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377章

作者:星辰玖

这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到底急急忙忙的去干嘛呢?

他哪里知道,泰昌是急着去拿下南洋之南那一大片无主之地呢。

这种事,泰昌也不会到处宣扬。

反正,先拿下来再说。

第478章 新祥符城

新祥符城也就是原来的巴达维亚,现在的英国公府府城。

至于为什么取新祥符这个地名,那是因为河间王张玉和第一任英国公张辅都是祥符人。

祥符其实就是这会儿河南开封府的府城。

因为泰昌亲自定下新唐国府、新长安城、新金陵城等地名的关系,这会儿大明新开疆域取地名基本上都是给原来大明本土的地面前面冠上一个新字。

这种方式在东洋和南洋这两个新开的行省已然形成了一种风气。

泰昌离开了马尼拉之后便直奔新祥符城而来。

这地方本就是他当初亲率大军拿下的,他对这里自然是熟悉的不行了。

但是,水师舰队进入新祥符港之后,他却被眼前的场景惊得目瞪口呆。

他之所以震惊倒不是因为这新祥符港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会儿的新祥符港也就左侧码头全部改成了专为两千料舰船停靠而射的大码头而已, 右侧码头基本就没有什么改动,还是跟原来一样的,甚至,就连两个棱堡上的建筑都没什么改动。

他之所以震惊是因为新祥符港的右侧码头已经停满了帆船,而且,左侧码头还停了二十艘大明西洋商号的武装商船。

这些船好像还都是拉人的, 几乎所有船上都在往下涌人呢。

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泰昌用望远镜扫视了好一阵也没整明白, 这些人到底是从哪里拉来的,又是来干什么的。

这些从船上下来的还都是青壮, 而且还是各种各样的青壮都有,好像有东洋来的,好像还有大明本土来的,甚至还有稍微晒得有点黑的南洋本地人。

旗舰很快靠上码头,英国公张维贤还有郑芝龙和徐尔爵等人早已在那里恭候了。

这两个小子怎么也在这里?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泰昌便忍不住问道:“维贤,这里怎么这么多的船?”

张维贤闻言,连忙解释道:“这些船除了那二十艘新的武装商船其他都是微臣通过西洋商号跟水师租来的,皇上放心,这些船的运费微臣都按市价给的,微臣没贪水师和西洋商号一文钱便宜。”

朕不是说你贪便宜啊!

泰昌微微摇头道:“朕说的不是这个,朕是想问问这些船上的人是从哪里拉来的啊,你拉这么多人过来干什么?”

如果这些拉过来人的全部是大明本土来的,他自然知道张维贤是拉过来开发这座岛屿的。

问题不是啊,这些人里面好像就没几多少大明本土过来的。

这就有点奇怪了, 张维贤不可能把地分给这些南洋本地人甚或是东洋人吧?

如果是这样, 那就有点荒唐了。

所以,他要问问清楚。

张维贤却是不假思索道:“这些人是从东洋、安南、真腊和吕宋等地拉过来的,他们都是过来干农活的。”

呃,没有从大明本土过来的,这些人还都拉过来干农活的?

你这拉过来多少人啊,一趟怕就是十余万吧!

这里开发的比东番还迟,需要的劳力比东番还多吗?

泰昌不由好奇道:“你这里到底开了多少亩地了,这里的地都是分给大明老百姓管着的吧?”

张维贤连连点头道:“是的,皇上,这里的地微臣都分给我们大明的老百姓管着的,如果按去年年底的人口算,整个英国公府已经开了两千一百多万亩地了,今年如果西洋商号的武装商船有空,微臣准备把地开到四千万亩左右。”

我的天,这地都是按千万亩算了!

一年就准备开将近两千万亩地?

你哪来这么多人开荒种地啊!

泰昌闻言,不由咋舌道:“你上哪找这么多人种地啊,东洋、安南、真腊和吕宋等地吗?”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

张维贤想了想,随即问道:“皇上,要不我们找个地方说话?”

好吧,老站这码头上聊也不是个事。

泰昌看了看远处的棱堡又看了看身后的旗舰,还是抬手道:“那行,我们去船上说话。”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旗舰顶层的议事堂中。

泰昌招呼大家坐下来之后又忍不住问道:“朕记得这里原本只有几十万人口吧,荷兰人好像总共也才开了几百万亩地吧,你怎么一下就把这地开到两千一百多万亩了?”

张维贤细细的解释道:“皇上不是说要尽快把这里开发起来吗,微臣就想了个法子,去开封府和归德府等地招了些老百姓过来,这些地都是他们过来之后开的。”

泰昌闻言,不由惊奇道:“你跑到内陆行省招的人!他们愿意来这奇热无比的南洋?”

如果换做他收拾藩王以前,那些老百姓估计会愿意过来。

毕竟他收拾藩王以前河南那边的地大多都是藩王私地,老百姓基本都只能当佃农,根本没什么奔头。

这边如果要拉人过来,那肯定是人家能种多少地就分人家多少地,而这些老百姓种下的地收成大多都是自己的只需交一成税赋变成。

这种待遇对于没有什么奔头的佃农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问题,这会儿藩王都被他收拾了,西北各省的地基本都分给老百姓了,而且农部还在那边大兴水利,推广红薯和土豆等高产作物,老百姓的日子应该都过得不错了,他们为什么还愿意跑南洋这种地方来受罪呢?

张维贤又细细的解释道:“这个是因为微臣给他们开的条件比较好,微臣命人去开封府那边贴了告示,凡是来南洋的老百姓,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分一百亩地,每家还给送一头年。

而且,这边的地开出来头一年,我们不收任何税赋,他们只需交朝廷的半成税赋便成。

一人一百亩地,哪怕一年只种一季也能收获几十两银子,更何况这边一年种三季四季都没问题。

所以,第一批人过来尝试了大概半年之后,开封府和附近州府的老百姓都争着想过来呢。

只要西洋商号有足够的舰船,再招二十余万人过来肯定轻轻松松,二十余万人那就是两千多万亩地,所以,微臣说今年能把地开到四千万亩左右。”

呃,这条件着实诱人的不行了。

问题,一个劳力就算是有牛耕地一年撑死也就能种五十亩地啊,而且种一季就累得不行了。

你给每人分一百亩地,还让人家一年种几季!

泰昌闻言,大惑不解道:“一人种一百亩地,一年还能种几季?”

张维贤连忙解释道:“微臣这不拼命从东洋、安南、真腊和吕宋等地给他们拉人过来种地吗,他们可以雇短工也可以请佃农,而且,第一年的运费和工钱我们都给他们从大明钱庄借钱垫付,还有他们用的肥料也是我们请西洋商号赊给他们的,他们第二年赚了钱还回来就行了。”

原来是这样。

这简直就是请人过来捞钱来了,难怪人家都抢着要来。

泰昌闻言,不由竖起大拇指道:“姜还是老的辣,维贤,你这些点子真心不错。原本朕还担心这里粮食不够我们去开发南洋南面的地盘呢,现在看来,这里粮食应该足够几百万人吃了吧?”

那肯定是够了。

张维贤连连点头道:“这里基本上都是一年种三季,除了种荷兰人提到的那些赚钱的东西,每年最少都会种一季粮食,就现在这两千余万亩地,养活两三百万人口肯定是不成问题的,而且,这里的粮食便宜,一两银子能买四石,西洋商号从这里收购粮食都是这个价。”

我的天,一两银子四石,那就是六七百斤啊!

这里的粮食着实太便宜了。

很好。

英国公府真成了供应粮食的基地大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开发南洋南面那些大岛了!

第479章 不是南极之地

南洋以南具体有多大的地盘泰昌还不是很清楚。

不过,他可以肯定,那里的大小岛屿加起来面积绝对不会比大明原来的两京十三省小。

这么大的地盘,那最少也要拉几百万人过去才开发的起来。

原本,他还担心这几百万人的粮食问题呢。

毕竟,人不可能刚到一个地方就能让粮食自动长出来,开荒种地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也就是说, 一开始的一两年之内肯定得消耗不少的粮食。

几百万人一年消耗的粮食就是几千万石啊!

他原本还生怕英国公府产不出这么多的粮食来,他还得去东番甚至南直隶调运那可就麻烦了。

现在看来,他压根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英国公张维贤不是说拉二十余万人过来就能开出两千余万亩地吗?

很好!

泰昌毫不犹豫的对郑芝龙道:“飞虹,调集六十艘武装商船,多拉几趟,给英国公把那二十余万人尽快拉过来。”

呃,这个。

郑芝龙有些为难道:“皇上恕罪,微臣恐怕调不来这么多的商船,因为这会儿南洋、东南和各属国的分号都刚刚起步,需要拉的东西太多了,微臣也就能带着这二十艘武装商船拉人,其他的船微臣恐怕都调不过来。”

你调不过来朕调的过来啊!

泰昌不假思索道:“你去跟囯丈和耀光说,南洋、东南和各属国的分号可以缓一缓,英国公府这边关系到南洋以南的开发,不能缓,先把所有武装商船调集过来拉人。我们不用急着挣钱,先把能占的地盘占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好吧,您发话那肯定没问题。

郑芝龙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对张维贤道:“维贤这下没问题了吧,今年能把两千余万亩地开出来吧?”

张维贤细细想了想,随即缓缓点头道:“皇上,只要人到了,这两千多万亩地微臣帮他们想想办法,今年应该能开出来。问题就是耕种,这两千余万亩地他们最少要请上百万劳力才能种三季, 而这百余万劳力也不大可能全部雇成佃农,他们还需要往返, 这样一来需要的船就多了。”

这个也没什么问题。

泰昌淡淡的道:“你放心,今年东番船厂就能造四百艘武装商船出来,到时候就算调了两百余艘去美洲,这边船还是足够用的。”

那就没问题了。

英国公张维贤连忙拱手道:“多谢皇上,微臣今年定将那两千余万亩地开出来,明年多种点粮食,估计解决五六百万人的口粮都不成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