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44章

作者:星辰玖

据史料记载,崇祯朝十多年,与东瀛的市舶司堪合贸易,用布匹和瓷器跟东瀛换的主要就是倭刀,崇祯一朝足足跟东瀛换取了二十余万把倭刀!

崇祯为什么要跟东瀛换取倭刀呢?

他也没办法啊,铁矿都被万历派出的矿监税使给整废了,大明根本就没什么铁来打造武器了啊!

可怜大明朝,洪武初年的生铁产量就达到了一千八百余万斤,比当时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都多。

到了崇祯朝,连打造武器的生铁都不够了,还得跟小小东瀛去换取倭刀!

由此可见,万历这竭泽而渔,杀鸡取蛋危害之大。

泰昌当然不会学万历,他的方法恰恰相反,那就是放苗养鱼,养鸡生蛋。

这天,南京都察院御史和六部尚书还没有全部赴任呢,泰昌又举行了一次朝会。

不过,这次不是早朝,而是午朝,参加朝会的也不是金陵城里的官员,而是南直隶各州府的商户。

当然,也不是所有商户都能参加这次朝会,只有那些能力比较强,资产达到一定程度,在地方上比较有名望的商户才能参加这次朝会。

吴养春、盛怀宣等人几赫然在列,葛成更是排在了商户的最前面。

泰昌看着广场上密密麻麻的商户,不由嘴角上扬,微微露出一丝笑意。

这广场上最少也有上千商户,要是每个人能给大明朝廷贡献十万两,那就是上亿两啊!

他忍不住微笑道:“诸位,今天找大家来,主要就说一件事。这件事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你们配合朝廷,为朝廷贡献十万两以上,你们每个人都可以赚取一个正七品的中书舍人身份。”

啊!

他这话一出,就连他的老丈人吴养春脸色都变了。

吴养春并不是没这十万两,主要皇上这么搞,在场的大部分商户怕是卖儿卖女,卖掉所有家产都凑不出十万两来啊!

十万两可不是开玩笑的,南直隶真能拿出十万两的商户估计都不到百数,而且这不到百数的商户里面大半都要倾家荡产才能拿出十万两来。

他很想说,这么搞不行啊!

皇上,您这么逼捐不是逼大家去死吗?

还好,他还没开口泰昌就发现不对劲了。

你们这什么表情啊?

他愣了一下,随即一拍脑门解释道:“可能朕说的太简单了,你们误会了,朕不是让你们每人给朝廷捐十万两,而是让你们努力去赚钱,每人为朝廷创造出十万两的税赋来。这个是没有期限的,十年八年,十多二十年都可以,只要你们累积上缴的税赋达到十万两,就能赚取一个中书舍人的身份。”

十万两税赋?

二十税一那就得赚两百万两,十五税一那就得赚一百五十万两,就算是最高的十税一,那也得赚取一百万两啊!

皇上,您搁这跟我们开玩笑吗?

您这饼画的也太大了吧,在场的,除了您的老丈人,还有几个人能赚取一百万两以上的!

一众商户闻言,脸色又变了,一开始他们是吓得目瞪口呆,这会儿他们是惊的目瞪口呆。

大家都赚一百万两以上?

这种事,根本是不可能的啊!

皇上这想法简直太清奇了,根本无法实现啊!

不可能吗?

泰昌看着一众商户目瞪口呆的表情,微微一笑,随即示意一旁的曹化淳,念!

曹化淳立马掏出个卷轴,展开了,朗声道:“《大明商贸新政》试行版。”

商贸新政!

一众商户又是目瞪口呆,大明朝廷还从来没有单为商户这个群体特意颁布过什么新政呢。

曹化淳紧接着念道:“一,立刻撤回所有矿监税使。”

太好了!

难怪那些死太监都在收拾铺盖呢,原来是朝廷要将他们撤回了。

一众商户终于不再目瞪口呆,众人脸上皆是欣喜之色。

这些死太监,的确把他们给害惨了。

曹化淳继续念道:“二,地方州府县衙一律不得以任何名义征收苛捐杂税。”

这!

这个好是好,但有可能吗?

没有矿监税使之前,商户最怕的就是苛捐杂税。

这种事情,避免不了的。

要知道,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啊!

地方上的官员怎么捞钱?

就靠这些苛捐杂税啊!

一众商户真不敢相信,地方官员会一点苛捐杂税都不征收。

曹化淳又继续念道:“三,都察院巡按御史,监察御史全部派驻地方巡查,一年一换,但凡有地方官员违反新政者,任何人皆可向都察院御史陈情,上任都察院御史不办者,也可向下任都察院御史陈情。”

这?

太好了!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商户最怕的就是地方官员玩这手。

以前,人家就算再怎么玩,他们也投诉无门啊!

这下好了,他们终于有地方伸冤了。

曹化淳又继续念道:“四,撤销路引凭证,所有商户凭借缴纳税赋凭证就可通行四方,任何地方巡检司不得无故盘查、刁难、阻拦、扣押,借以敲诈勒索。”

这?

太好了,太好了!

一旦能畅通无阻,行商天下,赚大钱,那是必须的啊!

曹化淳念完,当即收起卷轴,肃立不语。

新政暂时就这四条,不过,条条都是为商户考虑的。

泰昌紧接着便问道:“怎么样,你们有信心赚取中书舍人的职位了吗?”

葛成、吴养春和盛怀宣等互望一眼,当即带着大家跪地山呼道:“皇上英明!”

第061章 赃难追

新政颁布,南直隶商户皆是欢欣鼓舞,都准备展开拳脚大干一番。

泰昌也在想尽办法为他们创造便利,以期他们能尽快发展起来,为朝廷创造出更多的税赋。

一切貌似正欣欣向荣,熊明遇却突然求见,跟他说了件相当恶心人的事情。

毕自严和毕自肃兄弟等还没赶到金陵,所以,追赃的事情,泰昌交给熊明遇负责了。

没想到,熊明遇竟然跑过来跟他说,这脏基本没法追!

因为,几乎所有贪官污吏都说自己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缴赃。

开什么玩笑呢?

这帮贪官污吏,当朕不敢抄家还是怎么滴!

泰昌当然不相信这些贪官污吏的鬼话,要知道,历史上,李自成攻陷京城之后可是硬生生从京城的官吏身上榨出了七千余万两。

没错,金陵的官吏的确没京城多。

他也不可能像李自成那般,不管你贪没贪,也不管你是在职的还是致仕的,逮着就是一通暴揍,不拿钱来赎人就打到死为止。

问题,这一百多万两对于这些贪官污吏来说实在不算个大数目啊!

京城在职的和致仕的官员也就在三千左右,金陵在职和致仕的官员最少也有一千啊。

也就是说,金陵在职的和致仕的官员大约是京城的三成左右,而且,这三成还不是全部承认自己贪腐了,真正承认自己贪腐的还不到其中的两成。

问题,就算这不到两成也不可能一百多万两银子都掏不出来啊!

李自成用事实检验出来的标准摆在那里呢,三千多官员就能榨出七千余万两,一千多官员最少也能榨出两千多万两,就算不到两成,那也有四五百万两啊!

踏马的,你们这帮狗东西,朕就让你们缴赃一百多万两,你们都不肯缴,硬要朕动粗,抄你们的家是吧?

泰昌不由冷冷的道:“没有就抄家,抄几家他们就老实了!”

没想到,熊明遇竟无奈的叹息道:“皇上,没有用啊,就算是抄家,微臣估计也抄不出这么多银子来啊!”

嗯?

怎么回事?

泰昌不由满脸疑惑的看向熊明遇,要不是他当面测试过了,他绝对会认为这家伙已经跟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了。

熊明遇见状,连忙解释道:“皇上,不是说他们没贪这么多钱,他们的确贪了,但是,贪来的钱,他们基本上都用来置办家业,收购良田,甚至给自己和家人修筑墓穴了!”

啊!

这个,还真有可能!

泰昌闻言,猛然间想起了嘉靖名臣徐阶。

这位名臣隐忍了不知道多少年才除掉了嘉靖朝乃至整个大明朝都有名的贪官严嵩,结果却晚节不保,被著名的清官海瑞给查了!

为什么?

因为他家有二十多万亩良田,子弟、家奴无数,到处为非作歹。

二十多万亩良田啊,如果不是抢来的,最少花了四百多万两!

你要他当时拿出四百多万两来,他肯定拿不出来,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得到的肯定不止四百多万两,因为二十多万亩良田一年就能产几十万石的粮食。

这年头贪官污吏那都精明的很,银子多了,摆那里除了招贼其实没太多用处,良田就不一样了,每年都能出产粮食,最多有个一二十年就回本了,后面那都是纯赚。

所以,这年头,人一有钱,首先想到的就是买地,然后就是建宅院甚至建陵墓。

魏忠贤也是如此,崇祯命他去凤阳守陵的时候,他也就带了几十车的金银财宝,撑死也就价值百来万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