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467章

作者:星辰玖

武器装备方面,先不说步兵战车,光是一个简单的望远镜就让双方在战场的视距拉开了四五里远。

皇太极并不是不知道望远镜这东西,他也费尽心思搞了一个。

问题,他搞到的也就是欧陆那种普通的望远镜,视距就只有一里左右。

而且,他手下将领还都没有这东西。

明军就不一样了,望远镜在明军中已经是一种相当普通的装备了,千总以上的将校基本都有配备,甚至就连负责查探的斥候有的时候都带着望远镜,而且还都是视距五里左右的专用望远镜。

这就使得双方查探到的情况根本就不对等。

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穿过明军密布在前的斥候,查探到后面的步兵战车,而当他们看到步兵战车的时候,基本上已经被骑兵给包围了,根本就跑不掉了。

这也是他们一直不知道明军有步兵战车的主要原因。

明军出动步兵战车的时候那都是最后来解决战斗的时候,而且,步兵战车上的雷神炮射程足有五里之遥,远远地,他们才看到一个黑点,人家就开炮了。

这种情况下,他们除非冒死冲上去看看,要不然,根本就不知道明军的火炮是装在步兵战车上的。

问题,冒死冲上去之后就算不死那也会被俘虏啊!

所以,除了俘虏和死人,其他人是没见过步兵战车的。

皇太极正是因为不知道明军有步兵战车,所以,还想打个埋伏,反败为胜。

他如果知道明军有步兵战车这种恐怖的利器,恐怕早跑了。

或许,这就是他莫名心慌的主要原因。

一般人莫名其妙的心慌那都是要出大事了,他这的确是要出大事了。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明军的对手,他如果跟明军硬碰硬,那绝对会一败涂地。

当然,这也可能是他要发病的前兆。

他是真有病,而且病的不轻。

这个是有史料记载的,他一犯起病来就吐血不止,根本没法治!

第596章 只求一战

科尔沁草原南部边沿,战车围成的巨大营地中。

泰昌和一众将帅都在皱眉盯着地图,心情貌似都不是很好。

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倒不是因为前线的神武营将士推进的不够顺利。

相反,神武营各路大军推进的都相当的顺利,他们根本就没遇到任何抵抗,甚至, 就连普通牧民都没遇到一个。

可以说,只要他们放开手脚全力推进,一天推进两百里都没有问题。

问题就是,这太不正常了。

皇太极不可能就这么放弃科尔沁草原,因为他需要养活的人口太多了。

原本科尔沁草原上就有二三十万人口,再加上建奴迁徙过来的将近五十万人口和察哈尔草原上逃过来的十来万人口, 这一片草原足足要养活八九十万人。

这么一片草原,想要养活这么多人口本身就很难。

因为草原上光是靠放牧本来就只能获取一些奶制品和牛羊肉, 根本不能出产粮食。

再加上这会儿小冰河时期天气不是很正常,又是低温又是大旱,草原上的牧草本就不是很丰盛,牛羊也繁殖不了多少。

如果皇太极再放弃科尔沁草原,继续向呼伦湖、贝尔湖和海拉尔等地迁徙,那就不是冻死的问题了。

那边的牧草更少,而且一年有大半年都是冰封天地,根本就没法放牧,这八九十万人口要是迁徙过去,最少得饿死大半。

那么,皇太极到底什么意思呢?

泰昌盯着地图沉思了半天,这才开口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卢象升想了想,随即小心的道:“皇上,从神武营查探到的情况来看, 科尔沁草原上的人口应该不少, 他们人虽然往北逃了,但是营地的痕迹和车轮马蹄等印记要比察哈尔草原密集的多。微臣以为, 皇太极必不可能放弃这片草原, 继续向北迁徙, 因为北面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这个不用说,大家都能看出来。

孙承宗又小心的道:“皇上,微臣以为,以皇太极的脾性,绝对不会就此认输,他应该是在寻找战机,一旦找到机会,他肯定会全力以赴搏一把,不博这一把他是不可能甘心的。”

这是好事啊,就怕皇太极不敢打,只要他敢打,绝对打得他满地找牙。

问题,他上哪儿找机会去呢?

泰昌又忍不住皱眉道:“他怎么可能找到战机呢,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给他机会啊,要不,我们故意卖个破绽,让一路神武营大军疯狂突进, 直奔他们原来汗庭所在之处?”

呃,这么搞, 可能会出意外的。

孙承宗小心的提醒道:“皇上, 他们是有火炮的,而且数量还不少,步兵战车是不惧火炮,神武营铁骑却是挡不住火炮的,如果我们冒险突击,神武营骑兵恐怕会死伤惨重啊!”

泰昌闻言,不由问道:“那我们怎么办,难道一直这么等下去?”

孙承宗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是啊,皇上,我们等着皇太极出手就行了。我们完全等得起,神武营各路大军只要稳打稳扎,稳步推进,一天推进一百里左右,只需一个多月时间整个科尔沁草原就会被我们占领,皇太极肯定等不起的。”

对啊,应该急的是皇太极才对。

神武营大军可没停在那里等,他们每天都在稳步推进,一天一百里左右,推进速度稳定的很,阵型也齐整的很。

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如果不赶紧动手,科尔沁草原可就没了。

泰昌想了想,随即微微点头道:“那行,我们就等着皇太极出手吧,不过,我们得传令神武营各路大军,让他们小心一点,如果发现建奴主力,尽量快马通知附近的人马前去支援,不要跟人家硬拼。”

众人正在大帐之中商议呢,一个辽东军的传令兵突然急匆匆的走进来,拱手躬身道:“皇上,宋大人命小的来报,他说机器准备好了,已经运抵科尔沁城了,他马上就带着机器赶往铺设铁路的地方去试试。”

机器!

什么机器?

大帐中的众人皆是满脸懵逼。

泰昌却是兴奋的指着地图问道:“科尔沁城修往察哈尔草原北面的铁路修到哪里呢?”

祖大寿连忙指着地图道:“皇上,按进度应该是这里。”

这里距他们扎营的地方也就两三百里,而科尔沁城距离哪里也是两三百里。

泰昌想了想,随即果断道:“稚绳、复宇,你们在这里坐镇,朕和建斗带两百辆步兵战车去看看。”

呃,这个。

皇上要去的地方离这里倒不是很远,两三百里地,快马打个来回也就一天时间。

问题就是,皇上就带两百辆步兵战车离开大军驻地着实有点让人放心不下。

孙承宗看了看地图,这才拱手躬身道:“皇上,要不您再带上两万辽东铁骑和两千辆马车吧,这样结阵比较方便。”

行吧,这会儿反正也没什么事,他多带点人马去也没什么。

泰昌很快便带着大队人马出发了。

这时候,在科尔沁草原南部边沿的戈壁滩上,十万辽东军步卒正和十余万辽东平民青壮正在一起铺设铁轨呢。

这条铁路线工部选择的是地质比较硬的戈壁滩,因为草原的土质大多有点松软,需要挖更深的地基,填埋更多的碎石。

当然,选择戈壁滩也不是全然没有一点问题。

正是因为戈壁滩比较硬,挖地基就要比在草地上挖起来难,而且戈壁滩上碎石比较多,挖起来就更费劲了。

不过,这些碎石也不是全无用处。

这些碎石挖出来之后随便筛一筛,筛掉里面的泥土就可以用来填埋地基了。

总得来说,还是在戈壁滩上铺设铁轨要方便一点,起码,收集碎石更方便,省了来回转运碎石的时间。

因为这里是平地,基本没什么山峰也没什么山谷,这二十余万人铺设铁轨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一天铺设个五六十里都不是问题,估计,二十余天时间便能修到察哈尔草原北边的戈壁滩附近了。

不过,泰昌还是觉得这速度不够快,因为这铺设铁轨的速度根本就赶不上大军推进的速度。

其实,早在神武营大军刚开始从察哈尔草原南部推进的时候他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他早就提出了一些构想,绘制了一些草图,让宋应星赶紧研制铺设铁轨的机器。

这会儿宋应星终于把铺设铁轨的机器给做出来并且通过铁路运过来了,他当然要去看看。

毕竟,这修铁路的速度也关乎到他们推进的速度。

而且,一旦这些机器测试改进过后大批量生产出来,他们修建铁路的速度就比较恐怖了。

很多时候,机器的效率根本就不是人力可以比拟的。

第597章 速度惊人

科尔沁草原南部边沿,十万辽东军将士和十余万青壮正在戈壁滩上忙碌着,那密密麻麻的人流足足排了数十里长。

他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也就是在地上挖两排大约半丈宽半丈深的坑,然后给坑里填上碎石,再把枕木和铁轨铺上去。

至于剩下的枕木和轨道怎么平衡,自然有工部主事带着专门工具和经验丰富的匠户去调整, 他们不用管。

这看似简单的事情想要出效率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和流程才行,挖坑的、筛土的、搬运碎石的,搬运枕木的,抬铁轨的等等,那都得事先分好工,而且按流程来。

他们不能坑还没挖好就往里面填碎石, 也不能碎石都没把土筛掉就往挖好的坑里填, 更不能枕木还没垫上去就把铁轨往上抬。

这些他们都相当的熟悉了, 因为他们基本都参与了这几年来辽东铁路的修建,配合起来还是相当流畅的。

二十余万人正分布在几十里长的铁路线上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呢,草原上突然传来一阵隆隆的马蹄声,整个地面都跟着轻颤起来。

领兵的祖大弼趴地上一听,当即窜起来大喝道:“最少上万骑兵,所有步卒,速速取武器结阵,所有青壮退后。”

“哗啦”,几十里长的长龙瞬间从他所在的位置如同波浪般分开了,辽东军步卒都飞速的拿起了放在一旁刀枪盾乃至火枪,在北面排出一排排的盾阵和枪阵,而前来干活的青壮则飞速往南退去。

祖大弼飞快的翻上亲卫牵来的坐骑,打马来到阵前,取出望远镜往北面一看, 不由略带失望的叹息了一声

呃, 是辽东铁骑,而且带队的还是他们的总督卢象升卢大人。

他总想着杀敌立功,结果却被派来修了几个月的铁路了。

他老幻想着皇太极会来偷袭一波,结果来的却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唉,手痒啊!

他无奈的放下望远镜,抽出背后的板斧,对着虚空之中挥舞起来。

这祖二愣子干嘛呢?

卢象升打马跑到近前一看,不由哑然。

祖大弼其实就是感觉憋的有点难受,所以,拿着板斧挥舞一阵,松松筋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