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475章

作者:星辰玖

他看了看众人的表情,随即咬牙道:“你们应该也知道,大明号称礼仪之邦,他们是很要面子的。所以,他们基本不会虐待俘虏,更不会滥杀无辜。”

这意思,真把手下族人留下来,让明军抓!

众人闻言,无不大吃一惊。

族人都被明军抓去了,他们怎么办?

他们可都指望着这些族人过活呢。

如果手下没了族人,他们岂不什么都得自己动手?

这些人里面生下来就没干过粗活的大有人在,就算有的人干过粗活,这享受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服侍之后,他们也适应不了那种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的日子了啊。

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忍不住问道:“大汗,如果没了手下族人,以后我们怎么办?”

你也就生了两个好女儿!

皇太极着实对这老丈人表现颇为不满,都这时候了,你还想什么呢?

他忍了忍,随即反问道:“我们带着所有族人又怎么样呢?北边的天气有多冷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会儿海拉尔还是冰天雪地呢,几十万族人过去怎么办,吃雪吗?”

呃,这个。

宰桑布和不敢吭气了。

皇太极又扫视了一圈,随即无奈的解释道:“我们把族人带过去是害了他们,你们应该也知吗,那边的草原根本就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他们被明军抓去,起码不会饿死冻死。

再说了,我们也不是把族人送给明军了。

以后我们还是杀回来的,到时候还不是一样的,该是谁的族人还是谁的族人。”

我们还能杀回来吗?

众人都没有吭气,他们都知道大汗这会儿心情不好,这问题问出来估计得挨顿骂。

皇太极见众人一副丧气的样子,只能勉强鼓励道:“明军在草原上呆不住的,几十万大军一个月光是粮饷就是上百万两,大明朝廷能撑几个月?

更何况,我们还给他们留下了数十万的族人,他们养活这些族人又得消耗多少粮食?

所以,你们不要急,明军迟早会退回关内去的,我们很快就能打回来了。”

好吧,以前的确是这样的,不管哪个朝代,都不可能在草原上长久屯兵驻守,因为草原上就不出产粮食,大军只能从关内运粮。

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的粮食可不是开玩笑的,不说一个月得耗多少钱粮,这么多粮食,运过来都费劲的很。

所以,以前中原王朝就算是再厉害,最多也就是逮着他们暴揍一顿。

然后,就没有然后,揍完人家就走人了,根本就没有哪个王朝能撑得住在草原上屯兵驻守的消耗。

问题,大明朝廷好像不差钱也不差粮啊!

他们虽然没亲自跑过去看过,但是,他们却听人说过。

这会儿的大明简直富得流油,那西北的灾民一年都能赚不少银子,辽东的粮食那更是堆积如山。

而且,人家还有铁路运送粮食,方便的很。

大明会跟其他王朝一样揍完就退兵吗?

这个,真没人能确定。

皇太极一看众人犹豫不定的表情,干脆冷冷的道:“你们谁要是舍不下族人可以留下来陪着族人,反正,本汗是不会带着这些族人去北面的草原上找死的。”

开玩笑呢,留下来?

他们哪敢留下来。

大明可能不会对他们手下的族人怎么样,但是,他们一旦被逮住了,那十有八九会被拖出去砍了。

这个险可没人敢冒。

众人连忙摇头道:“不不不,我们还是跟着大汗一起撤吧。”

哼,本汗还不想带着你们这些累赘呢。

皇太极暗自冷哼一声,随即郑重交待道:“那行,你们都回去准备一下,明天我们就快马加鞭赶去哈喇慎,记住,每个人都只能带自己的妻儿老小,如果人太多,到时候饿肚子可别怪本汗。”

哈喇慎?

众人闻言,无比面露希冀之色。

这哈喇慎又是什么地方呢?

为什么皇太极一说名字,这些人就好像看到希望了呢?

第607章 天意谁属

哈喇慎其实就是奴儿干都司下属的一个卫所。

这个卫所还是永乐年间明成祖永乐大帝北征的时候建立的,其位置大概就在呼伦湖、贝尔湖和海拉尔河中间。

哈喇慎卫下属哈喇哈千户所、哈拉孩千户所和海拉尔千户所,分别管着呼伦湖、贝尔湖和海拉尔河附近的蒙元部落,乃是科尔沁草原北面的重镇。

所以,大明永乐年间,这里便修建了一座庞大的卫城。

两百多年过去了,原来的卫城自然是早就荒废了。

不过, 皇太极打下这里之后,又将卫城重新修建起来了。

因为铸造火炮得有砖瓦结构的房屋才行,帐篷肯定是不行的,一不小心那就烧掉了。

而重建的哈喇慎卫城正是他铸造火炮之所。

这也是一种贝勒和蒙元部落首领听了哈喇慎之名都好像看到了希望的原因,他们也知道,传说中的哈喇慎卫城就是铸造火炮的地方。

如果大明真的跟历代中原王朝一般, 扛不住粮饷的消耗撤兵,又或者只留下部分人马镇守察哈尔和科尔沁草原, 他们还是有机会打回去的。

毕竟, 他们的族人就算被大明抓去了还是他们的族人,只要他们跑回去振臂一呼还是能把族人聚集起来的。

不得不说,他们想多了。

这一次,明军是不可能撤退了,因为泰昌有的是钱粮。

而且,他们的族人都已经被迁徙走了,整个察哈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全是明军屯卫!

如果他们跑过去振臂一呼估计会挨顿暴打,然后被抓起来!

这会儿皇太极也只能把哈喇慎卫城当成了最后的希望。

只要明军不继续往北推进,又或者往北推进的人马并不多,他还是有希望守住哈喇慎卫城,然后继续发展下去的。

他把铸造火炮的地方定在哈喇慎卫城,倒不是预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当初他之所以把铸炮之所定在哈喇慎主要还是为了避免被辽东军的斥候查探到。

因为孙承宗太烦人了,老是不停派出斥候,不断往察哈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渗透。

他如果把铸炮之所定在科尔沁草原,迟早会被人家发现。

哈喇慎就不一样了,明军的斥候想要查探到那个地方,必须穿过整个科尔沁草原, 然后再往北狂奔五六百里。

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会出现的,明军的斥候不可能穿过将近两千里的科尔沁草原跑到哈喇慎去。

所以,他把铸炮之所定在了哈喇慎,这几年,辽东军果然没有发现。

他当初可没想到哈喇慎会成为他最后的避难之所。

这会儿他还在庆幸呢。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天不亡我啊!

好吧,哈喇慎卫城的事这会儿泰昌的确还不知道。

不过,他可没有拿下科尔沁草原就收兵的打算。

这会儿他正调集人手在科尔沁草原中部筑城呢。

自从修筑铁路的机器研制出来之后,这铺设铁路线的速度简直不要太快。

北察哈尔城到科尔沁城将近千余里的铁路线,他们总共才用了五六天时间便铺设好了,就这还是因为草原上找不到采石之所,他们必须在戈壁滩采了石头运送到草原上,耽误了一点时间。

要不然,千余里的铁路,四天左右便能铺设好!

这会儿大明筑城的速度也相当的恐怖。

城墙的地基那根本不用挖,排犁挖掘机上去一顿犁再一顿拱,方圆十里的城墙地基一天便挖好了。

填埋地基的石块也不用人去开采和搬运了,有排犁挖掘机在戈壁滩上采集好, 再装上火车运过来, 然后直接打开车厢门,把石块全推得掉地上, 再用大铲子一顿推,推进地基里面就差不多了。

还有建城用的砖瓦,烧制起来也不要太简单,找块好点的黏土地排犁在地上刨几个来回就够几万将士一天烧制砖瓦用的了,根本不用去挖。

现在,唯一的问题好像就是这里离北直隶太远了,要把木材、煤炭、水泥和钢筋等物资运过来得好几天时间。

要知道,从北直隶往北,穿过燕山再穿过戈壁滩抵达察哈尔草原边沿那就是上千里了,再穿过察哈尔草原又是上千里。

然后从察哈尔草原北部边沿再到北察哈尔城又是四五百里,再从北察哈尔城到科尔沁城又是将近千里。

这么远的距离,就算是火车打个来回都要七八天,太费时间了。

如果从辽东直接运过来的话,那就快多了。

不过,这会儿科尔沁城到辽东还得经过北察哈尔城绕个圈,再往东千余里到东科尔沁城,然后再穿过五六百里的戈壁滩才能抵达辽东。

也就是说,从北察哈尔城绕道辽东其实节省不了多少时间。

或许,可以再修一条科尔沁城到东科尔沁城的铁路,这样就能缩短千余里的路程了。

泰昌站在一辆步兵战车上,细细扫视了一番热火朝天的建城景象,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他放下望远镜,直接对一旁的宋应星道:“长庚,走,我们去商议一下接下来的铁路怎么修。”

说罢,他便爬下战车,带着宋应星往大帐中走去。

大帐之中,孙承宗和卢象升等将帅还有孙铨和张之极等参谋将军还在不断关注着前线神武营各路大军的进度。

这会儿神武营各路大军都往北推进了千余里了,竟然还没有抓到什么蒙元部落的牧民。

不得不说,这些人还真能跑啊。

泰昌大致看了看形势,随即便指着地图道:“长庚,你看,这会儿神武营各路大军的推进线离这里其实也就百余里,我们暂时还没有必要往北修建铁路。

而京城离这里足有三千余里,我们转运物资极度不便。

所以,我们可以先修筑科尔沁城到东科尔沁城的铁路,这样,我们就能把科尔沁城到辽东的距离拉近到一千五百里左右了,我们转运物资也方便多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