马掉头就跑也跑不掉了,他们只能就地结阵阻击。

七千人马就这么硬扛将近十倍的建奴大军,杀了整整一天一夜,浑河水都被杀红了,最终,戚家军全军覆没,川军白杆兵被打残,仅仅逃出来将近千人,建奴也付出了上万伤亡的代价。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浑河血战!

明知是去送死的,还去干嘛?

泰昌当即命人登岸,八百里加急传讯,令戚家军和川军白杆兵退守山海关,不得前往沈阳!

接下来,他再急都没用了,因为这会儿他也就能指挥的动戚家军和川军白杆兵这样军纪严明的队伍了。

其他的,不管是东林还是阉党,还是齐楚浙党,甚至包括辽东诸军的将领,都不会听他的,这帮家伙还想反过来逼的他听话呢!

问题,他还不能跟崇祯一样,不管不顾,来硬的,谁不听话就宰了谁。

他要真学崇祯那么搞,那就真的天下大乱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