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349章

作者:星辰玖

他盯着对面的战象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果断道:“快,向卢大人汇报,敌人有数百头战象, 请求火枪火炮支援。”

他身后的传令亲卫闻言,连忙打马向后面狂奔而去。

双方就这样开始对峙了。

曹文诏并没有下令发动冲锋,因为对面的战象足足排了几里宽,他们根本冲不过去。

莽应里也没有下令发动冲锋, 因为明军的铁甲骑兵都缩在城墙跟前五里范围之内, 暹罗王城的城墙上可是有火炮的,而且火炮数量还不少。

明军的火炮能轰击五里多远,这个他也早就试出来了。

他如果挥动战象往前冲,正好会被阻在火炮的攻击范围之内,城墙上的火炮绝对会轰得他们找不着北。

所以,他也不敢往前冲。

双方就这么摆开阵势在那里大眼瞪小眼,谁都不动弹。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左右,卢象升终于打马来到阵前。

他看了看对面排出的战象,不由撇了撇嘴。

这东西,过时了,在火枪火炮面前,战象就是个屁!

他直接对曹文诏道:“文诏,命所有骑兵方阵前移百步,给后面的步卒腾出点地方来,等他们把火炮抬上岸再说。”

这时候暹罗王城北面的护城河里面已经密密麻麻挤满了狼牙战船,他们已经把上千门火炮给拉过来了。

不过,火炮和炮车抬上岸却有点麻烦。

他们得把战船先连成一排排浮桥状,然后再把木排搭到岸上才能往上抬。

要是直接把木排搭岸上便把火炮往岸上抬,估计战船都会被压得往岸上翻过去。

骑兵方阵缓缓前移了百步,这边战船也连成了浮桥。

紧接着,上万步卒便抬着火炮和炮车上了岸,他们匆匆把火炮和炮车又组装在一起,随即便推着火炮穿过骑兵方阵的间隙,来到阵前。

莽应里还在那纳闷呢。

明军的铁甲骑兵怎么回事,一动不动的在那里排了一个多时辰,又推进了不到一里,然后又不动了!

结果,没过多久,骑兵方阵的间隙中间便推出了一排又一排的火炮。

而且,还有数千明军火枪手飞快的在阵前排成一排,半跪在地上,举起火枪对着他们。

完了!

这么多的火枪和火炮,战象根本扛不住啊!

他慌忙大吼道:“快,撤退,全军撤退!”

帅旗往后一倒,东胡大军顿时撒开脚丫子就往北面跑去,阵前的战象也开始掉头了。

可惜,迟了。

他们排出的战象离铁甲骑兵方阵也就不到三里,而中型雷神炮的攻击范围是五里左右。

也就是说,他们得往后跑两里才能跑出火炮的攻击范围。

战象可不是战马,能一牵缰绳掉头就跑,战象掉头都需要时间,跑也跑不了太快。

结果,五六百头战象才刚刚掉头,后面就响起了剧烈的火炮轰鸣声。

“轰轰轰”,上千发炮弹砸过来,最少有上百头战象中弹了,战象上的筐子也被砸掉不少。

这五百斤的雷神炮发出来的炮弹可不是开玩笑的,哪怕是坚硬岩石都能砸得碎屑乱飞,战象的皮哪里能扛得住这种暴击。

基本上,只要中上一发炮弹的战象那都疼的发了狂,疯狂的乱拱乱撞,根本就没法控制了。

整个战象群顿时大乱。

“轰轰轰”,又是上千发炮弹砸过来,这次受伤的战象更多了,整个战象群都乱成一锅粥了。

火炮轰鸣声不断响起,几百头战象却是四处乱窜,就是不听指挥往北面逃,结果可想而知。

十轮轰击过后,东胡大军的战象都没剩下几头了。

卢象升见状,立马下令道:“把火炮先推到后面去,骑兵准备发动冲锋。”

“哗啦”,一声,上万名步卒推着火炮就往后跑。

曹文诏等了大约一刻钟左右便抬起手来,大喝道:“冲!”

“轰隆隆。”一阵闷雷般的马蹄声响起,十万铁甲骑兵便如同滚滚洪流般往北边卷去。

莽应里也不知道被火炮给轰杀了没有,反正这会儿东胡大军已然乱成一锅粥了。

当然,就算他没被火炮轰杀,十万铁骑也能把他踏成肉泥!

第446章 大明两京十六省

东胡战象被上千门火炮十轮速射给解决了,东胡大军立马兵败如山倒。

他们是真正的兵败如山倒,因为除了战象就没有什么能阻挡神武营铁骑了。

就连他们从荷兰人和英国人那里买来的火枪和火炮都没用,因为前膛装弹的火枪和火炮射速实在是太慢了。

可以说,只要他们敢停下来开枪或者开炮就完了,一轮齐射之后,他们就没有任何机会了,铺天盖地的铁骑立马涌上来,将他们淹没,他们根本连再次装填弹药的机会都没了。

几十门火炮,几百杆火绳枪对十万铁骑根本没多大用处,除非他们有数千门火炮,数万把火绳枪!

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英国人和荷兰人根本就不可能卖那么多火枪和火炮给他们,他们也买不起那么多的火枪和火炮。

所以,北面的十余万东胡大军根本没法阻挡大明铁骑,不到半天时间,他们便被十万神武营铁骑给淹没了,就连一丝浪花都没翻起来。

至于暹罗王城东南西三面的二十余万东胡步卒,没了浮桥,他们甚至跑都没法跑,除非他们直接往河里跳,游过一条条的大小河道。

这个自然是不大可能的,几十丈宽的河流,真正能游过去的就没几个, 更何况不止一条。

二十余万神机营和神武营步卒在数百艘狼牙战船的配合下,那也是摧枯拉朽, 面对装备精良的明军, 冷兵器为主的东胡步卒同样不堪一击。

捷报不断传来, 泰昌不由喜笑颜开。

东胡估计最多也就四五十万人马,这三十余万主力大军被消灭以后, 他们基本上就完了。

这个时候也不需要调更多的人马过来了,有现在这十万神武营铁骑和二十余万步卒足矣。

第二天一早,他便率水师舰队启程前往新金陵城了。

因为十套生产水泥的设备还在龙牙战舰里放着呢, 而且他们携带的水泥和粮食什么的也没有送到新金陵城去。

这里已经无需他坐镇指挥了,有卢象升指挥足以。

反正收拾东胡王朝只是时间问题了,他完全没必要在这里耽误时间。

这时候的重心还是南洋,特别是新金陵城, 要不是暹罗国王突然派人来求救,他估计最少也要把新金陵城建完才会着手来处理东南的问题。

因为新金陵城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只要堵住马六甲海峡,整个南洋就是大明的天下了啊!

他率水师舰队赶回新金陵城的时候, 这里的城墙还是没多大进展, 不过,孙传庭倒是命人把砖头和木料准备的差不多了。

这边就差水泥了, 有了足够的水泥之后, 城墙的修筑进度简直不要太快, 二十余万南洋遗民和数万步卒齐动手,百余里长的城墙简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当然, 泰昌也不会这么干等着, 紧接着,他又命水师舰队去了趟琼州府, 接来了十万屯卫。

这一下城墙修建的速度更快了。

新金陵城的城墙,他准备修两丈高,至于城内的结构, 他准备也按金陵城来。

金陵城那是有皇宫的, 皇宫就在金陵城的东面。

他准备在新金陵城的东面港口附近也修建一座行宫,西面就像秦淮河畔一样, 就根据河流走向修建街道。

他之所以命人在此修建行宫, 主要还是为了一次会议, 或者说一场典礼, 一场很重要的典礼。

有时候,为了彰显天朝上国之威,该摆出来的排场还是要摆的。

时间飞逝,一转眼又是月余。

这会儿新金陵城城墙的墙基已经完工了,就剩下箭垛、女墙和城门楼什么的,交给十万屯卫慢慢去修葺便成。

城里已然聚集了三十余万南洋遗民,这会儿他们正在城北指定的区域为自己修建宅院呢。

至于城东的行宫,泰昌专门拉来了二十万神机营和神武营步卒,正在那疯狂赶工。

这行宫的结构就没有皇宫那么复杂了。

行宫的中间就一座皇极殿和一座乾清宫,其他的宫殿就不用修建了。

行宫的前面是南洋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南洋提刑按察使司衙门和南洋都指挥使司衙门。

后面则是京营护卫,也就是神机营和神武营将士的营房,就这么简单。

这会儿中间雄伟的皇极殿已经搭建起来了,其外部结构就和京城皇宫里的皇极殿差不多,不过,内部结构却是大不相同了。

最大的不同就是龙椅后面多了一块巨大的照壁,这照壁足有一丈多高,两丈多宽。

这会儿太仆寺卿李之藻正站在特制的移动平台上绘制照壁的背景图呢。

照壁的背景图其实就是放大了两倍的《坤舆万国全图》。

不过,按照皇上的意思,他把《坤舆万国全图》的色调改了一下。

这副地图的主色调就是代表海洋的天蓝色和代表大明的明黄色,其他诸如什么欧陆诸国、西洋诸国、美洲非洲,那都是白底黑框的线条,没有颜色。

这会儿大明的疆域可不得了了,北到冰封的北海,东到东瀛以东的小东洋,西到西域戈壁,南到爪哇国,几乎都是大明的疆域。

当然,这中间也有几个大明的属国, 比如朝鲜、琉球、安南和暹罗等等。

不过,这些属国也涂上了明黄色。

这意思, 大明的属国就是大明的藩属。

你要有意见, 可以。

谁要有意见就灭了谁, 直接变成大明的领地!

大致两月后,新金陵城的城墙终于完工了, 包括南洋行宫,包括南面岛上的棱堡,包括城北平民的宅院,基本都完工了,卢象升也率神机营和神武营将士占领了东胡全境。

这时候就可以开始准备庆典了,泰昌直接派出水师舰船,前往南洋和大明各地,开始接人了。

朝鲜、琉球、安南和暹罗等属国的国王和朝堂重臣都被他派人接过来了。

大明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商部尚书等大明朝廷重臣也被他派人接过来了。

甚至,西班牙吕宋总督卡黎尼奥都被他派人接过来了!

推荐阅读!